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5 08:35:25瀏覽518|回應0|推薦0 | |
大國崛起狂想曲 郭都人 參考文章:【「中國崛起論」的病變】 中國「崛起」之說最近甚囂塵上。許多論者也煞有介事討論「崛起」效應。和諧世界、多邊主義、和平發展等也應運成為口頭禪。 北京中央電視台推出《大國崛起》片集,引起強烈興趣。據報導,負責宣傳的高官還發出指示:再拍一部片集,叫《中國崛起》。 按轟動程度,《大國崛起》與20年前的《河殤》片集可以類比。但是,《河殤》主題是對本國文化的批判,目標是政治、社會體制,難怪引起當局不滿。 《大國崛起》則不然。它以九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先後興起為題材,討論歷史經驗與教訓。既然認為中國「崛起」是不爭結論,這部片集當然符合當局的立場。未來片集以「中國崛起」命名,更顯得理所當然。 可以相信,「崛起」片集將對華文世界的民意產生重大影響,使得許多人對所謂中國「崛起」事實,深信不疑。 《崛起》片集內容細節可以不論,大國名單卻值得商榷。最令人注目的誤差是,奧地利、奧斯曼雙雙落選。 事實上,兩奧落選,是部分華文評論家故步自封的惡果。奧地利原是德意志世界的主角。後來普魯士興起,取而代之,還驅逐之,不與同德國。可是,奧地利的文化角色,始終未動搖。 不幸的是,許多中國作者顯然不了解奧地利是老牌的德語文國家。去年年底,香港最重要月刊就赫然登載了這樣的說法:鐵凝「作品也已被翻譯成英、德、俄、法、日、韓、奧地利、挪威等多國文字」云云。可見即使文化名家,對「奧國文字」也缺乏起碼的認識。 奧斯曼帝國的遭遇更可憐。原來,在許多華文作者心目中,奧斯曼十分野蠻、落後。有一名極富爭議性的文化名人就說:奧斯曼「統治者也明知自己低劣,便基於自卑心理瘋狂掃蕩文明的一切」云云。 其實,以新教為國教的歐洲國家崛起之前,奧斯曼帝國是一流強國。它繼承了東方和西方的思想,文化不但不比歐洲落後,在許多領域還有極其卓越的表現。 以地理學為例,奧斯曼專家繪製的大西洋圖和航海指南圖都是世界級的作品。建築學亦然:前南斯拉夫波黑摩斯塔「老橋」,就是奧斯曼遺物,完成於十六世紀中葉。在詩歌、書法、刺繡、繪畫等等,奧斯曼的成就同樣歷歷在目。 奧斯曼比同時期的歐洲優越:境內任何人,只要信仰回教、能操奧斯曼突厥語文,就是十足公民。許多原籍希臘、阿爾巴尼亞、斯拉夫各邦、意大利,以至亞美尼亞的能人,都出任高官,甚至宰相。 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如果不正視兩奧的經驗,勢將陷入自我陶醉,生活在「崛起」狂想曲的無知氛圍之中。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附圖:奧斯曼帝國之版圖、國旗以及國徽.)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