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16 09:27:03瀏覽1705|回應4|推薦42 | |
泥鰍的「鰍」是意指產在秋天的魚嗎?只要看過古字就知道不是,「鰍」字其實是泥鰍的外形,泥鰍的特徵到底在那裡呢?本文想告訴您。 鰍,《國語辭典》解釋如下:「ㄑㄧㄡ。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鰍科。形似鰻,體圓尾扁,色青黑,無鱗。常居於泥中。亦稱為「泥鰍」。」《漢典》解釋鰍字同「泥鰍」詞條。 泥鰍,《國語辭典》解釋如下:「ㄋㄧˊ ˙ㄑㄧㄡ。動物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分布廣泛,種類亦多,共有十餘種。」《漢典》解釋如下:「ㄋㄧˊ ㄑㄧㄡ。與鯉科魚類近緣,但外形和習性與鮎類魚相似,身體圓柱形,尾端側扁鱗小,有粘液,背部黑色,有斑點,腹面白色或灰色。頭小而尖,嘴有鬚五對。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處,潛伏泥中。」 說到鰍字,必須再認識「鰌」字,此字《國語辭典》查不到,但《異體字字典》有,注音是ㄑㄧㄡ,字義是「鰍」之異體。《漢典》也有,注音是 ㄑㄧㄡ,字義同“鰍”。《康熙字典》在解釋鰍字時,只說同鰌字,在解釋鰌字時則很詳細,其中引用《正字通》說:「鰌生下田淺淖(ㄋㄠˋ)中。似鱓(ㄕㄢˋ)短,首銳色黃黑,有漦(ㄌㄧˊ)濡滑難握,穴泥中與他魚牝(ㄆㄧㄣˋ)牡。」 看過《漢典》的解釋,可知泥鰍的特徵其實已呼之欲出。接著去《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查詢,在介紹泥鰍時,說泥鰍有鬚5對,短於頭長之半;其中吻鬚2對,口角鬚1對,頦(ㄏㄞˊ,意指下巴)鬚2對。最後再到《漢典》去看「字源字形」項目,關於「小篆」的字形:鰌字,右半的酋字代表泥鰍的外形,其上的一點和一撇代表泥鰍的鬍鬚。鰍字,右半的秋字寫成禾在上而火在下,代表泥鰍的外形,禾字上面的一撇代表泥鰍的鬍鬚。 「鰍」字和「鰌」字皆是象形字,都看得到泥鰍的鬍鬚,草魚、鰱魚和鯉魚等重要的食用魚皆無鬍鬚,故鬍鬚的確是泥鰍重要的特徵,可惜《國語辭典》和《康熙字典》皆未點出,但《漢典》則有。筆者不知「鰍」字的台語該怎麼說,但其部件「秋」字的音讀是tshiu,而「鬚」字的台語音讀也是tshiu,您說這個巧合是否很有趣呢?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簡稱為《國語辭典》) (2)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3) 大陸《漢典》 (4) 《台灣魚類資料庫》網站 [相關閱讀]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