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6/20 01:20:26瀏覽838|回應0|推薦7 | |
穀城山下人寥落,黃石祠旁草木深。 尚父兵書量器使,下邳圮上墮鞋尋。 運籌惟帳千秋業,僻穀泉松獨月吟。 惆悵帝師今典型,徒餘寸舌逐花深。 ----- 讀史記留侯世家 在佛教,凡是念咒和經文,會與菩薩或與佛感應;在基督教,讀聖經或禱告會與上帝的心感應。因為感應,生命進入上帝,進入佛,進入菩薩裡面,得到佛、菩薩、上帝的加持力量。 同樣的,閱讀聖賢經典,不斷的憶念、不斷的朗誦,以聖賢之心為心,以聖賢之性格為性格,以聖賢之境界為境界,將聖賢的性格與思想深深的烙印在潛意識中,也會與聖賢的心靈感應,聲氣相通,從而對性格潛移默化,成就完滿的人生。 其實宗教的修行法門與對俗世功業的修行法門,在某種程度上,是十分類似的。在日本早期練劍道,師父往往要求學子早上起來須讀論語,以讀論語為早課;中國的太極拳師父,許多也要求徒弟早上要讀老子,以讀老子為練習太極拳的早課。 我們這個時代的資訊,量多而質少,所得知識博而不純;在人生的應用上,浮而不實。除了宗教的信徒早上讀經外,一般人早上起來讀老子或論語的人,已經很少了。儒雅的君子,或練達世情、充滿智慧和仁慈的長者,也漸漸凋零。 我們的政治人物,不再讀史記,我們的政壇謀士,有多少人還記得司馬遷「史記」中張良散千金買勇士,折腰杞下拾鞋,安邦定國,位極人臣,最後功成身退,隱逸林泉的豁然胸懷和人生智慧?時代在進步嗎? === △穀城山下人寥落,黃石祠旁草木深→史記留侯世家載: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太公書者,後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並葬黃石塚。每上頤伏臘,祠黃石。 △尚父兵書量器使,下邳圮上墮鞋尋→史記留侯世家載:良嘗閒從容步游下 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 取履!」良鄂然,欲毆之。5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 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 ,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 「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 ,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 ?」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 :「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 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 ,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運籌惟帳千秋業→史記留侯世家載: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功, 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 :「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 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僻穀泉松獨月吟→史記留侯世家載: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 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 「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 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人閒事,欲從赤松子 游耳。」乃學辟穀,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 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