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26 16:36:49瀏覽1197|回應0|推薦14 | |
海曙雲霞踏日征,千山萬水際天行。 此番路客禪心悅,閒卻衣囊瘦馬輕。 月滿花紅雖乍景,橋流水靜有餘情。 江湖倦罷思歸日,故舊慇懃設宴迎。 昨天在台大醫學院演講,有位我過去在研究所開課時曾經修課的學生,也來旁聽。演講後我與他一齊坐計程車行經台大醫院的急診室。 他看到急診室,隨口說,他大學時唸的是台大法律系,法學院宿舍離台大醫院新大樓的急診室不遠,每天走路都可能經過台大醫院急診室。他常看那些救護車抬著昏迷不醒的病人,就感到生命很無常,所以他就每天運動,以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我暗嘆,我在年輕時,就沒有他這種福份,每天可以看到生命的無常。 這使我想起,在今年清明節時,我回南部掃墓。由於在新營停留幾天,被篤信佛法的大姊夫帶到新營附近的慈慧寺與佛友聚會。因為大姊夫曾經把我寫的兩本書送給住持,在佛友的聚會中,我被拉上講台介紹給佛友,並被指定講了半個小時的話。 我談到這幾年來寫四本非專業通俗書的心歷路程,談到我六、七年前第一次經歷癌症的生命轉折。我說:「當醫生暗示我只剩兩、三個月生命的時候,我才知道,孔子所說的『不知生,焉知死』,對我來說,原來應是『不知死,焉知生』。我才知道,沒有面對死亡,不知道怎麼活著。」
是這樣麼?這六、七年來,我真的知道怎麼活著?我真的珍惜而沒有浪費生命麼?我不是在身體的稍好的時候,就忘了生命原來就是一種意義、課題和使命?我不是常被虛幻流轉的時事纏擾著?康德在「以世界的觀點談歷史」書中,認為歷史家應當超越國家主義,我是否為著眼前的微不足道的時事瑣事在虛耗生命?最近兩位親戚罹患癌症,我又重新再思索著生命的問題。 人本來就有墮性,生命時時刻刻都需要提醒。 昨日閱讀過去讀康德傳記的筆記,深深的感觸是,康德出生在一個默默無聞的貧窮家庭。在大學畢業後,先擔任家庭教師、然後又當了十五年朝不保夕的編制外講師,而 在他八十年的生涯中,思想波瀾壯闊,氣勢磅礡,充滿了理性、自信、智慧、仁慈,充滿了對幸福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人類美夢的義無反顧,他的思想留芳萬世。 未來人類的「康德」,所追求的將是世界主義,一個穩定秩序的人類新政府,一個新世界主義的法律秩序,一個世界主義的自由人。康德的生活、志業和恬淡生活,不就是我今生時刻要記住並效法的榜樣? 今天早上重新拿起美國歷史家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來讀,其中提到康德肺臟虛弱,他的胃有病,而他所以能活下去,完全藉著一種規律和有節制的養生法。他準時十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數十年如一日。這使我再次警惕,我的生活,正缺乏嚴格的規律和節制。 剛才特別翻閱斯賓諾沙的傳記。斯賓諾沙一生只活四十四歲,他是猶太人,卻被猶太教開除會籍,他一生顛顛沛流離,卻安貧樂道。他說:「大自然常自滿足,我亦如此。」他與康德在生活上,都非常類似。 在論語「述而篇」中,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目前很能體會孔子的心境。 未來的歲月,如果能夠效法康德的規律和節制生活,每天悠遊於人類的經典著作中,每年出一、兩本書,人生足矣! 康德所說:「生活已經過得非常有價值了,就能夠悍不畏死。」斯賓諾沙說:「自由人從不想到死亡,他的智慧是用來體會生命,不是用來體會死亡的。」善哉斯言!人生應讚頌生命,不拒死亡。活出完全生命價值的人,才不會畏懼死亡。 詩之解釋: 註一:此番路客禪心悅,閒卻衣囊瘦馬輕→人生在世乃在人間作客,應有行客遊歷之喜悅。此外人生財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用即可,猶如行客行李簡單輕便,才能旅遊愉快。 註二:月滿花紅雖乍景,橋流水靜有餘情→世間乃性空幻有,故中國梁武帝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