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明英烈 - 方逢時十年功績彙編
2023/02/22 15:52:47瀏覽2470|回應1|推薦2

大明英烈 - 方逢時十年功績彙編

 

作者:朱玉昌 (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明嘉靖四十一年至隆慶五年,中興名臣方逢時於這十年戎馬生涯裡,面對國家患亂,先掃倭匪,後討韃靼,在他運籌帷幄的番番奇謀異策下,成功維繫了國祚逾一甲子無外患的赫赫功績,然而,後世對這段歷史所知,多歸功於戚繼光與王崇古,為何方逢時事蹟遭史埋沒?在拼湊極其有限的可查史料之後,嘗試還原歷史現場。

 

遍覽《明史》〈兵志〉、〈藝文志〉、〈列傳〉、〈外國八韃靼〉、〈西域二西番諸衛〉等卷零散記載,方逢時事略極其晦昧,平倭史蹟更近忽略,如南征海寇山賊,在〈方逢時傳〉中僅見「與參將俞大猷鎮之,已而程鄉賊平,移巡惠州。」寥寥十餘字;北掃韃靼,傳裡所敘事蹟,又在〈王崇古傳〉中,將智謀與首功都歸王崇古。只在傳末附記「才略明練,處置邊事,皆協機宜。其功名與崇古相亞。」二十字評價。

 

蹊蹺點是,方逢時若僅憑藉「才略明練,處置邊事,皆協機宜。」其仕途可一度累遷至兼署吏部、兵部兩尚書(萬曆五年),按古代中央官制演變,「尚書省」建置於隋朝,自設立「六部」行政機構起,歷經唐宋元以至明朝,大臣兼得兩部尚書者極為罕見,尤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後,吏部尚書更是百官之首,職權、地位幾乎僅次於擔當首席大學士的首輔,何況他還進爵「三公」行列加封太子太保,以常理論之,《明史》諸載似過於簡略而令人有名實難符的盲點。

 

後翻閱方逢時傳世著作《大隱樓集》,又輔讀《張太岳文集》中張居正答方金湖諸函,再綜合《嘉魚縣志》、《廣東通志》、《重刊宜興縣舊志》、《宣化府志》、《萬歷武功錄》、《皇明經世文編》相關記載,才略微拼湊出其輪廓。

 

嘉靖四十一年,方逢時由文職調任廣東按察司兵備副使,統理轄治下一切軍事要務,為朝廷倚重抗倭主帥之一。時海上倭寇與陸地賊匪互相勾結,廣布耳目於民間及時掌控官方動態,方逢時深入查知狀況,首擬「欲剷海寇,先除陸匪;剿捕陸匪,必滅耳目」方針,採「反間諜」手段,刺探倭匪動向,待時機成熟,進行打擊行動。次命麾下總兵劉顯,率兵增援浙江按察司兵備副使譚綸旗下戚繼光與俞大猷福建兩部,齊力抗倭。

 

嘉靖四十二年,移師惠州進剿與倭寇勾結深重的賊匪花腰蜂,適值花腰蜂與倭寇發生嫌隙,方逢時利用兩造矛盾鋪謀定計,先安撫花腰蜂,後唆使賊匪與官兵聯盟共擊倭寇,待官賊聯手奏捷,打得倭寇潰散三百里外,再迅疾以冷不防之舉,反手誅除賊匪一千三百餘人。於此同時,方逢時又與譚綸會商,擘劃兩省聯合抗倭軍事同盟,合力圍攻福建平海衛倭寇主力。

 

針對三面環海,具有易守難攻特點的平海衛城,採水陸聯合,左右夾擊,中間突破戰法,制定以廣東總兵劉顯擔陸路左軍,福建總兵俞大猷任水路右軍,譚綸坐中軍,福建副總兵戚繼光為開路先鋒的軍事作戰行動,這場戰役共殲滅倭寇二千二百餘人,順勢收復興化府。戚繼光因戰功獲譚綸賞識,升任福建總兵,方逢時則移調俞大猷任廣東總兵。

 

嘉靖四十三年,潮州倭寇糾集各部匪寇達兩萬多人,面對抗倭史上最大規模集結,方逢時對賊匪再次成功施以先招安後團滅的「離間」計策,俞大猷銜命出擊,斬殺倭寇達三千八百人,又幾乎剷平以葉丹樓、藍松三、吳平為首等招安賊窟,頓時,諸倭匪首領非戰死便是投降,或竄逃東南亞,海上倭寇因少掉陸上賊匪勾串,生存空間驟減。同年,土默特俺答汗冊封叛逃元蒙的白蓮教首趙全為駙馬,躋身蒙古王侯的趙全便常慫恿俺答騷擾邊境城鎮,此時,朝廷面對北虜南倭兩大患,北方多採相對被動抵禦狀態。

 

依《中國海防史》統計,嘉靖四十四年倭匪侵擾事件僅剩直隸南京、浙江、福建各一件,至嘉靖四十五年世宗駕崩,海禁已然解除,此後,海外貿易合法化促成倭匪從良,搖身一變為商人。

 

隆慶元年,因南方倭患大致弭平,方逢時奉旨調任宣府岢嵐口北道台。隆慶二年加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為鞏固邊防,方逢時奏請增建宣府北路自龍門所盤道墩起,至靖虜堡大衙口止外牆一道,益以防守。隆慶三年十二月續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接遼東巡撫印。尚未走馬上任,隨即於四年正月改掌理大同巡撫與俺答正面對決。

 

方逢時初到任,俺答即以下馬威姿態進犯威遠。方逢時氣定神閒,沉著布陣,命總兵馬芳坐鎮威遠,令白晝揚旗鳴鼓,黑夜舉火發聲,營造浩大氣勢。俺答果不敢妄為,圍城三日後,欲以假撤兵鬆懈明軍再作真奇襲,方逢時算準俺答計謀,督促馬芳嚴厲守備靜待甕中捉鱉,蒙軍入甕大敗,這場仗讓俺答此後不敢小覷方逢時。

 

是年九月,俺答因滿足色欲,致使愛孫把漢那吉心生嚴重芥蒂,憤而相偕妻子、乳母十餘人投奔大同守軍。十月,俺答舉兵發起四面攻勢,威逼方逢時歸還愛孫。方逢時趁勢再施謀略,一手贈與豪邸財富、奏請朝廷賜予高官拉攏把漢那吉;一手脅迫俺答交出趙全等大明叛徒,警告若妄動干戈,除立即處死把漢那吉外,將率大軍全力消滅俺答。此外,再羅織趙全欲降明證據,重手分化俺答對趙全信任,俺答護孫心切,遂以夜召商議大計為由,綁趙全、李自馨等九人,相約換回把漢那吉後引兵北去。

 

在此次兩軍對峙往返傳話中,方逢時意外遭到巡按御史姚繼可奏疏彈劾「通敵」之罪,朝堂一時爭言議論,隆慶皇帝偏向採信大學士高拱「臨機設策,何可洩也。但當觀後效,不宜先事輒易。」之辯護,整起危機直到趙全伏法後,方逢時才倚靠軍功拔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後化解。

 

為了明、蒙和平,方逢時上疏「封貢互市」以利久安。從《明史》〈方逢時傳〉「禦戎無上策。征戰禍也,和親辱也,賂遺恥心。今曰貢,則非和親矣;曰市,則非賂遺矣;既貢且市,則無征戰矣。臣幸藉威靈,制伏強梗,得免斧鉞之誅。」這段奏摺文字「呈述」,其實,足以充分明辨真正立下戰功,終結明政府與元蒙近兩百年敵對關係者就是方逢時。

 

隆慶五年,穆宗封俺答為「順義王」,頒旨開放大同、寧夏、甘肅等十一處通商口岸,史稱「俺答封貢」。

 

何以方逢時般般功績,多成他人榮耀而自己未獲彰顯?這又與他洞悉人性、刻意低調的睿智盤算有關。因深具幹才備受同鄉知己張居正提拔,仕途上自然劃歸張居正朋黨。明神宗登基,張居正權傾朝野,隨著萬曆帝成長,與君主矛盾日漸加深,方逢時精準預料,張居正若傾倒,自己必受牽連,甚至禍延子孫,為明哲保身,退隱為上策。

 

果然,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一連死後清算,不出兩年已被抄家盡空。方逢時仍舊難逃被彈劾是張居正同流,所幸先行致仕,且處世低調,神宗不予處置而僥倖避劫。方逢時一生謀慮極深,臨終前還不忘叮囑家人不宜鋪張後事,直待離世十六年後(萬曆四十一年),由四子方日接上奏〈請祭葬贈謚疏〉,才終得安葬。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178448222

 回應文章

tay08908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您好
2023/02/22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