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該辦個博物館認證? 2011/2/2
2011/02/02 09:14:13瀏覽482|回應3|推薦1

也該辦個博物館認證?

台灣的文創無所不在? 

如果您現在參觀 台中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可看到「數位典藏、學習與文化創意特展」,
問題是擺幾台電腦,加上光感測應用等的兩個現場遊戲,就可辦個特展,這與若在家上網聯接數位典藏、學習網站,有何不同? 與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很大的關連性嗎?

您也看到「慶祝建國百年 百年學校展」,介紹 台中地區附近的學校,展覽設計單位是 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主辦單位是教育部...
問題是介紹 台中地區附近的學校,與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很大的關連性嗎?

展覽一堆與自然科學博物館沒有很大的直接關連性的東西,適合嗎?

想起
某個 學校內設 的 國立藝術博物館,內容是少之又少...

高雄市也有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的較深度應注意甚麼? 差別在那裏?

博物館是否也應正名? 辦個博物館認證?

P.S. 您也可看到某報系集團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場地,自行收費展覽「巧克力奇幻世界特展」,介紹馬雅人與巧克力的關係。

參考資料:
1. 當心,文化與產業兩失!
2009-11-29 中國時報 【漢寶德】
2. 當心,文化與產業兩失!
http://blog.udn.com/glee/3541739
3. 【台灣】 科技藝術結合蒙娜麗莎會說話的背後?
http://blog.udn.com/glee/4796823
4. 【喔! 也是 私財團法人 資策會 配方!?】 台灣文創產業、雲端運算政策 皆來自一群寄生蟲 !?
http://blog.udn.com/glee/4620799
5. 張大春:台灣文創產業來自一群寄生蟲
http://blog.udn.com/glee/4608295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lee&aid=4849901
 引用者清單(2)  
2013/03/02 11:04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人民的老街 斷裂 財團的文創 無所不在
2012/05/28 08:50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廢證照! 讓證照 成無形吧!】 看街頭藝人證照

 回應文章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扯 科工館稱高鐵「籌備中」資訊老舊遭諷史博館 「不用心」
2012/10/10 11:39

太扯 科工館稱高鐵「籌備中」

資訊老舊遭諷史博館 「不用心」

2012年10月08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008/34560521/

台灣高鐵通車營運已五年多,但位於高雄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內的文明與交通常設展,其解說資料卻仍是「籌備中」,介紹捷運的專區也無在地的高雄捷運,加上展場投影設備老舊,燈箱影片模糊不清,民眾直批「有愧國家級博物館名號」;館方坦承疏失,會先修正資訊,設施部分會編列預算更新。

一九九七年開館營運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是南台灣最具規模的科學工藝類博物館,館內也設有多項常設展,其中位在四樓的交通與文明常設展,展出交通發展歷程,裡頭有多項各式交通設施介紹。

高鐵已營運5年多

有民眾向《蘋果》投訴,展場內設施老舊,投影機模糊不清、展出燈箱泛黃,提供訊息也未更新。其中,介紹交通新科技的燈箱,特別介紹高鐵和磁浮列車,但高鐵部分未用台灣高鐵特有的橘色車廂照片,文字介紹還是開幕當年「台灣籌備中的高速鐵路」,但高鐵已營運五年多,博物館竟提供錯誤資料,讓民眾直批「太扯」。

除了高鐵資訊錯誤,在介紹捷運系統時,現場也僅介紹台北捷運,未將已開通的高雄捷運納入介紹,也未提到即將動工的輕軌捷運,讓不少高雄在地民眾都覺得可惜;有民眾直言,「看起來應該是館方沒錢更新,也沒用心在場館維護,才會把工藝博物館當成『歷史博物館』經營。」

館方:將盡速更新

對此,科工館交通與文明展覽廳廳長黃基鴻坦承疏失,強調會用最快速度把謬誤的資料更新,至於設備部分因涉及預算,會視展場實際展示狀況汰舊換新,並強調每個展場當初都耗資上億元打造,展出超過一萬個以上物件,現階段也有局部更新,交通與文明展場內最近才花七十多萬更新模型火車展示場。

高雄市議員黃柏霖認為,博物館是教育場所,提供正確無誤資訊是最基本的要求,館方人員「應積極全面檢視館內設施與資訊,有謬誤的地方要立即改正,日後也應定期更新。」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特展 「異想之旅 奇幻不思議日本3D幻視藝術畫展」
2012/05/28 09:04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特展 「異想之旅 奇幻不思議日本3D幻視藝術畫展」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此特展  與科學教育 有很大關係嗎?


誰負責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運作?
承包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運作單位 與政府 智庫 (行政院科技會報 CIO 辦公室、私財團法人 的民間大股東) 有任何關係嗎?



李深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區別 寄生蟲或文創人才 ?
2011/02/12 11:52

如何區別 寄生蟲或文創人才 ?

百年學校展 也是文創?
為文創絞盡腦汁?
花比文化相對多的資源,做文創,怪哉?
張大春:台灣文創產業來自一群寄生蟲
http://blog.udn.com/glee/4608295

朱宗慶:留住文創人才
但如何區別 寄生蟲或文創人才 ?

***********
朱宗慶:留住文創人才 
【聯合報╱朱宗慶】 2011.02.10
http://blog.udn.com/glee/article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必然要走的路,政府也把文創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使其成為下一波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市場規模有限,可是文化資源豐富,人民素質高,並有充沛的人才庫,民間很有活力,這些都是台灣是否能成功轉型與升級為創意國家之列的關鍵因素。

文創產業是大量仰賴腦力且資源需求相對較少的產業,正是台灣可以與其他國家抗衡或者共存的方式,然而這樣的時機窗口,不會久待,如果我們能在這一波的文創政策推動上,讓台灣的文創產業真正揚起各種蓬勃發展的可能,那麼這個機會就會是台灣的最大契機;但相反的,如果這樣的機會、潮流沒有把握住,台灣會徹底的喪失優勢,很難在以後迎頭趕上。

台灣由於自由民主、教育普及,與國際接軌早,受多元文化影響,孕育出溫暖的人情與旺盛的民間力量,說「人」是台灣最大的資產,一點都不為過。人才是台灣的優勢,過去的不斷累積,培養了許多優秀文創人才,受到國際矚目。雖然文化在政府的施政位階上不高,但在相對條件下,成果出色,可是面對接續人才的培育,以及人才流失的問題,若無妥善規劃,這樣的優勢很快的將成為台灣的挑戰。

當各國都在發展文創,視該產業為帶動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驅動力,我們不能沉湎於文化資源豐富、人才濟濟等「自我感覺良好」的鴕鳥心態。因為針對我們的優秀文創人才外流現象,相關單位常提到說要留才,但沒有體認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積極作為。另外,我們的人才培育比較集中在高等教育卻不夠扎實,而各種基礎教育體制在鼓勵創意和多元思考的精神則不足,有礙於創新能力的啟發。

近幾年,隨著大陸崛起,許多台灣文創人才外流彼岸,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具有文化共通性的對岸,挾「一條鞭」政策,以驚人速度及雄厚財力急起直追,傾全力積極投資,延攬人才,建設文化軟硬體,厚植文化實力,鞏固並主導文化話語權,爭取華人文創產業的龍頭地位;這些年來,當其祛除政治因素、社會開放後,現今大陸在藝術文化的影響力和過往已不可同日而語,實不能予以小覷。長此以往,如果我們不慎重因應,台灣究竟還能保有多少優勢,是令人存疑的。

「文化」、「創意」、「產業」若個別看待,是三個完全不同精神與內涵的概念,推動方式不盡相同;聚攏起來也有許多的組合方式和意義。不過簡單的說,先決條件是要有豐富多元的內容,而這滋養內容的源頭則來自文化,接下來才是建構平台,促進供需關係的活絡,但不能僅以能否複製的量產觀念宰制產業的價值與績效,因為文化和教育一樣,主體都是「人」,應該用「投資」的角度來審視和評估。

台灣雖是蕞爾小島,但半個多世紀以來,已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並展現多元文化的融合與自由創新的能力,重點是如何在這個基礎上,將我們閒適的生活態度和品味,藉由一代又一代的文創人才,創造獨特文化魅力,建立有別於以「量」為主的思考模式,而以「質」的風格和包容力彰顯文化競爭力,留住台灣人才。(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2011/02/1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