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肉食中的毒
2010/05/04 15:26:15瀏覽535|回應0|推薦0

我們在極端憤怒、緊張或恐懼時,立刻發生病態症狀,如心跳紊亂、血壓陡增、呼吸窘促,乃至昏厥等,這些症狀反映出自體中毒的作用

動物無異於人類,在危險的情況下,如被屠宰過程中,心生恐怖、怨恨、悲痛,為了生命徒然掙扎,其體內的化學平衡會有極大的變化,腎上腺素亢進,因此大量的荷爾蒙及毒素隨血液加速循環,令全身軀體充滿了毒素。

而動物被殺 10 分鐘後,每一個細胞中的 lysosome 液胞產生溶解酵素,導致細胞自然破壞或自身分解,酵素開始蝕化肉細胞。

冷藏或加防腐劑只能降低腐敗的速度,不能完全停止腐敗。

動物死得愈久,毒性愈強,我們常常吃的魚,多半在半年前就死在遠洋的漁船上,這些毒素 (三甲胺) 累積了半年,真是不敢想像。

人吃肉,也自然全盤接受動物死後產生的毒,使自己生病;肉食者的整體健康狀況自然會越來越惡化,這就是當今世界各種現代疾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魚和魷魚 (亦含亞硝酸鹽) 中含有高量的三甲胺 (魚腥味的來源),若人們吃魚或魷魚時,又以含亞硝酸鹽 (致癌物) 的醃製蔬菜、炒熟的隔夜韭菜 (或買回熟的韭菜盒子再加熱) 或香腸臘肉為佐料,更會增強這兩種物質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已證實可引發大白鼠產生肝癌)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40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