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28 13:26:38瀏覽2556|回應0|推薦0 | |
樂蜀 LUXSOR (很多宮殿的地方) 古稱底比斯,上埃及樂蜀省的首府,為埃及的古都、歷史名城及著名旅遊景點.沿尼羅河溯河南下,是遊客必遊之地. 底比斯古城;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定都,作為古埃及的首都長達1000多年之久(中王朝和新王朝約西元前2040年至1085年).在古王國時期,底比斯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型商道中心.它作為通往西奈半島的水路及通往努比亞’彭特的陸路的樞紐.因為這個優勢,第十一王朝法老曼圖霍特普二世(Nebhotepre Mentuhotep II;前2046年-前1995年)決定把首都定在底比斯,並在底比斯為阿蒙神(太陽神),大興土木,興建眾多神廟.阿蒙神原是底比斯地方神’赫門’Khmun,代表風神’空氣神,表徵為人形,頭戴羽毛王冠,也以公羊’公牛’鵝首列像.底比斯從此成為古埃及的聖地.被希臘詩人荷馬描訴為百門之城,因為底比斯的神殿都有希臘式的宏偉塔門.在新王國時期各國的貢品及戰利品源源進入法老的財庫,這些法老也竭盡全力興建壯觀精緻的神廟及陵墓. 彭特之地是與古埃及進行貿易的地方.這裡生產和出口黃金、芳香樹脂、黑檀木、烏木、象牙和野生動物.邦特是根據古埃及人的貿易團記錄而得知.
底比斯是阿蒙 睿神所居住之城,阿蒙神amun原本只是一個地區性的神祇,當底比斯成為埃及帝國的首都後,阿蒙神兼併了太陽神睿re的特質,神權勢頭淩駕於埃及其他眾神之上,而變成阿蒙 睿(RE),是眾神之首也是法老的守護神.阿蒙睿和妻子繆特mut 兒子孔蘇 khonsu 成為底比斯三神 (thebes triad),歷代法老興建了兩座神廟群,卡納克karnak 和樂蜀 luxor 神廟來祭拜底比斯三神.拉姆西斯二世(Ramsses Ⅱ,1290-1224 B.C.)在阿蒙之主宰下,行使擴張主義向外征服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方,大量的戰俘湧向底比斯,成為帝王們建造自己墳墓及神廟之主要人力,而底比斯亦從小小地方爬升到政府之行政及宗教中心,最主要的遺蹟是尼羅河東岸的卡納克神廟、路克索神廟,及 西(左)岸的四座寺廟,被稱為Goornah,Deir-el-bahri,Ramesseum和Medinet Habu.在國王谷最著名的墓葬中有墳墓Tutankhamun,Hatshepsut,Ramesses和Nerfertiti. 神殿建築始於古王國時代,神殿的構造只是把貴族的住宅加以擴大,不同之處是使用石材.’中王國’後墳墓和神廟合為一,此時金字塔變小(或許建造金字塔的技藝未完整傳承.),而以「塔門」為主的廟宇興起.’新王朝’時,對於墳墓的態度更趨消極,可是對於宗教上各種儀式和神職上的重視卻是有增無減,進而也使神廟成為埃及景觀上和精神意義上最重要的建築類型.典型的埃及神廟,一般是南北向的,在中軸線上有序地排列著整座神廟的四大部分:門樓、柱列庭院、列柱大廳、祭祀殿. 門樓 古埃及神廟特有的門形,神殿由牆壁圍繞著,門的樣式是由一對對稱的兩個門樓夾著不大的門道.與連接兩者的樓橋構成,石牆上滿佈著彩色的浮雕,敘述法老豐功偉業,優秀基因.樓橋下方是神廟入口.為了加強門道位置及對石牆的對比,門道上簷部的高度比石牆上的大得多.門樓帶有宗教意味,東西門樓分別象徵地平面,太陽升起,意味太陽神由天橋穿過,有的大神廟門樓前還有一對方尖碑,古代埃及信仰太陽神,認為愈高的物品愈接近太陽,因此建立高20至30公尺的方尖碑(Obelisque),距今約有3700年歷史,上面記載法老王的事蹟. 門樓前通常有一條兩旁排列著羊頭或人面獅身石像的禁衛軍大道,直通尼羅河畔(卡納克通尼羅河是羊頭獅身神道). 方尖碑本應兩兩成對,但現在埃及留下來的都是形單影隻,另一座有的被掠奪有的被當成禮品送人,哈塞布蘇女王的方尖碑被鋸斷放置在聖湖旁,圖特摩斯一世的另一座方尖碑現在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 柱列庭院 門樓後是柱列庭院,及三面由柱式迴廊圍成的方形露天庭院.庭院的中間有一條直道通向祭祀殿.一般的信奉者,只能進到與高大塔門相連接的柱列庭院,而更深入的部分,除了少數特選的祭祀官外,一般人不能進去. 柱列大廳 柱列大廳在庭院之後,天花板逐漸變矮,地板逐漸增高,房間越來越窄,採光層減,懸疑氣氛漸增.肅穆. 祭祀殿 祭祀殿的屋頂比前面的建築更低,地面卻更高,四周密不透風,採光僅有從立柱大廳通道傳來的光線,祭祀殿中供放著神祇或法老的雕像,幾乎坐鎮在完全黑暗之中,在此種神殿所進行的祭祀,可說是秘密儀式.神祀室神殿的神像對埃及人而言,神像能夠保護民族全體的繁榮,而此種繁榮必須在滿足神的要求之下才能獲得,於是產生了祭祀.所以,要給神像穿衣,塗抹香膏、供奉飲食、以歌舞慰勞,為神殿每天祭祀例行進行的項目.唯一有資格為神服務的人,應該是神的兒子─法老,但埃及是多神教國家,所以各地都有地方神的神殿.於是祭祀由祭祀官代王執行,祭祀官由法老親自任命. 神廟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大門,群眾性的宗教儀式在殿門前舉行,力求富麗堂皇,和宗教儀式的戲劇性相適應.另一個在大殿內部,法老在這裡接受少數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嚴,和儀典的神秘性相應.所以,從門樓進來,屋頂遞次下降與地面逐漸增高,從寬敞而明亮的庭院到光線黯淡的祭祀殿,給人肅穆神秘之感,充分表現了王國懸殊的等級差別. 註: Barques and barque shrines 將死去的法老帶到神靈身上.’Barque’巴里克斯’(靈的運輸帆船)是重要的宗教文物,因為神靈被認為是在天空中以這種方式旅行 ; 銀河係被視為一條偉大的水道,與地球上的尼羅河一樣重要 . 祭司在節日儀式期間,神靈雕像和儀式船在水上遊行. 寺廟一定存在巴里神殿,有時寺廟中不止一個巴里神殿,平日神聖的’Barque’巴里克斯’古董置於神殿休息. 神廟各自有獨立之泥磚圍牆,在兩座廟宇之間也有各種政治及宗教上必要之建築設施,神廟均是經過數百年慢慢發展而成.其中最大的是十八王朝,建立於底比斯的卡納克的阿蒙(Amen,1523BC)神廟.神廟巨大莊嚴,門口有羊頭獅身像(西向尼羅河的神道),羊頭代表太陽神──阿蒙睿,獅身代表王權.入口處呈寶塔門形狀,塔門前立著旗桿、方尖碑柱和國王雕像,塔門後有帶迴廊的天井和神廟建築物本身.神廟柱型有棕櫚式、蓮花式、紙莎草式、樣式優美、變化多. 中王朝時期之位於卡納克 (Karnak)及路克索(Luxor)之阿蒙神廟均被急速的擴大規模.二座阿蒙神廟,卡納克位於北,路克索位於南,被稱為是阿蒙之南方後宮,兩者之間有一條3公里長之人面獅身神道相連,神道的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卡納克神廟(神聖的場所) 中間主體為阿蒙神廟,北側底比斯主神 ‘戰神蒙圖(Montu)’廟及南方’姆特(Mut)’廟組成.阿蒙神廟是卡納克神廟的主體部分,局部建築始於西元前1870年,歷經第十八、十九王朝時的哈塞布蘇(Hatshepsut, 1473-1458B.C.)女王和圖特摩斯三世(Tuthmosis III),到拉姆西斯Ramses二世、三世時達到顛峰(約西元前1570~1090年),第廿王朝時整體建構大致完成.後來的托勒密王朝和早期的基督教時期也都陸續加建了一些工程,前後綿延2000多年不斷增修擴建,是埃及最大的神殿,總長336米,寬110米,已成為一龐大的建築群.由十座巍峨的門樓’方尖碑(obelisks)’拉姆西斯三世神廟(Temple of Ramses III)’多柱宮(Great hypostyle hall)及三座雄偉的大殿;紅色花崗岩建造,放置聖舟的祭壇及聖殿’ 中王國時期建造的阿蒙神殿(遺址)’ 圖特摩斯III世 宴會廳.外加東南側’聖湖’;讓祭司在行禮之前,在水中淨身,聖湖旁有一座金龜子形狀的雕刻,稱聖甲蟲,或許象徵塔哈爾卡(Taharqa有稱 聖甲蟲).一號門;’孔蘇神殿塔門’,建造最晚,為內克塔內布一世 NECTANEBO I 築成. 註: 哈塞普蘇女王(Hatshepsut) 哈塞普蘇,在古埃及語的意思為「最高貴的女士」。她是第十八王朝法老也是古埃及第二位可考的女性法老,是古埃及一位著名的女法老.西元前 1507 年~西元前 1458 年. 十八王朝後繼的法老圖特摩斯二世(Thutmose II)的妻子哈塞普蘇女王(Hatshepsut)的神廟是新王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神廟座落於帝王穀(Kings valley)北面依開鑿山壁而建. 註: 圖特摩斯三世(生不祥,約逝於西元前1425年),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稱的法老(約西元前1479年4月24日—約西元前1425年3月11日在位).圖特摩斯三世是法老圖特摩斯二世之子(曾被認為是圖特摩斯二世的異母弟).是圖特摩斯二世與次妃伊西斯之子,與圖特摩斯二世的正妻哈特謝普蘇特之女涅弗魯利結婚. 在西元前1458年前,圖特摩斯三世的後母哈特謝普蘇特掌握著埃及的實權.哈特謝普蘇特死後,圖特摩斯三世獨自統治了一段時間,後來立其子阿蒙霍特普二世為共同執政者.從西元前1458年起,圖特摩斯三世進行連續不斷的戰爭,其結果是恢復了哈特謝普蘇特時代喪失的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統治.在美吉多(以色列的麥吉杜)、卡迭石(Kadesh敘利亞 )、卡爾赫美什(敘利亞’土耳其邊境)等地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以圍攻麥吉杜的戰役最為有名).約前1445年,圖特摩斯三世打敗了米坦尼國王,奪占米坦尼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的安納托利亞的山區,依賴雨雪補給;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下游在古爾奈與底格裡斯河合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西岸的土地.經過長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邊界被圖特摩斯三世擴展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奴比亞地區).還使利比亞、亞述、巴比倫、西臺及克裡特島的統治者們都向他納貢.由於圖特摩斯三世的赫赫武功,一些歷史學家稱他為古埃及的拿破崙. 圖特摩斯三世死後,阿蒙霍特普二世繼位. 註:阿曼霍特普三世(AmenhotepIII)及聖湖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也被稱為「華麗的阿蒙霍特普」,為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任法老.父親圖特摩斯四世死後,繼承了王位.根據不同的著作,統治期是在西元前1386年6月-西元前1349年或西元前1388年6月-西元前1351/1350年12月. 阿肯納頓的爸爸 ; 阿曼霍特普三世(AmenhotepIII)是典型的自戀狂,自詡曾在一次打獵遊戲中一舉殺了56頭野牛.自畫像多,雕製了大約1000座的雕像,寄望英明永存.阿曼霍特普三世最著名的雕像就是位於路克索的那兩個曼農巨像(Colossi of Memnon).阿曼霍特普三世娶到了一位伊拉克公主,這位公主嫁到埃及時,除了大批的嫁妝外,服侍她的317位宮女亦隨行.阿曼霍特普三世為了取悅這位公主,特地在15天內挖了一座1700公尺長的人工湖(位於現今路克索之卡納克神廟內),稱聖湖. 註:塔哈爾卡(Taharqa有稱 聖甲蟲)廟及亭 是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努比亞王朝)法老(前689年—前663年在位).是法老皮耶的兒子,曾統治庫施(蘇丹地區).後被其叔父召回,共同抗擊亞述國王阿薩爾哈東.約於前673年擊退阿薩爾哈東的進攻.在前671年,亞述帝國捲土重來,占領包括孟斐斯在內的下埃及,塔哈爾卡再次成功地收回了大部分失地.但在前666年,亞述國王亞述巴尼帕幾乎征服了整個埃及,塔哈爾卡逃亡納帕塔(蘇丹中部),並死在那裡. 註:內克塔內布一世 NECTANEBO I 古埃及第三十王朝首任法老,成功地反擊了波斯人於西元前373年再次統治埃及的企圖.登上王位時面臨波斯人入侵,波斯人22萬軍隊向埃及挺進.埃及人最初受挫,但由於波斯大將法爾納巴佐斯優柔寡斷,埃及人得以集結軍隊,在三角洲門德斯附近從側麵包圍入侵者,迫使敵軍撤退.在位時期大興土木,藝術也極為繁榮. 神廟的再生建築材料可以推導出在埃及第十二王朝 辛努塞爾特一世(Senusret I約西元前1970年~約西元前1934年在位.)時這裡就已經有一座神廟了.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這裡建造了新神廟的第一個部分. 供奉的是底比斯主神——太陽神阿蒙,在古代是祭祀阿蒙神的最高殿堂,是古代法老王獻給太陽神及月亮女神的廟宇.許多歷代的法老王為使自己的豐功偉業流傳,都在此神廟中留下一些自己的建築,皆竭力在神廟的壁面上鐫刻重大的歷史事蹟,包括編年史、戰役場景和國王名字,整個神廟群有如埃及的新王國時期到托勒密王朝的千年史書,是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神殿共有十座塔門,六座東西走向四座南北走向,而以第一道為最高大,它高43.5米,寬113米,是托勒密王朝之作.內有雄偉的列柱廳’宴會廳、普塔神殿、古老的蒙圖圍場、奧佩特(Apet)與孔蘇的神殿. RamessesII的巨大雕像,還有Hatshepsut女王未受破壞的方尖碑,Seti I開始建造的134根巨大的石柱祭祀廳.因此,卡納克神殿既是一座建築藝術的博物館,也是歷史內容豐富的石刻檔案館. 卡納克神殿最傑出的建築是2、3號門樓間著名的列柱廳Great Hypostyle Hall,是由西元前1306~1290年在位,屬於第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Seti I)所構思興建的,但工程實在太龐大了,由西元前1290~1224年在位的拉姆西斯二世完成.埃及最大的柱殿,寬103公尺,進深52公尺,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大得可以裝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和羅馬的聖彼德大教堂. 16行134柱.其中122根高10米,另外12根高21米,直徑超過3米的蓮花柱,星羅棋布排列大廳.石柱由層層圓柱型石塊堆成,柱頭較柱體為寬,作蓮花狀,柱體雕滿各式象形文字或過去豐功偉業的圖樣.原建築是有屋頂的,中間兩排高二十公尺,再向外高十八公尺,落差二公尺設計為採光窗,室內自然採光通風之用.在西元前27年的大地震,使得這個廳屋頂塌下,柱子也僅剩下100多根. 殿內石柱有如原始森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被橫樑和柱頭分去一半後,光線漸次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奈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巨大的法老雕像若兩腳是前後擺放,那表示建造時還執政.若雙腳合併,標記法老已蒙主寵召. 註:底比斯主神 戰神蒙圖(Montu) 神的崛起往往與世俗統治者脫不了關係,進入第十二王朝,新法老決定遷都孟菲斯,而底比斯成為法老崇敬的「阿蒙」的祭祀中心,蒙圖瞬間降階為阿蒙的兒子,不再被視為太陽神的一種面向,而成為一名戰神.蒙圖也沒有保住阿蒙之子的地位,終被孔蘇取代,也不是卡奈克神殿祭祀的底比斯三聯神之一. 註:姆特(Mut) 埃及神話中的女神,阿蒙神的妻子,與阿蒙神生有兒子孔斯,此三神即底比斯三柱神. 埃及象形文字意指「禿鷹」,同時也指「母親」. 姆特最初只是底比斯的一個地方神祇,後來才和阿蒙神聯繫起來,成為阿蒙神的妻子. 太陽神’阿蒙’也是「天空之主」,故姆特也就成為了「天空的女主人」. 註:梅希特Mehit 是一個保護女神;獅子和戰爭女神, 與聖地聯繫在一起. 戰神 安胡爾anhur在努比雅取的妻子. 註:辛努塞爾特一世 Senusret I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約西元前1970年~西元前1934年在位).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之子.當王儲時曾領兵攻掠利比亞.後轉向南進,占領努比亞地區直至今日之瓦迪哈爾法.又遠征利比亞沙漠綠洲及阿拉伯沙漠的金礦區.辛努塞爾特一世遵照其父的遺訓,推行中央集權.同時在全國各地開採礦產,新建工程.晚年與兒子(阿蒙涅姆赫特二世,Amenemhet II)共同處政,不久去世. 註:奧佩特 (Apte;克麗奧佩脫拉一世Cleopatra I Syra) 古埃及第一位握有實權的女王, 年代約前215年~約前176年,希臘化時代的敘利亞塞琉古王朝的公主、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共治王后或女王(女法老,約前193年起在位至逝世)、攝政女王或太后(前180年起在位至逝世),敘利亞國王安條克三世(大帝)與王后拉俄狄刻三世的女兒,埃及國王(法老)托勒密五世的妻子,國王托勒密六世和托勒密八世的母親. 註:克莉奧佩脫拉七世女王(Cleopatra VII) 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篤愛父親者, 前69年-前30年8月12日). 世稱「埃及艷後」或「埃及妖後」,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 托勒密王朝傳統上女性統治者需附屬於男性共治者之下, 因與在埃及的前羅馬軍隊加比尼亞人(Gabiniani)發生衝突,被迫接受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登基,並與弟弟結婚一同共治埃及.慘淡’權謀重重的經營,終究埃及衰敗.克莉奧佩脫拉七世的死亡代表托勒密王國終結,也代表希臘化時期結束,東地中海羅馬時代的開始. 埃及 樂蜀 卡納克神廟 六號門聖舟殿前的上下埃及柱 上埃及柱 古埃及,喇叭狀的百合花是上埃及(古埃及的南部,尼羅河上游地區)貴族的象徵. 聖潔且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神靈之花;蓮花是「復活之神」,可以使人起死回生,所以喜歡在木乃伊裡於放進這種花.建築文飾常有顯現. 下埃及柱 莎草紙(英語:Papyrus)是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介質,它用當時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的紙莎草的莖製成.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 傳說;古埃及人將莎草紙稱為pa-per-aa,意思是「法老的財產」,標記法老擁有對莎草紙生產的壟斷權. 建築文飾常有顯現. 圖特摩斯III宴會廳(類軍事行軍帳的柱形結構存留遺跡) 古埃及的拿破崙. 圖特摩斯三世西元前1458年起,圖特摩斯三世進行連續不斷的戰爭,其結果是恢復了哈特謝普蘇特時代喪失的對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統治.在美吉多(以色列的麥吉杜)、卡迭石(Kadesh敘利亞 )、卡爾赫美什(敘利亞’土耳其邊境)等地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 埃及南部的邊界被圖特摩斯三世擴展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奴比亞地區).還使利比亞、亞述、巴比倫、西臺及克裡特島的統治者們都向他納貢. 圖特摩斯III宴會廳北角的植物園 圖特摩斯三世法老征戰歸來後沿途所見的鮮花、水果、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雕刻在廳壁.氣候蠶食下,殘缺不全,觀賞依然可遙想當年盛事. 圖特摩斯III宴會廳Heret-Ib殿東室 阿克美奴廟(神聖瑰寶) 尚未修復, 示意圖解說,殘柱處原來是祭拜亞歷山大大帝的場所(Chapel of Alexander The Great. 亞歷山大三世, 馬其頓帝國國王, 西元前356年至西元前323年).最前面的大門是阿巴•阿馬哈塔門, 西-東軸線到那裡結束. 卡納克神廟就是歷代法老為了讓自己出現在最前面,依次向西建,甚至不惜拆前任法老的建築.緬懷先賢光宗耀祖的負面表象. 歐非民族仍有傳統的商業本能,阿蒙休息時的聲光表演尤勝光天化日的出巡,五彩的燈光變幻映照著遺址,配有解說詞和音樂,敘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