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8 22:02:24瀏覽5333|回應25|推薦99 | |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看到一則訊息,說美國某些書店發現,有部份讀者到實體書店竟然不是為了買書,而是為了比價,也就是說有些讀者在線上書店買書之前,會先到實體書店逛一下,看看紙本書的價錢,順便翻閱一下內容,再來決定要不要在網路上購買這本電子書。 這個情形當然會威脅到實體書店的生意,所以在表面上看起來,來逛書店的人很多,但實際上有一些人就只是來逛逛,而不是來買書的。甚至據說還會拿出手機拍下書籍封面,方便儲存資料回家比較電子書價錢。 遇到只逛書店而不買書的客人,通常是小本經營書局的困擾,但以大型連鎖書局而言,如以人文空間規劃的「品」字書局,他們卻在書局裡放置了桌椅供來客舒適閱讀,如此體貼和人性化的服務,反而是傳達了一種經營的理念,似乎想讓顧客理解他們對於推廣「閱讀」習慣的努力更勝於商業行銷。 因此,即使小書局(即獨立書局)擔心顧客只看不買,或佔著書局空間不消費,也無法為書局帶來更大的收益,因此很多小書店紛紛吹起熄燈號,在大環境變遷下,默然退出文化事業。 然而,大型連鎖書店這樣提供桌椅和舒適的閱讀空間,不會擔心生意慘澹嗎?如果大家都把書店當圖書館而不買書,書店還能經營下去嗎? 我幾乎每天工作前後都會到「品」字書局買書或看書,這樣的習慣也有好幾年了,我之所以可以這麼勤快的天天到書局報到,一來是多年前選擇工作室地點時,我刻意選在書局旁邊,二來是「品」字書局的空間規劃非常具有人文氣息,且即使不買書也能自在閱讀不受店家的拘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當然,「品」字書局能夠在一波波不景氣的聲浪中猶能屹立不搖,我想,除了書店本身的經營理念之外,也許它的複合式多元行銷概念,也是為企業帶來了商機吧? 每到周末假日,我深夜在這24小時營業的書局裡見到的現象,幾乎常讓我有時間錯亂的感覺。晚上十一點了,書局裡還是滿滿的人潮,櫃台前,繞了兩圈排隊的顧客在等候結帳。 我買完書,經過書局附設的咖啡區,也許是周末的關係,竟然是座無虛席。我看著大家可忙碌著呢!有的低頭打字,有的開心交談,有的攬書閱讀。也許是這裡提供無線上網,看電腦的人還比讀紙本書的人來得更多呢!雖然我不確定他們是否在看電子書,甚至從他們手指不停地在鍵盤上飛舞、敲打,不停地在ipad上滑動,我幾乎不認為有幾個人是來這裡看書的。 若要看書,早就在書店裡看了一回。 若要看書,早就買了幾本書準備帶回家讀了。 書店不僅只是賣書,還提供了現代人的需求,我想,這大概就是連鎖書局致勝的原因之一吧!也是實體書店必須要面對和努力經營的方向。 書店不打烊,都市人的眼睛也不打烊。 我的朋友們說,他們好幾次就待在此處通宵不眠地「k書」,我笑問:「你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有這麼認真嗎?」答案是,很少。 他們在書店流連忘返自有他們的理由。 他們自封為知性的雅痞族(yuppie),周末夜裡放輕鬆了,明日不上班,晚上想任性一下,可又不想踏足浮華酒色之地,也不想逛夜市,那麼,安靜地和陌生人一起閱讀至通宵,這或許是他們最佳的選擇吧? 我不是雅痞族,充其量不過是都市貧族,周末深夜不眠的貧族能去哪裡? 唱歌、跳舞、吃宵夜?沒那消費能力也沒興趣。 於是,都市貧族和雅痞族共處一室,共享一宵都市的夜未眠。 這是傳奇嗎?不是傳奇。 當都市面臨社會變遷之後,古早人認為的傳奇,在現代人的眼光看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社會在變,人在變,所有的型態、價值觀、乃至文化、思想都會慢慢改變。但不會改變的是人心靈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對精神層面的倚賴越加渴望。這也是我從來不認為實體書局會很快消失的原因。 實體書局的存在,對於e世代而言,豈不猶如朝聖之地,在心靈空乏與乾枯之際,偶而也能讓遊航於網海的人生,有機會踏上陸地,呼吸一下森林綠野的清香,撫嗅一下泥土的粗礫與芬芳。 對於實體書局的未來,即使有人預言它即將慢慢被電子書取代,我仍是樂觀其成。 即便一百年後它將消失於地面,也不該是我能煩惱的。 一百年後?誰知道一百年後的世界又變成怎麼樣了?誰知道地球還會安然無恙嗎? 以後的事,留給以後去煩惱吧!關照好現在我們的生活才是要緊的,想一想,當我們都不希望實體書店消失的話,那麼,實體書店還會消失嗎?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科技再怎麼進步,也敵不過人性吧? ~~ 蘋果蘇打 2011.7.18於都市觀察~~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