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擋住退將赴陸,即能守住國家尊嚴?嚴管退將為國安? 先除軍中3惡 嘴砲課綱要把「天然獨」推向戰場?
2017/07/07 16:42:34瀏覽259|回應0|推薦0

 

去梯言╱刑法第一百條復辟?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7795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2017-07-12 02:50聯合報 公孫策

無論蔡英文口中的「改革」如何定義,限制退將赴大陸參加政治性活動,絕對不是「改革」,甚至是開倒車,而且倒車還開很大。

整整卅年前(一九八七年),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後兩岸不再劍拔弩張,這是改革;整整廿五年前(一九九二年),立法院修正刑法第一百條,只要不是以行動竊據國土或顛覆政府,基本上都屬言論自由範疇,這也是改革。

我的新聞工作經歷超過四十年,前述二件重大民主改革都能恭逢其盛。而有些事情只有老記者才記得,例如「廢除刑法第一百條」是當年(一九九一)野百合學運四大訴求之一「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下的具體項目之一。野百合學運直接促成了國會改革,同時促進了開放言論自由,而限制退將赴陸參加「政治性活動」的解釋空間可以無窮大,正是當年要改革的標的,所以這是「開修正刑法第一百條的倒車」。

由野百合聯想到三年前太陽花,太陽花學運事實上成就了民進黨現在的完全執政。今年五二○那天,一個問題在我腦中出現:那兩年跟著高唱「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知識青年,這一年下來,感覺台灣有變好了嗎?還是懊惱將政權交給了民進黨?

周厲王「暴虐侈傲,國人謗之」,大夫進諫「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厲王反而加強管制言論,還沾沾自喜「不敢再講我壞話了吧」,最後國人驅逐厲王。《詩經.大雅.桑柔》就是述說大夫芮伯諷諫厲王的故事,其中四句:朋友已譖,不胥以穀;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意思是:限制言論會讓朋友相互陷害檢舉,人們不再以善道相勉,我現在的處境,正如俗話說的進退維谷啊!

芮伯為什麼進退維谷?因為一邊是國君,一邊是人民。如此情境或許正是前述知識青年的心情吧?一邊是他們投票支持的民進黨,另一邊是此刻承受劣政的人民—進退維谷。

甚至我不敢想像,如果當年領導抗爭,要求廢止刑法第一百條的已故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鎮源教授死而復生,他會不會再度領導大家起而反對「刑法第一百條復辟」?還是會進退維谷?

退將赴大陸,縱使上了天安門閱兵台,他們將來以何面目見老校長(蔣中正),是他們進退維谷。可是民進黨今天開民主倒車,將來又要以何面目見李鎮源教授?

 

 

 

 聯合/擋住退將赴陸,即能守住國家尊嚴?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73724?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7-10 02:3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由於退將到大陸參加政治活動頻頻引發爭議,行政院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國家機密保護法》;但美其名為「維護國家尊嚴」的修法,卻變成近乎無限上綱的管控。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層出不窮的政治性立法、草率立法和針對性立法,再添一樁。

在「維護國家尊嚴」的大帽子下,新增的條文規定:曾任國防、外交、大陸事務或國家安全相關的政務副首長或中將以上人員、情報機關首長,現任和離退職十五年內,未獲准許,皆不得參加大陸相關政治機關主辦、大陸地區領導人主持的慶典或活動;即使參加類似活動,也不能有對大陸旗徽歌行禮或唱頌等行為。其情節嚴重者,將終身取消月退俸。

近年退將多次參加對岸活動引發爭議,有些行為當然有必要規範,以明確界線。但蔡政府修法,未標明行為準則之是非,卻大肆強調懲處,內容頗有可議。最令人好奇的是,「十五年」的規範到底從何而來?且看,《刑法》對刑事犯罪的追溯,對本刑三年以下者,追溯期不過十年;而蔡政府將退將、政務官當成破壞國家尊嚴之「虞犯」,限制竟高於刑事犯罪的追溯期,豈不荒謬?

進一步看,從陳水扁到馬英九執政的十六年,除了正副元首受任期保障外,其餘政務官的平均任期還不到兩年,有國防部長甚至不滿一周即下台。若不問任期之長短,一律以十五年為期管制,除不符「比例原則」,更將成為政府未來向民間覓才的障礙。而且,所謂「政治性活動」的模糊地帶很大,未來勢必爭議不斷,執法也相對困難。由此可見,草擬這個法案的主事者不是邏輯不清,就是別有用心。

這種「別有用心」,也表現在另一法條上,那就是對政務人員的入出境管制期限。這項修法,應是因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在卸任前縮短自己赴陸管制年限而來。但和「退將條款」一樣,也是藉由修法大幅擴張行政裁量權和人身限制,充滿政治算計,極不合理。

首先,將赴陸管制從「原則三年,必要時得增減」,改成「原則三年,必要時得增加」,這固然可杜絕類似「馮明珠事件」再發生,卻也讓行政機關有權對卸任政務官任意限制。尤其,「能增不能減」缺乏彈性,若某一職務因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當特殊情況消失時,即無從改回原期限。此條文因人設事而變得僵硬,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最關鍵的新增條文,是對行政部門擴大授權,即使國安相關人員許可期限屆滿,仍須向原機關申報赴陸。由於此一條文並未標注期限,只要行政機關認為「必要」,即可指定所有符合條件者永遠無法擺脫管制,其期限可能是終身。試想,即使是《國家機密保護法》,對國家級機密、極機密和絕對機密的保護,分別只有十年、廿年和卅年的期限;而蔡政府對於政務官的人身自由,竟可如此無限管制,簡直不可思議。

最後,此次修法增加的懲處規定,更是嚴苛到令人咋舌。最高罰款除隨退休俸高低做調整,而且必要時「可追回」;支領一次俸者,最高罰款更高達五百萬元。如此重罰,真的是為殺雞儆猴嗎?只怕不然。蔡政府提出這麼一個侵犯人身自由、管制不成比例且爭議甚多的修法,並非真為保護國家機密或維護國家尊嚴,而是覺得兩岸關係既已急凍,索性將其他兩岸交流盡可能地汙名化、罪惡化,以掩飾自己在兩岸關係上的無能與挫折。一旦三讀完成修法,國民黨的「國共論壇」恐怕辦不成,未來「馬習再會」、「吳習會」當然也就更不可能。

簡言之,這是一次掩耳盜鈴式的民粹修法,無法守住國家尊嚴,更無助挽救台灣的外交挫敗。蔡政府如不好好反省,將永遠無法了解自己為何「內外兼失」。

 

海官36名新生退訓 以後不想被看不起
七月三日12:19自由時報政治新聞刊出「海官36名新生退訓 以後不想被看不起」的新聞,還拿海軍司令黃曙光為誤射雄三事件鞠躬道歉。(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作背景。新聞如下: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國軍接連發生虐狗、誤射雄三事件,形象跌落谷底。據指出,海軍官校今年招收136名學生,但入伍訓僅一個星期,就有36人申請退訓,有人直言,「自己以後不想過這種被看不起的生活」。

⋯⋯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國防部今年預計甄選1300多名軍事學校正期班新生,卻出現短少超過200人的嚴重缺額,包括陸軍、空軍都分別缺額30%、22%。

而發生誤射雄三之重大缺失的海軍,更有多達36名新生申請退訓,其中有人表示,「我現在受訓看到這個樣子,可能我未來4年或者10年都是這個樣子,我不喜歡、不能接受,我沒有辦法面對這樣的生活。」

雖然蔡英文一直說要做國軍的後盾,但是同一時間仍然縱容綠營立委、綠媒持續擴大抨擊醜化軍中,像這則新聞有必要將海軍司令窩囊的道歉照片配合刊出?以蔡英文目前心之所嚮,無不事成的威風,要做國軍的後盾就令不出府?恐怕你這個後盾是矇人的騙術,那就無怪乎紛紛求去了。

 

 

 

嚴管退將為國安? 先除軍中3惡

2017-07-07 02:55聯合報 蘭寧利/退役海軍中將(高雄市)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876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9_pulldownmenu

行政院會通過要對退將赴大陸修法嚴加管制,並訂出嚴厲的懲處辦法,最重者剝奪終身俸,如此瞧得起退將,讓退將們受寵若驚了。

過去幾年來,民進黨以將領為批鬥對象,鬥臭、鬥貧為目標,退休待遇一再喊砍、喊刪,與中共昔日搞清算鬥爭,如五十步笑百步。看起來好像是憂心將領們洩密,危及國家安全,事實上,民進黨政府「真」以國家安全為念?如果真以國家安全為念,那就應該先對「快讓軍事體系崩潰的兵力規模(大小)、募兵制度,和嚴重影響軍官服務的環境」先改革為念,將此三者列為除「惡」務盡的改革對象。

但是,民進黨執政後的重大舉措,哪一件是關係國家安全的?說穿了,這麼大張旗鼓,只是為了民進黨政府的面子問題,怎麼可以參加對岸的國父孫中山的紀念會?

「將者國之輔也」、「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將領的優秀與否,少者影響千百人,大者影響幾十萬人,甚至國家命運。先總統蔣公有大陸幾百萬軍隊慘痛失敗教訓,對將領的考、選、用,與照顧,無不竭盡心力。

個人初佔缺時,餉單有一項少將三級「總統獎金」新台幣十五元;你沒有看錯,是新台幣十五元,這是當年國家財政困窘,總統對將領的恩澤體恤。對拋家離子身在軍中幾十年而能倖存退將的酬庸,總希望至少與軍中原職概等的退休俸,一則激勵現職人員能安心,再者鼓勵後進能有為者亦若是。於是早年安排唐榮等公司顧問,後輔導會寬列研究費,最後用優惠存款補齊差額,用心可謂良苦。

今天,絕大多數將領是堅決反共和效忠中華民國的,但是當民進黨大張旗鼓搞去中國化和台獨,儘管還拿中華民國當幌子,但國已不國,大家都看在眼裡。對綠營而言,大多數將領都被視為中華民國的死忠餘孽,我只想問一句,「如果台灣有事,就憑綠營的朋友們戰到最後一人?」

 

 

 

蘭寧利

https://www.facebook.com/

行政院要對退將赴大陸修法嚴加管制,並訂出嚴厲的懲處辦法,看起來很瞧得起退將,知道退將的重要,讓退將們受寵若驚了。過去幾年來民進黨人以將領為批鬥主要對象,以鬥臭為目標,挾均貧的齊頭點平等,在退休待遇上頻頻喊砍、喊刪。這與中共於初期動輒動員成千上萬人搞清算鬥爭地主時「喊打喊殺」如出一轍。其實三天前不是還放話,階級越高,替代率刪的越多,何時看的起退將了?
 
看起來好像是憂心將領們洩密,怕危及到國家安全,事實上民進黨政府真以國家安全為念?如果真以國家安全為念,應該先以快讓軍事體系崩潰的「兵力規模(大小)、募兵制度和嚴重影響軍官服務的環境」改革為念,應將此三者列為除「惡」務盡的改革對象。但是民進黨政府執政後的重大舉措哪一件是關係國家安全的?說穿了這麼大張旗鼓的幹,只是民進黨政府的面子問題,怎麼可以參加對岸的國父孫中山的紀念會?
 
「將者國之輔也」,「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將領的優秀與否,少者影響千百人,大者影響幾十萬人甚至國家命運。先總統蔣公有大陸幾百萬軍隊慘痛失敗教訓,對將領的考、選、用與照顧無不竭盡心力。個人初佔缺時,餉單有一項少將三級「總統獎金」新台幣十五元,你沒有看錯是新台幣十五元,這是當年國家財政困窘,先總統對將領的恩澤體恤,幾十年後國防部一直保留原樣,也是希望大家體會先總統的用心。對拋家離子身在軍中幾十年而能倖存退將的酬庸,總希望至少與軍中原職概等的退休俸,一則激勵現職人員能安心無後顧之憂,再者鼓勵後進能有為者亦若是。於是早年曾有安排唐榮等公司顧問,後輔導會寬列研究費,最後用優惠存款補齊差額。用心可謂良苦。
 
今天絕大多數將領是堅決反共和効忠中華民國的,但是當民進黨大張旗鼓的搞去中國化和台獨,儘管還拿中華民國當幌子,但國已不國,大家都看在眼裡。對綠營而言,大多數將領都被視為中華民國的死忠餘孽,所以是批鬥的對象,必去之而後快,我只想問一句,「如果台灣有事,就憑綠營的朋友們戰到最後一人?」

 

 

 【重磅快評】看懂退將條款 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7-07-07 12:25聯合報 主筆室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2569500?from=udn-hotnews_ch2

蔡英文政府決定更為嚴格地約束退役將領赴中國大陸,退離職後管制期限為十五年,不過,這十五年是限制其參加由中共領導人主持的慶典或活動,其餘活動的管制期限為至少三年,由原離退機關訂定年限。

乍看之下,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尤其所謂的大陸領導人主持的慶典或活動,往往可能是宣揚中共過去的勳績偉業,而那些偉業卻不免就是中華民國的傷痕,若是一個中華民國的退役將領,參加了有損於中華民國尊嚴的活動,相信一般人亦以為期期不可。

這一條款所以被訂定,主要肇因於去年底,前陸軍副總司令吳斯懷等人參加了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孫中山誕辰150週年大會」,並聆聽了習的演講,引起各方議論有關。就其活動的性質,吳等人參加無可厚非,畢竟那是在紀念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至於習近平在場致詞該不該聽,可能不同的觀點都能言之成理,但作為中華民國政府,要立法禁止,當然亦是理直氣壯,誰又能指手劃腳。

不過,當立法者要立此法時,何不回頭瞻顧一下自己的作為?是什麼原因讓退役將領在一生為國家執其干戈後,卻紛紛寧可前往中國大陸參加活動與儀式,卻不願留在台灣繼續呵護他的鄉土?

固然有許多退將的故土就在大陸,但像吳斯懷這一年齡層的退將,大陸只不過是其父親的故鄉,台灣才是其生於斯成於斯的地方,若連他們也要前去大陸,難道不是某些地方出了問題了嗎?

試問,民進黨立委高志鵬不是汲汲營營於要將懸掛於各個機關學校的國父遺像給摘下來嗎?此事未果之後,他又動腦筋到鈔票上,連新台幣上的孫中山,他也倡議要用新圖騰代替。這對一生以捍衛中華民國為職志的退役將領情何以堪?當國父皆可拋棄,意味此刻執政的政府,其實亦是以剷除中華民國作為其終極目標,退將難道不曾為此痛心疾首?

據此,一個意欲否棄中華民國的政府,意欲訂定一條條款,要求退役將領繼續對中華民國效忠,其合法性與正當性何在?退將參與中共領導人主持的活動,與綠委要求摘除國父肖像,哪一個情節更為嚴重?退將若要因此取消月退俸,立委應否剝奪其退職酬勞金?

再者,這一條款儼然是針對退將,卻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反而是用來卡住吳敦義與馬英九,讓他們能否與習近平會晤,得由蔡英文決定。這對兩岸尋求和解的可能究竟是正數或負數?民眾不是瞎子,看得十分清楚。

 

歷史新課綱 莫忘「來台祖」

2017-07-07 02:59聯合報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8775?from=udn-relatednews_ch2國教院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其中高中歷史的中國史,擺脫傳統朝代史鋪陳方式,改以東亞脈絡敘述,在學界引發激烈討論。圖為2013年高中歷史課本。 本報資料照分享

小時候,廳堂的祖先牌位有句對聯「晨昏須荐祖宗香」,我永銘在心。牌位上註明:「來台祖第○世」,每一世的祖先名號都能朗朗上口;重要的是早晚要點香膜拜,初一、十五要更換水酒,用誠敬的心來感謝祖宗的庇佑,激發思古之幽情。

後來嫁入客家家庭時,公公要我重新謄寫祖先牌位時,一樣出現「來台祖第○世」字樣,所不同的是客家祖先從廣東過來,而我祖先是從福建渡海來台;不管是廣東、福建或其他省分,都是中國大陸版圖,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每年掃墓時,在墓碑上也出現「來台祖」字樣,別家墓園也如此,可見我們的血緣與大陸息息相關。前副總統呂秀蓮曾返故鄉漳州南靖縣書洋鄉田中村祭祖;陳水扁從二○○○年當選總統後,友人曾為他跑到大陸代為尋根,查到他的開台祖是陳烏,祖籍地位於福建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星斗樓;只有總統蔡英文刻意用屏東枋山作為祖籍,可知她是個「非常人」。

在規劃歷史新課綱時,把中國大陸歸類為東亞史,切割意味相當明顯,雖然狡辯「以台灣為中心」來編,但是也不必然要把大陸歸類為外國史,硬生生切斷我們後代與祖先的關係,若沒有「來台祖」,難道我們都是石頭迸出來的嗎?沒有一脈相傳的中華民國,難道這個國家也是無中生有嗎?

蔡英文追殺式的軍公教年金改革,我默默承擔,畢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掙扎沒用;但祖先仙逝,只能用慎終追遠來憑弔;連這都不放過。

 

 

聯合/嘴砲課綱要把「天然獨」推向戰場?

2017-07-07 02:4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8766?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美國一位資深官員日前會見前外長錢復率領的訪問團時,直言「台灣的安全要靠自己」,還說台灣的募兵制政策是錯誤的,應慎重考慮恢復「徵兵制」。此話的弦外之音就是:台灣必須用自己的充員兵去嚇阻中共進犯,萬一台海陷入戰爭,仗得自己打,美國並不想用美國大兵代勞。

美方很清楚地看到,台灣雖繼續向美購買武器,卻欠缺自我防衛的強烈意志。而且,募兵制不僅無法提升軍隊的素質,反而造成國民對於安全防衛意識的普遍低落。

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台灣的「政治主張」與「兵役設計」,即一再出現兩相背離的現象:一方面,藉由政治民主進程催化台獨聲勢;另一方面,卻在軍事上裁兵減員,淡化憂患意識,並將徵兵制改為募兵。演變至今,台獨口號高唱入雲,但台獨聖戰卻沒人想打。

李登輝權力漸固的九○年代初期,「募兵制」即蠢蠢欲動。當時國會的所謂「主流派」立委紛紛為募兵制陳詞,軍人出身的郝柏村雖稱「陸軍是我們最後一張王牌」絕不能裁,卻孤掌難鳴,李登輝執政後期即以「精實」為名進行裁軍。其後,提出「一邊一國」的陳水扁,並不思壯大兵員,反而開始籌劃全募兵的期程,募兵制自此走上不歸路。到了馬英九,也只能「扁規馬隨」。

募兵制優劣,有其專業上的衡量標準;但是,當年主政者不曾想到的負面影響卻是,曾讓台灣走過冷戰威脅的精神武裝,隨著募兵進程飄散在風中。時至今日,台獨主張如同政治的「新潮流」,太陽花世代更被蔡英文封為「天然獨」。但弔詭的是,問誰願意為台獨奔赴戰場,卻看不出與台獨意識足堪比擬的戰鬥意志。去年底美國杜克大學的民調,顯示願為台獨奔赴戰場的比率竟然不到一成五,想要逃跑、或出國避難的比率顯然更高。

這種口頭與行動的矛盾,讓大陸民運人士王丹也不得不直言:台灣若不願意流血,就不要再去講獨立了,因為「那就是嘴砲」。有人以王丹鼓吹流血而譴責他,獨派則嘲諷:在海外推動中國民主,不亦是另一種嘴砲?但無論如何,「嘴砲」二字卻像一根針,戳破台獨氣球的虛假謊言。

華府官員與王丹的警語,並不純粹是巧合;台灣此刻呈現出來對於台獨盲目的樂觀,是他們出言示警的主要背景。眼前又有一例:蔡英文竟任令其教育部推出將中國史邊緣化的歷史課綱,中國被矮化為與泰國、緬甸、韓國等東亞國家無異的遙遠「他者」,這課綱一旦推出,將完全刨除新世代的歷史記憶。

歸根究柢,這樣的課綱不亦就是一種「嘴砲」?「嘴砲課綱」的作用,是讓新世代否棄自己的中國文化淵源,彷彿台灣人是像孫悟空般從石頭裡迸出來的民族;然而,台獨的咒語雖然層見迭出,卻未能催生出真正願意為此一戰的「勇敢的台灣人」。那麼,高唱入雲的台獨口號,要教誰去實現?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共解放軍正蛻變為更強盛的現代化部隊,相對地,川普政府卻領導美國走向更孤立、更荒誕的境地,美軍僅偶爾派軍艦到南海刷一下存在感。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主政者卻以為美國還是永遠的靠山,故意要繃緊兩岸關係,如此,是把台灣安全當一回事的負責作法嗎?

華府官員那句「台灣的安全要靠自己」的忠告,當然不只有軍事的含義;它更深的警示是:台灣必須自己負責,在政治上和北京謀求一個共同可行的框架,以化解北京動武的衝動。然而,蔡英文卻不作此想,反而加速「嘴砲課綱」的編製,催化兩岸仇恨意識,她想把年輕世代的命運帶向何方?

嘴砲課綱,其實就是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一個人阿Q也就罷了,但要讓台灣的未來世代都變成阿Q,這將是多可怕的悲劇!

 

聯合/蔡政府將端出媚俗去中的歷史課綱

2017-07-05 00:55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564388?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公告,歷史科重點放在台灣最近五百年脈絡,中國史大減內容並移至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則著重台灣與世界互動。這份期望以台灣為主體建構下一代史觀的新課綱,引發「文化台獨」的質疑,也對台灣社會和兩岸關係投下更多陰影。

扁政府時代的歷史課綱,已將「台灣史」與「中國史」並立;蔡政府更採取去中國化的剪裁方式,不再清楚劃分台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而改為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的分域架構。究其實,旨在凸出台灣的主體建構,而模糊中國的歷史脈絡,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連結,而強化台灣與世界的互動。

弔詭的是,在台灣史分域,「現代國家的形塑」是重要主題,討論「台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但第二分域裡的中國史,國家不是重點,中國史只是東亞史的一部分,中國的歷史無須詳研,重點擺在「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從而,第三分域的「台灣與世界」,看起來更像是「從台灣看天下」的世界史。

新課綱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凸顯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要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話說得好聽,但如果為媚俗、乃至媚獨而扭曲歷史,或為意識形態而剪裁歷史,只會讓歷史變成政治的工具,誤導下一代的學習。拆解中國歷史脈絡,名為學生主體,實為框限學生思考。難道能為了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而拼拗出「沒有中國」的台灣史,和「不能沒有台灣」的世界史?難道能為了模糊台灣與中國的連結,而裁剪出「沒有台灣」只塞在東亞史一角的中國史?

新課綱要以人民為主體,翻轉看待歷史的角度。例如,課綱說明提到的「黃巾之徒」,歷史課綱主持人金仕起曾說要從人民的角度去思考東漢的農民運動黃巾之亂,而不能從皇帝的角度看待。史觀翻轉當然是必要的多元歷史思考,但這不是蔡政府的創舉,毛澤東早就用過。毛澤東說「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其背後,卻是全套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歷史是人民的歷史,不是帝王將相的歷史;因此,黃巾之亂成為中共頌揚的農民起義,以呼應毛澤東的農民革命。現在蔡政府端出一部「去中國化」的歷史課綱,卻不惜抄襲中共的史觀翻轉,豈不矛盾?或者,這只是跟隨全球民粹風潮媚俗上演「人民的名義」?

通過教育形塑的歷史意識,是凝聚國家認同的重要工具,也是建構國家主體性的基礎。蔡英文洋洋得意的「天然獨」,其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同樣的,各方對「文化台獨」的質疑,恐怕也不是無的放矢。蔡政府上台之初,許多人即認為教育部長和文化部長的任命,可能隱藏著「文化台獨」的意圖;從教長一上任就廢掉馬政府的課綱微調,到如今修出這樣的歷史課綱,正證實了外界的疑慮。

國教院辯稱,目前只是草案,尚須公告、公聽等程序;教育部也說還在討論,還沒定案。這種說法,只是以程序技術性迴避實質問題,就和前瞻建設審查一樣,玩的都是「頭過身就過」的政治遊戲,等到木已成舟,人們如何再「狗吠火車」?

蔡英文的民意支持度全面崩落,內外交迫的蔡政府,或許想用「去中國化」的課綱向獨派邀功。問題是,一部「去中國化」的課綱,或許可以溫水煮青蛙打造更多「天然獨」,卻絕不可能為台灣打造和平與繁榮。對中華民國的柔性背叛,對中國歷史的蠻橫切割,對中華文化的棄捨決絕,都只會撕裂社會,把兩岸關係推向墜崖的絕境。

歷史的詮釋,作為教師的學術自由,應受尊重;但歷史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不能恣意裁切與扭曲,課綱作為國家的教育綱領,更不容揮斬歷史紐帶,背離憲法精神。教育部須懸崖勒馬!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597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