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奉化溪口 蔣氏故居
2018/07/10 09:39:05瀏覽2894|回應0|推薦0

溪口簡介

溪口,位於寧波市區的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寧波市區22公里,沿寧奉公路南行至江口右轉彎再行8公里即可到達.奉化江是一條由多條支流匯聚而成的河流.河流主源為剡江,剡(ㄕㄢˋ)溪源頭,發源於溪口鎮四明山大灣崗董家彥村,河源海拔750.從大灣崗至公棠稱晦溪,建有亭下水庫.晦溪於公棠,匯康嶺溪(即剡溪)後改稱剡江.主流出於剡界嶺,由新昌入奉化境,稱“剡源”.沿溪風光優美,剡源九曲為古代旅遊勝地.九曲公棠以下稱“剡溪”,由西向東流過全鎮,至東端,有武嶺頭與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來.又以武嶺橫亙鎮東,以山名命地,故也稱“武嶺”.這裡山水如畫,風景秀美,騷人墨客,尋幽探勝,古代即已形成“溪口十景”,即奎閣淩霄、武瀦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觀魚、松林曉鶯、溪船夜棹、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霽、南園早梅.特別是西北的雪竇山,溪口-雪竇山景區,由溪口鎮、雪竇山及亭下湖3景區組成,面積32.6平方公里,在漢代就有「海上蓬萊」之稱. 名勝古跡眾多,為浙東著名旅遊勝地,漢代即有人以“海上蓬萊,陸上天臺”讚美.

  溪口鎮是蔣介石的故鄉,民國時,由於是蔣介石先生的故里,溪口鎮被稱為民國第一鎮,是一個建置千餘年的山鄉古鎮,四面環山,三裡長街依一脈剡水溪流橫貫東西,武嶺頭與剡溪南岸的筆架山對峙,形成溪流溢口,故名溪口.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譽的雪竇山景區,地處四明山東緣,海拔600多米,山嶴靈秀,岩壑雄奇,瀑布絢麗,林泉幽深.

 溪口《武嶺蔣氏宗譜》排列,溪口蔣姓的第一代始祖叫蔣光,字延恭.原住江蘇宜興,五代時因避亂遷居明州(今寧波),落腳於寧波城南採蓮橋(現存蓮橋街,似吻合.)蔣家帶.至二世蔣宗霸(必大)始遷奉化三嶺村,成為奉化蔣氏始祖,傳至十三世蔣仕傑,才由奉化城北的三嶺遷至奉化武嶺即當今溪口.19486月,武嶺蔣氏譜第十次圓譜時,蔣介石在南京寫了《武嶺蔣氏先系考序》一文,稱自己為「遷四明第二十八世孫」. 在溪口蔣姓眾多的遠祖中,最受蔣介石崇拜的莫過於蔣宗霸.據史料記載,蔣宗霸曾當過明州評事.離任後,寓居奉化應家山,從此篤信佛教.應家山距浙東名剎奉化岳林寺僅三公里之遙,常與該寺的奇僧布袋和尚交遊,見其出語睿智,行動不凡,遂拜其為師.以後蔣宗霸跟隨布袋和尚在外雲遊三年.一日,師徒倆共浴奉化城北長汀溪中,蔣宗霸看見布袋和尚背上有四目,識破師父真身,布袋和尚乃彌勒佛化身的消息從此傳開.這位五代末期的奉化人布袋和尚,圓寂後被中國民間廣泛崇奉為彌勒佛化身.宋初起以他為原型,定型為中國化的大肚彌勒形象,一直流傳至今.作為布袋和尚故鄉的奉化,於200811月,在彌勒道場雪竇山上興建了全球最高的露天彌勒大佛.

 《蔣氏宗譜》記載:「布袋和尚教念摩訶(ㄏㄜˉ)般若波羅密多為日課,世因呼宗霸為摩訶居士.」因此時人稱蔣宗霸為摩訶居士,或稱蔣摩訶,溪口蔣氏後裔則尊稱他為「摩訶太公」.布袋和尚圓寂後,蔣宗霸專門為他造了一個「精舍」,取名「奉師塔』,作為紀念和奉祀,還做了一首《頌布袋和尚》詩,詩云:「兜率宮中阿逸多(阿逸多是彌勒名,兜率宮是彌勒佛天上的出生地.),不離天界降娑(ㄙㄨㄛ)婆;相逢為我安心訣,萬劫千生一剎那.」晚年蔣宗霸在鄞縣天童小盤山築庵靜修,成為小盤山彌陀寺的開山祖師,死後就埋葬在那裡.

 元代文學家’黃縉’誇說奉化蔣氏:「宋三百年蔣氏與之相終始」.誠然這位大文士有些誇張,而北宋中期蔣璇起到南宋末期的150年間,奉化蔣氏竟出了11位之多的進士,是不爭的事實.

 歷史總是興衰交替,家族史亦不例外.宋後的元明清三代,蔣宗霸這一支奉化蔣氏後裔竟無一進士登第,直到20世紀初期,一脈相傳的武嶺蔣介石登上中國最高的政治平台.對於蔣介石生前竭力推崇身世顯赫的先祖蔣宗霸此事,後人推測他的一身,歸納為:家世淵源,事非偶然.

:蔣氏

  蔣氏源出姬姓,其太始祖為周初周武王之弟輔助周成王的姬旦(稱周公). 周公第三子伯齡被封于蔣(今河南淮濱縣期思集鎮),伯齡子孫後裔以封國為姓. 東漢時蔣橫輔佐光武帝劉秀,征戰有功,被封為大將軍.後蔣橫被誣誤殺,蔣橫眾子避難于河南.後光武帝悟,其第九子蔣澄被封於滆湖西之亭鄉湖裡(屬宜興).至明成化年間(1465 1487),蔣澄裔孫蔣箕攜子務本及孫蔣紹始徙居江蘇常州城南德安門外墅村(舊名茶山鎮即浦前鎮又稱丫叉浦).浦前蔣氏與宜興蔣氏、浙江奉化蔣氏均為蔣澄之後.

 蔣介石於1930年在離溪口祖宅豐鎬房不遠的養松園,敬造了一座「摩訶殿」,內供蔣宗霸塑像,早晚由蔣氏女眷燃燭供香.髮妻毛福梅篤信佛教,生前一直在此拜祖念經,幼兒蔣經國常伴母在此玩耍.溪口光復後,蔣經國為母正式下葬於大殿東側空地.

:兜率宮

 有內外兩院,外院是凡夫果報天宮,只管享樂,直到福報用盡,屬於天界;內院是彌勒的淨土,菩薩功圓滿,盡此一生,便可成佛,又名為「一生補處」.

 佛經記載乃「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之第四天,是彌勒成佛前之居處.

  溪口風景區武嶺路步行街;清一色的小青瓦坡頂、馬頭牆為主的前店後坊的老式商鋪,青石鋪就的石板,景點串珠成鏈,恢復其清末民初風貌.人稱“三裡長街”的武嶺路是溪口蔣氏遺跡和千年古鎮風情的代表和象徵,薈萃了武嶺門、文昌閣、豐鎬房、玉泰鹽鋪等著名的人文景觀.

武山廟

 武山廟為張、單、宋、任、蔣五姓眾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修,族人祈禱神靈,保一方平安,蔣中正先父蕭庵曾任廟首,民國初年創辦武山小學,蔣經國在此啟蒙.

武嶺門

 武嶺門是進入溪口鎮的必經之路,因在武山上而得名,用略帶粉紅色的塊石砌成.以前是一座小庵堂,叫武山庵. 蔣母信佛,常帶蔣介石到這燒香拜佛.蔣介石童時犯錯後,篤信母親不會在菩薩面前打自己,總會跑到武嶺庵裡避罰.

 1929年蔣介石在這裡改造成三間二房城樓式城門建築.門額兩面都有“武嶺”兩字,外()面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所寫,而裡面則是蔣介石自題,之所以將此取名“武嶺”,是蔣介石為了體現尊重前輩之意.因為,其一蔣介石崇尚武德;其二“武嶺”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的諧音.進武嶺門後的三裡老街便是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倆從小生活的故鄉.

文昌閣

 古代“溪口十景”之一,因位於武山南端高處,別名“奎閣”,故將此景稱為“奎閣淩霄”.原建築造于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至民國時期已破敗不堪.

  1924年,蔣介石從廣東回鄉掃墓,見其楹棟傾斜,於是就請他的哥哥蔣介卿召集民工重建,至第二年造成飛簷翹角的兩層樓房,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完工之日,蔣介石名之為“樂亭,作《樂亭記》以描述其勝.但溪口人仍稱之為“文昌閣”,文昌閣改建後,成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

樂亭記

 武嶺突起於剡西九曲口,獨立於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為萬山所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巋然.其獨以武嶺名者,殆取義於武德,即其地以況其所居之人耶. “嶺上古木參天,危崖矗立,其下有溪水瀠洄,游魚可數,牧童漁夫徜徉其間,樂且無窮,其幽靜雅逸之景象,竊比世外桃源無事他求矣.而隔溪綠竹與嶺上蒼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潔無異寫真,其有歲寒君子之逸致乎.舊有榭閣名曰文昌,狹陋無足以資游矚者.甲子春余還里掃墓,見其楹棟敧斜,行將就圮.乃勘地繪圖,亟思有以改造之.吾兄錫侯欣然贊焉,爰董其事,命匠鳩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屬余命之,餘以其位在山水之間,凡遠方同志來游者,莫不徜徉依戀而不忍舍,蓋無間乎仁與智,皆有樂於此,乃取其義而名之曰:樂亭.甚願吾鄉同志,朝夕游樂,顧其名而思其義,因觀感而有所興起,卓然以自立也,庶不負今日改造斯亭區之意也夫.

 1927蔣宋聯姻後,常攜宋美齡來此小住.1936年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被軍委會“嚴加管束”,次年113日,被送到溪口幽禁.張學良到達溪口,最先的落腳點就是文昌閣,幾天以後才被押送上雪竇山,19391212日,6架侵華日機轟炸溪口,把文昌閣夷為平地,以後直至蔣介石離開大陸,始終是一片廢墟.1987年,政府按原樣重建,雕樑畫棟,風姿勝舊.

小洋房

 蔣經國先生住過的三間二層小平房,建於1930年,由於當時所用材料石灰和水泥均稱為“洋灰”,故稱此房“小洋房”,原是為美國軍事顧問端納先生所建.這房子背靠武山,面臨剡溪,風景優美,環境清幽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來居住於此,直至1939年到江西贛州任國民黨行署專員.蔣介石曾為其子請了兩位老師,嚴教不懈,以解除其馬列主義武裝,並為其妻蔣方良女士教中文.同時經國撰寫我在蘇聯的日子 -旅俄報告.蔣經國住讀時,樓上東面一間為臥室,西面一間為書房,中間為客廳,屋頂平臺較寬敞,樓下一層由伴讀徐道鄰、高理文等住宿.屋內南端豎一石碑攜刻著蔣經國手書的“以血洗血”四字,為日軍轟炸溪口,經國母避難途中,卒於豐鎬房西平房後門短牆處.表示他對日侵的痛恨及替母復仇的決心.

武嶺中學(節錄於網站)

  奉化武嶺中學始建於1927年,前身為“私立武嶺學校”;1970年,改名為奉化縣溪口中學;19871月,恢復“奉化武嶺中學”的校名.

 19 11年辛亥革命後,地處四明山脈南麓的千年古鎮——奉化溪口鎮也出現了興教辦學熱,以各宗族為單元獨自出資的方式,興辦了不同於以往私塾模式的新型學校,先有蔣姓辦在武山廟的武山小學,繼之又有周姓辦在溪西廟的溪西小學和毛姓辦在毛家祠堂的西河小學.1925年春,已經在國民革命軍中成為風雲人物的蔣介石先生秉承慈母遺命,整合力量以進一步推進桑梓地的鄉民子女教育,擇私邸豐鎬房為校舍,將三所小學合併為一,稱“禽孝區立小學”,聘張葆元先生出任校長。19277月,學校改名為“私立武嶺學校”,蔣介石先生親書校匾,時有學生300多人

  1928年,學校在武山西麓選定了一片寬闊的荒灘地作為新校址.19292月,特聘日本東京高等師範畢業生張明鎬先生為校長,又特聘著名土木工程師翁文濤先生共同擔當策劃、設計及監建工作.新校舍由上海孫裕生營造廠承造,於420日奠基開工.同年716日,學校董事會在南京成立,由蔣介卿(蔣介石之胞兄)、孫琴鳳、毛穎甫、竺芝珊、宋周運、毛慶祥、周枕琴、陳果夫、蔣經國、蔣緯國、張明鎬等14人組成,籌集建校基金25萬元.1930年元旦,部分校舍建成後,學校搬入新址.次年底整個工程告竣,占地72畝,總建築面積1.4萬餘平方米.建有氣勢不凡的大禮堂一幢、二層教學樓二幢、三層宿舍樓一幢.此外還建有諸如圖書館、膳廳、醫院、電廠、大小操場、農事試驗場等一整套附屬設施和場地.整個校園保留了原有的香樟、銀杏、楓香等古樹,又新植了許多名木(諸如羅漢松、龍柏、廣玉蘭、槭樹、海桐、女貞等等),為花園式學校奠定了基礎.農事試驗場場部設在一山之隔的武山東麓,計有水田70畝、旱地110畝、林地1100畝,先後由朱行夫、宋濤、張愷、鮑尚賢、潘克勤等先生任場長,下設農藝、森林、畜牧、蠶桑、植保等科組.農場的設立,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造福桑梓的辦學思想

 1931年,學校聘王家驤先生為校長,除原有的小學外,又開辦了幼稚園和農業職業中學部.農職中學部全稱“私立武嶺初級農業職業學校”.

 19322月,蔣介石先生親任校長,王家驤先生改任校務主任.

 1933年,校務主任由劉藻、鄧士萍等先生先後接任,並開始籌建葛竹分校.

 1934年,農職部改為"奉化私立武嶺農業職業學校".農職中學部由原四年制改成五年制(即由初級升至高級).同年,葛竹分校、民眾夜校相繼辦起.

 1936年,夜校又提升為民眾教育館.

 1935年,學校相繼開闢和興辦了武嶺公園、農民借貸所、相量崗林場、罐頭廠.此外還擴充了校辦醫院和電廠,新建了自來水廠.武嶺醫院創辦於1930年,院址在學校西首的新洋房.

 193912月,日軍轟炸溪口,學校進行疏散、搬遷.

 1940年春,農職部高年級師生遷往雪竇寺,低年級遷往相量崗林場;國小部高年級師生遷往溪口周邊的新建、任宋、狀元嶴等小山村,低年級學生疏散回家.

 1941年春,學校在黃石岩臨時搭建了一些房子,農職部師生集中在那兒上課.是年4月,溪口淪陷,整個學校停辦,各附屬機構亦相繼停止活動,余名侖、葉炳年等30餘名農職部同學由教師洪長銘帶領長途跋涉奔赴江西.

 武嶺中學繼來歲月亦是曲折,19871月,恢復“奉化武嶺中學”的校名,逐日成長,外在內涵豐碩.

 愛屋及烏,父親僅履歷言及武嶺農校’ 江西 瑞金 陸軍官校 第三分校十七期 22總隊’畢業等.21歲年輕人流離顛沛,戰爭的陰影’貧乏的物質,拒絕留下記憶.後人藉重返祖籍,連貫起父親的成長奮鬥歷程.

“奕葉流芳”牌坊

 牌樓為 武嶺 蔣氏大門,立于牌門路南側,建於明永樂18.原為石柱斗拱木結構牌樓,毀于1956年強颱風.2000年牌門路拆建後,新建石牌樓,正面上書“奕葉流芳”,背書“ 函亭世澤”,意為武嶺蔣氏系   亭侯下代,蔣氏子孫,出嫁、迎娶、逝後出喪均進出此門.

蔣氏宗祠”

 建立年代久遠,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進行一次大修繕.修繕式樣、面積都沒改變.1930年,蔣介石擴建故居豐鎬房,把蔣姓三房的堂前也買進.地盤擴大了許多.蔣介石並撥出大筆資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積超過故居豐鎬房,且氣勢宏偉、壯觀,相當氣派.三房祖先牌位安放, 族裡人祭祖、看戲等活動安排祠堂舉行,兩邊還有廂房,可供十多戶族人居住.

豐鎬房

 於溪口下街.豐鎬房原有蔣介石祖傳房屋六間.1948年重修的《武嶺蔣氏家譜》第三冊記載:“清光緒十四年,公(指蔣介石)2歲,肅庵公由玉泰遷居報本堂之西廂房”.遷居的原因是蔣肅庵(蔣介石父)經商之處玉泰鹽鋪被火焚毀;西偏房即今報本堂西邊的獨立小樓.蔣肅庵死後,蔣介石兄弟分家,蔣介卿得重建後的玉泰鹽鋪,蔣介石、蔣瑞青得豐鎬房.蔣瑞青分家不久即亡,豐鎬房歸蔣介石獨有.1928年,蔣介石擴建故居,遷走25戶鄰舍,發展成占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的現有規模.

 

 整個建築為傳統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廊的格局.樓軒相依,廊廡回環,墨柱赭壁,大家風範.前庭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有月洞門相通,中間小天井,兩邊有金銀桂花各一枝,是宋美齡親手所栽.而兩旁則為東西廂房,東由宋美齡居住,西為毛福梅(蔣介石的元配)的住所.但因毛福梅居住在此,宋美齡直至1939年從未到過此地.廳堂廊廡佈滿雕刻彩畫,有取材於《封神演義》的“文王求賢”,取材於《三國演義》的“劉備招親”、“送皇嫂”、“古城會”,取材於《說岳全傳》的“岳飛出世”等系列雕刻和“渭水垂釣”、“八仙過海”、“狸貓換太子”、“聞太師回朝”等彩畫.

中堂“報本堂”

 匾額為吳敬恒所書.蔣家祭祖宗、拜天地之處,裡面供有蔣家四代宗位.堂門外走廊上有匾一塊,上書“寓理帥氣”,蔣介石為兒子蔣經國40歲生日所書,以鼓勵他能繼承父業,以理服眾,統帥萬物.兩邊楹聯是蔣介石自寫:“報本尊親是謂至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

蔣介石母親王彩玉的舊居

 中國式的建築,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這是蔣介石於1929年設計建造的.這幢二層三間的小樓,就是蔣介石分家時原來的六間平房.中間是王彩玉舊居,此屋樓梯特殊,主要是蔣介石考慮到母親年邁,況且是舊式中國女人,均以纏小腳為美,三寸金蓮,上下樓梯不便,因此特設此窄梯,僅有一人之寬,這樣其母借助兩邊欄杆,可上下自如,由此可知蔣介石對父母之孝心了.樓上樓梯繁多,那是為了連絡風水.1929年擴建新房的高度也未能明顯超過此屋,這是蔣介石為了顯示尊祖之心.

西平房

 西平房為蔣家親戚和蔣介石警衛隨從所住之處,抗戰開始後毛福梅因腿腳不便而居住於此,19391212日日軍飛機轟炸,她逃向摩河殿(祖廟)時被炸死於後門的短牆下.蔣經國得知後馬上從江西趕回,手書“以血洗血”四字。旁邊的那棵銀杏為毛福梅親手所植.

玉泰鹽鋪

 玉泰鹽鋪是蔣介石的出生地,位於溪口中街章牆弄口,蔣介石祖父斯千、父親肇聰(即肅庵)曾在此經營糧、鹽、酒、雜.據蔣氏宗譜記載,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蔣介石出生於此屋樓上.蔣介卿(蔣介石 )在寧波江海關監督卸職後與子女也曾在此居住.現有樓房三間,平房三間,還有廚房、廁所等附屬建築,大門為石砌框架,門額上書“清廬”兩字,門前牆角蔣介石題字“玉泰鹽鋪原址,外有圍牆,一如當年原貌.

溪口博物館

 主題介紹佛教 禪宗;雪竇山 彌勒道場.蔣氏生平.

 中國佛教主要有八個大乘宗派和兩個被貶低為小乘的宗派(成實宗俱舍宗.其中大乘的八個宗派流傳較廣,影響較大.亦有十三宗之說.梁啓超《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中提到的宗有:大乘攝論宗、小乘俱舍宗、十地宗、三論宗、法華宗、涅槃宗、天臺宗、法相宗(唯識宗、慈恩宗)、華嚴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等.季羨林認為律宗不能成為宗,淨土宗沒有自己的專有理論,也不能算宗;成實、俱舍都只能算是學派,不是宗派;三論宗後被天臺、禪宗所吸收,不能獨立成宗.能夠成為宗派的只有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和禪宗.

禪宗 - 佛心宗-

 唐朝慧能創立.該宗因主張修習禪定而得名.始祖菩提達摩,下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六祖惠能,北宗神秀.

 祖庭河南登封少林寺.

 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主要經典包括《楞伽經》,《金剛經》,《六祖壇經.

 隨著禪宗的傳播和發展,其內部又分成「五家七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後來又形成黃龍派楊岐派兩派.

 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禪宗後來先後傳入朝鮮和日本.

武嶺公園 -中國首座現代鄉村公園

 溪口博物館西行,沿規劃的新街盡頭即是武嶺公園.

 奉化市溪口鎮西飛鳳山麓、剡溪北岸.1935年,蔣介石擇此地建園,曆3年而成.園中有龜山,山上築“曠觀亭”、“涵碧亭”.山腳有“漪瀾廳”,為中旅社分部,19374月馮玉祥將軍曾在此下榻.園中另有挹爽閣、明遠樓、茂倚亭、康樂亭、荷塘小橋、錦提等景點.1937年為日機炸毀.1988--1990年重建武嶺公園,新建公園大門,重建“涵碧亭”、“荷蒲送風”,並修整漪瀾廳、曠觀亭和園內遊道.

蔣母墓道

 蔣母墓道;浙江省道滸溪線 西北向.蔣介石生母王采玉墓,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溪口鎮建成區西翠屏山魚鱗嶴松樹林中.蔣母墓道口,登南西側小丘步道,由西側杜鵑谷出,東行見應夢明山牌樓,北側為雪竇寺.墓道口為石牌坊,繼之經跨路亭(又叫下轎亭)、八角亭、墓廬、墳墓等建築.石牌坊有三個門,石牌中門刻有“蔣母墓道”四字,故從入口至墳墓統稱“蔣母墓道”.從石牌坊到墳墓,依山坡而築,是一條長約668米的卵石路,夾在一片松林之中.進石牌坊行約300米,有一跨路亭,形若古代書生的方巾帽,蔣介石回鄉祭母,到此下轎故被稱為“下轎亭”.蔣介石每次掃墓,便在此下轎後步行而上,以此表示孝心.過亭上行約200米,橫在途中有一座共12問平房的墓廬.

墓廬——慈庵

 建於1923年,1930年重建,改為11間排房.墓廬主房中有四塊石碑.正門迎面的是孫中山的《祭蔣太夫人文》,由譚延闓(譚是北伐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書寫,背面是蔣介石口述、于右任先生寫的《蔣太夫人事略》;左右兩邊分別是《哭母文》和《慰勞蔣總司令文》;為《蔣老伯母遺像》題字的是汪精衛(汪兆銘).

 正廳右邊是蔣介石掃墓時居住的小屋,感受到蔣介石在當時國民黨中的地位.左邊一個兩室套間,是蔣介石回鄉掃墓或下野休息之處.193612月西安事變後,此養傷110多天,是住得最長的一次.右邊兩間為招待親友的客房.附房作看墓人居住和做飯用膳之處.

蔣母之墓

 蔣母亡於1921614.稍後蔣介石任粵軍前敵總指揮,1925平靖廣東軍閥陳炯明.墓以石塊砌成,上面扇形攔土石上刻有“壼範足式”四字,含有女中模範、楷模之意.下面墓碑上刻孫中山先生親題的“蔣母之墓”.兩旁對聯為“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傀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拜台刻有風竹圖,以示婦女之墓且出身於葛竹村.墓穴朝北就對著蔣介石之父的墓穴(桃坑山).蔣介石父母沒有合葬在一起.蔣母死時,蔣母系其父第三房續配夫人,蔣母臨終前,曾囑託蔣介石,不要把她同葬在其父親墓穴裡.所以蔣介石在其母死時,為他母親另擇基地,而在兩墓中都留出了一個空穴.

 蔣介石父親名叫蔣肇聰,字肅庵,其墳墓位於溪口後馬路北面的桃坑山上.肅庵死於1895年,墓有四穴.肅庵與其原配徐氏、繼配孫氏合葬.空穴原擬留給蔣介石生母王彩玉,王氏堅持另葬而始終空著.墓碑“肅庵蔣公之墓”,為蔣介石任滬軍團長時的上級和好友黃郭所書.兩邊“別頭柱”的對聯,上聯為“武嶺山懷抱”,下聯為“剡溪水長流”.

方圓池

 蔣母墓東,緣墓塋近處乏水,遂鑿方圓兩池對應,符合勘與學潤東燥西風水.古有明訓"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為靜止穩定之品德,厚德以載物.緣動以積極智慧,養成自強不息. "智圓行方"視為君子最高境界.方圓池意涵;王太夫人"壺範足式",業樹立規矩,子孫後裔,為人應方正,處事求圓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