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政治、媒體與假新聞碰撞 惡意取消200個麵包訂單..「有禮貌」之載舟覆舟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2017/03/08 09:07:51瀏覽188|回應0|推薦0

 

蘇蘅/當政治、媒體與假新聞碰撞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35698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3-22 03:45聯合報 蘇蘅(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打擊假新聞,真的沒這麼簡單。

這個月臉書在美國啟動「假新聞」查核機制,標示「有爭議」(disputed)的新聞,交由第三方查核事實。初步看來臉書行動積極,但能否遏止假新聞,還得打問號。

舉例來說,有人上網問:「美國前總統哈定是3K黨」?臉書給的答案是「錯誤」,但實際上這項傳聞無法證實。也有人故意問:「歐巴馬策畫過政變嗎?」答案竟是「正在等待」(still waiting)。當然不是眾人期待的正確答案。

為何如此?因為「查證為真」包括許多複雜思考和判斷。「真實」的魔鬼藏在細節裡,想只靠電腦演算式從網路得到「正確」答案,為時還早。「打假是科技和哲學的複雜問題」,祖克柏認為查證需要專業,故須和公信力高的事實查核網站Snopes、Politifact以及FactCheck.org合作,才有成功可能。

的確,川普上台後「假新聞」成為流行語。記者必須不斷同步查證白宮是否說實話,才能告訴讀者真相。

華郵分析川普使用「假新聞」一詞有三種策略。首先,他攻擊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是「假新聞」,有效地把支持者隔離在自由派媒體之外;普優研究中心就發現,川普支持者使用媒體名單中,根本排除「不可信」的紐約時報。其次,「抹黑媒體」能讓川普先觀風向;例如他攻擊某個議題是「假新聞」,如果支持者沒反應,他可以不甩媒體追問。第三,有助卸責。如果媒體批評川普,他會先指媒體亂講,再為自己辯護。

但媒體天職就在求真,遇到假新聞更要嚴謹把關。二○○四年CBS電視台拿到一份「文件」,提到小布希當國民兵時享特殊待遇,由於事前查證不足,這則「假新聞」導致主播丹拉瑟和製作人全部下台。

然而十三年後的今天,媒體正和網路假新聞及政府雙面作戰,腹背受敵。

最近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座談中,白宮記者深感「採訪最大的挑戰就是謊言」。華盛頓郵報記者Hamburger說,白宮不管手上有沒有真憑實據,先放話再說;媒體面對「後真實」的政府宣傳戰,非常艱辛。

不過假新聞概念模糊,經常混雜幾種樣態:一是純屬虛構的消息;二是品質低劣的真新聞;三為假扮新聞的廣告。至於川普口中的「假新聞」是什麼?學者認為是「有政治意圖」的「操縱式新聞」,除了只提供片面事實,還有說服民眾的特別動機。

回到國內,政府最近認為不能輕忽網路假新聞影響力,將參考國際做法,由政委出面協調網路業者及第三方團體,建立「真實查核機制」。然而有立委想搞出「反滲透法」,動大刑壓制假新聞,引來很大非議。

沒錯,假新聞不但削弱真實,甚至為國家社會帶來不可測的風險。不過歐盟和德國的真實查核機制,主要針對俄羅斯假新聞和一些仇恨民粹言論,重心放在今年德法兩國大選。歐盟「特設小組」僅十人,主要借重四百位專家,並與歐洲重要查證組織Stopfake.org合作,不光靠網路業者挑大樑。

重要的是,如同歐盟司法官員一再強調,不能因此造成對言論自由的傷害。因為他們深切了解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那個以保護為名、行濫權支配之實的政權,不能在現實世界發生。

在對抗假新聞的戰爭,追根究柢,媒體善盡查證責任還是最重要的。(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惡意取消200個麵包訂單 一查才發現是同業搞的鬼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2333482?from=udn-hotnews_ch2

2017-03-10 11:57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詹姓網友在臉書上爆料指出,堂妹兩夫妻開設麵包店,某天下午接到電話,表示兩個小時後急需200個麵包,兩夫妻甚至拉下鐵門來專心做訂單,卻未見人影取貨只丟下一句「取消訂單」,最後透過電話查到竟是同業的惡作劇。網友紛紛抱不平,發現對方早已將粉絲頁與聯絡電話關閉。

台灣小本生意基於信任原則,往往口頭約定後並不要求客人立即繳納訂金,然而就因為這樣的方便,有網友在臉書為自己的堂妹夫抱不平,指出兩夫妻每天往返店鋪、擺攤賣麵包,當天下午約2點接到電話緊急訂購200個麵包,並要求下午4點取貨,兩夫妻為此拉下鐵們專心做麵包。結果4點不但未見人影,4點15分對方來電僅表示取消訂單,之後多次電話聯繫都未能正面回應。

隨後,經老闆上網比對電話號碼,才發現竟是同業搞的鬼,讓詹姓網友大批「沒有要求先收取訂金是堂妹夫的疏失,因為他是純樸的生意人,沒想到給您方便結果卻造成如此局面!但這不代表您可以這樣任意妄為!」

許多網友在貼文下也重批同業這樣的行為太過份,也有人表示希望向這對夫妻買麵包表示支持,「太惡劣誇張了吧!」、「有些同業真的是很過分,我也碰過來訂了東西要交貨,日期一改再改的」、「這應該可以報警直接抓他吧」。

 

 

聯合/「有禮貌」之載舟覆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28350?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3-08 03:5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富比士》雜誌近期介紹陸客遊台最感驚訝的三件事。 聯合報資料照片

 

《富比士》雜誌最近介紹陸客遊台最感驚訝的三件事:一是台灣人客氣有禮,二是都市景觀不太現代化,三是物價低廉。同胞們可能因此自我感覺良好,但這三項指標其實另有深層含義,褒貶兼具,有得有失。

「最美的風景是人」,已成行銷台灣的標籤,但也可引伸出並非正面的解讀。

一是凸顯其他層面沒有太壯觀的風景可賞;

二是對「人」的素質之高期待下,不時驚爆出「果真最美的風景是人嗎」的反問。

姑不論歧視外勞、霸凌弱小、漠視人權等極端事例,在社會新聞中,常見病患家屬追打醫護人員,民代耍特權輕賤基層警察,超商店員遭奧客刁難,乃至惡客動輒霸機、丟臉到國外等行徑,皆是日日可聞之事,絕非罕見個案。

孰令致之?這是因民粹風氣驅使,催生出某些人「老子我最大」的心態,迫使服務業和專業人員屈從於「顧客至上」,發展出看似有禮貌、實則折損專業尊嚴的風氣。台灣服務業以細膩、貼心著稱,唯其如此,護理人員被家屬吐口水,店員若不接受客人無理要求即可能挨耳光,健保體貼病患的程度令醫生忙到常要憋尿,就連機捷也在民意催逼下被迫降價虧本營運……。

台灣某些層面的過度體貼、物價低廉、民意為上,看似適宜居住的條件,卻是其他產業和族群的委屈犧牲,用不合理的社會代價所換來。水能載舟覆舟,表象往往惑人耳目,台灣應想想如何才對社會長期發展有利。

 

 

缺席的被告 網路公審變刑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2826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3-08 04:26聯合報 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主任(新北市)
圖/季青
圖/季青
分享

南港女模命案,原被列為涉案人的死者梁姓女友,在被收押禁見時遭網民公審,一場虛擬法庭就此展開。有人自扮檢察官,開始提出罪責;有的自當警察辦案人員,瘋狂在網路搜證起底,無論是否跟此案的有關的全部羅列上網;有些則以新聞評論員自居,對梁女行為嚴厲評論,整個虛擬法庭就此進入網路公審,唯一缺席的是那無法答辯的被告。

如今因梁女有不在場證明而撤銷羈押,頓時之間,虛擬法庭立即解散,所有對梁女之起訴、評論和起底的言論,立即消弭不見,似乎當初的指控、謾罵,消除鍵一按,就船過水無痕。

這個學期在系上開設網路哲學,一開始就讓學生討論網路世界中的虛擬人生跟現實世界有何不同,有那些是真實人生所不敢為、不能為;有那些又是虛擬世界中網路人所可為者。

問學生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過半超過七、八個小時,更甚者一天有近廿個小時掛網,使用網路不到一小時的少之又少。再問那些重度使用網路,是網路人生較為真實還是現實人生才擁有自我?對此問題,學生們似認為在網路中較能夠展現自我、主導自我,反而現實生活中的自我是被動、消極性的過生活。

何者真實?何者虛擬?在網路時代,人們似乎以較能夠呈現自我的網路人生為更真實的自我,手遊中的主角即是自我角色轉換,線上遊戲的群體是其作戰伙伴,網路社群則是其人際關係的存在感。

當一個事件被訴諸於虛擬法庭上,各自的辯護律師團就自然形成,同性婚姻、年金、統獨等不同議題已在網路上有不同虛擬法庭在審理。原本這些法庭若能夠理性論辯,各自尋求證據或論述去爭取陪審團來認同自己主張,尚可讓這些議題在愈辯愈明的理性爭論中,獲得全民共識,但最後還是情緒多於理性,這些虛擬法庭最終只成為一言堂的審判結果。

更可怕的,是有些網民私設審判庭,只有被告罪狀,卻沒給答辯機會,並自以為是法院庭長,就在按鍵中審理被告,最後按個輸入鍵就直接定罪。

網路霸凌是一小群人在網路社群中對弱勢者的霸凌,虛擬法庭的全民公審則是多數網民對一個被告者群起言論攻擊。這個惡風顯現網民欠缺網路倫理,也同時凸顯出,這些網民只能透過網路來呈顯自我,美化自己是正義使者、公平法官的化身,但事實呢?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網民亦是如此,當他們在虛擬法庭公審被告,可曾想過,如果是自己誤判,願意當面跟無辜被告道歉,還給他們一個公道嗎?也願意自審自己是個誣告者嗎?

適可而止吧!現實法庭中常有誤判情事,在虛擬法庭中又何能做個公平公正的檢察官和法官呢?充其量,也只是躲在網路背後的網路霸凌者而已。

 

新聞假的、網友假的…手機世代的假面人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28265?from=udn-hotnews_ch2

2017-03-08 04:26聯合報 謝步智/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程姓男子及梁姓女子涉嫌殺害陳姓女模被羈押,檢方調查梁的涉案程度降低,撤銷羈押。 ...
程姓男子及梁姓女子涉嫌殺害陳姓女模被羈押,檢方調查梁的涉案程度降低,撤銷羈押。 圖/記者李奕昕翻攝
分享

網紅女模命案出現了重大逆轉,先前遭千夫所指認定是主謀的梁女突然因為罪證不足而被釋放,讓媒體的公信力再度受到質疑,也凸顯網路世代訊息傳遞與人際關係的不可盡信。

受媒體報導影響,信以為真的網路鄉民跟進毒舌謾罵,自以為正義的妖魔化梁女,在她獲釋後,網友趕著刪除留言避免遭到梁女控告。

媒體在這次的女模命案的表現與幾年前淡水媽媽嘴命案十分類似。當年媒體也很熱心地扮演福爾摩斯斷案,認定兇手謝依涵決不是一人行兇。

媒體在盲目追求新聞熱潮的時候,所有的新聞道德與原則都被拋到一邊了,保護人權的無罪推定在哪?新聞用詞連個「涉嫌」的字眼都省了。一面倒的指控某人是兇嫌,卻不給對方辯駁的平衡報導,新聞內容充斥著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像是「某知悉案情人士表示」、「偵辦人員認為」,在最後案情證實是一場烏龍之後,也不會有人出面道歉承認當初說過那些話。

媒體在手機世代面臨高度競爭的生存戰:為了求快,新聞在第一時間先刊出再求證,有些甚至連求證都可以省了;為了衝點閱率與收視率,編輯下標題唯恐不夠毒與辣;因為怕漏新聞,同業寫什麼就跟著抄,抄報紙、抄電視,連完全不負責任的匿名網路新聞都在抄;最可怕的是為了做獨家,連新聞內容都可以自己編,講得頭頭是道卻完全悖離事實。

新聞被消費,當事人被冤枉,這些出錯的媒體從來不會自省,太陽依然升起,他們也每天照樣丟出新的報導,對之前報導對錯完全不負責任。當年現場重演媽媽嘴命案的節目依然當紅,那些名嘴也照常犀利斷案,在電視機前大放厥詞。

要改善這種亂象。寄望媒體能夠自律近乎奢求,被冤枉的當事人最好能蒐集證據,直接對亂報的媒體提出司法訴訟並要求高額懲罰性賠償,才有可能讓媒體稍微收斂。

手機世代也凸顯了社會假象充斥,除了每天看到的新聞可能是假的,平常沒事按讚甚至噓寒問暖從未謀面的網友很可能都是假的。梁女在被媒體說成命案主謀之後,她的一些網路好友開始跳出來,或者批評她平時為人或者說自己也險些被梁女所害,這些所謂的朋友跟著新聞熱度來增加自己曝光率,落井下石的程度無異於仇敵。而網路假象多,炫富曬乳以求詐騙之實的網路男蟲女蟲更是所在多有,在一切只看表面包裝但求快速成名的網路世代,追求浮面的名與利成了主流價值,人性的真與善反而棄如敝屣。

新聞可能是假的,網友也可能是假的,手機新世代面臨的是判別出假面人生的真偽,這是他們無法逃避的試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9488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