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牛肉已經進口來台灣了,之前大家對狂牛症的恐懼也消失了?!
2010/06/15 13:33:35瀏覽716|回應0|推薦0

現在我要重溫舊 () 夢,讓大家神經緊張,寢食難安一下!

新型庫賈氏症俗稱〈狂牛症〉,有相當長的潛伏期,發病後不但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嚴重更可能痴呆,甚至致死。.

問題不在你吃不吃,因為,即使狂牛症牛肉高溫燒成灰,引發狂牛症的〈普利昂蛋白 prions〉卻仍可存在,可能會因此進入土壤、食物鏈,最終還是會傳入人體,染病風險不止將由零變成有,而且還會永遠存在。

如果狂牛症的傳染性蛋白粒子 prions 具抗熱性、又耐化學處理,也不易用蛋白酵素分解,而牛排館處理食物的都是同一個煎盤,如果今天一個受污染的美國牛肉在煎的時候,這些 prions 隨肉汁流出來,那麼,接下來再煎其他食物或肉品時,就統統被污染到!
這意謂:即使你到餐館根本沒吃美國牛肉,但也可能有染上狂牛症 (庫賈氏症) 的風險。

更何況,依據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所做的〈美國進口帶骨牛肉及相關食品健康風險〉報告,吃美國牛絞肉,得到狂牛症風險會高達720倍! 

最毒的就是牛絞肉,因為裡頭可能含有些微牛神經、牛內臟、牛骨髓。

牛絞肉做的漢堡、牛肉餡餅、牛肉水餃、牛肉丸、義大利牛肉醬麵….…得到狂年症的機率超出 720

關於普利昂蛋白   2009/10/24   自由時報 / 記者劉力仁
普利昂蛋白高溫殺不死

新型庫賈氏症(人類狂牛症)潛伏期長達數年至十數年,民眾食入問題肉品,可能感染海綿狀腦病變 BSEBSE 導因於普利昂蛋白,會引發不可逆轉、無藥可救的致命性大腦損傷,變成海綿狀的空洞,慢慢喪失行動力,終至癱瘓而死。
普利昂蛋白存在於腦、頭顱、眼睛、三叉神經節、脊索、脊柱和背根神經節、扁桃腺及迴腸末端等部位,甚至肌肉、骨頭也有其蹤跡,無法以高溫滅除。
當狂牛或罹患新型庫賈氏症人類死亡時,就算火化,普利昂蛋白仍然存在,可能透過土壤、食物鏈,再進入人體,傷害無法滅絕。
PS
:如果要消除普利昂蛋白 Prions,整個環境必須要加熱至 500 以上。

這也就是之前為什麼歐洲各國發現有病牛時,都會急著把全部死牛拿去焚化爐焚燒的原因。
但問題是,所有的家庭或餐館,牛肉根本不可能被加熱至 500 以上。

美國牛肉為何風靡台灣?

美國牛肉的最大特色,就在於肉質細膩、油花分布均勻,使得品嚐時口感較佳。

由於美國牛多以穀物飼養,相較於吃草為主的紐澳牛,美國牛肉沒有草腥味,而且肉質中的油花分布更多更均勻,口感也就更加柔嫩多汁。

雖然這種油花均勻的牛肉比較不健康 (這個固的油花就是你避之唯恐不及的膽固醇,上圖),也不知牛吃的穀物飼料到底衛不衛生 (一般認為吃草的牛肉顯然相對要衛生許多),但好吃就是好吃,美國牛肉仍是追逐者眾,即使在狂牛症因素而遭到各方質疑其安全性時,仍是不乏指名要吃美國牛肉的人,看來不是只有鳥為食亡而已。

參考書:《美食有限公司∕美味食物背後的真相》

M  大腸桿菌

牛與其他反芻動物特別適合吃草。

但是在工廠化飼養場的待宰區裡,牠們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月,吃的多半是玉米及黃豆。

然而牛隻以穀物為主食,會危及人類健康。 

這些澱粉類的穀物可以使牠們長得更快,肉質也更嫩,這個過程稱為肥育 finishing

牛隻增肥和等候的過程中,經常是踩在自己的排泄物上,直到排泄物被沖走,而沖洗時牛身上難免會沾到糞便,到屠宰時仍留在皮膚上,使牛肉遭病毒和細菌污染。

康乃爾大學一位研究人員發現,牛隻在屠宰前的5天內若餵食草料,其糞便中的大腸桿菌,比餵食玉米或黃豆的牛要少很多。

大腸桿菌生存於牛的腸道內,宰殺時排出的糞便,可能使大腸桿菌污染牛肉。

M  脂肪

根據關懷社會聯盟的一項研究,完全在牧場上飼養 (只吃草) 的牛,所生產的牛肉和牛奶,裡面所含的有益健康的脂肪含量較高,包括可以預防心臟病和強化免疫系統的 omega-3 脂肪酸;其牛肉的脂肪總含量,低於飼養場生長的牛。

M  荷爾蒙

歐盟自 1980 年代起禁用肉牛荷爾蒙。

歐盟執委會曾任命一個小組,專門研究肉牛荷爾蒙對人體是否安全。

1999年的報告發現,牛肉裡殘留的荷爾蒙可能影響人類荷爾蒙的平衡,造成生育問題及乳癌、攝護腺癌、結腸癌。

歐盟禁止所有打過荷爾蒙的牛肉進口,這表示美國牛肉一律進不去。 

合成牛生長荷爾蒙 recombinant bovine growth hormone, rBGH 是一種基因改造、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打進乳牛體內可以增加泌乳量 8-17%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 1993 年,僅根據孟山都提出的未公開研究報告,即核准 rBGH

加拿大、澳洲、日本、歐盟都禁止使用 rBGH 

美國有大約 22% 的乳牛注射了這種荷爾蒙,大批飼養 (500 頭以上) 如工廠化農場上的牛群,則有 54% 使用了rBGH

使用這種 rBGH 激素,會使乳牛的乳腺遭細菌感染率增加 25%,結果又要用更多抗生素去治療。 

此外注射過 rBGH 的乳牛所泌的乳汁裡,類胰島素成長因子 IGF-1 的荷爾蒙含量就比較高。

人體內的 IGF-1 已證明與乳癌、攝護腺癌、結腸癌有關聯。

研究人員認為,過去 30 年來雙胞胎的出生率上升,可能與人體內的 IGF-1 含量增多有關。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413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