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歸20年 香港金雞母生意全被中國人吃下 拒掛中文名牌 香港國泰航空姐:不討好陸客 國泰航空第2波裁員
2017/06/10 12:05:13瀏覽279|回應0|推薦0

 

香港貧富懸殊擴大 僅次於紐約

2017-06-10 11:13中央社 香港10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515629?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1_pulldownmenu

香港政府昨天公布當地2016年貧富差距數據,吉尼係數為0.539僅次於美國紐約市,貧富懸殊情況擴大,創下45年來新高。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是一項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為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吉尼係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吉尼係數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如果等於或大於0.5,即貧富懸殊。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港府昨天公布,香港2016年的吉尼係數為0.539,高於2011年的0.537,創下45年來新高,顯示貧富懸殊問題嚴重。

據報導,香港的吉尼係數僅次於最嚴重的美國紐約。

據公布,香港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中位數只有港幣2560元(新台幣9885元),與最富有家庭的中位數11萬2450元(新台幣43萬4224元),相差近44倍。

但資料同時顯示,如果以扣除稅率及福利的每月收入計算,香港的吉尼係數卻由2011年的0.475下降至去年的0.473,反映出貧富差距正在縮小。

此外,最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較2011年上升24%,年增率漲幅高於最高收入人士的中位數。

星島日報引述統計處處長鄧偉江說,由於香港人口老化,吉尼係數將無可避免地繼續擴大。

但他指出,吉尼係數只計算現金收入,沒有計算資產、政府福利、公屋、醫療、教育等,若扣除福利等因素,本地吉尼係數已下跌至歷來最低。

 

 

回歸20年 香港金雞母生意全被中國人吃下

https://udn.com/news/story/6897/2513606

2017-06-09 11:11

【文‧黃嬿】

香港回歸 20 年,這段期間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開放,逐漸取代過去香港為進出中國門戶的重要經濟地位,加上中國勢力與制度的湧入,徹底改變香港經濟版圖與商業生態,這 20 年來中國企業已經深植各行各業,香港已經完全中國化。

彭博(Bloomberg)觀察,1997 年香港回歸時,香港的經濟是由李嘉誠與怡和控股等大型香港本土企業主宰;隨著中國企業勢力移入香港,20 年來香港本土勢力逐漸縮小,特別是在金融、房地產、電信業最明顯。

香港經濟是以金融服務業為主,佔 GDP 的 18%,1997 年香港股市市值前 10 大企業中不見中國企業,都是香港本地企業與外資,現在港股市值前 10 大公司只有一家不是中國企業,包括中國建設銀行、海通證券、中國農業銀行等為香港股市貢獻良多。

(首圖來源:Flickr/peter cheng CC BY 2.0)分享

由於香港股市成為中國企業全球擴張的基礎,因此現在幾乎所有在香港交易所新上市的公司都是中國企業。香港股市規模也因為中國經濟崛起而快速擴張,1997 年只有 34 億美元,今年至今已有 50 億美元。

房地產方面,包括海航集團及龍光地產的中國開發商搶地速度已經超過本地競爭者,今年已經取得價值 370 億港元的政府土地標案,香港本地公司掛零,香港開發商如亨德森土地開發已經停止投標商業地產。

其中中國航空大亨陳峰率領的海航特別活躍,去年年底以來,陳峰共砸下 272 億港元買下前啟德機場的 4 塊土地,去年 11 月海航首次進軍香港土地競標,即以破紀錄的 88.4 億港元擊敗香港 19 個投標商。

電信業方面,中國移動現在擁有五分之一的香港商業電話無線電波持份,與香港本地大亨共同持有,包括新鴻基地產以及長江和記控股等家族。中國電信也計劃在 6 月於香港推出行動服務,中國聯通在 15 年前就開始在香港提供服務。

在媒體所有權方面,去年中國億萬富豪馬雲買下英文報紙《南華早報》,顯示中國政府希望藉由媒體退散西方影響力的意圖。報導訪問香港浸會大學政治科學教授指出,中國政府要從基礎上改變香港,包括人民的思想,而在回歸前主宰香港經濟的商人會逐漸失去在香港的地位,除非他們與中國企業合作。

隨著中國企業分食市場,香港當地的企業開始向外投資,1997 年和記黃埔的香港業務佔 69%,旗下長江和記實業去年在香港的營收只有 3%,長江和記轉往投資歐洲與澳洲的行為還遭受背棄香港的批評。

擁有香港地產和珠寶事業的周大福,最近收購一家澳洲天然氣公司 Alinta,開始經營澳洲的公用事業。市場研究機構香港京華山分析師表示,「對香港當地大亨來說,這不是維持自己主導地位的問題,而是關於生存,如果他們不行動,他們就與市場不相關了。」

近年香港 GDP 成長率較回歸初期有所放緩,但佔中國 GDP 比重的放緩速度更大。根據香港信報財經數據指出,1990 年代初,香港 GDP 佔中國整體的兩到三成,但這 20 年相比深圳、上海的經濟發展,香港經濟產業結構單一,成長率遠不及中國,至今香港 GDP 佔中國整體只剩 2.9%。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

 

 

 

 

國泰航空第2波裁員 走400基層

2017-06-09 13:14世界日報 香港新聞組/香港9日電

https://udn.com/news/story/7334/2513938

 

去年虧損逾5億7000萬港元(約7310萬美元)的國泰航空,繼上月以高中層為主的第一波裁員後,昨日公布第二波詳情,涉及約400人,受影響的包括A級及B級的基層員工、非經理的C級員工,占相關職位的18%,工程、航務、人事、培訓、貨運、財務及行政支援等部門不受影響。人事董事歐永棠形容昨天「是艱難的一天」。

大公報報導,據悉,今次的第二波裁員名單涉及A及B的基層員工,和非經理的C級員工;已在國泰工作效力多年的「老臣子」占名單上一部分,當中有逾20年資深員工受影響。國泰人事董事歐永棠在內部電郵中指,工程、航務、人事、培訓、貨運、財務、秘書及行政支援等部門職員,今天不在裁員宣布之列。他指,今天是艱難的一天。今波裁員占國泰集團相關職位18%。

據報導,國泰航空上月公布20年來最大規模裁員行動,香港總部約600人,第一階段被裁的200名員工,已於上月接通知,當中絕大部分是高中層管理職位,至昨日資方向員工發出內部通訊,公布第二階段的裁員消息,涉及「開刀名單」餘下約400人,全屬非管理人員,占相關職位18%。

國泰航空現有約一萬名後勤人員,由下至上分A至E五個職級,是次裁員包括A級及B級的基層員工,和非經理的C級員工,受影響主要涉及寫字樓,但不涉及工程、飛行服務員、人事、培訓、貨運、財務及行政支援等部門,被裁員工可獲額外四至十二個月薪金補償。據了解,大部分「被開刀」的員工,三至四星期後會離職。

空姐:應炒「沒貢獻的人」

面對國泰航空裁員,在國泰後勤部門工作了三年的林小姐(化名),批評國泰裁員手法差劣,「從來未見過有公司做得如此差」。她形容現時公司內部員工士氣低落,「人人都沒心情工作,因為不知道自己何時是下一個」。任職空姐的陳小姐昨日直言,希望「不要炒一些公司最需要的人」,應該炒「都沒什麼貢獻的人」。

綜合媒體報導,林小姐指,不少年資長的員工都慨嘆員工士氣是歷來最差,「SARS的時候,公司業績都好差,但時公司推行無薪假,有試過大規模裁員」。她又透露,其實自公司3月公佈業績後,部份員工已估計公司會有裁員行動,故選擇提早跳船,估計日後經濟好轉時,會有更多員工主動離職。

據報導,大部分國泰員工昨午外出用膳時,均不願公開評論公司裁員,但任職空姐的陳小姐似乎並不懼怕,坦言自己身處的部門雖不受影響,但卻為其他部門員工抱不平。任職空中服務員半年的何先生認為,公司再裁員難免打擊士氣,但理解公司要改變政策,暫時未知裁員對公司來說是好是壞,但香港是轉運中心,國泰是大型航空公司,始終有客源,有信心可以在國泰繼續工作。也有國泰員工表示:「每一個人都感到擔心,我們會繼續謹守崗位,就是這樣。」

 

拒掛中文名牌 香港國泰航空姐:不討好陸客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518608?from=udn_ch2cate6640sub7331_pulldownmenu

2017-06-12 10:14聯合報 記者蔡敏姿╱即時報導

香港國泰航空近期宣布,欲將香港及台灣空中服務員掛在胸口的名牌,從原來的只有英文名改為中英文名對照。此事引來國泰員工強烈反對,他們擔心在服務過程中如果出現不愉快情況,有人可能會根據名牌上的中文名字追查自己的身份,對其私人生活造成滋擾。更有人直斥這項決策有「討好內地客」之嫌。國泰航空最終擱置計劃而暫告一段落。

環球海外網報導,有評論認為,國泰員工對於「隱私」的疑慮不無道理,可是「討好內地客」一說值得商榷。香港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雖然英文在該地區的使用頻率比大陸和台灣都要高一些,但別忘了,中文仍然是它的母語。即便有人強調「粵語」才是香港的母語,卻繞不過粵語的載體仍是中文。

根據香港社會的語言使用習慣,以中英雙語示人,更合理。作為一個以港為家的企業,國泰航空此舉並無不妥。

有港媒指出,即使此舉真有「討好內地客」的企圖,那也應該是用簡體字,而非港台通用的繁體字。再往下推論,如果加了中文後的名牌就討好了內地客,那麼只用英文的名牌是否就涉嫌討好「外國客」呢? 客觀地講,中文名牌之所以被大範圍的使用,是因為此舉能提高服務人員與客人之間的溝通效率。

雖然事件最後以國泰航空的妥協而收場,但「中英之辯」卻能反映出當下部分香港人的一些心態和立場。有國泰員工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不願意用中文名的原因是「土氣」,欠缺洋化色彩,影響結交高端洋化人士的機會。

這家虧損近6億港元的香港本土企業,正經歷著轉型之痛。人們旅遊模式的轉變,市場競爭之激烈,讓國泰航空不得不以服務質量作為經營重點以求生存。香港國泰航空近期宣布,欲將香港及台灣空中服務員掛在胸口的名牌,從原來的只有英文名改為中英文名對照。(照片/百度圖庫)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424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