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1 06:42:51瀏覽6030|回應6|推薦41 | |
「扁蒲」就是瓠瓜,它是《國語辭典》查得到的詞條,但因「蒲」字沒有瓠瓜之意義,故推測它是台語的譯音。您有興趣知道實情嗎? 扁蒲,《國語辭典》解釋如下:ㄅㄧㄢˇ ㄆㄨˊ。壺蘆的別名。見「壺蘆」條。 壺蘆,《國語辭典》解釋如下:ㄏㄨˊ ㄌㄨˊ。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以其果實狀似壺及蘆,故稱為「壺蘆」。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絡於他物;葉掌狀淺裂、具齒、互生;花單性、同株、色白而有綠線,萼漏斗。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亦稱為「扁蒲」、「匏瓜」、「蒲蘆」、「蒲瓜」、「葫蘆」、「葫蘆兒」、「瓠瓜」。 《國語辭典》對扁蒲的解釋很簡略,但《國語辭典簡編本》就很詳細,解釋如下:ㄅㄧㄢˇ ㄆㄨˊ。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草。全株有毛。莖細長,以卷鬚攀附於他物。葉呈掌狀有淺裂紋、具齒、互生。花白色而有綠線。瓜果粗長,初生有細毛,成熟後,皮面光滑。可供食用及藥用。原名為「壺蘆」。葫蘆花白葉綠,常栽培作涼棚或供觀賞。△匏瓜、蒲蘆、蒲瓜、葫蘆、瓠瓜。 瓠瓜的外形,除了葫蘆的果實是細腰身之外,就國字定義而言,果實圓大而扁謂之匏(ㄆㄠˊ),果實圓長謂之瓠(ㄏㄨˋ)。但如今,匏和瓠通常混用。 扁蒲是國語辭典查得到的詞條,乍看是國語名。接下來,看看扁字和蒲字是否與瓠瓜相關。扁是指瓠瓜的果實圓大而扁,但蒲字呢?蒲,《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ㄆㄨˊ。釋義如下: (一) 植物名:(1)香蒲的簡稱。見「香蒲」條。(2)菖蒲的簡稱。或稱為「蒲子」。見「菖蒲」條。(3)蒲柳的簡稱。見「蒲柳」條。 (二) 地名:(1) 春秋時衛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長垣縣境。(2) 春秋時晉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縣。 (三) 姓。 可見得,在《國語辭典》裡,蒲字根本沒有瓠瓜之意義;在《漢典》裡,不只蒲字沒有瓠瓜之意義,連扁蒲的詞條也沒有,下面將從台語去找線索。瓠瓜在台語叫做匏仔。匏,《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 音讀是pû。釋義是瓜果類。外觀呈葫蘆狀,為常見食材,可直接烹調,亦可製成菜乾。曬乾剖開除去中間乾燥的果肉後,可當作杓子使用。例:匏仔 pû-á(匏瓜)、葫蘆匏 hôo-lôo pû(葫蘆瓢)。 蒲字國語的漢語拼音是pú,匏字台語的羅馬拼音是pû,兩字的音讀很相似,所以說,蒲字是台語「匏子」的音譯。含有蒲字而跟台語匏瓜有關的名稱,對照表如下: (1) 扁蒲:扁匏(pínn pû)。 (2) 蒲蘆:匏蘆(pû lôo)。 (3) 蒲瓜:匏瓜(pû kue)。 (4) 蒲子:匏仔(pû-á)。 (5) 蒲仔:匏仔(pû-á)。 (6) 葫蘆蒲:葫蘆匏(hôo-lôo pû)。 以上這些名稱,《閩南語辭典》只提到匏仔(pû-á)和葫蘆匏(hôo-lôo pû)而已。 「蒲」字在國語沒有瓠瓜的含意,《漢典》沒有「扁蒲」詞條,《維基百科》也沒有「扁蒲」詞條,只在「葫蘆」詞條提到它又名「扁蒲」。「蒲」字的國語和「匏」字的台語音讀相似,故言,「扁蒲」這個植物名稱,應是台語的譯音。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3)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4) 大陸《漢典》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