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老覺醒---長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6/07/04 14:31:57瀏覽624|回應0|推薦7

安老覺醒-長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 種生活提案 X 30 份任性清單 X 66 個實習筆紀

你知道超高齡社會要來了,但一定沒意識到你很可能活到百歲!

2015 年台灣人平均壽命是 80 歲按照每 10 年的平均壽命增幅比計算,我們很可能活到 90 幾歲,甚至一不小心就破百歲,成了「國寶」。
長壽和你想的不一樣!

放眼台灣百歲臉譜,有的愛喝可樂、半夜起來偷吃泡麵、菸酒不忌、焢肉是最愛,下午點心來一顆檳榔加含糖飲料,這樣吃也能活百歲?

這和想像中的長壽秘訣差很大他們如你我,是一個個有棱有角、個性鮮活的人。

這些早在百年前誕生的資深地球公民從清末活到民國,其中不乏「阿宅」:蝸居坐擁書海、愛看正妹品評身材、連打 10 小時電腦遊戲為了「動動腦」,這不就是你我身邊的宅男嗎?
還有愈活愈嗆辣的辣妹,天天打扮愛花衣裳,開心就唱歌跳舞、不爽就動口又動手,沒什麼叫「為老不尊」。

失智嬤還不忘從小替長輩點菸勸酒的家學淵源,逼著本報攝影記者抽菸。被問到「吃什麼?」竟冷回:「吃飯啊,不然要吃 X 嗎!」

一句話嚇死人,你以為這股辣勁是青春期叛逆少女獨有的嗎?
長壽,和我們想得不一樣

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以為長壽是複製且單一的生活模式,殊不知長壽除了先天基因勝利組外,長壽者多半活得極為自我、獨立,甚至堅持原則。

貫徹的方法透過勞動、手做,飲食混搭或隨性自在的過活。他們活出生命的獨特性,成為健康長壽者,這也是本書解密的長壽新觀點。
一齊顛覆老人就是體力不好、耐力不好、忘東忘西、不肯學習、難溝通的刻板印象,這些毛病可能你我都有,長者身上卻未必找得到。

最新平均餘命數字顯示,半數男性能活過 80 歲、女性能活過 85 歲。

當長壽已是必然,如何活得健康自在?活出自己的第二人生?

這項人生功課不能等。從長者的故事開始,勾勒專屬自己的安老學!

這是一個和過往「老年」截然不同的新世代,比起傳統「老大人」,百歲新世代可能活得愈來愈老,但也活得愈有自我風格;希望老後有錢有閒有臉書有 LINE,重視生活品質,喜歡獨立自主。

因此,借鏡日本高齡化產業的轉變,或可提供我們對未來百歲新世代不一樣的規畫和想像。

以前,我們常看到長者帶著金孫在麥當勞消磨時光;現在,場景轉移到星巴克,老人獨自坐在窗邊,邊滑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伴著即時通訊的叮咚聲邊啜飲咖啡

長者群像因世代轉移而轉變,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星巴克不只客人是長者,很可能連店員都是展開第二人生的退休族。
平均餘命的延長、大眾媒體型塑的長者形象跟著改變,「老人」將愈來愈難定義,65 歲就是老人嗎?還是退休後就算老人?老人都是暮氣沉沉的嗎?這些問題已經沒有標準答案,很難回答了。
後退休時代來臨,長者也愈來愈「老不休」,後青春的安老學,必須重新改寫。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提供一套 4.0 版的安老需知 SOP,這一份安老需知不僅給現在的你我,也提供給下一個世代的長者。

現在就來看高齡醫學專家提出的後青春世代安老需知,照著做,將來,我們都可以像都敏俊教授一樣,只要預先準備好,就算不當外星人,還是可以年輕不老。

孫貴花 105 歲,部落老頑童,跳舞打架扮鬼臉 
剛過 102 歲生日的孫貴花,卑南族名 Tivitiv,生有 10 名子女,其中 4 人夭折,她的幼子是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

家人說,早年醫療環境不好,營養又差,孩子容易夭折,都等到長大一點才報戶口,所以孫貴花至少晚報了 3 年,應該是 105 歲才對。
孫貴花喜愛跳舞,有自己的生命態度。當地知名的綠色隧道路樹,就是她和其他耆老種植、澆水養大的,她有時會跑去抱樹,納悶說:「為什麼樹愈長愈大愈健康,人卻愈老愈衰弱呢?」
「她個性很倔強,不認輸!」孫大川苦笑說,可能是早年的磨練,讓她極有個性。除了耳背、容易忘記事情,孫貴花身體非常強健,90 多歲還負責家務,如今也不需拄拐杖走路,看到六、七十歲的「年輕人」拄拐杖,還會臭罵一頓,「我這麼老都沒拿拐杖,你們年紀輕輕怎麼可以這樣!」
部落耆老回憶,孫貴花很久以前就是部落裡最年長的,早年她一早起床就會巡察部落,挨家挨戶敲門,叫大家起床,串門子兼打招呼。年輕的一輩有的很晚才睡,才睡不久就被叫起床,卻又不敢生氣,一臉鬱悶的樣子,非常有趣,「這幾年她身體差了一點,現在大家可以安心睡飽了…。」
在孫大川 33 歲赴歐留學時,孫貴花已經年過七旬,破天荒收到孫貴花的家書,識字不多的她,為了寫好這封信,靠著上教會自學羅馬拼音,夾雜日文,以歪七扭八的字體寫出這封家書,「收到的時候真的很感動,七、八十歲的人了,為了孩子這麼努力。」
孫大川說,他小姊姊孫禮子是個才女,人長得漂亮又聰明,但後來生了重病,一病就是 7 年,形銷骨立,幾乎都由孫貴花照顧,「當時在長庚住院,姊姊愛吃麵線,但媽媽不會講國語,她就上街用日語一個個問,問到麵線的說法,才買了回來,可見她多麼在乎姊姊。」

趙丕宗 102 歲,握著老伴的手,揉槓子頭到白頭 
北市信義區嘉興街一家山東麵點店,專賣天然發酵的槓子頭、蔥油餅、韭菜盒、饅頭等,濃郁麵香與扎實口感,不僅吸引許多顧客上門,也串起老店東夫妻趙丕宗、王秀珍一甲子情緣,凝聚全家人情感。
102 歲人瑞趙丕宗,說起話來帶著濃濃的山東腔,民國 38 年隨國民政府來台,和小他 10 歲的山東姑娘王秀珍重逢。

夫妻倆 43 年結婚,育有一兒一女,曾在市場賣豬肉、饅頭店幫忙,30 多年前,兩人決定以山東老家的麵食技藝創業。
過去趙丕宗夫婦每天清晨 2 點起床,開始揉麵糰、壓麵,做起槓子頭、韭菜盒、甜火燒、饅頭、蔥油餅等拿手麵點。與眾不同的是,趙家的麵糰都以老麵自然發酵,不加酵母粉;蔥油餅、韭菜盒都以火乾烙,清爽無負擔,還有大學教授前來觀摩學藝。
或許是長年揉麵接觸麵團中的天然酵母,王秀珍的手細滑如少女。

但自從去年大病一場後,趙丕宗的身體已大不如前,夫妻倆去年正式退休,店面由兒子趙膳亭與媳婦邱佩瑜繼承技藝,讓美味麵點繼續飄香。
兩人退休後早上 6 點起床,簡單用餐後一邊看電視,一邊幫忙顧店,偶爾和顧客閒聊,下午也是如此,晚間則是早早用餐洗澡後,約 8 點就寢,日復一日。
趙丕宗夫妻感情極佳,蔚為佳話,兩人幾乎形影不離,睡午覺躺椅要放在旁邊,看電視時妻子偶爾離座,趙丕宗就會催著她快回到身旁坐下。

王秀珍說,結縭一甲子的相處之道,就是偶爾拌拌嘴,但從不吵架,若是一方生氣,另一方就要忍讓。
「奶奶愛不愛爺爺?」王秀珍臉上漾著燦笑,大聲說「愛」,眼神裡盡是對丈夫的溫柔;「那爺爺呢,有沒有愛奶奶?」只見趙丕宗開始顧左右而言它,叨念著過去曾幫妻子穿衣服云云,反遭王秀珍笑著吐槽「胡說八道」,親暱地用額頭輕碰,兩人手始終緊緊握著。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6466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