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淮南子以道為宇宙論之衍生
2013/01/28 16:59:11瀏覽518|回應0|推薦3

蔣伯潛《諸子與理學》:

淮南子以「道」代表宇宙,其說本於道家。
董仲舒為純正的儒家,而其論「天人之際」則直為天人契合之說。
以為自父、祖、高、曾遞推而上之,不能推本于天,故徑以天為人類之父,
不特為吾人理法之準則,且有血統的關係。
嘗曰:「天履育萬物,化生而育成之,察天之意,無窮之仁也。」
又曰:「天生之以孝悌,無孝悌則失其所以生;
地養之以衣食,無衣食則失其所以養;人成之以禮樂,無禮樂則失其所以成。」
天、地、人之道是一貫的,天地為一大宇宙,人為一小宇宙,
故自然界之變異無一不與人事相應。此亦合天道與人事而一之者。

揚雄所謂「玄」,實即淮南子所謂「道」,用以代表宇宙本體,
又本《易》象中現象變化之法則而推闡如各現象之動的公式。
彼蓋謂物之各部分與其全體有同一之性質,
宇宙為玄,人類生宇宙之間,為宇宙之一部分,故為一小玄。
玄之本體為虛靜的,而其中含有均衡的、消長的二種動力,
故靜為其體、動為其用。此消長的二種動力,即是所謂「陰陽」。
玄有陰陽二力,人為一小玄,故其性中亦含有善惡二分子。
所以他的論性,是以他的宇宙論為根據的。

 

錢穆〈辨性〉:

今再說「率性之謂道」。
當知中庸此一「道」字,並不指的仁、義、禮、智,
或孝弟、忠恕、愛敬而言,實乃指天地之化育言。

換言之,此中庸之所謂道,亦屬自然的,而不盡屬人文的。
故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人豈能須臾離此大自然,又豈能須臾離此天地之化育乎?

……易繫與中庸代表同一時代的思想,其態度意趣多相似。
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陰一陽,則天地萬物有生無生統統包括。
如此言性,不僅不專限於人性,亦並不專限於生之性。
凡屬天地萬物莫不有性。一物即有一性,一切無生物亦有性。
如火性炎上,水性潤下是也。故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凡屬一陰一陽全是道,凡屬萬物化成全是性。
此與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極相似。
因此易繫對「善」字的看法,亦絕與孟子不同。

孟子說:「可欲之謂善。」顯指人心人事言。
易繫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
善正在此一陰一陽之繼續不斷處。
故「善」即是「道」,即是天地萬物之發生化育。
性則是天地萬物在發生化育中到達了一個完成的階段。
完成並非終止停息之意。天地萬物永遠在發生化育,
即永遠不斷有其完成的階段。
天地萬物一面完成,一面還是繼續的發生化育。

大而言之,成陰成陽,
即已在一種完成階段中,因此陽有健性,陰有順性。
但一陰一陽還是繼承不斷,此即所謂善。
所謂至健至順,亦即指此一陰一陽之繼承不斷言。
因此性即是善,善即是道,道與善與性實非三物,而是一體。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25575&aid=726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