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認識自己與關於自己的事情
2016/02/23 14:30:00瀏覽841|回應0|推薦2

 

你也許不想了解自己,因為你害怕可能會發現的事實。

很多人都暗自擔心自己是不好的。

但是你所能找到有關於你自己的所有事情,都不是你。

你所知道的有關於你自己的事實也不是你。

因為恐懼,有些人不想知道自己真正是誰,而有些人卻對自己極端地好奇,想要知道得愈多愈好。

你也許對自己非常著迷,花了多年時間做心理分析,探究你童年的每個層面,發現了隱藏的恐懼和欲望,在自己人格和特性的組合中發現了層層的複雜性。

過了十年,你的心理咨詢師終於對你和你的故事感到厭煩了,然後告訴你:你的心理分析已經完成了。

當他把你送走的時候,也許會把一份厚達 5000 頁的檔案交給你。

然後說,「這就是所有關於你的事情,這就是你。」

你把這些沈重的檔案抱回家,起初,你很滿意終於了解自己了,但是,這種滿意很快就被一種不滿足的感覺和潛在的懷疑所取代。

你懷疑,你是誰的事實真相,一定比這些還多。

當然還有更多,但不是從量的角度,而是從質的角度來說,一些更深的向度。

心理分析和挖掘你的過去並不是錯的,只要你別把「認識自己」和「認識關於自己的事情」混為一談。

那份 5000 頁的報告是關於你的:就是那些被過去所制約的心智的內容。

你從心理分析或自我觀察中所得到的,都是關於你的。

它不是你。它只是內容,不是本質。

超越小我就是要從內容中撤離。

認識自己就是做自己 being yourself,而做自己就是停止與內容認同。

很多人經由他們生命的內容來定義自己。

你所認知、經驗、做、想或感覺到的,都是內容。

內容幾乎占據了人們所有的注意力,同時也是人們賴以認同的東西。

當你想到或是提到「我的生命」的時候,你指的並非你所是 are 的那個生命,而是你所擁有 have 的那個生命,或是你好像擁有的那個生命。

你指的是內容——你的年齡、健康、人際關系、財務狀況、工作和生活情境以及你的心理情緒狀態。

你生命的內在和外在情況,你的過去和未來,都是屬於內容的範疇——事件也是,也就是說,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屬於內容。

那麽,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什麽可以來定義我們呢?

答案是:能夠讓內容存在的——也就是意識的內在空間。

 

混亂和較高次序 higher order  

當你只是經由生命的內容來認識自己時,你會認為自己很清楚什麽對你是好的,什麽是不好的。

你會將事件區分為哪些對你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這種區分是對生命整體性的一個分裂觀點,在生命的整體性中,萬事萬物都是互相關聯的,所有的事件都有它必要的位置和功能。

然而,整體性 toality 並不僅是所有事物的表象而已,也不是事物各個部分相加的總數,整體性比這些都還要更多,而且也比你的生命和這個世界所包含的東西更多。

在我們的生命和這個世界中,一連串發生的事件有時候看起來像是隨機的,甚或是混亂的,其實,它們背後都暗藏了一個較高次序和目標的展開過程。

禪宗很優美地表達了它的意境:「雪花飄落,片片各得其所。」

經由思考,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理解這個較高次序,因為我們所思所想的都是內容;而較高次序是從無形無相的意識範疇以及宇宙智性中衍生出來的。

然而,我們不但可以對它有驚鴻一瞥,還可以與它和諧一致,就是說,在那個較高目的展開的過程中,做一個有意識的參與者。

當我們走進一座未受人為干擾的森林時,我們的心智思維只看見周圍的無次序和雜亂。

它甚至無法分辨生命(好的)和死亡(壞的),因為,所有的新生命都是從腐化和敗壞中的物質裡出現的。

只有當我們的內在足夠定靜,而心智思考的噪音緩和下來時,我們才能領悟到,原來所有事物之中都有著隱含的和諧,也就是一種神聖性和較高次序,而在其中,萬事萬物都各就其位,無法偏離它們之所在和所是。

我們的心智比較適應人工景觀的公園,因為這樣的公園是經由思想而規劃創造的;不是以有機的方式成長的。這種次序是心智可以理解的。

但在森林中,卻有一種心智所無法理解的次序,看起來像是雜亂無章,超越了心智中好與壞的分類。

你無法經由思想而理解,但是當你放下思想,保持定靜和警覺而不試著去理解或解釋的時候,你就可以感受到它,只有這樣,你才能覺知到森林的神聖性。

一旦感受到那個隱含的和諧與神聖性,你就會明白你與它是合一的。

而當你理解了這一點,就會成為其中有意識的參與者。

如此一來,大自然就能夠幫助你重新與生命的整體性達成一致。

 

好與壞

在生命中的某個時期,大部分的人都會了解到,生命中不是只有出生、成長、成功、健康、歡樂和勝利而已,還有損失、失敗、疾病、年老、衰敗、痛苦和死亡。

傳統上來說,這些都被貼上「好」與「壞」、「有序」和「混亂」的標簽。

人們生命的「意義」通常與其定義為「好」的事情有關,但是好的事情不斷受到衰敗、崩解、混亂、無意義和「壞」事物的威脅,當你找不到合適的解釋時,生命就此失去了意義。

無論買了多少保險,每個人的生命遲早要面臨各種混亂的侵襲。

也許,它是以損失、意外、疾病、傷殘、年老和死亡的形式來臨。

然而,當混亂入侵一個人的生命時,會讓心智所定義的一些「有意義」的事物繼而瓦解,這些,反而是生命進入較高次序的一個開端。

 「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聖經》如此說。

世界的智慧是什麽呢?就是思想的運作以及那些僅由思想定義出來的意義。

思想將情況或事件予以孤立,然後稱之為好或壞,好像它們是獨立存在的。

對思想的過度依賴,會讓實相分裂成碎片。

這個分裂的碎片就是幻相,但是當你困在其中時,它看起來可是真實無比。

然而宇宙卻是一個不可分裂的整體,在其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無法單獨存在的。

萬事萬物都是深刻相連的事實,意味著「好與壞」的心理標簽最終就是幻相,好與壞永遠代表偏狹的觀點,而且只有相對地和短暫地真實。

有個故事很貼切地表達了這個觀點。

一位智者在摸彩活動中贏得了一輛名貴轎車。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很為他高興,而且前來祝賀:

「真棒啊!」他們說,「你好幸運哦!」

智者笑著說:「也許吧!」接下來幾個星期,他高興地開著車四處兜風。

有一天,一個酒後駕駛的人在十字路口撞上了他的新車,他身上多處受傷,住進了醫院。

他的家人和朋友又來看他,然後說:

「真倒楣啊!」智者又笑著說:「也許吧!」

當他在醫院時,一天晚上,他的住處附近發生山崩,整棟房子掉進了海裡。

他的朋友第二天又來看他說:「你在醫院裡躲過一劫真是幸運啊!」

他又說了:「也許吧!」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4774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