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奇美 博物館(編輯自網路)-0
2020/08/23 21:42:49瀏覽1255|回應0|推薦2

典藏西洋藝術品為主,展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四大領域。樂器領域,擁有全球數量最多小提琴收藏,其中包含世界各大製琴師名作。藝術方面,典藏台灣最完整西方繪畫雕塑,目標為建構出基礎西洋藝術史脈絡。兵器領域,展示亞洲最完整之各國珍貴古兵器,透過歷史征戰兵器演化展現科技演進史。自然史領域,擁有亞洲最大動物標本收藏,範圍涵蓋五大洲哺乳類及鳥類。

博物館內容的’開宗明義’.

音樂的寓意 Four Allegories of Music(節錄自 奇美博物館 蔡敏玲)

奧地利 翰思.馬卡Hans MAKART(1840-1884), 1871-1873創作

音樂的寓意 Four Allegories of Music(節錄自 奇美博物館 蔡敏玲)

馬卡的創作涵蓋不同的範疇;有舞台設計、室內設計或服裝等領域,對當時的奧地利和德國有著重要的影響;【音樂的寓意】即是馬卡為尼可拉斯‧頓巴(Nicholas Dumba, 1830-1900)的圖書室所設計的系列作品之一。

1871年頓巴委託畫家馬卡為圖書室進行整體的裝飾與規劃。除了天井畫【音樂的寓意】之外,尚包含6幅鑲嵌於牆上的作品,分別以人物寓意畫的形式影射頓巴多方的興趣與家族事業如「貿易與工業」等題材。或許也代表許先生的奮鬥事蹟。
【音樂的寓意】,為一近正方形的面積,整體畫面藉由正方形的四個角,以透視法繪製出向上延伸的錐形柱區隔出四個畫面區塊,並將最終的視點聚焦於由四個小天使們環抱圍繞的圓形天體;由四錐形柱區隔的三角空間分別表現宗教性音樂、舞蹈音樂、軍樂及狩獵音樂。
馬卡的設計可謂開啟了新式資產階級用來表現自身的全新概念及這一群人在文化上的自我認知;馬卡所設計的頓巴圖書室在十九世紀下葉成為資產階級室內裝飾的典範,並將其晉升為一備受讚頌的整體藝術(total work of art)創作。

影子魔幻展 - ’光阻的造影藝術

光的空間視覺藝術;平面堆積透過光阻展現的意涵.不看不知,看了只有讚嘆,真是影子魔幻.

 自然史 動物廳(節錄自奇美博物館)

隕石的撞擊影響了地球生物的生存,也是生物滅絕事件的指標因素。

疊層石可說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活動證據,是由藍綠菌等微生物的生長與新陳代謝作用,所形成的生物與外在環境堆疊沉積的構造產物,也正式宣告地球進入有氧的環境。

寒武紀(五億四千萬年前)氣候暖化,海平面提升,低地淹沒,新物種誕生. 澄江化石出土區域在雲南省玉溪市澂江縣。澂江縣距雲南省省會昆明市的東南有60公里。集中於帽天山頁岩,開始發掘於1984年。由於化石埋藏地質條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體化石,而且保存了非常罕見的清晰生物軟體印痕化石。它的特點是動物體內沒有礦物質的軟組織部份保存得非常好,例如表皮纖毛眼睛消化道口腔神經等。其中,豐嬌昆明魚是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化石在5億3千萬年前寒武紀的地層被發現,似乎有著由軟骨構造的頭顱骨骨骼。出土化石顯示寒武紀生物的繁榮景致。

千變萬化的古海洋世界
溫暖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在古海洋中,各式各樣的三葉蟲宛如花蝴蝶般悠游穿梭其間;頭足動物鸚鵡螺,特有的殼內腔室與隔板,能夠調節體內氣體與液體的比例,靈活地上升與下降。潛水艇的設計原理,就是師承鸚鵡螺。

魚群大躍進
一部脊椎動物演化史,即是從水裡搶灘登陸的歷程,而發動登陸的起源,就是魚類。
古生代中期,魚類統治海洋,從簡單的無頷類,發展到兇猛的軟骨魚類,再到各式各樣硬骨魚類,終於以魚鰭發展成四肢,撐起身體,勇敢前進探索陸地新世界。

恐龍大世紀
中生代的盤古大陸上住著龐大的恐龍家族,其中有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兇猛的獸腳類恐龍,也有頭上帶有裝飾的角龍類。水中還有恐龍的近親,牠們是魚龍、蛇頸龍、海龍。
更有一類體型不大卻好動的獸腳類恐龍,或因在陸地上快跑,或因在樹上嘗試滑翔,終能展翅而高飛,牠們就是鳥

 

哺乳動物新世紀 
中生代結束,恐龍滅絕了,蟄伏已久的哺乳動物終於等到了黎明!以內溫型的生理調控面對多變的環境,以胎生、哺乳、親代照顧
(英語:Parental care增加存活率,多樣的牙齒型態功能與移行奔跑模式,分別佔領生態上的一席之地。

註: 親代照顧

是一個行為學和演化學的專有名詞,指人類或動物的父母輩對其子女的撫育行為。按照演化學的理論:親代撫育行為令父母輩對子女所投放的關顧(親代投資; 指父母輩以其時間和精力作為代價,令其後代得益的行為。),令其後代在演化過程較其他沒有親代撫育行為的物種有的進化適應性

鯨的重新下海
對有些哺乳動物而言,似乎對海洋環境猶存迷戀,於是鯨豚類重返大海。為了適應水域生活,牠們身軀變成流線型,前肢呈鰭狀,後肢退化,鼻孔移至頭背後方以方便換氣。雖然與魚類共存海洋,牠依然是貨真價實的哺乳動物!

靈長類的演化 
靈長類包括原猴亞目與類人猿亞目。原猴亞目有狐猴、懶猴、眼鏡猴。類人猿亞目則有新世界猴、舊世界猴、長臂猿、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人類的祖先是由人猿家族發展而來。地球生命史共歷經了35億年,而人類的出現,僅佔地球生命史的千分之一時程。

自然史 澳洲篇

烏盧魯-卡達族塔國家公園是位於澳大利亞北領地的南部的一個國家公園,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烏盧魯-卡達族塔國家公園內最著名的地標是烏盧魯卡塔丘塔。烏盧魯位於離它最近的大鎮愛麗絲泉南部的335公里處(208英里),連接兩地的公路長450公里(280英里)。烏盧魯是阿南古人(該地區的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聖地。這片區域有豐富的泉水,水潭,岩石洞穴和岩畫

卡塔丘塔(Kata Tjuta)是澳大利亞北領地南部的一組巨岩,位於愛麗絲泉西南約365公里處。卡塔丘塔和烏魯魯烏盧魯—卡達族塔國家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卡塔丘塔最高處的海拔高度是高於海平面1,066米(3,497英尺),相對附近地面的高度則是546米(1,791英尺),比烏魯魯要高198米(650英尺)。

自然史 非洲
非洲大陸涵蓋了沙漠、草原、熱帶雨林等多樣地理環境與氣候,孕育了全世界最龐大最龐雜的動物群。
植食動物在草原覓食,肉食者在遠處虎視眈眈,草原上隨時上演著動物間攻擊與防禦的殘酷戲碼。生存競爭、互動共生,串連起活生生的大自然生態體系。

自然史 歐洲
歐洲大陸的特點是海岸線有眾多海灣和半島,因氣候帶的不同,各地區植被分布亦有差異:最北邊是凍原,往南則有針葉林帶、闊葉林與混合林帶,最南部是亞熱帶地中海地區的動植物,豐富多樣的環境提供了不同動物所需的棲息條件。

自然史 亞洲
亞洲大陸具有多種不同氣候帶:西伯利亞是凍原,往南是針葉林帶;針葉林與高山之間是氣候乾燥的沙漠和半沙漠;喜馬拉雅山以南為亞熱帶和熱帶地區,面積不大,但物種卻豐富。而在高峻的喜馬拉雅山間,亦可見大型哺乳動物穿梭其中。

自然史 臺灣
台灣地處亞洲大陸東南側,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銜接處,頻繁的地殼變動、造山運動作用、不斷地風化、侵蝕與堆積,造就高山縱橫、山谷密布,高山、海岸、平原、台地、丘陵、盆地、河流交錯分布,孕育無限生機與生物高度多樣化。

自然史 北美洲 
北美洲北臨北極,南接中美洲熱帶雨林,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多樣。在洛磯山脈,山羊、大角羊生存其間。大角麋鹿分布於加拿大,是體型最大的鹿科動物;中、西部是溫帶草原,以野牛、叉角羚著名;而廣大山區則有世上最大的陸生掠食者-灰熊、黑熊與棕熊。

自然史 南美洲
南美洲具有多樣的地形,並因地理的區隔,而保有古老的哺乳動物,也曾發生南、北美洲動物大遷徙,使得生物更趨多樣。駱馬、羊駝是高原代表性動物;犰狳   (ㄑㄧㄡˊˊ、食蟻獸是特有的古老野生哺乳動物;亞馬遜熱帶雨林具有全世界最豐富的生物資源,也有正面臨滅絕危機的獠狨與樹懶。

自然史 北極 
極地區域為苔原或凍原氣候環境,只有苔蘚類植物能夠生存。常年幾乎被冰雪覆蓋,一年四季只在短暫的夏季有24小時的陽光,其餘時間多是黑暗不見天日。在嚴峻寒冷惡劣的環境下,極區的生物以厚重的毛皮禦寒,肥厚的脂肪囤積能量,堅強地與惡劣環境搏鬥。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