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7/22 08:40:17瀏覽2649|回應1|推薦32 | |
在諸多越南美食之中,河粉和越南三明治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吃食。這兩個越南街頭的傳統美食靠著海外越南移民的傳播,成了當今越南飲食文化在世界上最強勢的顯學美食,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越南移民的地方就會有它們的踪影。這兩種越南的代表性美食其實原先在越南都是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混生出來的結果。河粉以米漿製成的麵條加上肉類,香菜,和高湯作成湯麵來吃,怎麼看也不脫早期中國南方潮廣閩客的河粉,粄條,粿條等等的米漿製麵技術跟著南方移民傳到了越南之後碰上了交趾南境的各式精彩香菜和香料所激盪出來的火花。而越南三明治bánh mì從它所用的法式長棍麵包就更明顯地可以看出來是法國殖民時期法國麵包被引進越南之後才發展出來的飲食了。 越南三明治不但所用的麵包是從法國飲食傳統裡借來的,就連三明治裡所夾的食材都有著濃濃的法國影子。傳統式越南三明治裡常見的肝醬,或是肉凍等等全是歐洲傳統飲食裡的pâté,terrine,rillettes一類的肉製品所沿生而來的,這個三明治裡唯一不法國的地方應該只有它的名字:bánh mì。bánh mì的這個「bánh」字在越南吃食裡用得多而廣,一般指的是糕餅或是麵包類的東西,像是越南的薑黃米漿煎餅bánh xèo,或是中越的峴港,順化一帶所吃的bánh khoái用的都是這個字,「bánh」這個越南詞彙的出處應該也不脫中國南方泛指米製品的「粄」字。而bánh mì這個名字也正是借了這個「bánh」字來指在它所用的法國長棍麵包。 美國在越戰敗戰之後湧進了大量的越南移民。影響所及,在美國賣河粉或是越南三明治的店家也相當普及。這些店在往昔通常在亞洲人多的地方開店,也以亞洲人為主要的客源,但是久而久之,美國的普羅大眾對這些吃食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一個外來飲食在美國發展的潮流其實都有一定的軌跡可尋。當一個其他族羣的飲食文化普遍被美國市場接受之後,更貼近西方消費習慣的二代潮店便會自然而然的出現。這個潮流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如今在美國消費市場裡紅得發紫的台灣珍珠奶茶。一杯珍珠奶茶從早期寄生在中國餐館裡賣,到後來有本土聯鎖店以亞裔族群為主要客源的店出現,再到亞洲聯鎖店的進駐,到現在有美國土生土長的「二代店」,像是Andrew Chau和Bin Chen在2011年於舊金山以作快閃店開始,2013年才開了第一家實體店的Boba Guys。Andrew Chau在新澤西和加州長大,Bin Chen則是在德州長大,這兩個華裔年輕小伙子所開的Boba Guys以美國人熟悉了解的「飲食語言」賣珍珠奶茶,從使用名牌有機牛奶,到早期在網路上收集投創資金的經營策略,再到商標圖像的設計,在在都已經跳脫亞裔客源的狹窄範圍,直接探向美國主流雅痞的口袋裡去了。如此一家連中文店名都没有的珍珠奶茶店却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從西岸紅到東岸去,如今在舊金山,洛衫磯,和紐約都有分店。一杯奶茶從講中文發展到講貼近在地市場潮流的「國際語言」,這也像極了一個移民家庭兩代之間文化轉變的微妙關係。 越南三明治和珍珠奶茶在美國的市場發展走向如出一轍。往昔的越南三明治只寄居在越南餐館裡賣,後來有Lees Sandwiches這樣的連鎖專賣店出現,但是客源仍然以亞裔為主。到了現在,也像Boba Guys一樣出現了完全針對美國市場而設計的店,在舊金山的這家Bun Mee正是這樣的二代潮店。Bun Mee的老闆Denise Tran在13歲時以越南船民的身份隨著家人落脚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她的父親曾經在紐奧良當過10年的餐廳經理。就像大部份來美國時年紀仍然很小的移民一樣,Denise Tran從小在美國受教育,也比上一代更能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Denise Tran在投入餐飲業之前一度是在西雅圖執業的律師,她於2011年5月在Fillmore St上開了這家Bun Mee,主打越南三明治,到現在也有分店了。 Bun Mee是家不折不扣的「二代店」。這家店就和Boba Guys一樣,從商標圖像的設計到店裡的裝潢都更貼近美國當代年輕化時尚餐廳的潮流。Boba Guys的菜單上看不見中文,Bun Mee的菜單上一樣也看不見越南文。除了這些創意和形象包裝之外,它們的店址也都是經過市場分析精挑細選出來的。Boba Guys在Mission區最早開的店,或是在Hayes Valley的旗艦店,選的都是舊金山最年輕最潮的區。Bun Mee所挑的Fillmore St也一樣是舊金山的重量級商圈。這些「二代店」與其說是亞洲餐廳,還不如說它們是賣亞洲菜的美國餐廳還來得更貼切一點,它們的共同點就是不惜租金和運作成本也要走出亞裔市場,以創意和行銷把自己從小吃到大的美食帶進美國人更廣大的市場。 當一個傳統美食在異地落地生根,開始講起在地語言之後,你說它是二代移民的美食使命也好,或是文化融合發展的自然軌跡也罷,寫的都是海外移民落地生根時每一個世代自己不同的飲食故事。河粉和越南三明治本來就都是外來的飲食文化在越南融合發展出來的飲食,它們如今在美國也不過是在不同的時空裡又再度以不同的角度重述了這個故事。每個世代成長的生活背景和經驗不同,也不見得誰的故事就一定比誰的故事來得更精彩。飲食文化的發展是個活體,故事因時因地而變。第一代移民講的是故鄉的故事,第二代自然就要講起他鄉的故事,但是「故鄉」和「他鄉」對一個移民家庭來說本來也就是個難以定義的海市蜃樓。對這些第二代或是第三代的移民來說,他們生於斯,長於斯,這些重新定義的飲食傳統其實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故鄉故事,因為對他們來說,美國這個大熔爐就是故鄉。 Fillmore St這家店的外觀。這家以紅色和偉士牌摩托車作為商標設計的主軸,很迎合當下美國年輕人消費市場潮流的「國際語言」。 店裡的樣子。 桌上以紐奧良咖啡名店Café du Monde的咖啡罐作為放筷子和餐巾紙的罐子,這是有文化歷史背景的。Café du Monde以賣「菊苣咖啡」Chicory Coffee而聞名。「菊苣咖啡」最早是法國在19世紀早期因為物資缺乏時把菊苣根磨成粉之後兌入研磨咖啡粉以增加份量而發明出來的。紐奧良一直到1803年美國的Louisiana Purchase之前一直是法國的殖民地,兩地的文化相近,這也讓「菊苣咖啡」在紐奧良也一樣的流行。越戰之後有不少的越南人因為這裡的濃厚的法國殖民文化與越南類似而定居在紐奧良,不但有不少越南人會光顧Café du Monde,他們的服務生裡也有不少的越南人。影響所及,Café du Monde的「菊苣咖啡」在美國越南移民文化裡流行甚廣,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美國的越南餐館裡所供應的越南咖啡有絶大多數都是以Café du Monde這種罐裝研磨咖啡作的。 由越南移民陳德David Tran在80年代中期於洛衫磯發明出來的「是拉差香甜辣椒醬」Sriracha更是美國的越南餐廳裡家家必備,都會在桌上擺的調味料之一。這也是一個飲食文化在異地發展出一個「新傳統」來的好例子。 今天喝檸檬汁。 它們的越南三明治。 Grilled Five Spice Chicken (Grilled five spice chicken with caramel mayo, shaved onion, pickled carrot & daikon, cucumber, jalapenos, and cilantro):這個裡面夾了五香雞。 Belly Bun (Braised Kurobuta pork belly, salted radish relish, shaved onion, pickled carrot and daikon, cucumber, jalapenos, cilantro):這個裡面夾了豬腹肉。這家的東西還好。在潮區的經營成本高,自然也會反映在東西的價格和品質之上。在舊金山要吃越南三明治的話,我還是覺得在Richmond的Cafe Bunn Mi所作的越南三明治最物超所值,也最好吃。 照片中分店的地址:2015 Fillmore St, San Francisco, CA 94115 延伸閱讀:法國越南美國的三角愛恨糾纏Cafe Bunn Mi 延伸閱讀:晨光裡的美而美,越南的肝醬三明治Banh Mi Hong Hoa 延伸閱讀:越南煎餅與豆肝醬Banh Xeo 46A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