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日戰爭的後果
2008/09/19 00:12:37瀏覽899|回應0|推薦0

五日戰爭的後果

郭都人

九一一慘案發生至今七年。七年之間,美國的影響力日漸削弱。

慘案發生後,美國新保守派不失時機,巧妙利用民憤,慫恿布什動武,先攻阿富汗,後佔伊拉克。目的不可告人,後果確是大禍。

他們企圖鞏固以色列的霸權。結果,以國目前的處境明顯比七年前艱難。在回教世界心目中,以國與黎巴嫩真主黨打成平手,絕非戰無不勝。

新保守派企圖煽動伊朗戰爭。結果,共和黨的傳統保守派不肯附和,不同意由鐵桿主戰派利柏曼出任麥凱恩的副手,使得新戰爭早日爆發的機率明顯減低。

更嚴重的是,新保守派在伊拉克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使得阿富汗戰局日趨嚴峻。 2001年被推翻的塔利班,早已捲土重來,還讓「基地」組織也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區大肆活動,讓巴國政局陷入動盪。

美國的長期巴國盟友穆沙拉夫被迫下台,而新總統與三軍情報局毫無淵源,今後能否應付塔利班、「基地」,能否控製本國的核武,都令人不敢樂觀。

伊拉克戰爭的直接後果是,一,石油與天然氣價格猛飆;二,什葉派勢力空前膨脹。

油、氣狂漲,讓俄國提早還清舊債,恢復強國地位。什葉派勢力膨脹,讓伊朗成為影響力最雄厚的回教國家,與美國在中東、中亞、拉美到處角力。

以上所列舉並非新鮮事物。今天的情勢與過去幾年卻有根本分別:俄國恢復強國地位後,趁格魯吉亞政府向境內分離主義地區魯莽發動進攻的天賜良機,大舉反擊,五日之內,重創格國。

俄格五日戰爭改變了外高加索的地緣戰略格局。戰前,西方陣營以為可以在不久將來招納烏克蘭、格國成為北約成員。戰後,幾個西歐大國恍然大悟,洞悉烏、格加盟的危險,迫使某些無知戰略家也提早結束「建設格國成為高加索的以色列」狂想曲。

事實上,以國早在五日戰爭前中止大部分對格軍售,日前更勸令本國軍火商立即停止前往格國。原來,以國再不敢開罪俄國,唯恐它向伊朗出售精良武器。可以說,五日戰爭的結果有利於伊朗。

充滿諷刺意味的是,格國原屬伊朗,後被俄國吞併。伊方因此和拿破崙結盟,交換條件是:法國為伊朗建新軍、奪回失土;一旦法國進軍印度,伊朗就對英宣戰、支援法軍。後來拿破崙與俄言和,伊法盟約作廢。料不到200年之後,幾經滄桑的俄國失去格國後重建聲威,伊朗暫時得益。

五日戰爭對土耳其的衝擊更大。奧斯曼與伊朗爭奪過格國,而土國與亞美尼亞交惡多年,如今卻加緊與俄、亞、伊軸心接近,還抗拒美方壓力,堅持現行的黑海國際公約。

甚至阿塞拜疆的親美立場也有所轉移。總之,新保守派似乎又闖了大禍。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221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