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11 18:02:26瀏覽314|回應0|推薦0 | |
資深媒體人:江靜玲》不確定年代的領袖
英國首相梅伊18日突然宣布,將於6月8日提前舉行國會大選。(法新社)
過去兩星期的國際時勢發展,令人覺得,我們若不是已處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裡,就是正逐漸被牽引進一個不確定的年代中。 在中東地區,敘利亞問題因為川普政府直接瞄準阿薩德政府軍發射導彈,導致局勢丕變;在亞太區域,川普政府宣布對北韓的「耐心策略」告終,把戰爭列為選項之一,東北亞情勢緊繃。 就在美、中、俄關係尚待琢磨,外界還在觀望美國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行蹤何在,以及宣稱已準備好發動任何形式戰爭的平壤是否會發射第6次導彈測試;並對平壤最近一次發射未成功的導彈到底是什麼,尚在揣測之際,英國首相梅伊出其不意地宣布提前在今年6月初舉行大選,比應在2020年春天的大選時間表,早了整整3年。 此一轉折,又讓人把注意力移到歐洲。歐洲的情況雖不似中東和東北亞那麼劍拔弩張,但英國2016年選擇脫離歐盟,及接下來與歐盟間的相關磋商,不僅攸關英國未來國家定位,更可能挑戰歐盟這個二戰以來歐洲和平工程的存亡,衝擊不亞於真槍實彈。何況,歐盟的兩個主要國家法國和德國,今年都將舉行大選。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把梅伊突然宣布提前舉行大選形容為「希區考克執導脫歐」,歷史學者出身的波蘭前總理圖斯克此一比喻,堪稱絕妙。 擁有英美雙重國籍的希區考克是驚悚懸疑片大師,圖斯克把才正式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展開脫歐程序的梅伊,突襲似的決定提前大選,與希區考克聯想在一起,意在嘲諷,但仍不免透露些許不安。 梅伊曾信誓旦旦表示,她不會在2020年前提前舉行大選。如今,她出爾反爾,端出國會分歧為由,從工黨、自民黨和蘇格蘭國民黨,能掃到的,她都巡了一圈,並說要終止跟這些政黨玩政治遊戲。梅伊是不想玩「政治遊戲」,因為她玩的是「政治賭博」,是延續了英國保守黨政府從2014年秋天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到2016年夏天脫歐公投的軌跡,行走政治鋼索。 從目前局勢看來,英國在野工黨太弱,梅伊大選會勝出。梅伊是經過精算才下賭,且不惜公然違背自己先前承諾。這也令人感嘆,過去政治若顯示出任何規律的話,那就是,現在的政治特別難預料,領袖也愈來愈令人難以捉摸。 不用回溯到數年,過去兩周,川普就是個例證。直接出擊敘利亞、與俄國關係降到低點,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建立私誼、未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凡此種種,都是外界始料未及的。 上周川普在白宮東廳召開記者會,與到訪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史托騰伯格站在一起時表示,「我曾說過北約過氣,現在北約不再不合時宜了」,乍聽下,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因為川普的語氣和表情,實在轉得太順太自然,絲毫沒有政策上髮夾彎的問題。 在場的國際同業把川普承認北約非過氣組織,歸結於川普認知到打擊恐怖主義,平衡與俄羅斯戰略關係,美國必須與北約合作,一如他知道必須跟中國打交道,處理北韓和貿易問題。關鍵是,類似的彈性和務實,在當前充滿不確定的主客觀政治環境下,誰知道明天又會如何變?
倫敦至大陸義烏貨運班列首發 載滿嬰兒用品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39558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一列從英國出發的列車於倫敦時間10日載滿嬰兒用品、維他命等貨物駛往中國大陸浙江省義烏市,預計耗時18天。中新網報導,英國脫歐後,將更加重視與世界各國達成貿易協定。 倫敦當地時間10日,首列由英國駛往中國大陸的出口列車搭載英國貨物出發。這趟滿載嬰兒用品、維他命等貨物的列車將行駛1萬2451公里,約耗時18天抵達義烏市。 報導指出,此次班列從杜拜環球港務集團倫敦口岸出發,將通過英吉利海峽隧道進入法國和比利時之後,停靠德國杜伊斯堡,然後經過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和哈薩克,最終到義烏市。 報導表示,鐵路貨運比航空運輸更經濟且受限較少,比海上運輸又更為快捷。報導說,第一筆鐵路貨運訂單是在英國正式開啟脫歐流程後不到兩周時間簽署,顯示脫歐使英國更加重視與世界各國達成貿易協定。 另有媒體指出,英國是義烏在歐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1月1日,中英貨運列車從義烏出發駛往倫敦,首趟列車搭載88箱小商品、共700噸貨物,裡面大部分裝著衣服、包包、行李箱等產品。
趙春山/未來中美競合 合作大於競爭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39538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40_pulldownmenu 2017-04-11 00:29聯合報 趙春山 川習會終告順利落幕,結果雖不至用「雷聲大雨點小」來形容,但誠如會前各方預期,無論就會面的時間、地點和議程的安排看,川習會本身仍不脫傳統峰會外交的特質,即形式的意義重於實質的意義。涉及這次會面造成的影響,恐怕要看雙方檯面下的交易,以及後續的發展狀況,才能作出正確的評估。 對川習兩位領導人來說,見面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意義,可以產生出口轉內銷的效應。對美關係一向是中共外交的重中之重。 川普特殊的行事風格,尤其是選前那些帶有「反中」意味的言論,不但令中共感到不安,也覺得難以預測。習近平不能讓中美關係成為中共十九大前的一個政治風險,必須向國人證明他有能力處理好與另一個大國的關係。就此而論,習已取得美方對中共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的口頭支持,也獲得美國持續其「一中政策」的承諾,這些算是爭到了面子。 川普在商言商,對實質利益的要求可能超越外交上的杯酒言歡。他上台後終於體會到當家之苦。當初提出的諸多改革方案連續受挫,那些重要的人事安排,也因忠誠和彼此理念不同,而遲遲未能就位。雖然習近平此行帶去的見面禮秘而不宣,但以常理判斷,他應該會對川普關注的美中貿易失衡問題表達一些善意,這對處於民調下降和政治風暴危機的川普執政團隊而言,至少具有若干療傷止痛的功能。 而川普藉機對敘利亞採取懲罰性的攻擊,在習面前展現強人的作風,也算是一項意外的收穫。 由於期待值的大同小異,川習雙方都可以聲稱這是一次雙贏的會面,任何一方都不會有「相見不如不見」的感覺。 換言之,中美關係還會繼續呈現「鬥而不破」的狀態。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看,美國不可能不把崛起的中國視為潛在的對手;但另一方面,由於川普不能也不願扮演世界員警的角色,而中共又無意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故雙方不會把暗鬥升高到明爭,從而演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展望未來的中美競合關係,合作的部分可望大於競爭的部分。首先,經貿關係就非屬一方所得即它方所失的零和對局。川普不能予取予求,習近平也不會照單全收;其次,針對北韓核武問題,中美的共同利益是促使朝鮮半島的非核化。中共不會放棄北韓的緩衝地位,也不願見到美國對北韓發動先制攻擊。 因此,最佳的對策是運用經濟和外交工具對北韓施加壓力,並透過六方會談來協助維持半島情勢的和平穩定。就此而論,川習會的最大成就是把雙方的對話機制,從過去的戰略經濟對話和戰略暨經濟對話,擴大為包括外交安全、全面經濟、執法及網絡安全、以及社會和人文等四項領域的對話,使雙方未來的談判和合作內容更加豐富。 對兩岸關係而言,川習會的重大啟示是這兩位風格迥異的領導人,最後還是選擇走「談判代替對抗」的道路。川習能,為何兩岸就不能?我們認為,兩岸執政當局都應從「可操之在我」的部分,思考如何重開兩岸對話之門。我方官員曾表示,川習會中最好不提台灣。 這個卑微的訴求,卻道盡了台灣處在「人為刀殂,我為魚肉」下的悲哀。面對未來美中競合關係的發展,我們除了消極地思考如何避免受到傷害外,是不是更要積極地思考如何有所作為,來爭取我們的最大利益。(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史派瑟:中國送大禮 開放美牛進口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2396658?from=udn_ch2cate7225sub6813_pulldownmenu 2017-04-11 16:21世界日報 編譯黃秀媛/綜合10日電 美國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10日說,川普總統上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收到「大禮」:中國同意擴大美國牛肉進口。 彭博新聞社說,中國去年9月對美國一些牛肉產品解除進口禁令。這是中國自2003年以來首次開放這種貿易活動,可是這項解禁附有一些條件,包括美牛供應必須有可接受的追蹤資料,使銷售受阻。 史派瑟說,早先的協議在上周的峰會沒有實質改變,不過雙方準備對牛肉和其他問題擬定計畫。他沒有說明確保擴大進口的具體步驟。 華盛頓州發現一宗狂牛症病例後,中國在2003年禁止美國牛肉進口。 中國過去10年經濟快速成長,中產階級也急遽擴大,有能力改善飲食,使得豬肉消費量早就冠於世界各國的中國,也成為全球第二大牛肉進口國。 中國向美牛重新開放進口,可能為泰森 (Tyson)和嘉吉 (Cargill)等肉品包裝業者提供新的機會。泰森是美國最大的肉品加工企業,嘉吉則是美國最大的絞牛肉製造業者。 泰森拒絕對與中國的貿易往來置評,嘉吉則表示有關報導令人振奮,可是在美牛輸往中國前,還有許多步驟需要進行,而這個程序需要多少時間還不知道。 中國需求激增使澳洲受惠極大,尤其當地乾旱導致屠宰數量和可供出口的肉品增加。不過,巴西去年獲准恢復對中國輸出牛肉,搶走澳洲牛的市場占有率。
經濟/北韓意外拆除美中貿易戰引信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95439?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 2017-04-11 00:44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7日下令以飛彈猛襲敘利亞政府軍機場,7、8兩日舉行川習會,9日即調派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從南海駛往朝鮮半島附近海域。 這一連串的動作顯示,美國已將眼前的頭號目標從中國轉到北韓。川習緩辦貿易課題,但萬事莫如北韓急;不僅凸顯川普調整亞洲戰略的重要轉折,也代表中、美關係的一大進展。 北韓頻頻試射飛彈,川普日前已表示如果中國不對北韓施壓,他將會片面採取行動。美國艦隊的動作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卡爾文森戰鬥群原本是在南海巡弋,任務當然是預防兼嚇阻中國在當地的擴張動作;現在艦隊移防,顯示美國對中國在南海的憂慮已經降低。 第二,北韓試射飛彈已非一日,但美國在川習會甫結束便下令艦隊移防,時機相當微妙。 川普政府早就對北韓不爽,國務卿提勒森也強調所有行動選項都已在討論中,包括對北韓採取軍事行動、在南韓部署核武,以及對金正恩進行「斬首」。川普選在川習會時攻擊敘利亞,當然是展現他有對北韓動武的決心;會後又放心地調動艦隊,顯然川、習會面時對北韓問題可能已有共識,或至少已取得中國的理解。雙方雖未對北韓問題有所聲明,但顯然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從川習會前、後雙方態度丕變,已能窺其端倪。會前川普曾預測這將是一次「很難搞定」的會議,但在會議進行中他已改口對雙方代表稱「我認為習主席與我本人之間的關係培養非常良好,我相信許多潛在的負面問題都將消退」,會後川普又盛讚雙方已建立一種「突出的關係」。川普能話語春風,而非粗口相向,對習近平而言就是加分。 今年秋天中共將召開十九大,領導班子也將吐故納新,因此現在正是習近平在國內事務上最不穩定、風險最高且最脆弱的時刻。上半年如果與美國發生重大矛盾,對習近平的權力掌控相當不利。因此「穩定壓倒一切」,習近平只希望川普別扯他後腿就好。兩人未針對貿易問題互嗆,便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川習會即可視為成功,習近平應是滿懷愉快地返國。 至於川普願意暫時擱置貿易爭議,一方面顯示雙方在可能引發貿易戰或軍事衝突之前,能夠很快就在經濟與安全議題上找到共同的立場,而且同意先求同存異,這便代表雙方關係的一大進展。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尚未做到內部一致,官員與幕僚仍爭議不休;先前的作為也無法前後一致,經常自相矛盾。 川普目前根本無法對中國訂出一套明確且合理的要求,以及各項政策的優先順序。既然如此,在經貿議題上現在只能先使出「匯率報告」、「90天報告」、「100日計畫」等拖字訣。 這場川習會能平和、低調地劃上句點,並建立起一套新的談判架構,並由川、習直接督導,由雙方閣員協商安全、經濟、執法、網安及文化等各項議題。在新機制之下,可以緩解中方對川普動輒「推文」開砲的憂慮,而且涵蓋的範圍顯然比過去八年來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更為廣泛。 由於中、美政府的決策都是領導人說了算,因此這顯然表示雙方關係已有明顯的提升。面對此一新形勢,從台灣的立場來看,絕非官員表示「雙方關係沒有進展」就能交待過去。 從正面效應來看,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的引信已經暫時拆除,為亞洲及全球經貿新局提供了一段緩衝時間。川普需要雙方工作級的對話能有所進展,讓他對美國製造業能有所交待。 川普在會後的推文中表示:「雙方已建立濃厚的善意與友誼,但在貿易問題上唯有靠時間來證明」,這可不是場面話。美國期待中國能主動提出因應之道,中國也會投桃報李。雙方在經貿問題上現在才到達重要談判的起跑點,後續發展也必將對台灣的經貿帶來重大的影響。 張競》美國對北韓動手?很難2017/4/10 下午 08:16:48
張競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410006162-262105 美國與中國大陸高峰會如期登場,儘管在會前川普不斷放話,尤其是在北韓議題上,公開揚言假若北京不願協助,華盛頓將自行作為。雖然有些政治評論家認為,大陸不無可能會默許美國對北韓動武,甚至還有繪聲繪影地認為,北京還有可能以此借刀殺人手法,藉機除掉桀驁不馴、執意發展核武的金正恩。 儘管雙方高峰會後,美軍依原訂演習構想進程增派航艦趕赴朝鮮半島,北韓亦擺出核爆架勢回應,表面上看來戰火即將登場,但從金氏政權若垮台,北韓動亂所將產生難民潮,可能會湧入東北地區,影響大陸本身社會安定,北京就不太可能就此對美讓步。再從大國信譽與條約義務來看,若是對美國以武力對付北韓視而不見,亦將是大陸不可承受之重。 政治觀察家認為北京亦將金正恩視為眼中釘,欲去之後快。但此並不意謂大陸將會坐視美國在北韓採取任何軍事行動;甚或是美國以外科手術式特戰斬首行動,都將讓大陸信譽掃地,大國威望有所減損。 1961年中國與北韓簽訂《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該項條約曾在1981年及2001年兩度自動續約20年,因此目前有效期限將至2021年。依據該約第2條:「締約雙方保證共同採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國家對締約雙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 再依據該約第3條:「締約雙方均不締結反對締約雙方的任何同盟,並且不參加反對締約雙方的任何集團和任何行動或措施。」因此若非師出有名,諸如依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否則北京對於平壤不會與任何國家共謀採取任何行動。 諸多論者經常會以國家間僅有恆久利益而無恆久盟友之語,來推斷北京終會對平壤失去耐心,因此不無可能將北韓作為交易籌碼,以謀取更高國家利益。但北京在全球開展外交活動,不乏必須與各個具有矛盾關係國家同時往來,儘管關係有所親疏,但在國際社會大國崛起過程中,信譽與威望仍然具有重要戰略價值。 吾人不要忘記,北京若是要在國際舞台能以大國身段出場,並在其中縱橫捭闔呼風喚雨,就必須重視其所曾簽訂盟約中所負義務。假若今日北京能夠出賣平壤,將來還有哪個盟友不能作為交易籌碼。伊斯蘭馬巴德若是見到北京默許華盛頓襲殺金正恩,有誰在巴基斯坦還會認為鐵桿兄弟不會在未來變心? 再考量美國經過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長達14年苦鬥惡戰,好不容易脫身之際,美國國防部政治任命官員54個職缺,到目前川普僅提名12位,亦只有2位完成國會聽證任命程序,正式就職者僅有國防部長,以這種陣容與團隊,要對北韓動手開戰,又豈是合乎常情?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