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學者來台 我官方緊迫盯人 賴清德「親中愛台」總統府:和政府看法一致 當衛福部長拚外交 蔡政府該擔心的是APEC
2017/05/24 10:13:18瀏覽344|回應0|推薦0

 

 

別再燙「大陸妹」了 研究生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

2017-06-15 10:39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
北藝大研究生曾品璇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把學生餐廳自助餐店「大陸妹」的牌子更換成「福山萵苣」。圖/曾品璇提供分享

許多民眾可能習慣點燙青菜時來盤「大陸妹」(福山萵苣),但菜名被叫成「大陸妹」,往往讓陸配或第二代感到難堪,也讓陸生感到不適;曾經在中學任教的北藝大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學生曾品璇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不只希望僅僅反思更名,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思考背後的意義。

北藝大研究生曾品璇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把學生餐廳自助餐店的「大陸妹」更換成「福山萵苣」。圖/曾品璇提供分享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日前在臉書上貼出由曾品璇發起的「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引發大眾討論。

曾品璇指出,大陸妹的名稱來自台語「大陸的妹仔菜」(me-a-tshai),但在1980年代新聞指的「大陸妹」是非法來台賣淫的陸籍女子,直到2000年後這個詞才隨著台語發音「好叫易懂」變成通俗的菜名,雖然在台語中沒有貶抑或歧視,但對中國大陸學生而言,「大陸妹」的說法是很不舒服的。

曾品璇表示,發起的原因包括藝教所老師吳岱融曾在「女姓主義教學法」課時提及小吃店有一道菜稱「大陸妹」,讓剛從美國回來的她聽了很刺耳,其他如「美人腿」指茭白荀、「玉女」蕃茄、「聖女」蕃茄等,很多被吃的食物竟然都以女性相關辭彙命名;及曾在中學任教的她看到男孩調侃一位陸配二代「妳就是大陸妹」,女孩眼角噙著淚「我覺得這個辭感覺在歧視我」,卻無力反駁。

曾品璇因此透過自己的力量「點菜」,從今年一月與藝教所同學發起「用『點菜』終止歧視」運動,包括利用透明姓名貼提醒老闆、也在北藝大的學生餐廳主動向老闆提起希望更換「大陸妹」菜牌,老闆一開始不願意接受,並認為「中國大陸學生不用對號入座,來台灣就應尊重台灣原本的菜名」,因此他們製作新的菜牌給老闆當做一個禮物,過了幾天後老闆也把菜牌掛上去,但她也坦言「過程真的不容易」。

曾品璇也說,不只希望福山萵苣正名,也希望藉此拋出台灣在菜名俗稱命名上的疑惑,例如有美人腿、打母菜、玉女蕃茄等和女性都有相關的名稱,反思傳習已久、理所當然的菜名,尤其近年來中國大陸配偶、新二代、中國交換生和就讀學生日益增加,更需要思考和他們的關係。

曾品璇也說,未來希望邀請民眾參加「命名工作坊」,小吃店的老闆普遍對四個字的菜名感到「反感」「不易記憶」,思考有無各界都可接受的辭彙。

為何萵苣被叫「大陸妹」原來和台語有關

【經濟日報/記者楊美玲 即時報導】

小吃店常見的燙青菜「大陸妹」,清爽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歡,但多數民眾並不清楚「大陸妹」其實是萵苣的一種。家樂福表示,不論廣告DM或賣場店內都從未使用「大陸妹」,全以「萵苣」稱之;愛買也說,自今年起都改稱「福山萵苣」或「油麥菜」。

有網友在PTT上好奇提問為何會「大陸妹」這種青菜有這個名字,引起大家廣泛討論,其中有網友翻出作家曹銘宗的《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一書,說明台灣萵苣用台語念是「萵仔菜(e-a-tshai)」,而e和a又諧音,所以常被念成a阿菜,南部大多會念成「妹仔菜(me-a-tshai)」。後來市場引進了中國品種的萵苣,就被稱作「大陸妹仔菜」,之後慢慢簡稱成為了「大陸妹」。

 

 

陸學者來台 我官方緊迫盯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06000398-260108

兩岸官方聯繫機制停擺,在民間互動也出現限縮。據了解,近一年來台學術交流的大陸學者,行程被緊盯,移民署頻繁派人到現場「點名」,若臨時更動行程或人沒在現場,會遭到「嚴重警告」。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表示,政府對於兩岸學術交流一貫以正向看待,希望交流能夠持續。即使是在大陸不斷批評台灣新政府的學者,在申請過程中也沒有被刁難。學者交流是兩岸交流重要一環,希望透過學者交流,增進了解,避免誤判。大陸學者來台進行學術交流,絕對沒有個案阻擋。

大陸學者說,台灣學者到大陸交流,也沒有這麼多限制。「盯得死死的!」近期來台的大陸學者指出,過去雖然也有「點名」,但頻率不像這一年這麼高,他曾因與友人相談甚歡耽擱到時間,趕不到下個行程,必須趕緊跟對方「套招」,若移民署來點名,就佯稱「人剛走」;還曾為了配合接待方,將上下午行程對調,但邀請方因此遭到相關單位「嚴重警告」。

大陸學者直言,雖然沒有直接懲罰來台的大陸人士,但給主辦方壓力,實際上就是在限縮交流;學者透露,相關單位還曾要求邀請方派人全程陪同,讓大陸學者感覺像被「監控」。

負責兩岸交流業務的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李功勤5日受訪指出,蔡政府上台這一年以來,除了頻繁「點名」,還出現簽證被刁難的情況。他表示,世新大學本來在5月要邀請一個遼寧經濟訪問團,該團除了大學領導,也安排幾位地方台辦的人,規畫到校探望陸生,但地方台辦人員的簽證在申請時,被台方刁難,最終行程被迫取消。

此外,日前剛落幕的「第二屆京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複賽,去年首屆的協辦方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北科大)和義守大學,今年但因該賽事的陸方主辦單位,有北京台辦官員,而北科大又是公立大學,因此活動結束後,政府派人到北科大表達關切,還被教育部發函糾正,讓校方承受極大壓力,在此之後,不敢再承接兩岸交流相關活動,今年該賽事就只由私立的義守大學承辦。

(中國時報)

 

 

賴清德「親中愛台」總統府:和政府看法一致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507551

2017-06-06 16:25聯合報 記者林敬殷╱即時報導

台南市長賴清德昨天在議會答詢上說自己「親中愛台」,媒體下午向總統府是否有所回應時,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說,關於賴市長的發言,和政府一直以來的看法一致。

他表示,健全的兩岸交流,不應該設置任何政治前提,也不應該有不當的干擾,如此才能真正達成兩岸相互理解與認識,並促進雙方在各領域有意義的發展及合作。

林鶴明說,我國致力區域和平、維持兩岸穩定的政策立場明確且一致。兩岸政策上,政府一再重申,過去幾個月以來,新政府根據普遍民意及國內共識,致力維繫兩岸和平穩定關係,也本於尊重歷史及求同存異的精神,向對岸持續釋出善意,期盼透過雙方良性互動,來逐步化解對立和分歧。

 

 

 聯合/當衛福部長拚外交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88183?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5-27 03:03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長陳時中率團赴日內瓦抗議中共打壓,自評「至少及格」。但在他忙著「拚外交」之際,國內卻接連爆發「群聚感染」及「黑心藥品」事件。衛福部長如此本末倒置,該打幾分?

陳時中的「世衛行動」帶回的會議成果,國人大多無感。但他出國前,桃園維蓮診所爆發注射未換針頭感染急性C型肝炎的群聚事件;他出國期間,台灣健康照顧品質名列全球同級國家後段班的評比;他回國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爆發流感群聚感染。事端叢出,國人都感到非常不滿。事實上,A型流感疫情已發燒一個月,家長師生和基層醫師都很憂心。

陳時中上任百餘日,黑心偽藥、藥品改標、農藥放寬、食品過期、乃至醫院「群聚感染」等諸多醫衛與食安事件接踵而至。民眾看不到陳時中拿出什麼具體對策,只看到他在國外抗議中共打壓;衛福部長不管醫衛卻去拚外交,這完全是本末倒置。

台灣國際處境艱難,世衛參與知其不可而為,沒有放棄的理由。但論事件源頭,是因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而起,並不意外。可是,衛福部長出征世衛,後防衛生醫療空虛;在前線還未爭取到醫療人權,在後方國人的安全福祉已先受害。

這樣的「世衛行動」成果,可以「出口轉內銷」,拿來做政治消費,卻不足以拿來照顧國人的健康福祉。陳時中結束「世衛行動」回來了,捍衛國人的醫療與衛生人權,是否也該拿出行動了?

 

 

美學者葛林:台灣已沒有時間等待 蔡英文須在經濟多加把勁

蔡英文須在經濟多加把勁
白宮前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見圖,摘自CSIS)

白宮前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見圖,摘自CSIS)24日表示,蔡英文總統在經濟發展上須多加把勁。他指出,台灣在一些重要經濟議題上仍相當被動;而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美國或許會有其他貿易協定,但台灣已沒有時間等待。

葛林24日在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舉辦新書發表會。會後接受媒體訪問,談及對蔡英文就職後一年評價,表達前述看法。葛林現為「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亞洲與日本事務資深副總裁。

葛林認為,蔡英文在台灣內部政治環境數十年來極分歧的情況下,表現了強大包容度;外交上,蔡英文重申與美、日關係;兩岸議題上,蔡英文捍衛民主制度但不挑釁中國,不製造讓美、日這些主要夥伴感到遺憾的問題。對此,葛林給予蔡英文高度評價,「人們對她有很高的信心」。

但葛林認為,在經濟上,蔡英文需要多加把勁,像是創新、法規鬆綁。葛林指出,關於台灣開放自身市場的議題,蔡政府團隊仍相當消極被動,許多人還以為台灣開放自身市場,經濟快速成長,會像「魔術」一樣發生。

隨著美國已和TPP說再見,台灣原想加入TPP,促使經濟轉型發展的希望也落空,葛林認為,美國也許終會有其他貿易協定,但速度會很慢。他表示,台灣「沒有時間等待」奇蹟發生。

對於台灣今年無法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葛林則認為,推動台灣參與WHA,需要時間,以及台、美雙邊和美國與其他區域國家不同層級官員間協調努力。

葛林說,他不認為蔡英文該為台灣今年無法出席WHA及台灣國際空間受挑戰,受到批評,因為川普政府團隊涉及此一事務的各層級官員尚未到位。

 

WHO新秘書長:一中原則處理涉台議題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2/2483838?from=udn_ch2cate6638sub11092_pulldownmenu

2017-05-25 08:37中央社 北京25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的艾德哈諾姆。 美聯社

 

新華社報導,剛當選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的艾德哈諾姆重申,WHO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根據聯合國大會和世界衛生大會(WHA)決議妥善處理涉台議題。

據報導,艾德哈諾姆(Tedros Adhanom)24日會見出席第70屆WHA的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時表示,這是他當選後首場雙邊會見,他將繼續帶領WHO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大陸合作。

李斌說,中國大陸願與WHO繼續深入推展各項合作。

在中國大陸阻撓下,台灣今年未獲邀參與WHA。中國大陸官方多次表示,民進黨政府拒不承認「一中」原則,是導致過去8年

曾任衣索比亞外交部長、衛生部長的艾德哈諾姆23日當選WHO新任秘書長,預定7月接替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艾德哈諾姆將是首名來自非洲地區的WHO秘書長。

有分析認為,衣索比亞和台灣無邦交,卻和中國大陸相當友好,不利台灣參與WHO相關活動。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4日表示,中國大陸「熱烈祝賀」艾德哈諾姆當選WHO新任秘書長,相信他將為促進全球衛生事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大陸也會繼續支持和配合WHO秘書長的工作。來台灣參與WHA的「特殊安排」難以為繼的原因

 

 

聯合/誰在汙染醫療人權?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481307?from=udn-relatednews_ch2

2017-05-24 02:16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最近談台灣醫療,火熱的話題當然是WHA。政府全力「宣揚」一中原則阻礙台灣參加世衛大會,衛福部長陳時中親赴瑞士舉行記者會,痛批「政治汙染帶進健康殿堂」。

台灣不能參加WHA,令人遺憾。但台灣的國際處境並非新鮮話題,政府因不同作為,為人民爭取到的福祉有進有退。例如,我國退出聯合國快半世紀,人們體驗過「國際孤兒」的滋味;扁政府時代曾利用文宣敲鑼打鼓赴美抗議要求入聯,什麼手段都用上了,最後爭取到什麼?對比之下,馬英九推動務實外交,爭取到一百多國免簽,受惠國民不計其數。何謂國民福利、國家尊嚴,已毋庸贅言。

陳時中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不知道多少國民「有感」?但同一時間發表的全球健康照顧品質評比,台灣在同級國家中排名第四十五,落到「後段班」。這與台灣健保一向的好評價落差頗大,讓醫界大吃一驚;其中,又以慢性病包括腎臟病等的照護分數最差。這對照台灣洗腎中心的密度全球最高,實是一大諷刺。可見,健保既浪費經費,病人存活品質亦不佳,這是公衛制度之恥。

何謂醫療人權?陳時中在WHA會外聲嘶力竭,不如對健康品質評比務實檢討改進,對國民更有助益!中共以政治汙染WHA固然不該,但衛福部把力氣花在抗議,對國民醫療人權卻視而不見,不也是一種政治表演?老百姓不免要問:到底誰在汙染我們的醫療人權?

 

 

謝志傳》蔡政府該擔心的是APEC

APEC
台灣無論是在經貿與國際空間都離不開兩岸關係,只有穩固的兩岸關係,台灣才能走出去,否則只是被邊緣化。圖為2016年APEC領導人會議會場。(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根據「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的信函,其內容稱「自2009年以來這8年間,在中國政府同意下,台灣省以『中華台北』名稱和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媒體與綠委批評馬政府犧牲主權,換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門票。但過去8年台灣代表可是在會場內開會與發表演說的,此次民進黨政府不僅連邀請函都沒有,還只能在場外與其他國家代表舉行雙邊會談。

其實,台灣不能參與此次WHA的理由人盡皆知,因為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假使蔡政府在未來3年保持一樣態度,那未來無法參與WHA的情節只是重演,而民眾只能繼續看政府批評大陸當局蠻橫與觀賞民意代表的做秀表演而已。

蔡英文在當選前說過,只要民進黨勝選,大陸對台政策就會往民進黨方面靠攏,一旦大陸往民進黨靠攏,屆時美國當然也不會反對。在蔡英文上任1周年之際,足以證明她當時所說的話是錯誤的。現實的情況是台灣往美日靠攏了,大陸立場未變,但我方從美、日獲得的援助是口惠多過實際。

有立委說我國應該提出國際談判,比照奧委會、亞銀、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世貿組織,讓台灣在WHA取得與其他會員國同等的會籍。殊不知,提出如此低水平的提議也只是貽笑國際。綠委說台灣參與WHA應該是以醫療為出發點,就是對國際政治缺乏常識。世界衛生大會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年會,而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要入世界衛生組織得是聯合國會員國。試問聯合國是講政治呢?還是談醫療呢?

為一勞永逸解決台灣國際空間的問題,民進黨政府是否趁行政與立法獨大之時,發動獨立公投,以台灣為國號,否則老是依附在中華民國名號下,言必稱台灣,太過周折。

與其持續關注WHA,民眾也該關注台灣能參與的其他國際活動。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與越南於5月15日簽署聯合公報,同意推動中越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公報並明載越南堅定奉行一中原則、支持兩岸統一與堅決反台獨。因此蔡政府現在應擔心的是11月在越南舉辦的亞太經合會,畢竟越南是主辦國。

台灣無論是在經貿與國際空間都離不開兩岸關係,只有穩固的兩岸關係,台灣才能走出去,否則只是被邊緣化。不管民眾對大陸觀感如何,當大陸實力越來越強大後,如何處理好兩岸關係已是台灣的執政者無法迴避的課題了。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中時社論》開放金融貿易 大陸大膽倒逼改革

圖為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街外資銀行。(新華社資料照片)

中美達成新貿易協議,大陸金融領域開放相當大膽,同意在信用評等、跨境結算、電子支付、銀行業務及債券結算等五大面向,進行深入的合作與開放。大陸將允許美國為主的外資金融服務公司提供當地企業信用評等服務、允許VISA及MasterCard等美國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申請中國牌照、開放兩家美國合格金融機構承做大陸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與結算服務,美方也承諾同等對待中國銀行及其他外資銀行,雙方並達成跨境清算機構的監管合作與訊息交換。

不論對中國或美國而言,大膽開放的背後都寓含深層的戰略意義。以債券市場為例,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全球第三,僅次美國及日本,但外資參與程度不成正比。市場投資者結構不夠多元,將無法提升市場流通性,也不利人民幣國際化。根據中央結算公司《2016年債券市場統計分析報告》,2016年底中國債券餘額高達56兆人民幣,相較於5年前的26兆,整整成長超過1倍,境外機構持有總額卻僅1兆左右,比重只有1.8%。對比全球規模最大的美債市場,境外機構法人持有超過4成,可謂天壤之別。

主要原因是外資缺乏當地企業信用評等資料,無法正確評估企業風險,自然不敢貿然投資。即使人行去年2月及5月兩度開放銀行間債券交易,取消外資投資額度與幣種限制,同時簡化管理流程,但成效有限。對人行積極追求債券市場國際化、甚至人民幣國際化目標,形成極大的壓力。

藉由開放外資信評機構參與當地企業信評服務,其實是要改善企業信評資訊不夠透明、當地信用評等機構良莠不齊的亂象,從而提高外資參與中國債券市場誘因。乍看下開放受益者似乎是美國三大信評公司(標準普爾、穆迪及惠譽),但真正得利的還是開放的中國,畢竟要談國際化,沒有外資參與根本緣木求魚。

開放VISA及MasterCard的邏輯大同小異,都是要健全電子支付環境,提供更多元的選擇,避免銀聯卡壟斷,造成商品與業務創新停滯不前。這一項開放看起來像是順水人情,中國國務院早於2015年4月即公布《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並於2016年6月由人行會同銀監會共同發布《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開放國際信用卡組織、第三方支付機構及銀行等,得申請信用卡清算服務。只是到目前為止,未傳出任何一家國際信用卡組織取得執照。

2016年11月人行更邀集各大銀行及相關信用卡組織,召開「外幣單標卡及雙標卡的發行管理會議」,宣布在中國發行超過10年之久的雙標卡(擁有人民幣和外幣兩個幣種結算帳戶的信用卡)將不得再發行,基於接軌國際考量,取而代之的將是單一幣別的單標卡。這意味人行正加緊腳步開放中國支付清算市場,並希望藉由國際發卡組織的進入,全面帶動整體消費金融市場的暢旺。

這次中美貿易協議,就金融市場准入與開放而言,中國看似吃虧(中國開放3項而美國僅承諾1項)。但從長遠的國家戰略發展來看,其實是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必要舉措,也是北京推動金融改革的既定方向,背後占便宜的意味更加濃厚。

尤有甚者,這可能只是前菜,主菜還未登場。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表示,未來中美兩國還會簽署更多貿易協議,或許是500項,甚至超過500項內容都有可能。若此言不虛,未來擴散效應不會只落在金融產業,將遍及整個服務業。

2001年朱鎔基推動中國加入WTO夢想成真,中國被迫深化體制改革與開放市場,卻帶出中國製造業十幾年的好光景。這次若能藉由中美貿易協議啟動金融市場開放第一步,帶動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快速轉型,何嘗不會複製中國入世經驗,創造中國服務業發展盛世。

面對可能的龐大市場商機,以現在的兩岸互動關係來看,台灣注定得乾瞪眼。更不用說,當大陸成功轉型所帶來的磁吸效應,將進一步衝擊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到時我們真有本錢因應衝擊嗎?還是又只能讓企業自生自滅?值得領導人深思。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shela&aid=10319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