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人寺廟郵票 觀世音菩薩涅槃日 加拿大唐人街牌樓 草原上的喇嘛廟 他們一家都信教 8兄妹信8種宗教 彼此包容沒煩惱
2012/10/20 11:40:30瀏覽845|回應0|推薦1
華人寺廟郵票(一)
 
《司徒一凡》
 
October 12, 2012 06:00 AM |
 
 
中國人歷來有多神信仰的傳統,不僅崇拜祭祀佛教諸神、仙國神祇及冥界鬼神,也供奉各種民間俗神。移居海外的華人亦將此傳統帶至居住地,並興建相應的寺廟以供拜祭。這些寺廟因富含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築藝術特色,且具重要的人文、歷史價值,有不少被當地政府列作重要古蹟或建築遺產,並在多國郵票上亮相。

新加坡有三座華人寺廟出現在該國郵票上。一九七一年四月四日發行一套五枚《亞洲旅遊年》郵票,其中有兩枚出現天福宮。一九七八年八月九日推出一套四枚《國家古蹟》郵票和一枚小全張,天福宮再次成為其中一枚的主圖。

天福宮坐落於牛車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廟宇之一,一九七三年七月被列為國家古蹟。它始建於一八二一年至一八二二年間,原來只是一座簡陋的菩薩廟,一八三九年開始遷至現址重建,一八四二年落成,成為專祀媽祖的寺廟。這座具閩南建築風格的廟宇為三進式合院形制,其建造工藝和材料(包括花崗石柱、木祭台、神像等)都來自福建。(一)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華人寺廟郵票(一)

新加坡天福宮正殿掛有光緒皇帝御賜「波靖南溟」九龍匾,另一塊 「顯徹幽明」匾額則為清政府駐新加坡第三任領事左秉隆奉獻。

一九九○年七月四日面世的一套十三枚新加坡《旅遊》系列郵票,其中一枚主圖為京劇武生扮相,背景可見雙林寺牌樓的局部。創建於一八九八年的雙林寺是一座佛寺,亦屬國家古蹟之一。該寺具濃厚的閩南傳統建築風格,包括牌樓、照壁、半月池、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龍光寶塔等建築,照壁上有已故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初以楷書題寫的「南無觀世音菩薩」七個金字。

新加坡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三日續推出一套八枚《國家古蹟》郵票,其中有兩枚的主角是鳳山寺。該寺一八三六年由南安華僑梁壬癸發起、在丹絨巴葛青山亭興建,為海外最早供奉「廣澤尊王」的寺廟。後因城市發展所需,於一九○八年遷至摩哈末蘇丹現址重建,一九一三年落成,一九七八年十一月被列為國家古蹟。

該寺採用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雕龍飛檐、盤龍石柱及寺前雙獅皆出自中國雕刻工匠之手,堪稱當地中式建築的傑作。(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華人寺廟郵票(二)

 

模里西斯一九八一年九月十六日發行一套三枚《宗教與文化》郵票,其中一枚以位於首都路易港的關帝廟之內景為主圖,顯示雕工精細、金碧輝煌的神龕及供奉的關帝雕像。

該廟坐落在柯當區拉沙麟,由當地華僑領袖陸才新一八三九年向政府申請興建,他自己慷慨捐地,加上華人集資,於一八四二年一月二十九日落成。

廟宇在一八六九年曾進行擴建,建築物向兩側延伸。它不僅是非洲最早的關帝廟,也是模里西斯現有七座關帝廟的祖廟,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當地華人的尊崇和拜祭,香火鼎盛不絕。

法屬波里尼西亞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八日為紀念「中國一九九六亞洲國際郵票展覽」發行郵票和小型張各一枚,主圖表現當地華裔少女在關帝廟前廣場載歌載舞的場景,小型張上還有一幅一九四○年代當地華人學校的歷史照片。

關帝廟位於大溪地帕皮提市中心,是當地唯一的華人寺廟,由成立於一九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的當地華人社團「信義堂」興建。(三)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華人寺廟郵票(三)

 

法屬波里尼西亞關帝廟整座建築採用重檐歇山頂,紅柱黃瓦,基座圍以白石欄板。廟內供奉關帝金身塑像,廟前還立有關公石雕像。這裡是當地華人最有影響的精神寄託場所,每逢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關帝廟前均有慶祝活動,成為塔希提最熱鬧的地方。

阿根廷二○○五年八月五日發行一套四枚《具歷史與建築價值的宗教寺廟》郵票,其中一枚是「中觀寺」。該寺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最早的華人佛教寺院,創建於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當時名為「旅阿中國佛教會」,在阿根廷宗教局的正式登記名稱為「阿根廷中國佛教會」,現在全名為「南美普陀山阿根廷中國佛教會中觀寺」,直屬於巴西南美普陀總山僧團所管轄。

一九八九年十月五日,中觀寺在現址舉行佛像開光安座法會。一九九○年開始進行擴建工程,形成現有的規模。票圖前景為寺內供奉的一尊貼金佛像,背景是該寺的大雄寶殿,「中觀」兩字取自寺廟山門的牌匾,另可見殿內柱子上一副對聯「喜捨慈悲皆具足,圓光普照於十方」的局部。

澳洲的聖誕島二○○六年六月十四日發行一套四枚《聖誕島建築遺產》郵票,其中有兩枚分別再現當地華人廟宇「大伯公廟」(又稱「朝天宮」)和「順天宮」。(四)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華人寺廟郵票(四)

 

大伯公原是福建和廣東一帶客家人信奉的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南洋國家,大伯公信眾甚多,各地均建有大伯公廟或福德祠。隨著十九世紀大批南洋華人移民到聖誕島參與開採磷礦,大伯公信仰也隨之帶到那裡。郵票上的這兩座廟宇雖然簡陋,但因其飽含華人移民的文化和歷史,故已被澳洲政府列為「聯邦遺產」。

印度尼西亞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為紀念在無錫舉行的「第二十七屆亞洲國際郵票展覽」發行一枚小型張,其中郵票圖案描繪位於爪哇島三寶瓏市的鄭和廟。據史書記載,鄭和七下西洋期間,曾有三次在三寶瓏停留,在當地留下許多歷史遺跡。二○○五年七月十四日(陰曆六月初九),是鄭和首次踏足三寶壟六百周年的日子,重新修建的鄭和廟在這一天揭幕。

新廟坐南向北,基調為紅色,梁上畫滿了二龍戲珠的圖案。廟南有一組數十米長的浮雕壁畫,記錄了鄭和在各個時期的航海活動。

馬來西亞二○一二年十月七日發行一套兩枚《馬六甲建城七百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其中一枚的主圖為當地著名古蹟鄭和廟。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和重要海港,二○○八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鄭和七下西洋時,有五次經過馬六甲海峽,而且把這裡作為其航海總部所在地和補給基地。

鄭和廟始建於一六七三年,又名三保廟,整座廟宇建築飛簷翹角,極富閩南建築風格,所有建築材料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華人寺廟郵票(五)
觀世音菩薩涅槃日(上)
 
《青松》
 
October 31, 2012 06:00 AM | 1619 次 |
 
農曆九月十九日是觀世音菩薩涅槃日,即觀世音得道成佛的日子。

據佛經上講,觀世音原是印度一位轉輪王的長子,隨釋迦牟尼出家修行,立下宏願,要拯救苦難眾生,使之脫離苦海。他有大慈大悲的心腸,修行成佛後,遇難的眾生只要念他的名號,他便能觀其音聲(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眼睛有可當耳朵使喚的特異功能),前往拯救,因此得名。

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受中土儒道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教理、教義等方面都有革新和發展,觀世音和其他外來菩薩一樣入鄉隨俗,漢化了,其性別、身世和形象也由此而有所變化。

傳說很早以前,中國西部涪江中游遂寧地方(今四川遂寧市)有個城邦國——興寧國,國王號妙莊,生有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妙清、妙音、妙善,三公主妙善的身世最具傳奇色彩:其母寶德王后在懷孕之初,就有金蓮盛開、明珠投懷之吉兆;她降生時,有珍禽齊鳴、彩虹橫空、霞光輝映、鮮花盛開、異香撲鼻之喜慶;她天生好靜,從小喜歡看書,厭惡風花雪月,視榮華富貴如糞土;十九歲那年,父王給她擇偶,她抗婚出走,到白雀寺削髮為尼;父王派人暗中買通白雀寺當家師姑,使出各種虐待之計,逼妙善還俗回宮,妙善在寺裡打柴挑水、燒茶煮飯、掃殿上香,歷經艱辛始終不為所動;父王怒不可遏,命五城兵馬司放火燒寺,她咬破手指焚香拜佛祈來大雨滅了火;妙莊王又命五城兵馬司立斬妙善,妙善魂靈遍遊地府,以慈悲大願度脫了許多惡鬼,十殿閻君見地湧金蓮,不敢怠慢,親送妙善回到陽間。

後來,妙莊王久病瘡痛瀕死,妙善不念父親的前惡,割下自己的雙手、剜出自己的眼睛做藥引,救活了父親。妙善的真誠感動了佛祖釋迦摩尼,親賜佛法,讓她到南海普陀山淨心修行九年,終於在農曆九月十九日修成正果,成了觀世音菩薩。

獨具特色的華夏本土女觀音,形成於南北朝,到唐朝已基本定型。她通常以容色絕世的婦人和慈眉善目的母親形象出現,面龐豐腴,美目流盼,神情嫵媚端莊,身穿白色羅袍,瓔珞橫披,衣曳飄帶,手貫環釧結寶明,左手托淨瓶,右手執柳枝,站在鼇頭上,在茫茫的苦海上飄蕩,以甘露滋潤苦難眾生,揮拂柳枝為人間驅邪祟、祛病消災。

有詩證曰:「瓶中甘露常揮灑,手裡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人們尊稱她「觀音娘娘」、「觀音聖母」,這不僅是中國對母性尊敬崇拜的體現,也與中國傳統認為女性心地善良、可親可敬的思維一致。(上)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觀世音菩薩涅槃日(上)

 

有了中國身世家譜的女觀音,不僅有顆慈悲心,本領也大。特別是她剜目斷臂救父的孝行感動了上蒼,上蒼讓她長出了一千隻手、一千隻眼。

現在我們在寺廟和戲劇舞台上看到的「千手觀音」,就是她的一種顯像——她的兩手下,左右各具二十隻手,有如孔雀開屏一般,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隻手四十隻眼,再各配所謂「二十五有」(佛經說,生死往來的世界分為三層,三界中有二十五種生存環境,包括六欲天、四大洲、四惡趣——無間地獄等),而成千手千眼(實有一千零四十八隻手和眼睛)。

這意味著,觀音眼睛的視角和觸覺能同時望及人世間的上千個方位,看見眾生的煩惱,分辨一切聲音;不論何人、何時、何處、因何事受難,只要虔心念誦觀世音名號,菩薩就會手疾眼快,眼到手到,毫無阻擋地及時循聲前往解救。

更可貴的是,中國觀世音不是像某些菩薩那樣高高居於遙遠的天國,她三十三身隨緣遊化,依據不同地域、不同需要和信眾的不同願望,常以各種不同的化身出現。或為窈窕丰姿的淑女,或變作窮苦的手提魚籃的賣魚女,或顯現為身穿白衣的女居士,或成頭梳高髻、臉帶微笑的中年婦女,或為合掌持青蓮的仙姑,或是送子送財的貴婦人……,往來於世俗,奔走於民間,扶正除邪,主持公道,救人急難。她是來自人間歸於民間的人格神,是無處不在的活菩薩,法力無邊,無所不能,無所不應,天然具有親和力。

這自然是中土佛教徒和藝術家們發揮驚人想像力的智慧創造。淑女的身段、婀娜的體態、蓮台的襯托、淨瓶的配飾,心靈之窗透出的慈祥和善,充分體現了美的特質和內涵,可以說是靈魂與體態的完美結合,令人歎為觀止。民間形容美麗女人,就常說「貌似觀音」。

瞻仰膜拜這樣莊重而慈祥的女菩薩,心裡自會滋生一種神秘而親切的感情,蕩去煩躁,祛掉憂煩。

從宋朝開始,中國佛教獨立發展,佛教以中國為中心向外傳播,女觀音隨之大大方方地走向日本、朝鮮、越南、東南亞及其他各國。現在,四大洋、五大洲,供奉觀音菩薩的寺廟星羅棋佈,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觀音,影響最深、感召力最廣的菩薩莫過於女性化的觀世音。

觀音信仰之所以深契於中國人心中,已經不純屬於宗教範疇,而是中華民族慈善精神長期傳承延續的文化現象;觀音已成為慈悲、端莊、聖潔、祥和的化身,成為一種超越時代、地域、甚至信仰的真善美慧的象徵;觀音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能給人們帶來憧憬和撫慰,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世間的禍難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情況下,觀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

按佛家的說法,觀音菩薩顯靈說法的道場是普陀山。普陀山本在印度南邊一個海島上,距中國太遙遠,中土廣大信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於是舍遠就近,在神州大地另外尋覓了一處道場,即在浙江省杭州灣外東海舟山群島中部一座島嶼上。

這裡,海邊金沙綿恒,可眼觀茫茫滄海、耳聞陣陣濤聲,中間層巒疊翠,山上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和八十八座庵堂,山中還有綠草如茵可供人輕歌曼舞的大草坪,集山海勝景和人文景觀於一體,風光十分秀麗,氣候又冬暖夏涼,自然條件可謂得天獨厚。(中)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觀世音菩薩涅槃日(中)

現在每年從農曆九月十七、十八開始,成千上萬的海內外香客湧向普陀山。整個普陀山梵鐘聲聲,香煙嫋嫋,人群如潮,熱鬧非凡。

普濟寺是普陀山最大古剎,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之稱。中軸線上有六重殿堂,第三重為主祀觀音的大圓通殿(圓通意為精進修持佛學已達圓滿、通達境界),相當於一般寺廟的大雄寶殿,可同時容數千人進香朝拜。

殿正中供奉高達八米八的毗盧觀音像,東西兩壁各端坐十六尊姿態各異的觀音,合主尊就為三十三身,顯示觀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分出現的形態,頗具陰柔之美。這是中土觀音道場的獨特之處,實屬罕見。

農曆九月十八、十九兩天,山上各寺廟僧眾都要舉行隆重的觀音法會。上午通常由寺廟方丈身披袈裟,手執佛器,在大殿領班頂禮拜佛,誦經做佛事。各地信眾事先吃齋禁欲,沐浴更衣,背負香袋,頸掛佛珠,或敲木魚,或搖銅鈴,依次入殿繞佛成圓,面佛跪拜,跟著僧侶做佛事,禮儀莊重,次序井然。

中午,舉行全體素齋會餐。到了晚上,數以萬計的善男信女在觀音殿「坐香」,寺內的大殿、後殿、小殿、偏殿,乃至廊房過道、露天廣場,到處都擠滿了坐夜者,大家通宵不眠,稱頌觀音名號,口念「阿彌陀佛」,以表示對觀音的虔誠之心。

還有很多信徒於深更半夜手執清香,口念佛號,沿著千層石階的盤山道,三步一磕頭,登上普陀山的最高處佛頂山,趕插「頭炷香」,其許願之切、還願之誠,十分感人。(下)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觀世音菩薩涅槃日(下)

 

加拿大唐人街牌樓(一)
 
《司徒一凡》
 
October 31, 2012 06:00 AM | 2259 次 |
 
近期獲悉,加拿大郵政計畫在二○一三年發行一套題為《唐人街牌樓》(Gates of Chinatown)的紀念郵票,郵票圖案是由八位藝術家描繪的加拿大八座城市唐人街牌樓。對於全球華人來說,這確實是一項值得期盼與慶賀的盛舉,因為它將成為迄今世上最大套以中國牌樓為主題的郵票,定將受到熱烈追捧。

筆者在此就來談談加拿大唐人街牌樓,或可作為上述郵票的背景資料。

加拿大第一座永久性的中國牌樓,於一九八一年在卑詩省省會維多利亞(Victoria)唐人街落成,其興建得到當地中華會館及西人合作籌款捐助。牌樓一九九六年重修,所有中式建築構件及裝飾材料均先在與維多利亞結為「姐妹城市」的蘇州加工、製作,再由來自蘇州的技師、工匠在維多利亞安裝完成。

牌樓前的一對石獅亦由蘇州贈送。紅柱黃瓦的牌樓為「三樓四柱」形制,飾以精緻的彩繪,其正中懸掛一塊藍底金字的「同濟門」匾額,寓意並表彰政府與民間團體及人士「同心協力,和衷共濟」,共同發展維多利亞,並使唐人街得以保存。

溫哥華(Vancouver)唐人街最早的牌樓,是曾在一九八六年溫哥華世博會中國館展出的「中華門」。世博結束後,中國政府將其送給溫哥華市政府,再由市政府轉贈給華埠僑團,並於一九八七年在中華文化中心門前廣場重置。這座「四柱七樓」的木製牌樓,頂鋪黃色琉璃瓦,樓身施以彩繪,古香古色,其正中橫額為黃地紅字的「中華門」。

後因該牌樓木製構件日趨腐朽,極需重建,遂於二○○一年開始拆卸,並得廣州市政府贈送價值數十萬元的雲石牌樓一座,及獲僑團及熱心人士資助,在原址重建以取代舊牌樓,仍命名作「中華門」。,二○○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新牌樓舉行了落成典禮,成為溫哥華與廣州結為「姐妹城市」二十周年慶典活動之一。唯其外觀雖被認為簡潔、雅致,惜實際已無中國傳統特色。(一)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加拿大唐人街牌樓(一)
溫哥華唐人街另有一座二○○二年八月一日落成的「千禧門」牌樓(Millennium Gate),立於片打街和泰勒街口,此地正是百餘年前唐人街誕生原址。由千禧年協會負責興建,其設計者為華裔建築師韋業祖。工程耗資一百零五萬加元,大部分款項由聯邦、省、市三級政府提供,其餘約三十萬元由社區籌募。

該牌樓屬海外較少見的「沖天柱」式,高十五米,頂端鋪黃色琉璃瓦,橫梁特別飾以中國漢、滿、蒙、回、藏等七個民族的人物造型及器具圖案,其正面匾額為藍底金字的「千禧門」,背面則題作「繼往開來」。每根柱子各面均有紅色凸字的楹聯,牌樓前還放置一對由中國政府贈送的白色石獅。

滿地可(Montreal)唐人街的東西南北四個入口處各建有一座牌樓,恰似中國古代城池的四個大門,屬加拿大牌樓最多的唐人街。

兩座大型牌樓矗立於聖羅倫大街南北路口,相距約二百米。牌樓高十二點八米,寬十四米,樓頂鋪黃色琉璃瓦,樓身木雕鎦金,中央外側均嵌有藍底金邊並書「唐人街」金字的正匾,南牌樓內側匾額為「鍾靈毓秀」,北牌樓內側匾額則是「踵事增華」。兩座牌樓由結為「姐妹城市」的滿地可和上海共同興建,傳統中式建築材料和工匠均來自上海。

牌樓於一九九八年六月動工,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九日正式落成,中國政府贈送的兩對石獅子分別擺放在南北牌樓兩側。滿地可唐人街東西橫街還各有一座小型牌樓,其匾額均書作「滿地可華埠」。

在多倫多(Toronto)東區唐人街,坐落著北美地區第一座全部採用花崗石、配有浮雕藝術的牌樓「中華門」,其拱門造型頗有幾分北京國子監琉璃牌樓的神韻。該牌樓由東區華商會倡導並籌建,耗資一百萬加元,其中四十二萬加元為市政府的撥款,其餘則來自該區熱心人士、公司機構的捐助。

牌樓於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奠基,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正式落成。牌樓高十三米,共用去四十五噸花崗石。(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加拿大唐人街牌樓(二)

 

多倫多「中華門」樓頂鋪設綠色琉璃瓦,樓身有「萬里長城」、「熊貓」、「龍鳳呈祥」、「鐵路華工」浮雕,正中「中華門」匾額下配以英文「Toronto Chinese Archway」字樣,兩側的匾額則各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賜百福」、「富貴榮華」等吉祥語句,中間兩根柱子上則刻有楹聯:「弘揚中華建築藝術銘記千秋,豐富加國多元文化流芳萬代。」牌樓前擺放一對中國政府贈送的漢白玉石獅。

密西沙加(Mississauga)「中國城」始建於一九八六年,次年落成,由香港企業家創建。其正門(北門)處建有一座牌樓,高十三米,共用木材十七立方米,所有木製構件全部以榫卯連接,沒有使用一枚釘子,充分體現中國傳統建築的技巧。

樓頂鋪黃綠雙色琉璃瓦,樓身為紅色並飾以金色吉祥紋樣圖案,正中懸掛一塊藍底金字的「中國城」匾額,四個石製柱基座上各立有一隻石獅。牌樓左側是一座雙龍戲珠的玉雕,右側則有一座彩色的九龍壁,壁上除九條騰龍外,還配以六百一十七條小龍。係仿照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建造,為目前北美唯一的九龍壁。

二○一○年十月七日,一座具中國古典皇家建築風韻的牌樓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Ottawa)唐人街正式落成。牌樓寬十二點八米、高十二點六三米,為「兩柱九樓」結構,宏偉高雅,古色古香。樓頂鋪黃色琉璃瓦,正中藍底金字匾額書有「渥太華唐人街」,兩旁為金色的一龍一鳳,寓意「龍鳳呈祥」。

牌樓兩根紅色柱子的石製基座上,雕有四隻水獸立於群山之巔的造型,寓意「獸(壽)比山高」,樓前還立有一對石獅。牌樓是渥太華市、北京市和加拿大聯邦政府間合作的成果,其中式建築裝飾設計由北京的專業建築設計機構提供,所有裝飾材料亦係北京捐贈,來自北京的技師和工匠在渥太華進行現場安裝和彩繪,歷經半年時間完成,渥太華和北京這對「姐妹城市」以此紀念中加建交四十周年。(三)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加拿大唐人街牌樓(三)

 

亞伯達省省會愛民頓(Edmonton)是北美最北部的大城市,這裡的唐人街有一座一九八七年十月落成的「中華門」牌樓,係當年該市與哈爾濱市結為姐妹城市的友好結晶。

該牌樓總造價五十萬美元,由愛民頓與哈爾濱共同投資興建。其中式建築裝飾工程項目由哈爾濱公司承包,設計師則來自深圳,並聘請廣東潮陽的工匠到愛民頓現場安裝。

牌樓採用「三樓四柱」形制,頂鋪黃色琉璃瓦,正脊飾以紅白兩色的「雙龍戲珠」琉璃造型,中央有藍底金字的「中華門」匾額,樓前還立有一對石獅。《哈爾濱市誌》對此有詳細記載。

愛民頓唐人街另有一座名為「喜臨門」的牌樓,採用紅色方形鋼管鏤空製作,上部鑲嵌綠地金字「喜臨門」和英文「Gate of Happy Arrival」字樣。雖非中國傳統建築形制,但仍保留牌樓的基本元素,可算是其中的「另類」,或許更適合當地長年低溫多雪的自然環境。

緬尼托巴省溫尼辟(Winnipeg)唐人街一九八七年落成的「光華門」牌樓,實際上是一座行人過街天橋,由溫尼辟華埠重建發展協會負責建造,係華埠重建和美化工程項目之一。樓頂鋪設的黃色瓦片並非中式琉璃瓦,而是西式波紋瓦。這種將牌樓與過街天橋結合為一體的創意,在加拿大屬絕無僅有,可能在全球亦是舉世無雙之作,令人讚嘆。(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加拿大唐人街牌樓(四)

 

 

 

草原上的喇嘛廟(上)
 
《周祖巍》
 
December 02, 2012 06:00 AM | 1230 次 |
 
有機會去內蒙古草原拜訪一座喇嘛廟,感受了一番藏傳佛教文化氣息。它坐落在一個蒙古族牧民的定居點裡,定居點不大,僅有十幾戶人家。

聽說半個多世紀前這裡曾是旗政府所在地,旗是內蒙古的縣一級行政機構,當年因為牧民都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定居在這裡也不過百十來戶人家。不過到了那慕達大會期間,四面八方的牧民齊聚於此,這裡就變得十分熱鬧了。

會場的中心並不是旗政府,而是喇嘛廟。幾乎所有的蒙古族牧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這可以追溯到略晚於成吉思汗的年代。當時西藏和蒙古的談判代表,薩迦法王班智達把他年僅十一歲的侄子八思巴帶到蒙古,逐漸長大的八思巴和後來的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聰明好學、精通佛法的八思巴對忽必烈有很大的影響,忽必烈即位後就拜八思巴為帝師。此後,元代皇室都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

到了明代,蒙古族退出中原,喇嘛教就成了整個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喇嘛廟遍布蒙古族居住地區。

這座喇嘛廟不大,名叫江其布那木德令,漢譯為新西廟,是盟(旗的上一級政府機構)、旗政府資助下,牧民集資在九年前新建的。廟的主體結構是一間坐北朝南的廟堂,廟堂前的廣場上鋪著一塊塊二十五釐米寬、五十釐米長的地磚,廣場正中偏南是一座小照壁,上面用蒙漢兩種文字寫著廟名。

照壁兩側豎著兩根上面有傘幡的幡桿,漢傳佛教用的是長帶狀的經幡,藏傳佛教則用舊時皇帝出巡所張華蓋傘狀的傘幡。

靠近廟門處有座大香爐,兩旁各有一座掛著四個紫銅轉經筒的轉經架子。每個轉經筒上鑄有藏文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又叫大明咒。佛教認為,若此真言著於身、觸於手、藏於家,或書於門,皆得逢凶化吉。虔誠的信徒一面口誦真言,一面手轉經筒,以求吉祥安康。(上)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草原上的喇嘛廟(上)

 

廟堂屋簷上有道女牆,女牆中間是兩旁各有一隻鹿的一座法輪。屋簷下是寬約三米的簷廊,其東側壁畫是南極仙翁和鶴、鹿,西側壁畫是象、猴、兔等六種動物的疊羅漢造像。前者明顯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後者則是古印度佛教文化的餘韻。

廟門開在中間,兩旁是四大天王像,臉色也分紅白藍黑四色,面目比漢傳佛教的更威武凶猛。手裡的兵器也是象徵風調雨順,不過雨不是用雨傘而是傘幡象徵,表示順的天王也不是手握蛇,而是腳踩獅子。

廟堂供奉蓮花座上結跏趺坐的釋迦牟尼金身塑像,其後面是千手觀音。和漢傳佛教殿堂不同的是除這兩尊佛像外沒有其他塑像,而是掛滿唐卡。唐卡是一幅正方形的毛線織物,表面是布或絲綢,做工精緻,其上畫著色彩鮮豔的佛像或佛本生圖。因為是座小廟,所掛唐卡都比較小,最大的不超過半米見方。

小廟東邊建有一座形制和北京北海公園那座有名的白塔相似,二米多高的小白塔。白塔的基座上有獅子、鹿等動物的浮雕裝飾。兩旁各有一座掛著六個黃銅轉經筒的轉經架子,陽光下轉經筒金光閃閃。

小廟西邊則是已經廢棄的舊廟,裝飾性的構件沒有了,整個屋架子仍然完好,極富滄桑感。

遠處山丘上有一座用石塊壘起、圓錐形的敖包,內蒙古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這是因為離山較遠的草原上的人們「壘石為山,視之為神」,以進行各種祭祀活動,於是敖包又成為天和神的象徵。所以人們出門遠行,凡路過敖包,都要下馬參拜,祈禱平安,還要往敖包上添幾塊石頭或幾捧土,以求吉祥。敖包地理位置明顯,常成為蒙古族青年男女約會的理想地點。(下)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草原上的喇嘛廟(下)

 

他們一家都信教 8兄妹信8種宗教 彼此包容沒煩惱

 屏東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理事長蔣月惠,家中八個兄弟姊妹各自有不同宗教信仰,大家對自己的宗教都很虔誠,偶爾也會開其他宗教玩笑,卻能彼此包容,兄弟姊妹間亦互相幫助,堪稱「宗教聯合國」;其中五人從事宗教團體活動,以入世精神發揚宗教大愛。

 兄弟姊妹八人中,老大蔣月英是天公代言人,老二蔣月嬌是三山國王乩童,老三蔣仁文篤信白蓮教,老四蔣仁泉是關聖帝君門徒,老五蔣仁山是一貫道講師,老六蔣月惠是虔誠基督徒,老七蔣月鳳投入現代佛教,老么蔣月華信奉自然教。

 蔣月惠說,每個人的信仰都有十至卅年的歷史,大家主觀意識也很強,認為自己的宗教最好,不過不會因此仇視、吵架,都尊重他人信仰。其中有五人從事宗教團體活動,另外三人則較偏向個人修行,以佛教來比喻,就是大乘、小乘之分。

 老大蔣月英的女兒小時候高燒成了智能障礙,因得到天公保佑能自理生活,她因此在家中設立「天公壇」,義務替人解決問題,信徒遍布全台,甚至有日本、紐澳的信徒。

 老二蔣月嬌信仰三山國王,在家中設立神壇,她和丈夫一人是乩童一人是桌頭,傳達三山國王旨意,也是義務性質,每天都有不少信徒前往參拜。老三蔣仁文篤信日本白蓮教,老四蔣仁泉則信奉關公,兩人都已退休,每日自己修行精進。

 老五蔣仁山早年辭掉公務員職務,加入一貫道成為講師,目前是組織中的活躍人物,媽媽生前也跟他信仰;老六蔣月惠信仰基督教已卅年,並成立羅騰園協會幫助肢體殘障朋友。

 老七蔣月鳳投入現代佛教,成立生命教育協會擔任講師,幫助有憂鬱、躁鬱症的民眾,並推廣「一日禪」,教信眾打坐調息、提升心靈;老八蔣月華則信奉自然教,自己修行。

 蔣月惠說,兄弟姊妹對彼此宗教的包容,在幾年前媽媽過世時最明顯。雖然媽媽跟三哥信一貫道,但當時未請道士或法師來念經,而是八人帶各自的「宗教團隊」來為媽媽祈福,像她就請教會唱詩班來唱詩歌,她也不拿香頌經,只鞠躬行禮,大家也尊重她。

 不過兄弟姊妹偶爾會開其他宗教玩笑,像當時她和三哥對二姊說,「妳是三山國王乩童,媽媽過世祂怎麼沒來?」沒想到不久三山國王真的上二姊身,桌子不斷震動,東西也都掉下來,讓她不敢再對三山國王不恭敬。

 蔣月惠說,她在經營羅騰園的過程,遇到多次困難,甚至差點關閉,除了是上帝恩典外,也靠兄弟姊妹才安然度過難關。包括大姊、二姊、大妹,都會號召信徒捐錢給羅騰園,二哥也會幫忙募款。雖然教會中有不同聲音,認為異教徒捐款是「魔鬼的錢」,但她覺得所有宗教都是「勸人為善」,應彼此尊重而非詆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6961721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6 20:32 【udn】 這裡更低價!福建 革新 藝術 戲劇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