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0 10:54:21瀏覽786|回應0|推薦0 | |
寧波地鐵一號線;寶幢(ㄔㄨㄤˊ)站A出口往東北走1公里.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寶幢鄮(ㄇㄠˋ)山南麓育王嶺上,是著名禪宗寺廟,南宋禪院五山之一.阿育王寺是中國國內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古寺.阿育王寺內舍利殿藏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一座小舍利塔,這顆舍利有多大、什麼顏色!會隨著各人的業力及善根而不同,見到的是如黃豆大,淡灰色透明的;也有看到有小葡萄般大,是白色的;同時有人看到如珍珠般大,是紅色的;亦有什麼也沒看到.捧舍利塔的老僧,不斷的說:「看到嗎?懸在小鈴下,是黑色的!」.
舍利的由來,據說遠在中國周厲王時(西元前八七八~八二八年),中印度的阿育王統治全印度,為了弘傳佛法,造了八萬四千座舍利寶塔,內藏釋迦牟尼佛的肉身舍利(生身舍 利),分送到世界各地,有的是直接派人送達,有的遣請護法神護送. 在西晉武帝太康年間(西元二八○~二八九年)有一位獵戶劉薩訶,後來出家,法名慧達,在病中夢見梵僧指引,要他去尋求舍利寶塔,行至浙江會稽的鄮山,忽聞地下有鐘磬之聲,即誠心祈禱,越三日,果見舍利寶塔從地下湧出:「其塔色清,似金非金,似石非石,高一尺四寸,廣七寸,靈盤五層,四角挺然,光明騰耀,眩人心目.」釋迦牟尼的「佛頂真身舍利」,就懸在此小塔內的小金鐘裡面.此一舍利塔非以金與銅鐵之類鑄造,又非石雕、陶製. 舍利;固然非凡情所能測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生身舍利與法身舍利(經卷)一樣﹐具有弘法的價值.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國﹑釋迦族等八國分成八份﹐建塔供養.至西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萬四千﹐佛教大興.前幾年﹐陝西扶風法門寺發現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對於佛法的弘揚有重大意義.世尊示寂後﹐為什麼要留下舍利﹖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在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親口說﹕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服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不自惜命身 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們留下舍利﹐能使我們懷戀企慕而生渴仰之心﹐ 信順佛法.佛本來無生滅﹐之所以滅度而不久住於世﹐乃是一種方便示現﹐是為了避免眾生昇起依賴心﹐甚至昇起厭煩懈怠的心.《法華經》云﹕“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佛示現滅度後﹐留下舍利﹐讓眾生建塔供養﹐便是令眾生供敬難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見佛﹐乃至“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進地修行.如果我們至誠恭敬供養佛的舍利﹐便會感應道交﹐感佛現身.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證.《法華經》上佛自言﹕“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並勸“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隋朝時﹐天臺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慧思大師印證﹕“非汝莫識﹐非我莫證”.此事可為證明.
孔雀王朝(英文Maurya,約前321年至前324年~約前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 創造者旃陀羅笈多(月護王)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該王朝是第一個統一印度的政權,阿育王在位期間,南亞次大陸除極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圖之內.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阿育王統治下的孔雀帝國,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絕對的權威. 全國分為若干行省,行省總督通常由王子擔任,但行省內部仍有著許多保持自治或半獨立的部落,這說明孔雀帝國還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 古印度王朝 孔雀王朝(約前321年-前324年至約前187年), 即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約在中國周朝至西漢廢帝時存在. 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 這時,旃陀羅笈多(月護王)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他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 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孔雀帝國的版圖達到最大規模.北起喜瑪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臨阿撒姆西界,西抵中亞南部興都庫什山,除了南端外,整個次大陸領土盡為其有,統一了除了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成了一個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將佛教定為國教,到處派人往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 這個在亞歷山大大帝侵略軍撤退之後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印度本土王朝,它的版圖一直到16世紀莫臥兒王朝之前都未被超越.這個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體上的統一疆域,而且很好地弘揚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沒有阿育王,佛教也許只是流傳於印度民間的一個宗教團體. 阿育王寺在中國佛教史,中國佛教交流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 阿育王寺曾經10年浩劫,1979年回歸僧眾,開始整修. 阿育王寺面積為8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4萬平方米.中軸線上為山門、二山門、魚樂園(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法堂(藏經樓).右(西)側有雲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樓、祖師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閣、寮房等361間;左(東)側有殊勝齋、鐘樓、舍利單、先覺堂、大悲閣等264間.西塔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的磚塔,高36米,七層六面.東塔七層八角,1995年竣工. 兩座寶塔:一座是八角木構樓閣型的七級寶塔,稱為東塔;另一座是磚砌密簷的六角七級寶塔,稱為西塔,又名為上塔. 寧波阿育王寺 諸佛海會照壁及大型浮雕壁畫’八相成道’ 歷史上真實的”佛本生“;八相成道. 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叫悉達多,意思是“成就者”.成道後人們尊稱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佛經中有:佛陀、佛祖、世尊、釋尊、如來等尊稱. 農曆四月初八是佛陀誕辰日, 誕生地是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迦毗羅衛是釋迦族聚居的一座小城,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附近,當時是拘薩羅國的一個屬國. 佛陀的父親是迦毗羅衛的國王,名叫首圖馱那,漢譯淨飯王.佛陀的母親摩訶摩耶王后,是與迦毗羅衛城隔河相對的天臂城善覺王的長女.二人婚後10餘年沒有王子出生,直到淨飯王40余歲時,摩耶夫人夜夢白象入身才懷身孕. 摩耶夫人胎滿十月,按印度古俗,要回娘家去分娩.途經蘭毗尼花園,即今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摩耶夫人在一棵大婆羅樹下休息時,生下了佛陀. 佛陀誕生的時間是西元前6世紀中葉,相當於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與中國先聖孔子生活的時代相同. 佛陀也曾娶妻生子,過著奢華的王子生活,但沒有按照父王的意願繼承王位,他在29歲時放棄王宮貴族生活出家修行.佛陀出家修行的原因,有個人的也有社會的.其個人原因是對人世間的富貴享樂厭倦,而對人世間種種不平和苦難多善思考,從而產生了人生難脫苦難的煩惱,而當時的婆羅門教的思想和行為,又無法解脫精神上的這些苦惱. 人的思想行為不能脫離他所處的社會,出家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原因.佛陀出生在印度奴隸制社會的晚期,當時印度還實行嚴格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四個等級:最高的種姓是婆羅門,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侶階級;其次是刹帝利,掌握軍政的國王和武士階級;再次是吠舍,商人、手工業者,有一定土地的自種農;最低下的是首陀羅,農民、牧人、僕役和奴隸.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後者是非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大約在4000年前,從中亞入侵印度並征服那裡的土著民族,建立了很多小國.成王敗宼,白膚色的雅利安人成為高貴種族,深膚色的土著民族成了低賤種族.各種姓職業世襲,種姓之間不得通婚.尤其嚴禁首陀羅和其他三姓通婚,對此訂有特別法律和婆羅門教的教條:若首陀羅男子與婆羅門女子私通生下混血兒,就給予一種賤名叫旃陀羅,地位最低賤,要世代從事下賤職業,如抬屍、屠宰、當劊子手.種姓製造成的階級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人民生活異常苦難. 阿育王寺內較完整地保存著歷代碑碣、石刻、匾額以及經藏古籍等文物.有唐范的書"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蘇軾書"宸奎閣碑銘"、宋張九成撰書的"妙喜泉銘"和元、明、清歷代碑額現代碑刻58塊,有唐雕四天王像、唐貫休畫十六尊者石刻、殿內棟上有宋高宗的"佛頂光明之塔"、宋孝宗書"妙勝之御"、清乾隆御筆"覺行俱圓"等許多匾額和藏經樓上清雍正版本《龍藏》7247卷、《磧砂版大藏經》等珍品.其中以《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閣碑記》和《妙喜泉銘》最為珍貴.宋朝的蘇軾書《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此外還編寫了一部《阿育土山志》,為研究古代中國佛教史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