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沉未必為洪水
2008/11/10 02:52:59瀏覽481|回應0|推薦0



陸沉未必為洪水

郭都人

「卡特里娜」颶風重創美國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亞拉巴馬三州。沿海災情極其慘重。歷史名城新奧爾良頓成澤國,數以十萬計的民眾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以來的最大難民潮。

死難人數可能達到幾千人,相當於九一一慘案。聯邦政府救災負責人宣稱,當局已盡全力。可是,地方當局和災民強烈不滿。更值得注意的是,九一一之後,美國境內瀰漫同仇敵愾的氣氛,奸人暫時消聲匿跡。目前的災區則不然。

新奧爾良頓市區可說無法無天,歹徒當道。有囚犯造反,劫持獄長一家六口為人質,也有劫匪商借警車以便搶劫衣物。難怪有遊客驚呼:這裡簡直就是巴格達!

按保守估計,這次颶風災險的索償額可能達到400億美元。由於墨西哥灣沿岸的油田、煉油廠陷於癱瘓,汽油價格猛漲,更嚴重損害美國經濟,難免禍延全球,甚至觸發能源危機。

九一一之後,國際社會表現出對美國的深切同情。美國新保守派乘機醞釀、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化壞事為好事的妙著。無奈他們對中東一知半解,終於陷入困境,消耗了3000億美元,推翻了伊朗的死敵薩達姆政權,讓親伊朗的庫爾德政權與什葉派在伊拉克佔支配的地位。事實上,這次的慘重災情也和伊拉克戰爭有關。

原來,美國的地方部隊(即各州的國民防衛軍)大都被聯邦政府投入中東,導致各州州長能調動的兵力大減,而軍隊救災所必需的裝備也十分缺乏。維持災區治安需要兵力,而堤壩決口,洪水氾濫,搶修工作更急需大量軍用直升機。可是,伊拉克戰爭顯然更重要。

慘重災情似乎暴露了美國應變能力的不足。由於難民大部分是黑人、窮人,未來美國南方的社會結構、政治去向也和布什政府的救災成績息息相關。

可以斷言,明年十一月的中期選舉對共和黨是十分嚴峻的考驗。《紐約時報》社論日前對布什的猛烈抨擊,是未來的伏筆。

新保守派也許自知闖了大禍,對災情大都三緘其口。他們長期所利用的基督教福音派領導人也沉默異常。其中的帕特‧羅伯遜,即日前公開要求暗殺委內瑞拉總統的知名電視傳道人,自稱曾在1985年憑個人祈禱的力量,使颶風繞道避開他的「基督教廣播網」總部,可惜這次卻無所用心。

美國是偉大的國家,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戰勝天災。但是,不少人覺察到:每逢天災,福音派領導人總是避免表態,不失自知之明。

極富啟發性的《(新約聖經)羅馬書》第三章23節:「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卻被擱置。作為美國有史以來宗教意識最強烈的政府的最高領,布什也許應該重新評估福音派領導人的作用。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236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