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秘美味魚翅背後的骯髒真相
2011/04/05 17:51:07瀏覽1273|回應0|推薦3

人類是該好好反省檢討自己的時候了,口腹之慾建立在其他動物的痛苦上,情何以堪,血淋淋的圖片,是否我們要摸著自己的良心想想,有必要這樣子的殺生嗎

醒醒吧!身為萬物之靈,我們有善待世間的一切嗎?慎思!慎思! 

宮城縣中部的仙台市一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這次日本大地震海嘯中,仙台市死傷慘重。

而歷來屠殺鯊魚的地點,正是以盛產魚翅聞名,位於日本本州島東北端宮城縣東北端,太平洋沿岸三陸海岸的氣仙沼市。在這次大地震中,因受海嘯襲擊,漁船用油槽被捲倒引發大火,燃燒物隨浪潮漂流,全市陷入火海,慘遭大火滅市。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屠殺卻吃肉的人一樣有罪,因為,眾多吃肉的人的需求,促使今天的屠殺行為變本加厲!

香港攝影師 Alex Hofford 隻身潛入氣仙沼市,拍下探秘美味魚翅背後的骯髒真相:去年,日本的捕鯊業中心氣仙沼市總共捕殺了約 31.500 噸的鯊魚不知這次大海嘯與屠殺鯊魚有否因果關係?!

氣仙沼市的漁港是日本唯一被用於捕鯊的港口

7 20 日清晨 5 點,在氣仙沼市,6 30 分鯊魚堆基本分配完畢工作開始,75 噸死鯊正在被小心地排放成一堆堆,每 20 隻鯊魚為一堆,堆放在「屠場」當中,每周六天,工人們穿梭於鯊魚堆的過道,熟練而迅速地掏空心臟、內臟,8點,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僅剩下一具空空的皮囊....

陰暗處,饑餓的黑色大烏鴉正盯著這些血淋淋的食物,9 30 分叉式運貨車鏟起數十噸被截肢的鯊魚屍體,傾卸至一部大卡車裡。

在工人們處理鯊魚的時候,仍不斷有新捕撈的鯊魚源源不斷的運進工廠,整個過程已不足以用殘忍來形容!

今年 7 月初僅僅兩天的時間裡便有 119 噸大青鯊 Prionaceglaucaof10 噸鼠鯊 Lamnaditropis3 噸短鰭尖吻鯖魚 Isurusoxyrinchus,更別提那數以噸計的即將滅絕的藍鰭金槍魚 Thunnusthynnus 被擱在氣仙沼市的碼頭。

魚翅湯是氣仙沼市當地的傳統菜肴,伴隨現代捕魚技術的日趨先進,無疑成為了鯊魚生存災難的根源!

據日本漁業署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獵鯊取鰭的數目 

1969 年,日本捕捉上岸的鯊魚總數約 65000 噸,去年的總數則降低到 35000 噸,其中氣仙沼市的捕鯊量佔了全國約 90%,每只鯊魚的每個部分都會被處理後製成各種消費品。每一天都有數十噸鯊魚被捕殺,以滿足日本唯一的魚翅站點〈氣仙沼市〉的日常供給。 

公然明顯厚顏無恥的接受游客的造訪 

經由氣仙沼市處理過的鯊魚鰭,有一半被中國預定,主要是香港和上海。 

加工的魚翅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事實上是供日本國內消費,和中國一樣,魚翅湯也是日本的婚宴、公司宴會以及其他特殊場合上常見的一道菜式,以顯示舉辦人的財力。

還有大量在氣仙沼市周圍進行魚翅加工的星羅棋布的小型食品工廠,他們通常供給日本的中國飯店,其他則銷往酒店,伴隨著現代捕魚技術的日趨先進,比如:出現更堅韌更長的魚線、船隻遠離港口的時間和距離的增長,無疑成為了鯊魚生存災難的根源! 

氣仙沼市不乏旅客 

那些早起的旅客將不可避免地前往碼頭那裡,看到氣仙沼清晨最血腥的景觀,目睹當地特有的產業化獵鯊取鰭現場秀。

工人們用黃色的小塑膠籃子裝被割下的魚鰭,用利刀熟練而迅速地從鯊魚的屍體上割掉胸鰭、背鰭和尾鰭。

據自然資源保護管理論者表示,氣仙沼市這種肆虐行為已經嚴重危及全球鯊魚的數量及平衡! 

鯊魚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成年,而以這種空前的速度將它們拖出海洋,無疑剝奪了鯊魚繁殖的機會,從而將它們慢慢推向滅絕的深淵。 

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能承受如此大量的獵鯊行為,所造成的後果至今仍是個備具爭議的話題。

目前反對該行徑呼聲最高最出名的城市要數香港,對於那些看過在海上割掉鯊魚魚鰭然後又將它們扔回海中的人而言,殘忍是他們控訴這種危及鯊魚存亡行徑的論證焦點。 

被割下魚鰭的鯊魚尸體上留下一道扎眼的血口子,工人把被取掉內臟和魚鰭的鯊魚屍體拖出工廠,扔回海中。 

在當地的商場裡,放置著各種由鯊魚製作的產品︰罐頭魚翅湯、鯊魚軟骨丸以及手工鯊魚皮包包等。

有一種傳說:鯊魚不會得癌症!所以魚翅有抗癌的功效,但科學家證實:鯊魚不但有惡性腫瘤,還有癌症造成的器官傷害。所以吃魚翅養生的說法被推翻。

悲哀的是饕客花大錢吃進了大量的水銀而不自知!

為了魚翅交易中的豐厚利潤,人類大開殺戒、血染大洋,魚翅湯背後的交易是極端殘酷與短視!

香港、新加坡與台灣是鯊魚翅交易的重要中心,魚翅的利潤高得驚人,在印度一個漁民賣一磅魚翅只得到美金 6 元,到了香港的餐廳,一碗魚翅要 100 美金,這還只是保守的估計。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505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