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紐約前市長的北約狂想曲
2008/09/24 00:30:59瀏覽406|回應0|推薦0



紐約前市長的北約狂想曲

郭都人

據報導,2001年九一一慘案發生之際的紐約市長,即目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的朱利安尼提出呼籲,要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考慮讓澳洲、新加坡、印度、以色列、日本加入。

日韓之間的血海深仇,從1592年的壬辰倭亂開始算,到今天四百多年,從未化解,今後還可能頻頻見報。

中日仇讎,從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勒索軍費,到1894年的甲午戰爭,乙未割台,勒索白銀2.3億兩,再經1931年的九一八,1937年的七七,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佔據釣魚台列島,至今也有130年歷史。

中日關係絕不以北京的「世代友好」、「永不再戰」的口號標語為轉移。中日如果不再戰,最可能的原因並非一廂情願的什麼「友好下去」,而是韓日戰爭搶先爆發。

歐盟的民智超過北美、澳洲。在歐洲,荷蘭婦女被虜淪為日本軍妓的史實,即使不謂耳熟能詳,也不能說是新聞。因此,要求歐洲國家與日本結盟,承擔未來韓日、中日戰爭的風險,實在強人之難。

事實上,遠在越戰年代,美國官方即以對抗「有核武的中國人」為口實,號召西歐參戰。但是,美國的所有歐洲盟友都敬謝不敏,拒絕出兵,連英國也不例外。到了今天,如果要求它們準備支援日本對抗韓、中,所代表的無非朱利安尼的狂想曲。

其實,他的狂想曲還有更荒謬的特點,一定成為熟悉中東的有識之士的笑料。

首先,北約的最重要對手是俄國,而中東聖地的範圍內,即以色列控制區,各式各樣真假猶太人總數不超過540萬人,少於境內阿拉伯人(穆斯林、基督徒)的數目。其中不少所謂猶太人只是濫竽充數的俄羅斯、烏克蘭、中亞移民,主體文化是俄羅斯文化。一旦天有不測風雲,他們隨時回歸故鄉,使得阿拉伯人在聖地所佔的百分比迅速增長。

其次,印度絕對不肯和以色列結盟。以色列的死敵是伊朗,而印度和伊朗的關係卻源遠流長。伊朗的語文、藝術、建築在印度享有極崇高的地位。九月20日,美國鐵桿民族主義報紙《華盛頓郵報》就發表了署名文章,報導印伊關係危害到印美的核子協定以及印美的同盟關係。

不出所料,文章作者對什葉派似乎缺乏認識,未曾注意到印度什葉派對印度的伊朗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視的現實是,印度外交政策不可能違背境內什葉派的利益,而後者支持伊朗對抗以色列,堅決反對美國的伊朗政策。

當前中東政局的兩大趨勢是,一,以色列的猶太人口比例萎縮;二,伊朗與阿拉伯什葉派勢力上升。朱利安尼的北約狂想曲證明了他的知識局限性。

幸好,他結婚三次,超出美國人均,使得當選總統的機會劇減。

作者是旅居北美的業餘文化工作者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223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