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蓋蒂中心 博物館之風生水起
2019/06/16 07:19:18瀏覽517|回應0|推薦0

蓋蒂中心 迎賓廳廣場梯階頂部至中央花園的中心區,設有閑步小徑,徑兩側設路燈、橫欄,供殘疾人輪椅無障礙通過.在一定距離設休息台坐椅.在半坡處又有休息廊廳和造型小巧別致的壁泉.小徑在樹蔭下呈「之」字形,並多次反覆橫越溪流.

小溪由上至下因坡度的變化;溪中的置石大小、溪床的結構及溪旁的植物配置均有所變化.

在小徑、樹行、溪流的終端,是中央花園的中心區.中心區是個圓形迷宮園,分台逐步沉降.中心區北部的平台最高,南順坡呈扇面狀,面積逐漸開展;小溪洩入扇面台終端而形成瀑布,階梯跌水瀑布銀光閃閃,成了絲綢之幕.水聲光影交織,確有銀河落九天的意境.以溪為軸,在扇面平台兩側各設3個傘形花架,種植花期長、花色絢麗的紅寶巾(Bougainvillea.扇形平台以外的小平台分為數層,分別成片種植各種花卉及矮小灌木,最低層的環壇上種滿呈銀灰色的觀葉植物.在中心區的最底層為一圓形水池,水平如鏡,花色倒影更增絢麗,微風吹時略起漣漪,又添色韻動感.在鏡池中心,砌有三聯環迷宮種植槽,滿植矮生杜鵑花.水中花壇色彩四季更迭,得意失意在詩意中歸於寧靜.

蓋蒂中心展出的藝術品並不僅僅陳列在室內畫廊裡.這裡有著28座當代室外雕塑,全部是已故傳奇電影製片人 Ray Stark 及其妻子 Fran 的收藏,故後捐贈給保羅•蓋蒂博物館 (J. Paul Getty Museum).遍佈蓋蒂中心所有區域的雕塑,十分和諧地與畫廊周邊環境和建築風格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戲劇化的生動室外藝術體驗.地處有軌電車車站區域的 Fran and Ray Stark Sculpture Garden 雕塑花園側重展出了英國雕塑,它將在遊客進入蓋蒂中心時首先映入眼簾.此外,Fran and Ray Stark Sculpture Terrace 雕塑露臺毗鄰蓋蒂中心西館,這裡展出的藝術作品主要是從寫實到抽象風格的人物雕塑.

在南露臺 (South Terrace) 最引人注目的是義大利藝術家 Giacomo Manzù 創作的青銅雕塑《Cardinale Seduto(19751977).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末,這位雕塑家創作超過了50座姿態、大小、材質不同的紅衣主教雕塑.自上至下掃視這尊青銅雕塑《Cardinale Seduto》時,就會發現這個身著禮服的紅衣主教整體看起來像是一個充滿戲劇色彩的錐形金字塔.

FranRay Stark雕塑花園於2007年開業,佔博物館藏品中約75%的雕塑.

Ray Stark 1915103 - 2004117日)是戰後好萊塢最成功,最多產的獨立電影製片人之一斯塔克是固執且聰穎的文學和戲劇經紀人,培養和製作一些20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最有活力和最有利可圖的電影,如蘇西黃世界 1960年).1940 Ray Stark聲稱弗蘭(Fran)是見過的最迷人的女孩在短暫的求愛之後,於1940926日結婚.這對夫婦很快就生了兩個孩子,PeterWendy Stark Morrissey. 彼得斯塔克(1944-1970)在紐約市自殺身亡. Stark2004117日在洛杉磯的家中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88.斯塔克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馬匹愛好者和慈善事業家狂熱的藝術收藏家.聚集了藝術家和好朋友亨利摩爾的各種戶外雕塑. 去世後,斯塔克的戶外雕塑系列捐贈給蓋蒂博物館

蓋蒂中心博物館(The Getty Center)輪值的室內展覽

藝術殿堂展出世界著名油畫大師梵高、莫奈等人的真迹,散發着暖暖的光芒;中世紀拜占庭時期的書卷手稿,向你述說着天賦予人的智慧靈性;路易十四到拿破侖時代的法國家具藝術收藏,堪稱一絕;文藝複興時期至十九世紀末期的雕刻、玻璃器皿,則彰顯着當時藝術風格的時尚與轉變.

輪流展出著名的藝術家的畫作、雕塑、攝影作品和其他藝術品,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倫勃朗的人物肖像到印象派的梵古的《鳶尾花》, 處處都能遇到眼前一亮的藝術作品.博物館也有很廣泛的兒童教育計畫.

《鳶尾花》

文森特•梵古(Vincent van Gogh)  

1853 3 30 日,荷蘭津德爾特出生. 1890 7 29 日,法國瓦茲河畔歐韋過世.荷蘭後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古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躋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鳶尾花》,油畫創作於1889.結實的油畫布上栩栩如生地綻放著數列千姿百態的花朵.揮毫出曼妙花朵的搖曳舞姿、腰肢柔擺及盤繞出鮮活輪廓. 色調飽滿的《鳶尾花》裡好似隱藏著某種難以捕捉的細膩.視覺驚歎的油畫.

1889年,文森特•梵古 (Vincent van Gogh) 自願住進一家位於法國聖雷米 (Saint-Rémy) 的精神病院,並在那裡創作了將近130幅畫作,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年.在精神病院的第一周,梵古就開始創作取材于花園自然景色的《鳶尾花》(Irises).這幅畫輪廓粗獷有力、特寫主題、色調飽滿,展現了鳶尾花盎然的生機,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版畫的影子.梵古所繪的每一朵鳶尾花都是獨一無二的;看著畫中千姿百態的花朵,盡顯豐富自然的輪廓,足見梵古在做這幅畫的時候對每朵花都進行了細心觀察.

印象·日出

奧斯卡-克洛德·莫奈(法語:Oscar-Claude Monet,發音:[klod mɔnɛ]18401114日-192612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印象」一詞即是源自其名作《印象·日出》,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都由其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其畫作中沒有非常明確的陰影,亦無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此外,他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曾長期探索實驗色彩與光的完美表達,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描繪.

《大笑的倫勃朗》(Rembrandt Laughing)rembrandt laughing

倫勃朗·哈爾曼松·范·萊因(荷蘭語: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 7 15 日,荷蘭萊登出生, 1669 10 4 日,荷蘭阿姆斯特丹過世.歐洲巴洛克繪畫藝術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主要人物.所處的年代被稱為荷蘭黃金時代,荷蘭的科學藝術與商貿成就達到頂峰. 倫勃朗年少成名,惟半生潦倒. 倫勃朗的肖像畫風格人物安排具有戲劇性,深深打動人心,倫勃朗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的作品供不應求.倫勃朗對戲劇很感興趣,經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繪在陰暗背景下的人物.倫勃朗表現的並非是人物的美貌或財富,而是經過深刻洞察後的人性與內在心理.寫實的呈現方式,毫不掩飾時間與歲月在模特身上留下的印記是倫勃朗作品的一大特點.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主要人物,被稱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Doub Head

這個有趣的雕塑是從古代大理石雕像Cesi Juno  (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的女性頭像中演繹出的,米開朗基羅稱之為羅馬最美麗的物體.它可能是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委託他的宮廷藝術家Primaticcio為巴黎郊外的楓丹白露城堡建造的古羅馬雕像之後的青銅鑄造品之一雙頭被描繪在楓丹白露花園入口上方,約在1650年的印刷品中刊出.然後它傳遞給幾個著名的收藏家,包括18世紀的鑑賞家Pierre Crozat20世紀的設計師Yves Saint Laurent.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法國藝術家保羅·高更於184867日出生於巴黎,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就像他在生活中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道路一樣.以大膽的色彩,簡潔的形式和強烈的線條著稱,沒有任何藝術正式訓練;高更反而遵循自己的願景,放棄了他的家庭和藝術慣例.

高更出生於巴黎,但他的家人在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搬到了秘魯.他的記者父親在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去世了.最終返回法國,高更以商船船員出海維生.也曾在法國海軍工作過一段時間,然後擔任股票經紀人 .1873年與一位名叫Mette Gad的丹麥女子結婚.這對夫妻最終共有五個孩子.輾轉的人生,晚年亦曾於大溪地取當地少女為伴侶,評價為負面的.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可能將Head with Horns這個幾乎真人大小的頭像雕刻成一幅象徵性的自畫像他在大溪地居住時製作了雕塑,也研究了本土文化,並衍生融入思想中儘管在法國社會文明無束教養下,高更自視未被馴服,是個野蠻人.

在這個神秘的雕塑中,為高更的自身特徵結合波利尼西亞的風尚,如寬鼻子’ 催眠的眼睛和精緻木材的光滑溫暖的表面都令人著迷對於西方觀眾來說,險惡號角表示邪惡在大溪地島,頭部兩側的角裝飾風尚,類似於髮型的一種風格.年輕人則認為此種髮型是力量的表達
這個有趣而復雜的雕塑可能展示在高更在塔希提島的家中,但它在19世紀90年代的某個時候丟失了。 20世紀90年代重新發現之前, Head with Horns只有兩張照片才知道,高更粘貼在Noa Noa ,這是一份手稿,旨在向他的歐洲同時代人解釋他的繪畫和大溪地文化.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

Christ and Mary Magdalene 大理石雕塑

三英尺半的大理石雕塑中,一個跪在岩石上的垂死的男人被一個跪在他面前的裸體女人哀悼.奧古斯特羅丹將這件作品命名為基督和瑪利亞瑪達樂納,也稱之為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及人類文明)’海洋天才憐憫,為多個聖經,神話和世俗的聯想創作了作品.這些主題,混合了神聖與褻瀆,與羅丹的創造性生活概念有關,羅丹概念不可避免地涉及苦難和殉難.
Christ and Mary Magdalene
的強大力量源於裸露的肉體的高度拋光錶面與周圍粗糙的大理石之間形成鮮明對比.羅丹在1876年訪問佛羅倫薩期間欣賞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藝術家對羅丹的影響不僅可以在作品的未完成部分看到,也可以在戲劇性扭曲的女性身體中看到
.
為了滿足對工作的高要求,羅丹經常任命有才華的大理石雕刻師,以實現他的作品.這個雕塑委託羅丹的主要大理石雕刻師維克托彼得,他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藝術家,儘管羅丹監督了這個過程,甚至還用照片來說明他希望如何改變細節
.
與羅丹的大多數作品不同,這個雕塑從未用青銅鑄造,只有一種其他大理石版本存在.

奧古斯特·羅丹,全名為法蘭索瓦-奧古斯特-雷尼·羅丹,法國雕塑家.出生於巴黎窮人家庭,14歲隨勒考克學畫,後隨巴里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刻五年,1875年遊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定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為早期作品的風格.  1840 11 12 日,生於法國巴黎. 1917 11 17 日,法國默東過世.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