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14 03:32:13瀏覽3166|回應1|推薦52 | |
花蓮是個台灣異種文化匯流的代表地。從原先的原住民,到後來漢民族的客家人,閔南人東進開墾,到日據時代的日本殖民,一部台灣近代的戰亂遷徙史都在這裡留下了痕跡。以前對花蓮在台灣近代史上的重要角色一無所知,這趟來花蓮倒是學到了不少新知識。這裡頭尤其是日本殖民時期在花蓮的那一段歷史,更是從小到大學校的教課書上很少著墨的,不過現在在花蓮還處處看得到那段歷史留下來的痕跡。目前在吉安的三級古蹟「吉安慶修院」正是這樣的痕跡之一。 花蓮一帶是日本最早在台灣設立「移民村」的地區之一。早在廿世紀初期就設立了吉野村,豐田村,和林田村三處移民聚落。這裡頭的吉野村就是在現在的吉安鄕,古稱七脚川。吉野村是在1908年原住民和日本警察抗爭的「七腳川事件」之後才設立的,它的移民多數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附近的居民,所以才會把新的殖民村叫作吉野村。 1917年時,川端滿二在吉野村募建了「真言宗吉野布教所」,用來作為吉野村的宗教中心。據說川端滿二曾遵循真言宗習俗,行遍四國島上八十八所寺院,請回了八十八尊石佛。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將布教所改名為「慶修院」。目前這「八十八番石佛」經過修復之後也還留在慶修院裡。 日本敗戰後,國民政府接手的台灣在1945年和1946年期間開始將在台的日本人「引揚歸國」。拜一部出名的記錄片「灣生回家」之賜,現在大多人對這些「灣生」多少有點了解。這些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被遣返時除了隨身行李之外,每個人只可額外寄送二件行李。「灣生」重回日本之後大多身無長物,一切要重新開始,面對的是自己國家的另類歧視。 「灣生」這個不堪的處境很類似美國在1942年二次大戰期間把在美日裔集中管理的那一段在美國人權史上不甚光彩的歷史。當時被送進集中營的日本人有超過62%是所謂的「二世」或「三世」,也就是在美國出生的日裔第二代,第三代。戰火無情,苦的是市井小民。戰爭打是不打,對四處遷徙討口飯吃的小民來說永遠說不上嘴。不管你是戰爭的那一方,市井小民永遠是最後的輸家。小小的卒子也只能祈求自己要生對時間,生對地方。 如今來吉安慶修院看的正是這段近代戰亂加諸於市井小民的悲傷歷史。當年被遣返的灣生已經年邁凋零。川端滿二遠從四國島上請來的「八十八番石佛」却是從此留在花蓮,成了最後的「灣生」,為上個世紀那些戰火下的顛沛流離作見證。 大門口。進去要門票,不過可以在它們的販賣部買東西抵金額。 這幢是原來的「真言宗吉野布教所」,應該也是園區裡唯一真正的古蹟建築物。 前面的不動明王像。 迴廊。 門欞上的雕刻。 整個園區裡我覺得這幢整修得最美。 主事的人為了把園區恢復成日式風格也很盡力了。看過一張舊照片裡大門在國民政府來台以後完全被改成中國寺院的風格,跟現在重建的差很多。 年輕人對台灣近代史應該没什麼興趣,對於有這種地方來當cosplay的場景應該比較高興吧! 後面的販賣部。 現在的園區裡有個大庭園。 這個水池據說是日本四國地圖的造型。 庭園裡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 我是覺得庭園的造景有點雜亂無章,不是很愛。 兩側迴廊下就是那「八十八番石佛」。 應該有重新修復過,有些看起來蠻新的。 没一個一個去算,不過應該有八十八尊啦! 從四國島來的「八十八番石佛」成了最後的「灣生」,為上個世紀那些戰火下的顛沛流離作見證。 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中興路345-1號 網址:http://www.yoshino793.com.tw/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