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30 10:34:40瀏覽3125|回應0|推薦27 | |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居然跟我說,她的同學很羨慕,希望可以當我們家的小孩,又自由又開心。我反問女兒:「你呢?如果有來生,你還要不要再當媽媽的孩子?」女兒調皮的撲上我,哈哈大笑說:「下輩子當然還要當媽媽的女兒啊!因為媽媽總是聽我說而不是要我聽媽媽的話。」 你給出的愛,孩子了解嗎? 我想,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為甚麼父母給出的愛卻讓孩子拒於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於給出自己想給的,而忘記聆聽孩子真正的需要? 「以瞭解的方式去傾聽對方,才能產生真正的溝通。」有時候,聽比說更重要。絕大部分的父母,常常只想聽自己想聽的,急於說自己想說的。當孩子說出心裡的話,如果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往往孩子還沒說完就打斷發火,提出自以為是的意見。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覺得自己不被了解,父母也跟著受挫,兩敗俱傷。 究竟如何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呢?一般的建議都是三個步驟:「傾聽-接納-解決問題」。從傾聽開始,把解決問題擺在後面。父母犯的錯誤,往往是過於心急,話還沒聽完,就急著打斷孩子的話想先解決孩子的問題。說不定,孩子只需要找個人傾訴發洩情緒而已。想想我們自己也是一樣的,理性上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情緒上卻過不去。這時候,只要有人當我們的垃圾桶,把情緒的垃圾清空倒掉,漸漸平復心情,其實內心的聲音都會提醒自己該怎麼做。 因此,當孩子有了問題或任何困擾,父母最要緊的,就是提醒自己耐住性子好好聽。羅伯特.博爾頓說,「傾聽」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聽」,另一個意思是「懸著一顆心等待」。傾聽的真正意思是,懸著一顆心聽另一個人說話。 「懸著一顆心」表示我們願意聆聽對方的感受,將心比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父母了解、支持。「懸著一顆心」加上「等待」,就是當我們聽完孩子的抱怨委屈,願意給他一點時間空間思考,釐清問題的癥結。安安靜靜聽兒女抱怨,外加一點心靈探索,提供一點個人經歷感受,然後讓孩子建立一個由他自己解決問題的平台。 為了確定你沒有誤解孩子的意思,當你聽完孩子的問題,不妨把孩子話語中的感受,用你的話重述,並以感同身受的態度回溯自己成長的歷程,告訴孩子你也有過同樣的矛盾掙扎,這樣子做不僅可以讓孩子知道你了解他,也可以紓緩孩子的情緒,覺得自己並不孤單,發生這樣的事不會很丟臉,還對你產生一種信賴感。 完全的接納,不以好壞評論孩子的行為 我記得大學時代,也曾經找過輔導老師解決心裡的糾結,現在回想起來,只覺得當時很需要找一個信賴的人發洩情緒,既不會洩漏我的秘密,又可以包容接納我所有的一切,就算說出來的事情有多麼糟糕,都有那麼一個人站在你這一邊,理解你,安慰你。雖然後來問題不見得可以找到答案,或得到圓滿的處理,卻不知不覺度過最痛苦難熬的低潮。 二十幾歲初為人師,看過一部電影「滄海赤子心」,給我很多啟發。自閉兒的世界是很難理解的,但當父母願意進入自閉小孩的世界,不以好壞去評論他的行為,不管他做什麼都完全的接納。漸漸的,他們居然察覺,自閉小孩的世界有一份自我的寧靜,有時候甚至活得比我們還精釆。四十幾歲的我,已經忘了最後的結尾是否圓滿?但那個靜靜等待孩子的成長,有歡笑有淚水的心情轉折,卻讓我現在想起來仍然深深感動。 人與人之間,不管是父母和子女、老師和學生,何嘗不是如此?所謂的包容,就是完完全全接納他就是這個樣子,即使他再怎麼壞,背後都有他的原因。先有這樣的同理心,才能一步一步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也許小時候可能被虐待;一個拒絕學習的孩子,很可能長期受到父母老師的否定。唯有當你願意傾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孩子的心窗才會為你而開。 為了進一步了解自己,大學時代的我也曾經參加過心理劇成長團體,並擔任過青少年的輔導老師。我發現,當我透過角色去扮演另一個人時,個性特質家庭背景相同,扮演起來比較輕鬆,也比較能以那一個人的角度去進入他的內心世界。如果我所扮演的角色和我的個性生活方式差距太大,我便很容易和自身的經驗混淆,傳達出錯誤的訊息。以往當老師,我也發現,班上的學生,如果個性思維模式比較像我小時候,我便比較能輔導他,並且了解他的感受。 這些經驗,都讓我察覺,以同理心去了解一個人並不容易。當孩子越長越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圈,新的世代也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自然和我們舊有的生活模式產生距離和鴻溝。因此,當孩子出現問題,有無法解決的痛苦,父母放下自己主觀的成見,不要急於下結論,先花一點耐心時間,傾聽了解接納真的非常重要。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老師對我談及他的個案,出生在單親家庭,各種偏差行為都有,恐嚇、勤索、打老師、摔椅子發洩情緒,連輔導室都不知如何輔導,老師可以想到的輔導技巧都用過了,最後爸爸竟然希望兒子去坐牢,省得麻煩。 直到有一天,政府推動「旭日專案」,那個孩子因為遊蕩在外,深夜未歸被帶到警察局,但家裏卻沒有任何人願意保他出來,無計可施之下,只好打電話向老師求助,老師才在凌晨兩點多保他出來。從那一次之後,那位學生深深感受老師無私的真情和關懷,在校內的偏差行為就減少了。 這樣的個案,也讓我想起以前我也有過同樣的經驗。有位學生在學校表現欠佳被迫轉學,卻沒有學校願意收留他,同樣在無計可施之下,他媽媽打電話向我求助,我到那間學校當「保證人」蓋章簽字替他說情,才順利轉學。再怎麼壞的孩子,都需要有人懂他了解他,給他最後一線的生機。也許是在最困頓的時刻感動了那位學生,後來他在那間學校「改頭換面」開啟新的生活,不僅變得成熟懂事,後來還保送師範學校就讀。 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讓孩子有機會安慰你 帶過幾個梯次的媽媽成長班,發現媽媽也有無法通過的痛苦,正因為自己無法穿越困境,所以在孩子遇到瓶頸時,往往不知所措或過於心急。明明出於心疼焦急,最後卻和孩子發生爭執,不歡而散。也有媽媽不解,為何孩子平常乖巧懂事,一旦情緒爆發,卻好像變成一個她所不認識的小孩。 孩子再怎麼懂事貼心都還是個小孩,大人再怎麼成熟圓融內在都有個需要撫慰的小孩。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有時不妨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也有缺點,也會犯錯,需要孩子的提醒和安慰。
女兒小六,漸漸成熟懂事,有時躺在床上和女兒天南地北的聊,我會把自己當作一個甚麼都不懂的小孩,向女兒請教各種問題。每次我說出一個事件,一份不知如何自處的感觸,女兒就會開始抽絲剝繭為我解析,還真的有被她療癒的感覺呢。 不管是面對自己或面對孩子,我都把生命的痛苦當作自然平常的家常便飯,因為我們是平凡人不是聖人,難免會有瓶頸盲點需要克服解決。我記得我看過一本書,書上的觀點我非常喜歡: 「孩子如果擁有慈愛的父母,在兒女表達出痛苦時,父母會擁抱、撫慰他們,那麼子女便有能力處理任何痛苦,不管那個痛苦如何尖銳;如果孩子的內心深切的痛苦被否定而向內壓抑。痛苦被否定,被壓抑的話,孩子長大後便無力敞開心胸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痛苦,是孩子增進認識與學習的經驗。別把痛苦看做不好或需要閃避的東西,你可以把他看成是給你一個機會,去認識你自己和兒女。」 當孩子的生命出現問題痛苦時,你如何讀懂他們?你給了兒女哪些訊息?你是安慰他們,讓他們表達出感受?還是告訴孩子別太難過不要哭?假如我們盼望兒女長大成為有愛、有關懷的人,在他們痛苦時,我們必須陪伴他們,擁抱他們、安慰他們。協助孩子找出痛苦和哀傷的原因,把哀傷的情緒釋放出來。 因為有媽媽的愛,沒有甚麼痛苦通不過的。我們要給孩子這樣的肩膀,相信媽媽的愛,永遠都在。
刊於大陸《生活教育》雜誌2014年7月號
★淑文的近況:
一直有讀者關心淑文未來的行程,所以淑文在這裡做一下公告喔。
淑文目前在寫新書,7月~9月淑文暫時無法接演講了。十月之後到年底,已經排定的行程如下:
10/7,10/14,10/21,10/28 ,水源國小媽媽成長班 10/8,10/15,10/22,10/29,米倉國小媽媽成長班 (配合每月回南部監獄當志工,淑文在高雄每月會在星期六上午開設媽媽成長班,高雄進階班的日期訂為11/8. 12/6.明年 1/10. 2/7. 3/7 . 4/11. 5/9. 6/6 .7/4. 8/8)
北部的讀者若對心靈探索有興趣,可參加11月板橋"展賦教育文創"開設的<黃淑文心靈成長班> 初階班,日期是11/4,11/11,11/18,11/25,12/2,12/9,12/16,12/23,12/30,1/6共十堂課。
<黃淑文心靈成長班> 進階班,日期是明年3/10,3/17,3/24,3/31,4/7,4/14,4/21,4/28,5/5,5/12
報名詢問電話09-1919-7274
7月~9月淑文比較少上來臉書,偶爾會上來聯絡之前答應的私人邀約。淑文最新專欄,一樣會PO在桂花樹網誌,和康健名家觀點部落格
康健名家觀點(黃淑文部落格)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Individual.action?id=325 如果你有急事聯絡淑文,在臉書寫訊息,E-mail,或打手機,一樣聯絡得到我。臉書的"訊息"因為比較少上來,回覆會慢一些,請見諒喔。 明年年初淑文預計會出版一本新書,希望能讓大家看到淑文的成長,請等淑文幾個月喔。後會有期!! ^^
2013年12月起,每月在康健雜誌網站《康健名家觀點》,發表兩篇心靈成長的文章。 康健雜誌《康健名家觀點》---黃淑文部落格 《記錄與觀照,活得更像自己 》全文刊出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325&nid=4816&page=1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