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6 10:48:07瀏覽6438|回應5|推薦54 | |
鯰魚又可寫成鮎魚,鮎字和黏字有何相關呢?鯰魚現在的念法和以前不同,您有興趣知道嗎?
鯰,《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ㄢˊ。鯰目鯰科魚類的統稱。頭大而扁,嘴闊,上下頜(ㄍㄜˊ)有四根長鬚,無鱗,皮膚多黏液。背蒼黑色,腹白,背鰭、胸鰭上棘刺有毒。約有二千五百多種,分布於世界各地。生長於河湖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以小魚、貝類、蛙類等維生。 鯰魚,《國語辭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ㄢˊ ㄩˊ。詞義解釋與「鯰」詞條完全相同。 鯰字是正體字,異體字包括鮎、鲇和鲶等,《國語辭典》只能查得鯰字。至於大陸的《漢典》,則以上四個字都查得到,但只針對鲇字做解釋。鲇,《漢典》解釋如下:注音是ㄋㄧㄢˊ。〔鮎魚〕頭大嘴寬,尾圓而短,皮有黏質,無鱗,背部蒼黑色,腹白色,上下頷有四根鬚。晝伏泥中,夜出活動。肉可食,鰾(ㄅㄧㄠˋ)入藥。 說到鯰字的注音輸入法:(1)打入ㄋㄧㄢˊ,同音字共有13個,鯰字位在選字列的第2列的第4字,而異體字鲶卻位在第1列的第9字。(2)打入ㄋㄧㄢˇ,同音字共有16個,鯰字位在第2列的第2字,沒有異體字。由以上的情形可知,鯰字以前是念ㄋㄧㄢˇ音,只是後來改成念ㄋㄧㄢˊ音,所以鯰字才會被加在注音ㄋㄧㄢˊ選字列的最後一個。 至於鯰魚的台語,《閩南語辭典》解釋如下: 鯰魚,音讀是liâm-hî/liâm-hû。魚類。頭扁大,無鱗,皮膚多黏液,胸鰭上的棘刺有毒。生長於湖泊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專吃小魚、貝類、蛙類等。近義詞是鯰仔。 從國、台語辭典的解釋可知,鯰魚的皮膚多黏液,黏字的國語念成ㄋㄧㄢˊ,台語念成liâm,因此將鯰字念成ㄋㄧㄢˊ,可以產生聯想。再加上鯰字的異體字鮎,組字部件的右邊和黏字的右邊相同,故將鯰魚想成黏魚,一點都不差。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簡稱為《閩南語辭典》) (3) 大陸《漢典》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