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24 10:45:43瀏覽1058|回應0|推薦0 | |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宗教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亞伯拉罕意為「多國之父」;英語:Abraham;是上主從地上眾生中所撿選並給予祝福的人.同時也是包括希伯來人和阿拉伯人在內的閃米特人的共同祖先.因此’亞伯拉罕’先知在三個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猶太教的傳統中,被稱為「Avraham」、「Avinu」或 「我父亞伯拉罕」.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透過他的子民,使天底下所有的國都被祝福,基督教將此解釋為透過耶穌基督得到救贖.對穆斯林而言,亞伯拉罕是伊斯蘭的先知,且是穆罕默德的先祖(從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追溯.以實瑪利;「神聽見」的意思). 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認亞伯拉罕為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以撒之父. 以撒生雅各和以掃,雅各後改名為以色列(《創世紀-32》),他兒子的後代後發展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創世紀-49》).日後的阿拉伯人即為以實瑪利的後代,猶太人則是以撒的後代. A Torah「律法書」(希伯來文:תורה,英文拼寫:Torah).為猶太教核心;塔納赫(TaNaKh)源自三個希伯來字母T/N/K,反映了猶太教聖經的三個部分,其中T代表妥拉,N代表先知書,K代表聖錄. 「妥拉」內容與基督徒稱的「五經」(Pentateuch)、「摩西五經」或「梅瑟五書」(the Five Books of Moses)相同. 傳統認為「五經」的作者是摩西(梅瑟),不過聖經從沒有說「五經」中每個字都是他寫的;聖經只是說,神與人立約後,摩西把神的話(words)和典章(laws (NIV), ordinances (RSV, NASB, MEV), statutes (ISV), rules (ESV))都告訴人民,然後寫下,見〈出埃及記〉24:3,沒有說明筆錄的字數或篇幅.幾十年後,摩西在摩押(Moab)把律法寫出來,交給祭司,由他們放在約櫃(the ark of the covenant)的旁邊作保存,之後摩西便死了,此事在〈申命記〉31:9, 24-26 中記載.至於約櫃裡面,則只有兩塊石版,就是神與人立約時,摩西在何烈山(Horeb)所放的,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東西(〈列王記上〉8:9). 「妥拉」為猶太教的核心.它的意義廣泛,可以指塔納赫(Tanakh)24部經中的前五部,也就是一般常稱的《摩西五經》(Pentateuch).它也可以被用來指由創世紀開始,一直到塔納赫結尾的所有內容,早在公元前5世紀,以色列可能已經將托拉視為正典,而公元前2世紀將以前和後世先知冊封為古典,但直到公元時代的2世紀, Tanakh的三個部分中的最後一個克圖維Ketuvim(詩歌智慧書)被接受為固定的聖經經典.它也可以將拉比註釋書包括在內.妥拉的希伯來文字根的意思是「射中目標」,引伸出來的意義包括「教導」、「指示方向」、「引導」,它指導猶太教徒的生活方式,因此,所有的猶太教 律法與教導,通通都可以被涵蓋到妥拉中. 《妥拉》共有五卷書,有時被稱作「摩西五經」,即希伯來文的(Chumash),意思是「五」,其五卷書分別為《創世記》(Bereshit)、《出埃及記》(Shmot)、《利未記》(Vayikra)、《民數記》(Bamidbar)與《申命記》(Devarim). 《妥拉》分為五十四段,猶太會堂每週固定讀一段,為了在一年內讀完整本《妥拉》,有時必須誦讀兩段《妥拉》.誦讀《妥拉》循環的開始與結束固定在秋天住棚節期結束的隔天.這天被稱為「轉經節」或「西姆哈斯《妥拉》節」(Simchat Torah),意為「在《妥拉》中歡喜」.猶太人在吹角節、贖罪日、住棚節、逾越節、五旬節、修殿節、月朔、禁食的日子都要誦讀與節日相關的《妥拉》段落. 創世紀的前十一章提供了世界的創造 (或秩序)以及上帝與人類早期關係的歷史.其餘的創世紀的三十九章提供了上帝與聖經的族長 亞伯拉罕 , 以撒和雅各 (以及以色列 )和雅各的孩子,“ 以色列的孩子”,特別是約瑟夫. 它講述了上帝吩咐亞伯拉罕離開他的家人和在烏爾城的家,最終定居在迦南地,以及以色列人後來如何移居埃及. 托拉的其餘四本書講述了摩西的故事, 摩西在族長之後生活了數百年.他帶領以色列的孩子們從古埃及的奴役中新生,西奈山與上帝的立約以及在沙漠中的歷練,直到新一代人準備進入迦南地. 律法以摩西的死而告終. 托拉的誡命為猶太宗教法提供了基礎. 傳統說有613條誡命 ( taryag mitzvot ). 先知書Neviim ( Hebrew : נְבִיאִים , romanized : Nəḇîîm , "Prophets") Tanakh的第二個主要部門,在Torah和Ketuvim之間. 它包含兩個部份,前先知( Neviim Rishonim נביאיםראשונים ,Joshua,Judges,Samuel和Kings的敘述書)和後期先知( Neviim Aharonimנביאיםאחרונים ,以賽亞書,耶利米書和以西結及十二個小先知 ). 先知書Neviim講述了希伯來君主制崛起,分為古代以色列’ 和猶大兩個王國 的故事.重點是以色列人與其他國家神靈信徒之間的衝突,及以色列人信仰領袖(上帝的分身)之間的衝突,更對以色列精英和統治者的不道德和不公正行為的批判;其中先知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 最後是亞述人征服以色列王國,隨後是巴比倫人征服猶大王國和耶路撒冷聖殿的毀滅. 前先知Former Prophets 前先知是約書亞,法官,塞繆爾和列王的書. 它們包含在摩西死後立即開始的敘述,其中約書亞作為他的繼承人,然後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 ,最後釋放出最後一位猶大王的監禁. 將塞繆爾和列王視為單本書,它們涵蓋: 約書亞征服迦南地( 約書亞書 ), 人們要求上帝給他們一個國王,以便他們可以在敵人面前佔領這片土地(在塞繆爾的書中 ). 在大衛家族神聖指定的國王手下擁有土地,以結束征服者和外國流亡者( 國王之書 ). 後期先知Latter Prophets 後期先知分為兩部份,“主要”先知, 以賽亞 , 耶利米 , 以西結 , 但以理和十二小先知 ,十二小先知被收集到一本書中. 在基督教舊約中形成十二本書,每一位先知都有一本. 詩歌智慧書Ketuvim Ketuvim或Kəṯûḇîm (在聖經希伯來語 : כְּתוּבִים “著作”)是Tanakh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 Ketuvim被認為是在Ruach HaKodesh (聖靈)下編寫的,但其權威較預言低一級.由詩意的書 ( The poetic books) ’ 五捲軸 Hamesh Megillot )’其他書籍;除了三本詩集和五卷之外,克圖維Ketuvim的其餘書籍是丹尼爾 , 以斯拉 - 尼希米和歷代誌. 誦讀《妥拉》是猶太人生活的重心,並表明猶太信仰不斷學習並遵行上帝所賜的道德及禮儀律的決心.正因《妥拉》是猶太文化的核心,所以它不只代表摩西五經,也用來描述猶太人的整體知識和詮釋,以及他們的持續教導與學習. 猶太的傳統說法提到,摩西寫下《成文妥拉》之後,上帝又口授給他另一本不成文的妥拉,稱之《口傳妥拉》(Torah Shebal Peh),這部《口傳妥拉》也以口授的方式傳遞給每個世代的領導人.根據猶太傳統的說法,上帝知道《成文妥拉》裡的律法無法因應猶太人結束曠野漂泊後的生活,因為《成文妥拉》的教導並未涉及猶太人在城鎮鄉村定居,或是脫離游牧,轉為務農或經商生活,亦或是他們在結束曠野漂流時期架設臨時會幕(類禮拜堂) 的作法,改而設立固定的宗教敬拜場所之後所要面臨的狀況.於是,上帝以口授的方式傳給摩西這部應用於將來的律法.傳統上《成文妥拉》被猶太人奉之為猶太人的權威憲章,而將《口傳妥拉》看做是《成文妥拉》的延伸,是基本憲章的修正條款,以及從它所衍生出的案例法. 《口傳妥拉》又可分為《米示拿》、《革馬拉》和《他勒目》. 《米示拿》(MISHNAH): 《口傳妥拉》的第一部編纂集.其所包含的律法與思想是從西元前200年至西元200年約四百年的時間裡陸續集結的,分為六大部,每個部分又細分成許多專論,共六十三篇. 《革馬拉》(GEMARA): 關於《米示拿》的討論、詮釋、註解及神學爭議的編纂集.從西元200年《米示拿》編輯完成,直到西元600年這段四百年的期間,出現了許多《米示拿》所沒有記載的新處境.為了回應時代,這段時期的拉比賢哲們便開始提出新的解釋與新的律法. 《他勒目》(TALMUD): 《米示拿》和《革馬拉》的合集. 拉比(רַבִּי, Rabbi),是猶太人的特別階層,主要為有學問的學者,是老師,也是智者的象徵.猶太人的拉比社會功能廣泛,尤其在宗教擔當重要角色,為許多猶太教儀式的主持(但他們多有日常正職).因此,拉比的社會地位十分尊崇,連君王也經常邀請拉比進宮教導.在猶太人的宗教經典《他勒目》(TALMUD),就經常提及拉比的事蹟.拉比是老師的意思,是智者的象徵,是「可以去請教的人」,他們經常與常人接觸,解答他們的疑惑.他們是一群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從而獲得智慧的人. 《聖經》a Bible 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的經典.猶太教的聖經是《塔納赫(TaNaKh)》.基督宗教的聖經是舊約與新約. 西元前587年,以色列的第一座神廟被巴比倫摧毀,以色列民族也第一次被離散,猶太民族為了復國而創建了猶太教.到了西元一世紀,猶太教傳教師耶酥在傳播猶太教的過程中,對經文的解釋與傳統教會的解釋發生了嚴重的分歧,這種分歧至今依然清楚地保留在被基督教稱之為〈聖經〉的“舊約”和“新約”中.耶酥對經文的不同解釋被猶太教會視為異端邪說,最後教會以耶酥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這一罪名,將耶酥釘死在十字架上. 耶酥被處死之後,耶酥的十二個“使徒”,也就是親傳弟子面臨了一個生死抉擇;是放棄耶酥的宗教觀點,回到教會對經文的解釋上去,還是繼續堅持宣傳耶酥的宗教觀點,最後他們決定以神化耶酥的方式(彌賽亞)來繼續堅持耶酥的宗教觀點.於是他們宣稱耶酥在被處死之後又復活了,只是復活了的耶酥並沒有繼續留在人間傳教,而是回到了他的父親上帝的身邊去了.這樣就產生了基督教.基督教後來分裂形成了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不同的教會. 構成基督教舊約聖經的書籍在天主教(見天主教聖經 ),東正教和新教(見新教聖經 )教會之間有所不同,新教運動只接受希伯來聖經中的那些書,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傳統有更寬的教規. “聖經文本本身就是古代傳統與不同社區之間創造性對話的結果”,和“聖經”文本是在作家的生活條件; 政治,文化,經濟和生態變化時期產生的. 舊約是“一系列神聖起源的權威文本,經歷了人類的寫作和編輯過程.“不是一本神奇的書,也不是由上帝寫成並傳給人類的. 與希伯來經典A Torah「律法書」(公元前3世紀)的定義平行,然後塔納赫(Tanakh)24部經開始被翻譯成希臘語並擴展,現在被稱為七十士譯本或希臘舊約. 基督教聖經中,新約福音書源自一世紀下半葉的口頭傳頌.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標誌著西方拉丁語基督教與東方基督教之間的分離. 東西方教會的聖經差別很大; 可以說東正教會一般遵循七十士譯本,在舊約中包含的書籍多於猶太經典中的書籍. 埃塞俄比亞東正教典(thiopic Orthodox canon) 包括81本書,包含許多啟示錄文本,曾在Qumran發現但隨後被排除在猶太教規之外. 聖經 舊約’新約 ‘舊約’給出了律法,它包括兩個部分;誡命和因服從或反抗這些誡命帶來的福報或詛咒. 構成基督教舊約聖經的書籍在天主教(見天主教聖經 ),東正教和新教(見新教聖經 )教會之間有所不同,新教運動只接受希伯來聖經中的那些書,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傳統有更寬的教規. 一些團體認為特定的譯釋是神聖的啟發,特別是希臘七十士譯本和亞拉姆派佩希塔.舊約由幾個世紀以來精英出版的許多不同的書籍組成;前五本書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書,數字書和申命記 - 在波斯時期(公元前538-332)達到了現在的形式. 約書亞 , 審判 , 塞繆爾和列王的書隨之而來,形成以色列從征服迦南到耶路撒冷圍城的歷史. 這些歷史書約佔舊約總內容的一半. 其餘的,各種先知的書 - 以賽亞 , 耶利米 , 以西結和十二個“ 小先知 ” - 都是在公元前8世紀到6世紀之間寫成的,約拿書和但以理 書寫得較晚. “智慧”書籍 - 約伯 , 箴言 , 傳道書 , 詩篇 , 所羅門之歌 - 有各種各樣的寫成時間;箴言可能是在希臘時期(公元前332-198)完成的,內容含有較舊的體材; 約伯(Job)在公元前6世紀完成; 傳道書公元前3世紀完成. 彌賽亞,基督宗教術語,意指受上帝指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主.基督教主張「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的出現,應驗了許多舊約聖經中的預言」,伊斯蘭教也認同耶穌就是彌賽亞,稱他為"麥西哈爾撒";而猶太教信徒則予以否認,並仍然期待他們心中的彌賽亞來臨. 一些被指為異端和普遍認爲是邪教的教派,其創辦人也常以彌賽亞自居. 新約聖經 新約預示了舊約的靈驗. 新約聖經作者承擔了舊約聖經的啟示,可能是在提摩太后書3:16中最早提到的,“所有的經文都是上帝的啟示”.‘新約’明示,神給了那些誡命來說明人類需要拯救;它們從未被當作救贖的手段(羅馬書3:19). 講到耶穌基督的生平,回顧他的事蹟以及我們該如何回應他給的永恆生命的禮物,感激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羅馬書12). 《新約聖經》(希臘語: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英語: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認為的「《聖經》全書」裡繼《舊約聖經》之後的其餘部分的常用稱呼.《新約全書》共二十七卷,內容大致可分為五個大類,即「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大公書信」和「啟示錄」.雖然這幾個部份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有共同的主題,即強調耶穌的身份、生平和地位. 新舊約都展示了同一個神聖,仁慈和正義的神,他審判罪惡,但他也要求把只有通過基督的贖罪犧牲才能得寬恕的墮落的人類罪人帶到他面前.在新舊約中,神向我們顯現自己,以及我們如何才能通過耶穌基督走向他.在新舊約中,我們發現永生和敬虔的生活所需的一切(提摩太后書3:15-17). 新約預示了舊約的靈驗. 講到耶穌基督的生平,回顧他的事蹟以及我們該如何回應他給的永恆生命的禮物,感激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古蘭經a Qur’an 伊斯蘭教的經典;先知穆罕默德在夜行登霄(神蹟顯現)中被天使’嘉百列’帶領並騎乘神獸布拉克,到了古都斯(耶路撒冷),之後和’嘉百列(Gabriel)’同上天堂,先知與其他一眾先知見面並在最後接受阿拉(神)的指示.仁慈親切的口語傳授於初世紀.隨即以華美的書法記錄史詩般的經典. 藉著書籍及生活用品的標誌,流傳於中世紀. 《古蘭經》的第一章;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贊頌全歸真主,眾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求你引領我們正路,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誤者的路.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舊約》及基督教《新約》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同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穆斯林認為古蘭經上帝通過天使長加布里埃爾(Jibril),在大約23年的時間內,當穆罕默德40歲時,從公元 609年12月22日開始逐漸向最終的先知穆罕默德揭示古蘭經,穆罕默德去世的那一年;公元632結束.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穆罕默德先知的證明的最重要的奇蹟,一系列神聖的經典與啟示,開示予亞當並在穆罕默德結束. 《古蘭經》指出它與以往降示的經典(《妥拉》及《福音書》)是同出一轍,都是真主降示的經書,認為穆斯林應該相信它們. “古蘭經”將其與先前與神的約定書(妥拉和福音書)的關係歸因於他們獨特的起源,並說所有這些都是由一位上帝啟示的. 可蘭經的語言是根據古蘭經的SYRO -阿拉姆讀,類似敘利亞語.古蘭經敘述了猶太人和基督教聖書(Tanakh,Bible)和靈修文獻(Apocrypha,Midrash)中敘述的許多人和事件的故事,儘管它在許多細節上有所不同.亞當,以諾,挪亞,希伯,示拉,亞伯拉罕,羅得,以實瑪利,以撒,雅各,約瑟夫,招聘,葉忒羅,大衛,所羅門,以利亞,以利沙,約拿,亞倫,摩西,撒迦利亞,施洗約翰和耶穌也是古蘭經提到的’上帝的先知’(見伊斯蘭教先知的).事實上,古蘭經中提到的摩西比任何其他人都多.耶穌在古蘭經中比穆罕默德更經常被提及,古蘭經比新約更經常地提到瑪利亞. 古蘭經 運用宇宙論去證明神的存在性(有謂;一神論;神 創造宇宙.). 對於天地萬地的設想,《古蘭經》經常指這是值得深思的一點:「他創造了七層天,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看到完美無瑕.再看看!也終究毫無缺陷.」. 《古蘭經》的許多地方都有「確信末日和真主」的經文,把相信來世與相信真主相提並論. 《古蘭經》不認為人類的靈魂本身是長生不老,因為人類的存亡全憑真主的意志.真主可以隨心所欲使人死亡,也可以隨心所欲透過肉身復活使人重獲生命. 先知 先知或者「真主的使者」接收經典’聖訓,然後把它們傳達給普羅大眾. 根據《古蘭經》,真主是透過顯靈和啟示與人類溝通,使他們能夠領會真主的訊息. 倫理與宗教 《古蘭經》的道德規範裡,信仰是基本的一個部分,因此學者一直嘗試介定《古蘭經》裡「信仰」及「信仰者」的意思.《古蘭經》所述的倫理法律概念及就正當行為而作出的勸誡都是穆斯林崇拜及信仰真主的方式,它強調通過日常生活當中遵從這些教導來履行宗教責任.《古蘭經》鼓勵人們行善,特別是對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不分晝夜,不拘隱顯地拖捨財物的人們,將在他們的主那裡享受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沒有憂愁.」.行善是一種自我純淨的方式.《古蘭經》就結婚、離婚及遺產繼承制定的法則申明了家庭生活的方式,禁止高利貸、賭博等行為,是伊斯蘭教法中一個主要行為規範.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