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2/17 20:45:10瀏覽716|回應2|推薦22 | |
關於我台先民進退、出處的論斷問題 ──在「覓渡」,講「日本殖民統治概要」的感想 日據台灣五十年,我台人生活在日殖之下,今人應該如何看待他們與統治者間的複雜關係? 個人認為應該就事論事,一切以史實為論斷的基礎──史實是複雜的,社會教育程度是比過去普遍、深入的,就應該以比過去細緻的認識來處理。 於是論斷個人的作為應該先看當年各個當事人的處境有何差別? 例如,就個人言,對於日殖初期,在馬關條約後,日人陰謀推動攘逐殺戮政策,我先民是否知情?個人認為「不知者,不罪也」,應該是一重要的通例。而當年我先民不可能預知日人陰謀,因而,包括辜顯榮先生和陳法女士,都可在「無罪」之列。 換言之,我台人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大清皇帝也要它們遵守條約,他們準備成為日本臣民;做為大清的臣民的台人,若在兩年中選擇成為日本人,並沒有錯誤;不過,當我先民面對日人倒行逆施的殺戮政策,是否應該順從,這時國籍未定、應可不談國家認同問題,作為人,為了維護自身基本權益而反抗,都應該獲得肯定。這時小民若仍助紂為虐,個人認為還是看他是否知小日人在執行殺戮攘逐政策,若知情而為謀生而參加了該行動,可能就是個值得辯難討論的「平庸是否罪惡」的問題。 然後,當我們考察日殖中期之後,受到日殖教育以至於曾受皇民化教育的一群,個人以為仍應該由「不知者不罪」的角度來考察; 其考察的方式,一是其「不知」的程度,應該只有「明知故犯者,當然罪過最大」,其他罪過遞減;總言之,不應該以粗率的「漢奸」之類二分法詞語攻擊我們任何先民; 尤其在當今我人教育程度頗高的此刻,二分法測驗題通常只出現在國小低年級的考卷上,只要進入中年級,通常都是選擇題、填充題、造句題、簡答題了;我們是否應該表現出比較高的論述能力,不應該把自身的論述停留在二分法的幼稚程度? 然後,談到這裡,我們在這裡就遇到了當年我們先民所受的教育水準,到底是怎樣的認知程度呢?也就是日治下的教育,來到怎樣的程度,我們可以課以怎樣的責任?── 個人認為這是我們應該探討的重要背景──就所知,日殖時期由於日人對於我先民的政策是要求低智的、是要求從順的,1903年的學務部長持地六三郎所說── 「針對內地兒童,以教育敕語為準則,以養成忠君愛國,義勇奉公的健全日本國民為期許;但台灣人的教育,沒有必要沿襲這種做法,只要普及國語即可。」 1918年的學務部長隈本繁吉所說的── 「作為當局者的立場,沒有必要特別宣明任何的教育方針,而是要默認意會,以俗話來說,便是在表面上重視教育,但是實際不積極獎勵;只有在不得已時,才漸進的施行之。」 強調──「不要盡心詳細講授,只可在教科書上教以最低的程度就好」 在這樣的教育之下,一般同意,雖然日本殖民當局號稱一切在進步中,然而,事實上,直到日本投降時,我們公學校學生六年級教材的深度只有日人小學校的四年級程度,並且想想看,前述的「四年級程度」,更只是「不要盡心詳細講授,只可在教科書上教以最低的程度就好」的水準啊。。。 通常受過公學校教育者才有資格服兵役,才可能成為志願兵,也可能正是服兵役;是的,六年級畢業了。。。但是這樣的六年級學生,如果不是家中有特別地給予適當的啟蒙,就像今天的小學四年級畢業生們,他們只知道從順,怎能真正適切分辨我們當前所談論的,來自人之責任與節操的進退、出處的深刻意義呢? 至於,當年教育程度較高的先民們,一般言之,我們卻要由殖民當局的政策面來理解他們不幸,可能被終生情感勒索的處境──是如何被設計了啊,那麼幼小純潔的心靈──由前述那公學校六年級,只有小學校四年級,與每班大約只有兩三個被挑選出來可以準備升學的設計開始── 「因升學試題出自小學校較艱深的課本,而我台籍生只有其四年級水準,於是非經教師「補課」不可能升學。 又因升學成績被列為教師與學校的主要考績,故教師不但挑選品學似皆從順的學生密集輔導,並且對這類學生往往視如己出。這就是我若干先民所感念的實況。也是校內教師免費補課的真相。」 有人如此描述──「老師辛苦的為我們補習〈注意,其實是補課,不是今天的補習啊〉,師母不但為我們煮點心,還在旁幫我們搧扇子」──除非我們的先民有深刻的理解,加以點破,甚至想到自己的小孩是幸運的,絕大多數孩子卻被犧牲了;否則,我們從順乖巧,懂得知恩圖報的孩子們,怎能不終生感謝呢? 由於以上的研究而來這樣的認知,個人反對含糊籠統地對於日本統治期間,我台先民提出任何空洞的罪名──例如,「皇民」之類;相對的,個人認為只能就事論事地,討論個別人事的是非;同時,個人認為應該在充分認知了當年我們先民上述不幸的處境之後,再將心比心地做下我們嚴肅的論斷。 例如,李登輝的認同問題,不在於其皇民的頭銜,而在於他在1923年入學之時,已經改姓名為岩里政男了,而一般人要到皇民化運動以後,也就是在1938年以後,才不得已改姓名的。所以,許多皇民是很不得已的,而他與他人不同;他絕非普通皇民啊。。。 以上,是我個人在這次演講後,衷心的深沉感受。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