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祗園佛塔 百年佛緣 余秋雨為星雲鋪陸 藏族百姓曬出心中的「夢」
2013/02/11 22:00:07瀏覽411|回應0|推薦0
祗園佛塔
 
〈六合飛翔〉岑逸飛
 
February 10, 2013 06:00 AM | 1058 次 |
 
 
斯里蘭卡的天蠍古城鼎立著三座佛塔,一座叫Ruvanveliseya,音譯為「魯般瓦利沙亞」佛塔,意譯是「大寺塔」;一座叫Abhayagiri,音譯為「阿巴亞基利」佛塔,意譯是「無畏塔」;Jetavana,音譯為「傑塔瓦那」佛塔,意譯是「祗園塔」。

三座佛塔的直徑約在90米,據記載以無畏塔最高,達120米,但此塔目前正在整修,遊客只能看到其結構體輪廓。倒是祗園塔,記載上高115米,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重修已恢復約三分之二高度,仰頭一望,已極具震撼力。

讀過佛經的,大概都聽過印度舍衛城的祗園,全名是「祗樹給孤獨園」。祗園興建緣起,傳說約公元前六世紀,舍衛城一位富有長者叫須達多,樂善好施,被稱為「給孤獨長者」,意思是「無可比擬的佈施者」。有次他巧遇佛陀說法,馬上皈依三寶,並且物色合適地方建造精舍,恭請佛陀往舍衛城淨住。

後來他找到了一座美麗花園,那是屬於舍衛城王子祗陀所有的「祗陀洹花園」,但王子故意刁難,謂買此花園的價碼是鋪滿整座花園的金幣。卻想不到給孤獨長者真的打開家中金庫物品換成金幣,一塊塊舖在花園。此舉感動了王子,於是將花園旁邊的樹木也捐出來,變成一座林園精舍。

如今天蠍古城的祗園塔,取「祗園」之名,意味著也如昔日舍衛城的祗園一樣,是個佛教中心。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祗園佛塔

 

 

http://blog.udn.com/article/post.jsp

「絲路花雨」「復活」了敦煌壁畫上的伎樂天形象,圖為反彈琵琶舞。(主辦單位提供)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藝文天地

 

 

百年佛緣 余秋雨為星雲鋪陸

 星雲大師在兩岸都是暢銷作家,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看過他的書。(佛光山寺提供)

 星雲大師在兩岸都是暢銷作家,連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看過他的書。(佛光山寺提供)

 星雲大師一度因許家屯事件阻斷赴大陸的路,余秋雨(見圖)設法和大陸當局疏通。(本報系資料照片)

 星雲大師一度因許家屯事件阻斷赴大陸的路,余秋雨(見圖)設法和大陸當局疏通。(本報系資料照片)

 ▲《百年佛緣》長達150萬字,涵蓋道場、行佛、文教和生活等多個層面。(佛光山寺提供)

 ▲《百年佛緣》長達150萬字,涵蓋道場、行佛、文教和生活等多個層面。(佛光山寺提供)

 編按:在兩岸都稱得上是暢銷作家的星雲大師,4月2日將發表新作《百年佛緣》。今年高齡87歲的他,出版這套長達150萬字、共16冊的《百年佛緣》,從辛亥革命1911年說起,直到2013年,為百年歷史做見證。

 大陸知名作家余秋雨為新書作序,文中提及1989年星雲收留因六四事件出走美國的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因而阻斷了星雲赴大陸的路。余秋雨1997年得知原委後,除了親自向大陸官方說明外,也透過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向大陸高層溝通,終讓星雲在2002年赴大陸迎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誤會從此解除。這段祕辛首次公開披露,請見以下余秋雨<從一幀照片想起>的摘錄內容:

 新春時節,獲贈一箱子書,星雲大師的《百年佛緣》。剛翻幾頁就停下了,因為看到了書上的一幀照片。照片上有十幾個人,最中間的是星雲大師。他的左邊,站著辜振甫先生,而他的右邊站著的那個人,有點眼熟。比他們兩位年輕一點,個子也小一點,居然樂呵呵地閉著眼睛。照片下面注著的日期是1997年1月23日。

 終於我想起來了,那個人就是我。那一天,是辜振甫先生的八十大壽。

 辜振甫先生的壽宴,全家子女到齊,濟濟一堂,圍坐成一個大圓桌。客人只有兩人,那就是星雲大師和我。壽宴設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辜先生向全家介紹我們這兩個客人後,鄭重地說:「過生日,就是紀念生命,因此每年這一天都吃素,不殺生。」

 我一聽,心想,真是慧言嘉行。

 然後,辜先生向我們兩人一一介紹在場的子女。「這個是賺錢的」,「這個是籌錢的」,「這個是數錢的」,「這個是存錢的」,「這個……」

 「這個是花錢的!」這是他的女兒辜懷群自己在搶著說,全場都笑了。辜懷群我知道,是戲劇家,排戲、辦劇場,當然是花錢的活兒。她隨即以同行的口氣對我說:「余先生,我一直在找你!」

 我一笑:「還想花錢?」大家又樂了。

 壽宴結束後,全體人員拍攝了那幀合影。辜振甫先生夫婦又邀著我,在外面的客廳裡談了一會兒話。我跟辜先生說:「與您會談的汪道涵先生,倒是我的書友。他凡是見到好書,都會多買一本,與我分享。」

 辜先生說:「請代我向他問好!」

 由衷快樂、純淨 展現包容情懷

 在辜振甫先生壽宴前後,我在(佛光山)台北道場住了十天,每天都有幸與星雲大師交談很長時間。

 這十天中,我思考的問題很大,主要有這樣三個──

 第一,當代社會,資訊密集、科學發達、溝通便捷、流轉迅速,與各大宗教的形成期和發展期已經有了極大差別,那麼,還有可能讓大批年輕人接受神聖的感召,進入一種脫離家庭生活和社會功利的宗教團體之中嗎?

 第二,進入宗教團體的人(在佛教中也就是僧侶隊伍),在今天還有可能以自己由衷的快樂、純淨、高尚,帶動周邊廣大的信眾嗎?有可能為今天紛亂無比的社會增加健康的精神力量嗎?

 第三,這種在宗教旗幟下的健康精神力量,有可能給延伸到世界各地的大中華文化圈帶來和解、友愛,減除彼此間長久的隔閡嗎?

 這幾個問題,是當代人文科學中的宏觀難題。星雲大師都以自己的實踐,作了精采的回答。

 而且,這種當代回答具有極大的歷史開創性。因為千百年來的佛教大師,沒有一個遇到過那麼強大的現代衝撞,卻也沒有一個組建過像佛光山那樣的盛大歡樂。

 我把自己觀察和思考的結果,先後發表在很多文章裡。(文轉A11版)

 

百年佛緣 余秋雨為星雲鋪陸

 余秋雨眼中的星雲大師,氣吞山河卻依然天真,成功連連卻與世無爭。(佛光山寺提供)

 余秋雨眼中的星雲大師,氣吞山河卻依然天真,成功連連卻與世無爭。(佛光山寺提供)

 ▲1997年1月23日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伉儷(中左)與星雲大師(中右)、大陸作家余秋雨(右5)合影。(佛光山寺提供)

 ▲1997年1月23日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伉儷(中左)與星雲大師(中右)、大陸作家余秋雨(右5)合影。(佛光山寺提供)

 佛光山致力於推廣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已成為全台最受歡迎的景區之一。(本報系資料照片)

 佛光山致力於推廣人間佛教,佛陀紀念館已成為全台最受歡迎的景區之一。(本報系資料照片)

 (文接A10版)在我的《中國文脈》一書中,有專文研究佛教的盛衰歷史,其中有一段結論性的闡述──

 在我的《中國文脈》一書中,有專文研究佛教的盛衰歷史,其中有一段結論性的闡述──

 我重新對佛教的前途產生喜悅的憧憬,是在台灣。星雲大師所開創的佛光山幾十年來致力於讓佛教走向現實人間、走向世界各地的宏大事業,成果卓著,已經擁有數百萬固定的信眾。我曾多次在那裡居住,看到大批具有現代國際教育背景的年輕僧侶,笑容澄徹無礙,善待一切生命,每天忙著利益眾生、開導人心的大事小事,總是非常振奮。我想,佛教的歷史重要性已被兩千年時間充分證明,而它的現實重要性則要被當今的實踐來證明,現在好了,這種證明竟然已經展現得那麼輝煌。

 安頓許家屯 阻隔返陸行程

 早在1997年那十天間,我就把這種感受告訴了星雲大師。他謙虛地說:「過獎,過獎!」

 當我說到以佛教精神減除大中華文化圈長久隔閡的時候,他給我談到了1989年與許家屯先生有關的事件。(編按: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因「六四」的立場不為當時的領導人接受,因此在1990年4月出走美國。星雲大師輾轉獲得消息後,設法在美國協助安頓許家屯。)他講述了事情的全部經過,又談了自己超越政治對立的包容情懷。但是,這一事件,已經阻斷他再度返回大陸的行程好幾年。

 從台北返回上海的飛機上,我一直想著如何由自己出面來疏通一下。星雲大師在那個事件中本來也是想起疏通作用的,卻被誤解了。我既然聽了他的敘述,也就承擔了責任。但是,我自從辭職後徹底割斷了與權力結構的關係,不再與官員接觸,因此找不到疏通渠道。我在飛機上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一個人,覺得看到了一線光亮。

 似有神助,我下飛機後剛進關,在機場過道的轉彎處,恰恰見到了這個人,那就是我的忘年書友汪道涵先生。他像是在等一位接他的人,獨自站在一個角落。由於做過上海市市長,很多人都認識,他便把臉轉向過道外面,背對人群。我上前招呼,他轉身一見我,高興極了。

 我立即告訴他,辜振甫先生向他問好。然後,我頓了頓,說想約他長談一次,內容非常重要,有關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他略一遲疑,便扳著指頭算日子,約我再過一個星期,到康平路165號找他。

 到了那天,我把星雲大師講的話,幾乎一句不漏地告訴了汪先生。汪先生非常耐心地聽完,又反覆追問了幾個細節,然後用手輕拍著椅子的扶把,想了好一會兒。最後他對我說,由於事情複雜而又重大,我必須把剛才講的內容寫成一個完整的書面材料,交給他,由他負責遞送。

 書面材料我很快寫好,送去了。過了幾天,他又告訴我:「材料已經轉送,想必事態會緩和下來。但不要急,此事牽涉比較複雜,需要時間。」

 時間是解藥 大陸伸手迎高僧

 在這之後,我離開了上海,離開了眾聲喧嘩的熱鬧,全身心投入了對世界文明的進一步考察。其間還被香港鳳凰衛視聘為特邀主持,貼地歷險4萬公里,遍訪了埃及文明、希伯萊文明、希臘文明、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的遺產。在這過程中,更是虔誠地巡拜了佛教文化的聖跡,從尼泊爾釋迦牟尼的出生地,一直到他山洞苦修、菩提悟道、初轉法輪等等遺址,全部一一到達,並長久留連,細細詢問,詳盡記述。從4萬公里返回後,我又應邀到世界各地演講考察成果,特別是提醒人們注意正在發酵中的恐怖主義和經濟危機。

 那些年,我也曾遇到過比汪道涵先生更大的高官。一見面,他們總是談我的書,而我則永遠與他們談星雲大師的事。我說,哪片土地如果連星雲大師也容不下了,那不是他的損失。

 直到2002年春天,鳳凰衛視告訴我,星雲大師可以回大陸了,而且領銜到陝西法門寺恭迎佛指舍利到台灣。他會在3月31日護送舍利回來,鳳凰衛視希望我到西安機場迎接,到時接受採訪。

 我歷來不會在公共場合接受媒體採訪,但這次由於星雲大師,立即動身。

 回想那天在西安機場見到星雲大師時,他顯得相當疲憊。連續37天大規模的迎送活動,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他,他太勞累了。畢竟,他已經75歲高齡。

 (摘錄自《百年佛緣》,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出版)

 

 

藏族百姓曬出心中的「夢」

‧2013/03/29

【新華社】

3月的雪域高原,春風拂面,桃花綻放。在西藏各地喜慶百萬農奴解放54週年之際,藏族百姓紛紛曬出心中的「夢」。70歲的卓瑪生於拉薩市林周縣,自幼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她被農奴主役使,命如草芥,直到16歲才因那場發生在雪域高原的民主改革而恢復自由身。

2年前,卓瑪住進拉薩市城關區社會福利院,與60多位孤寡老人組成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每月還可以領到政府發放的1860元生活費。

「現在日子這麼好,我想多活幾年。我的最大夢想是活到100歲!」身材瘦小的卓瑪興奮地對記者說,她對福利院的生活非常滿意,這裡有給大家看病的、做飯的、打掃衛生的,每天她就是曬曬太陽,唸唸經,啥也不用操心。

「我最想在拉薩開一家服裝店。」戴著太陽鏡、穿著短裙的藏族姑娘倉決說,開店的20萬元啟動資金尚無著落,但她相信在家人支持下年底將夢想成真。

倉決今年27歲,在美容院打工,還沒結婚,這在當地人看來不可思議。家人催促不迭,她卻想先立業再成家,賺到錢後好好孝敬一下父親。「如果緣分到了,我打算29歲之前生小孩。」倉決忽閃著黑亮的大眼睛,充滿憧憬地說。

在日喀則赫赫有名的唐卡畫師平措扎西,有著同樣平凡夢想。這位40歲的漢子曾師從西藏佛教造像史上影響最大的唐卡畫派之一——勉唐派第三十二代傳人阿頓,潛心學習繪製唐卡25年,現為歷代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的專職畫師。

平措扎西生在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農村,當年阿頓大師免費教他及幾十名孩子繪製唐卡,並無償提供食宿,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阿頓大師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了平措扎西。現在,他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也像大師一樣,嚴格遵循勉唐派唐卡延續了600多年的傳統流程,免費對20多名孩子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懂得繼承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

「我的最大願望是,把唐卡製作技藝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憨厚的平措扎西說,當地文化部門正在籌建藏文化產業園區,這讓他倍感振奮。

今年68歲的藏族阿媽向巴曲珍家住西藏昌都縣熱巴村,全村幾十戶村民祖祖輩輩依靠懸空的溜索飛越瀾滄江出行。

作為西藏「溜索改橋」工程的最後一批4萬名受益者之一,向巴曲珍說,現在出門不難了,她的最大夢想是去拉薩朝佛。

旅遊從業者白瑪所在的林芝地區魯朗鎮,每到夏季雲山霧海,恍若仙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引來大量遊客,也讓他的家庭旅館每年收入約10萬元。「政府打算把這裡建成國際旅遊小鎮,我希望生態環境不要因此受到破壞,更盼望魯朗人的日子越變越好。」他說。

那曲地區索縣教體局局長羅布仁青曾任索縣中學數學和藏語文教師10餘年。他說,挖蟲草是索縣的重要經濟來源,每年五六月學校都要給學生放「蟲草假」,幫家裏挖蟲草。為引導群眾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索縣在中小學校設不斷開展「假如沒有蟲草,我們怎麼生存」等主題教育活動。

如今,索縣的學前教育入園率達到80%,小學入學率達到98.7%,中學入學率達到91.5%。「我非常期待國家有關部門下工夫解決教育均衡化發展問題,也能讓偏遠農牧區的孩子得到優質教育。」羅布仁青說。

作為日喀則地區仲巴縣帕羊公安邊防派出所所長,35歲的多布旦常年與老婆、孩子分居兩地,在海拔4980米的帕羊鎮,守護著1000多平方公里的轄區、100多公里長的邊境線的安寧。面色黝黑、身體健壯的他說:「我的最大願望是,百姓安居樂業,家人健康平安。」同為中國佛教協會西藏自治區分會副會長,直孔瓊倉·洛桑強巴活佛和羅桑巴·赤列曲桑活佛均表示,作為慈悲為懷的宗教界人士,他們的最大心願是,祈願國家經濟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祈願西藏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社會和諧穩定,再也看不到分裂動亂。

「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不管哪一個宗教派別,都追求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西藏佛學院副院長豆格才讓說,「如今,『中國夢』讓全中國人民團結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這是一個崇高的境界,值得我們去奮鬥。」

【2013-03-29 新華社】



全文網址: 藏族百姓曬出心中的「夢」 - 新華觀察 - 區域脈動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48026#ixzz2P7vytAKZ
Power By udn.com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729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