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航母的命名
2011/08/12 23:51:34瀏覽307|回應0|推薦2

中國大陸航母的命名

郭都人

日前,中國大陸權威方面證實,蘇聯建造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經過長期改造,經已下水試航,而有關水域也劃作臨時禁區。

新航母的名稱引起互聯網上議論紛紛。有人說應該保留原來「瓦良格號」名稱,表示不忘本,甚至強調「慎宗追遠,民德歸厚」的華夏傳統思想。

其實,瓦良格號原是俄國巡洋艦的名稱。俄國瓦良格號巡洋艦在美國製造,於1899年(大清德宗景皇帝光緒二十五年)下水;1904年二月,日俄戰爭爆發後第二天,被日本艦隊擊沉於所謂「中立的大韓帝國」濟物浦即仁川港。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方打撈  修復瓦良格號,據為己有,改稱「宗谷號」,在一戰期間交還俄國。

中華民國六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瓦良格號被英國沒收;一戰結束後,賣給德國,卻在蘇格蘭水域擱淺,遂成廢物,於中華民國十四年沉沒至今。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的命名,是為了紀念當年兩次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其名稱實在不應在中國沿用。

於是,不少人主張將中國大陸航母命名為施琅號。事實上,日前已經有美國作家煞有介事地作如此稱呼。

施琅生於大明熹宗悊皇帝天啟元年(1621年),卒於大清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施琅一生是非功過(特別是與鄭氏、荷蘭的恩怨)可以不論,其劃時代功業當然就是促成台灣海峽兩岸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完成統一

可是,施琅在台灣當權年代,似乎厲行最狹義的閩南沙文主義,藉口「惠、潮之民多通海,特禁往來」,還下「令赴台者不許攜眷」,可謂倒行逆施,為後世的日本據台暴虐統治,以至台灣今天的種種社會亂象,提供必要的歷史條件。

何況,施琅主導的兩岸統一,出諸武力。北京如果貿然命名航空母艦為「施琅號」,無異宣告和平統一」政策作廢,對病篤垂危的台獨運動可能有極大的幫助

按軍事觀點而論,航空母艦對台灣海峽的作用不大,與浙江、福建、廣東的機場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要理解陸基軍機對航母的威懾,不妨回顧美軍的二戰歷史。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一共有十艘航母被擊沉,其中至少有三艘受創於敵人陸基軍機而沉沒,三艘受創於艦載飛機而沉沒,其餘有三艘受創於潛艇而沉沒。

中國大陸航母的最可能發揮的作用有二。其一,應付越南蠢動;其二,防止印尼故態復萌,重演1998年的排華丑劇。如果要宣慰印尼華人,航母應該以鄭和命名。如果擔心越南鬧事,何妨回顧終軍、宗愨的故事。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瓦良格航空母艦新姿
圖二,瓦良格巡洋艦紀念郵票
圖三,中俄形勢(紅色:「內滿洲」、「外滿洲」)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553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