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08 06:17:34瀏覽4033|回應4|推薦43 | |
新春年節,吃飽喝足;老的開心,小的愉快。 眼看開工日在即,我提議全家去看一場電影。 這一年來我看過幾部電影,多半都是一個從事影音相關行業的朋友招待,但有幾次自己買票去看,才發現電影票價真不平價。 當然,如果我是單身貴族,我花個一張票價270到290元並不算奢侈,但是一家人看個電影花上近千元是有點小貴了。 何況,某些影院還會問你:「您需要套餐嗎?」那麼這票價加套餐就更貴了。 如果您不想買套餐(即熱狗包、爆米花加飲料),服務人員會告訴你:「買套餐的話,票價可以打折,反而更划算。」經服務人員一說,又剛好沒吃飯,買兩份不甚營養的套餐加上三張電影票竟要一千多元。 雖然有小朋友的家庭偶而帶孩子上戲院看電影可以老少同歡,但是,以這種票價要經常全家同樂上戲院看戲,一般家庭也會衡量一下,這也難怪現在的戲院不容易經營,且大型的戲院也逐漸蕭條,取而代之的是小廳、小院、小螢幕。 我還記得許多年前,曾經在西門町的國賓戲院看過《末代皇帝─溥儀》(全名有點忘了),那種大銀幕的氣勢直逼人心,臨場感受是絕對百分百的。當時看電影,一張票價多少不大記得了,但就是不覺得貴,不知是那時電腦影音並不普及,還是物價不高的關係,總覺得看電影是一項蠻便利簡約的至高享受。 我從小就愛看電影,還沒長大就帶著一群小蘿蔔頭一起去看電影,從瓊瑤的浪漫派電影看到經典的《屋頂上的提琴手》和《亂世佳人》,甚至從首輪看到二輪,看它三遍五遍也不厭。 婚後,夫家一位親戚是戲院的股東,常常有免費招待券可看,我就又每週看戲,一天甚至看兩個廳,當時還沒有生孩子,看電影不用花費,就成了最佳娛樂。不久,我又認識了在電影公司做事的一位朋友,她也經常給票招待我去看戲,印象最深刻的是《布拉格的春天》,我連電影海報都跟她要了一張。 我生了孩子之後,幾乎就不再看電影了,除非看的是兒童的電影,比如《玩具總動員》之類的,只有一次偷閒跑去看了號稱票房很高的《鐵達尼號》,也是西門町的大銀幕,不知是心繫於孩子,還是心思不再情來愛去的,我竟然毫無感動,一滴淚都流不出來,倍覺那次戲票格外的高昂,因為沒有想像中來得有震撼力。 近年來因為又認識了一位從事影音工作的朋友,很幸運的,常常有機會欣賞到優良的國片,他是國片的擁護者,除了招待看的國片之外,他也常常掏腰包買票找大家一起去看電影,因為他說:要多支持國片,國片才會有希望。 我在嫌票價高昂的當時,聽他談拍片的辛苦,和資金籌措的不易,才發現電影事業真是非一般人能「撩落去」的(本土通俗話)。 當我在試映會見到那些導演時,心裡總有一份憂戚油然而生,我看見他們那認真的眼神,和電影藝術工作者慣有的豪邁神態,心想,若不是因為理想的堅持,誰能忍受在長期奮鬥之後,依然可能三餐不繼,或傾家蕩產的後果呢? 只要想到這裡,我就會稍微安慰自己:電影票價並不貴,貴的是投資出去的青春,投資出去的金錢,和投資出去的理想化的人生,這些種種,都不能期望他們有多少投資報酬率?因為,答案可能就是:永遠沒有人可以預測會有高昂的投資報酬率。 當一位導演拍出一部優良、卻可能不夠大眾化的電影之後,若在首映當天看到電影院裡小貓兩、三隻時,他會想到什麼呢? 也許他會憂戚地喃喃自語:早知道‧‧‧‧‧‧ 想到這裡,我是不是應該多看電影呢? 至少多看一些優良的國片。而且要買票上戲院裡看。 雖然我依然覺得電影票價並不平價。 ~~~ 蘋果蘇打2011.2.8~~~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