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應 ―― 認同危機豈因意識形態西化
2013/01/06 13:58:06瀏覽1495|回應81|推薦4

2012.12.29 旺報(紅字部分未刊出)

兩岸間的「認同」議題倍受關切,連不久前的「臺北會談」,也以「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為主題。臺灣大學黃光國教授日前在本報以「兩岸認同分歧擴大的關鍵因素」一文談此「認同」議題,論點堪值商榷。

首先,對於兩岸認同與互信的落差,黃教授認為,是因為「關鍵在於雙方意識型態的『全盤西化』」。如此說法,便可推敲﹕如果「雙方意識形態」真的都「全西化」了,雙方的認同和互信必然接近。但實況是,臺灣確實在「意識形態」上幾乎「全盤西化」了,目前正如黃教授所形容的,是用已經體制化的「自由、 民主、人權」「來抗拒大陸『統戰』」。至於大陸,哪裡有體制化的「自由、 民主、人權」?大陸的「意識形態」算得上「全盤西化」嗎?大陸只是在社會學科的思維方式和理論框架方面「高度西化」,而這離「意識形態全盤西化」還差很遠。黃教授的「雙方意識型態的『全盤西化』」說,欠嚴謹。

其次,如果兩岸間的差別真的「關鍵」僅在於「意識形態」的有無「西化」,則兩岸關係會遠比現在簡單。這麼說,是因為臺灣內部對兩岸關係並非只有一種「主流」聲音,而是兩種﹕藍營和綠營的不同聲音,兩岸關係因此變複雜。

在認同「中華民國」,因而也很容易認同「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藍營眼裡,兩岸矛盾是單純的「意識形態」隔閡,只要大陸民主化,和臺灣有相同的「自由、 民主、人權」,兩岸很容易走到一起。但在綠營看來,兩岸不僅是目前的「意識形態隔閡」,更是永恆的「族群隔閡」﹕臺灣人不是中國人。

兩岸目前的「意識形態隔閡」,是由對岸在民主化上的落後造成的,是共產黨責任;但綠營的「族群隔閡」起源,卻與共產黨無關,是國民黨要擔部分責任,具體來說,讓綠營「中國認同」全盤消失的源頭,就在當年國民黨擴大化鎮壓本地臺灣人反抗國府不當統治的「二二八事件」。「意識形態隔閡」易於化解,因此,以歐洲為例,1989年東歐一民主化,只有「意識形態隔閡」,沒有「族群隔閡」的東西兩德立即統一;「族群隔閡」正相反,是難以化解,易於分裂,也因此,在1989年的「蘇東波」民主化浪潮中,原本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依「民族界線」分裂成兩個國家﹕以「捷克族」為主的「捷克共和國」和以「斯洛伐克族」為主的「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一統的蘇聯,依「民族界線」分裂出立陶宛、烏克蘭等十五國;而後的南斯拉夫也如此裂解了。

臺灣對大陸的「意識形態隔閡」,簡言之,即是「反共」,是目前藍營的主流思維,「族群隔閡」是「反中」,是綠營思維。以這兩個「隔閡」來看臺灣目前的「認同危機」,其趨勢令人擔憂﹕藍營在最近二十多年的藍綠對峙中節節敗退,地盤日小,「泛藍減半」,綠營卻「鐵板一塊、穩固增長」,且勢頭不衰。換言之,在臺灣,是「易於化解」的「意識形態隔閡」在消失,而「難以化解、易於分裂」的「族群隔閡」裂紋在擴大。這意味著什麼,看看國民黨遭遇即可明白。

國民黨與民進黨並無「意識形態隔閡」,兩者都是民主政黨,但哪怕國民黨已經民主化,已經用最大誠意解決了二二八事件,民進黨不管這些,只一口咬定他是「外來政權」。用「本土」的姿態嚴拒國民黨的「外來」,這就是「族群隔閡」的可怕之處。

教授將大陸學界的理論思維「西化」現象擴大解讀為「兩岸意識形態全盤西化」,更將其放大成兩岸認同分歧的「關鍵因素」,這不但失焦了兩岸認同分歧的真正原因,混淆了兩岸的「意識形態」本質差異,又似乎在關注大陸學界思維「西化」時,忽略了臺灣的族群問題。如此思路,恐無助解決兩岸間的「認同」危機。

對象文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2122000525.html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7193387

 回應文章 頁/共 9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孔子言信,孔門言信
2013/01/09 09:45

孔子主張通權達變?有點似主張權謀?不是啊!若說通,是通"道"吧,即明道而後履行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誠者,天之"道"。)

孔子在《論語子路第十三篇》說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是回答子貢問何謂"士"?士,本是貴族的最底層官職,後來也指有學問者。孔子答首要行而知"恥",其次"孝弟(悌)。子貢再追問其次,孔子才說這句,卻已屬"硜硜然",如石硬的固執小人了。固執什麼呢?就是執着"行必果",做了,一定要求有成果,而不是像君子般力求過程中必合大道,即使結果不成,也能心安。

孔子說過君子(念天地大道常眷衆的好仁者)"義之與比",而小人(常念私心的人)"放於利而行"(見於論語里仁第四篇)。是指小人"義"不在心,"利"才在心,於是要求做事必有結果/成果/功利,而不是必合乎嚴格的"道義"。若能只問耕耘,不強求收獲,問心無愧,便不會為了目的(果),而不擇手段了(行,行之手法)。

看看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中說,更明白了。司馬遷寫遊俠:"其言必信,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是以遊俠可能不惜殺人,也可能有仇即報,因為不捨私心,就不一定全為義了啊,沒有緊緊記懷"道"了。雖有"俠義",但可會輕"道義"故了。(這不是君子所為的啊。)

所以,很明顯,"言必信",是一定的;但求"行必果",可能離了大道。

魯迅語有帶激狂,他在混亂時代裡受歡迎。其實是偏激的人啊,那時代愛走偏鋒的共產黨會捧他吧。

我們再看《論語》〈學而第一篇〉就處處言"信":
孔子:敬事而信
      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有子:信近於義。
而〈為政第二篇〉:
孔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罕第九〉:
孔子: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陽貨第十七〉:
孔子:(仁者)恭、寬、信、敏、惠。

而《大學》中說:"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信,本出於誠,心有誠懇,所以說"誠信"相連。《中庸》中就說: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
"至誠無息。"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9 13:38 回覆:

抱歉,這些我真的不太懂。青少年時代的求學期間,正好碰上文化大革命,接著是下鄉,沒有讀過論語,國學底子差,這是一個我只能虛心觀察、學習,沒有資格發大言的領域。

您推薦的文章有5篇,我讀了3篇,發現作者都有「文化視野缺臺症」。什麼是「文化視野缺臺症」?我已有寫好的文章,到合適的時候再貼出來。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龍應台想過儒家的"三綱五常"是否是合理的歷史淵源?
2013/01/08 15:38
小弟看了一下龍應台關於儒家價值的幾個發言,我想龍部長並不清楚五四運動以來,儒家為何被打成吃人禮教的哲學困境

簡單講,談到思想批判是要讀書的,最新的儒家研究,龍知道嗎?二千年前的孔孟思想到如今有無研究與奉行的價值?

舉一個例子---三綱與五常

1三綱:

查一下資料,三綱竟然來自於法家韓非「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簡單講,竟然不是來自於論語孟子,而是來源於春秋繁露與白虎通義的"添加"!

可以把法家與儒家搞在一起嗎?不同的哲學思想可以混同嗎?


2五常:

歸納孔孟的概念之後,只有仁義禮智四個善端
才是孔孟共推的價值,至於信,恐怕原典不是這麼推崇

a孔子: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b孟子: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原來孔孟不講信用?哲學思維到了精深之處,一點點的認知不同,在價值判斷上就會出現極大的差異,一忽略就會形成錯誤的印象

<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可與權,通權達變才是孔子認為的更高價值,言信行果若未可與權的話,<講信用>就是死板僵固了,有沒有道理呢?孟子又為何贊揚孔子是聖之"時"者也?孔子講權,孟子講時,有沒有道理呢?

起碼把三綱五常說成是儒家思想,是大錯特錯!

龍部長在使用儒家思想這個概念時,可曾考慮過這個歷史上的哲學體系冤案?使用中華文化這個詞句時,若是包含儒家,我們可曾細細思量,有無真正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否真是吃人,總該有個科學說法,這是文化部長的責任!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8 21:38 回覆:
謝謝分享,這些是我不太瞭解,也不太懂得的,要多多學習才能理解。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上引文來源
2013/01/08 07:45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174
[當自由也開始腐斕]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83
[ 儒家復興和上帝榮耀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70
[ 儒家還缺什麽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22 
[宗教與我們的人生]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27  [復仇的荒誕與反思]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8 12:39 回覆:
謝謝,這些文章會抽時間讀。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尾語
2013/01/08 07:41

啊,"外人",主要指的是南洋一帶移民來的外籍新娘有一些數目了。

覺得"族羣"挑撥少了。而"文化"的嫌心,"仇恨"的記懷仍在。指的是綠營"嫌"中華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記仇"曾經的威權治理和資源"被奪"。然後渴望切割中國,建立像瑞士一樣"桃花源"的夢想,像愛爾蘭那樣不屈不撓不怕吃苦。這些想法和心情,自足之中卻不自察原是狹隘的,帶不平衡心理的,不健康的。

以上是個人進UDN部落格之後注視政治以來的覺察。我想,謹能希冀的是中華民國臺灣土地上的民主公民,都要廣開心胸,抱着例如國政先生的寬懷和大愛對待本源同根的中國大陸同胞,每個人盡責做一位寬心和理智的民主公民,催化政治的清明,質優。而我對於"政治"上與格友們的砌磋,也應就止此了。

最後,引很可欣賞的幾段雜誌文章結束,皆取自《海外校園雜誌》:

"對於頭腦稍稍清晰一點的人來說,中國社會要立足於當代,就不可能拒絕市場經濟。而健康的市場經濟,必須以健全的法治為支撐。健全的法治,只能在三權分立的憲政民主之上生長出來。而憲政民主,則依賴於人權和自由的保障。這就是建構在自由主義的思想體系基礎上的現代文明。"

"這從西方的思想危機與社會危機可以看出。自由主義主導下的西方文明,其哲學按內在邏輯發展到最高峰,就是存在主義。而存在主義的代表宣言,是“存在就是虛無” 、“他人就是地獄”。這是沒有上帝之人的必然結論,也是其必然結局。
存在主義之後的西方主流思潮,是被解構得支離破碎的各種後現代主義,伴隨而來的則是嬉皮士、毒品泛濫、性混亂、換妻風盛行、消費主義等等──這乃是文明解體、人將不人的表症。"
[當自由也開始腐斕]

“比較一下儒家的“天下觀”:天下有序,其中有位,每個人在這秩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努力盡這個位置所規定的義務,便是人的本分所在。如果人在其位且各盡其職,這個世界就和諧太平。
對於人際關係,儒家講究和諧。當“和諧”這種語言,出現在中國政治生活中時,到處都是贊同的回聲。“和諧”這種說法的出現,和受到的廣泛共鳴,足以說明儒家傳統的深厚力量。"
[ 儒家復興和上帝榮耀 ]

“中國人有自己的淵長而持續的文化,卻也能夠甘心情願地擁抱異國文化。這種態度和做法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是值得重視的現象。我想,中國人的這種生存傾向,根植於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 儒家還缺什麽 ]

"孔子所說的“天”並不僅僅是抽象的天理:“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中庸)“萬物本於天,人本於祖。”(禮記)
[宗教與我們的人生]

"人類有共同的創造之父,應該在世界上相親相愛才是,卻由於人的自私墮落而變成為相咬相吞。神聖之愛的惠臨,使得救贖惠至,得救贖者應想到自己本為不可愛之人而蒙愛,所以就應以神愛我之愛去愛人,接納不可愛者,主動施愛而不計回報。這樣,因對人性的悲憫和對神聖之愛的確信,就會在與人相處中多一份寬容和同情,少一份尖刻和仇恨。”
[復仇的荒誕與反思]

(中華文化、儒家思想、愛、基督愛,都有相通的。)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8 18:53 回覆:

感謝您貢獻這麼多文字來交流!我們用寬懷和大愛對待本源同根的中國大陸同胞,以及不僅僅是大陸同胞,也包括東南亞的朋友,及一切族群的朋友,這樣的心,是一樣的。

綠營要建臺灣成「東方瑞士」,是痴心妄想。如此搞族群分裂,如此縱容貪腐份子(陳水扁、陳致中、蘇嘉全,以及心思陰暗的空心蔡,以及南部縣市的貪腐首長),「瑞士」是這樣的嗎?

您引用的文章,對西方頹廢的批判,我是認同的,但以為出路在中華文化、儒家文化,則不敢同意,很簡單,中國人社會自己都沒建成自己滿意的社會,還在憧憬「東方瑞士」,怎麼還能做西方的楷模?按「東方瑞士」的概念邏輯,頹廢的「西方」,應該學習瑞士吧?

慈濟的大愛是很好,但她的局限是不介入政治,又沒有人把「大愛」引入政治,所以臺灣儘管「最美的風景是人」,但一到政治,就亂七八糟。否則,哪裡還會有族群衝突,哪裡還會有以種族主義口號「臺灣人出頭天」起家的「綠營」?

而且,「天下有序,其中有位,每個人在這秩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努力盡這個位置所規定的義務,便是人的本分所在」,這在我看來就很可怕,這就是「階級流動停滯」。不是嗎?

總之,至今為止,大陸不說,連臺灣都夠不上「楷模社會」資格,「中華文化救天下」論,就算了吧?

不過,要思考政治,好像基督教還是我們的選擇,至今為止,還不是慈濟。


andyly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台獨不是問題!
2013/01/07 18:50

國政兄

台獨問題其實不大,因為您所在意的認同問題,這個認同有一半必然是利害判斷的認同,第一代是利害認同,到了第二代就成了情感認同,台灣離大陸這麼近,利害判斷一定是"認同中國與否"的主要內涵,台灣人如何再做中國人?應該做甚麼樣的中國人?這不都也是"利害"判斷?

況且閩南人客家人都是漢文化的 一支,融合有何困難?(原住民史觀另論之!)

最困難的就是讓黨組織嚴密的共產黨願意發展民主任期制,發展權力分立,依法行政,正當法律程序的現代法治國,民主,真的需要實踐,而如何一面實踐民主,一面同時面對與漢文化不同的邊疆民族獨立運動而不"分裂",這才是大工程!

小弟認為必須取得歐盟甚至美國的政治諒解,甚或請他們幫助中國健康的,完整的走向民主國家!若是仍然以歐美為敵的話,中國民主之路,將艱辛無比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20:59 回覆:

認同你思考的角度和內容。

台獨問題其實不大,因為您所在意的認同問題,這個認同有一半必然是利害判斷的認同,第一代是利害認同,到了第二代就成了情感認同,台灣離大陸這麼近,利害判斷一定是"認同中國與否"的主要內涵,台灣人如何再做中國人?應該做甚麼樣的中國人?這不都也是"利害"判斷?

所以我認為大陸民主化後,綠營的「認同」會「大幅翻轉」,依然頑固「反中」的,頂多20%而已,也許20%也沒有,你可能會說,頂多10%吧?

你說的「利害判斷」,我理解,但我會用另一個詞﹕「價值判斷」。「價值」,包括「硬體價值」,如經濟利益等,和「軟體價值」,即民主的制度、自由的氛圍、良好的公民素養等,是一種「生活方式」。「硬體價值」和「軟體價值」相比,「軟體價值」的份量要遠遠超過「硬體價值」,否則,臺灣人早可被大陸的「一國兩制」、「ECFA讓利」等給「收買」了。

閩南人客家人都是漢文化的 一支,融合有何困難?

是。

最困難的就是讓黨組織嚴密的共產黨願意發展民主任期制,發展權力分立,依法行政,正當法律程序的現代法治國,民主,真的需要實踐,而如何一面實踐民主,一面同時面對與漢文化不同的邊疆民族獨立運動而不"分裂",這才是大工程!

正是如此,但終究是「形勢比人強」。我相信「茉莉花」的風,一定會吹到大陸。最近廣東省的媒體人要省宣傳部長辭職,這種「膽大妄為」的「造反」,在即便是不久前的過去,有可能嗎?這就是「形勢比人強」的變化、進步。

小弟認為必須取得歐盟甚至美國的政治諒解,甚或請他們幫助中國健康的,完整的走向民主國家!

這當然沒有問題,這是歐美的「夢寐以求」,請參考此文﹕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11052104/112012032000550.html

但是,我認為臺灣的作用,超過歐美。我同意這位美國人的看法﹕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7596505.shtml#ixzz2GPQejHZF

不過,龍應台就算了。龍應台的至今仍然「走紅」和綠營的「走夯」一樣令我不可思議。這是一個文筆漂亮,但思想貧乏的人。


陽明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覺得
2013/01/07 15:34

你寫文章分析得很細膩, 邏輯也很嚴謹.  不過沒看懂你辯駁黃教授的理由.  他主張意識形態西化才有認同差異嗎? 如果大家都西化了怎麼會有認同差異? 因為大家想法相同, 怎麼還有認同差異? 這是不太理解黃教授的地方, 而你是說我們與大陸西化程度不同, 所以有認同差異? 

至於族群問題, 只是民進黨搞鬥爭所找的理由而已, 美國國內有各種各樣的種族, 還不是相處在一起, 認同一個國家? 最近謝長廷不是搞認祖歸宗嗎? 還一把鼻涕, 一把眼淚的?  政治人物說話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他隨時可以改變立場, 就像謝長廷所說, 不就是民進黨的釋放的風向球, 反對強烈, 蘇又走回頭路了.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18:03 回覆:

你寫文章分析得很細膩, 邏輯也很嚴謹

謝謝您的肯定!

他主張意識形態西化才有認同差異嗎? 如果大家都西化了怎麼會有認同差異? 因為大家想法相同, 怎麼還有認同差異?

是啊,這也是我不理解黃教授的地方,才寫此文去「辯正」。您讀了他原文了嗎?我的回應文下有他原文網址。

你是說我們與大陸西化程度不同, 所以有認同差異?

對藍營來說,幾乎就是如此,對綠營來說,他們不喜歡「中國人」,也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所以問題要複雜些,但如果大陸的「西化」和臺灣在體制上一致了,綠營的「族群不認同」是可以大幅翻轉的。我估計,大陸民主化了,開放「兩禁」了,臺灣的政黨、報紙都可以「登陸」了,就像現在臺商登陸那樣地尋常方便,綠營仍然會有人不認同「中國」,但會減少到頂多臺灣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而已吧。這個數字沒有「科學根據」,只是憑直感的「估計」。

美國國內有各種各樣的種族, 還不是相處在一起, 認同一個國家?

何止美國?很多國家都是如此,如瑞士也是如此。加拿大更典型,魁北克是「法語區」,「異文異種」,還不是留在加拿大?

政治人物說話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他隨時可以改變立場

沒錯。但是,我不看政治人物,我看民意,在臺灣,政治人物也常常要跟著民意走,所以「蘇又走回頭路了」。政治人物本身有時並不是問題,民意才是大問題。臺灣有將近一半人口「信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支持亂七八糟的民進黨、空心蔡,這才是大問題!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現在中華民國臺灣民主公民的責任
2013/01/07 09:12

綠營老是矛盾,時又情緒化思考,最糟的是鼓動革命性的民粹,街頭上囂攘,與民衆所期的理性公民民主背道而馳。

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要不斷進步,要有全部都是優質民主公民,保有理性論述,讓更好的人才願意入政,朝氣和負責,國會殿堂上才夠優質議事的立法委員,人民可以信託呀!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15:13 回覆:

在理論和全民意識上解決了「族群」問題,讓「綠營」消失或轉型,臺灣的民主就跨進一大步。

遺憾的是,臺灣似乎沒人對解決「族群」問題有興趣。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15:15 回覆:
補充「臺灣似乎沒人對解決『族群』問題有興趣」﹕包括本回應文的主對象黃光國教授。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複雜
2013/01/06 22:20
綠營好像很複雜。到底是一群政治人執着所謂臺灣人的自主性,去攪動群衆爭政權資源等?還是有外力支持利用,想中華民國臺灣分裂不能團結,弱了,就更要依附那些外力?還是憎厭中華文化,以為頑舊迂滯,障礙個人自由,又缺民主人權法治理念,要一刀兩斷,背祖另創新世界?還是以上皆是綠營聚合的背景?"羣族"這因子好像淡些了,因為原住民起來的聲音,以及外來移民已多起來了;況且這麼以美國看齊民主人權,美國正是各地移民共同開發的國家,綠營若再多談外來他者去製造族群排擠,就會立足不住了,選票更大流失了;另方面,對大陸的隔閡應是政治性社會性和文化性的,負氣的口吻就說是什麼人不是什麼人吧。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15:11 回覆:

您列舉的,綠營都有了。只是「外來」頂多是數量不多的幾個美國學者和不太靠得住的日本右翼罷了吧。

這麼個亂七八糟的綠營,在臺灣竟然有將近人口一半的支持者,也讓我著實好奇,讓我深思﹕為什麼臺灣儘管「最美的風景是人」,在政治上是如此糊塗愚昧?


7
民進黨 爛黨
2013/01/06 17:47

原住民之後的臺灣人 皆外來

民進黨 視 國民黨為"外來政權 "

民進黨 無革命理念 妄圖以無流血 金蟬脫殼方式 以400多前外來者身份 篡奪中華民國 篡建一個 所謂 臺灣本土政權國家

沒有革命流血 圖以改名 切斷與大陸或自身中國的歷史血緣文化關係 是不可能成功的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15:05 回覆:

原住民之後的臺灣人 皆外來

這才是真理。


7
民進黨 爛黨
2013/01/06 17:12

具體來說,讓綠營「中國認同」全盤消失的源頭,就在當年國民黨擴大化鎮壓本地臺灣人反抗國府不當統治的「二二八事件」。

國民黨已經民主化,已經用最大誠意解決了二二八事件,民進黨不管這些,只一口咬定他是「外來政權」。用「本土」的姿態嚴拒國民黨的「外來」

>>>

* 綠營「中國認同」是故意有意隱伏並未消失 他們從頭到腳由裡到外 根本
  就是如假包換的臺灣閩粵漢人 "228事件"原委始末 遭民進黨強姦 民進
  黨妄想要台獨 主張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論述 錯誤可悲

* 國民黨不是政權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政府 是
  民國35年末 國民黨執政時期 中國全國各地同時選舉 制憲國大代表和立
  法委員 臺灣省也同大陸各省市地區一樣 同時選出 代表臺灣地區參與國
  是 並參與制憲

中華民國政府怎會是外來的

國政論(gzhl2005) 於 2013-01-07 15:04 回覆:

國民黨不是政權

對,「國民黨是外來政權」這話是有語病的,我們都只是「襲用」而已,我也沒想到要從文法上去質疑,但您的指出是對的。

中華民國政府怎會是外來的

中華民國政府當然不是外來的,他當初入臺時全臺灣狂歡歡迎他,就已說明,臺灣人民是視中華民國政府為「自己的政權」的。後來他治理臺灣出了問題,引起臺灣本地人不滿,那是「治理」問題,不是「外來」不「外來」問題。李登輝、臺獨把這一切搞成「外來」,是炒作族群仇恨替代「價值是非」,本質上是種族主義。臺獨在本質上就是種族主義運動 ---- 不過臺灣社會好像不懂這一點。

頁/共 9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