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0 03:28:01瀏覽1606|回應4|推薦60 | |
寒流來襲,深夜台北的街頭,就像是在陽光背面的陋巷一般,散發著一股潮溼、陰暗的氣息。 商店打烊了,那些衣衫襤褸的背影就一個個拖著家當來到騎樓下避寒入睡。 冬季,是街友最難捱過的季節。那些有地方窩居、有暖被可以禦寒的,或許還能平安度過寒冬。而居無遮蔽、沒有暖被的,或許就因此凍住了生命。 街友,過去俗稱流浪漢或遊民,相較於早期台灣社會在街頭乞討的乞丐,現在的街友反而少見以乞討維生了,他們多數是撿拾他人廢棄的物品或食物,以一種堅持且固執的自食其力,維持他們作為人的一絲尊嚴。 也許有人認為,我說他們堅持自食其力是對他們的誤解,甚至會質疑,他們不是習於依賴他人生活或接受社會救濟的族群嗎? 淪為街友的成因很多,因此不能以單一的刻板印象去解讀他們的行為和內心。 一般大家比較熟知的萬華社區龍山寺一帶的街友,其形成已有他的歷史背景和群聚效應,也多以年老的男性居多。且有很多街友是從台灣各地流浪至此落腳,他們或許定時去平安站領食物、洗澡,或白天在外撿拾物品、四處流浪,晚上就回到龍山寺對面的廣場窩居、休息。 我不否認有些街友期待仰賴社會救助,也希望他人伸出援手,然而,隨著街友年齡層逐漸下降,及前幾年因為景氣蕭條,造成中小企業倒閉或失業的人口驟增,在街頭流浪或隨處席地而睡的人在兩、三年前忽然多了起來。而這些人有許多是因為個人不得已的苦衷,或因為不想仰賴親友救助,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選擇了流浪的生活方式。 在金融風暴的那一年,我家騎樓下忽然進駐了一位街友,每當一樓的店家鐵門拉下來,他就會帶著家當來此席地而睡。 我的婆婆住在一樓,每天清晨醒來(大約五點鐘)打開大門,就看見那位中年的街友睡在家門口,她不忍心看他受寒,就拿了一條棉被給他蓋,那位街友感恩在心,竟然在每晚睡覺前拿著不知哪裡撿來的掃把,幫忙清掃我們住家樓下的騎樓,也因此我的婆婆就跟他聊了起來,知道他曾經是企業老闆,因為公司倒閉負債,有一度曾經去開計程車,後來不知何故,竟然就離開家出來流浪。 「不要一直問我的過去啦!跟你們談以前公司的事我願意,談我家的事,我是不可能說的啦!」他揮揮手表明不願多談。 他白天不知到何處撿拾物品,到深夜就回到我們騎樓下睡覺,且固定在大家陸續起床上班前就離開,可說是「晝伏夜出」,只有晚上工作較晚的居民才會見到他。我就曾經見到他好幾次,拿著鑰匙要開門時,看到旁邊一個席地而睡的街友,心裡是有幾分恐懼,但是,因為他並不打擾人,也不會向我們索討什麼?且當時天氣相當寒冷,我們大樓的居民也就讓他暫「住」了一個冬天。 欣聞台北市勞工局在年關前開放了110個臨時工作,提供給街友及台北市認定轉介的高風險家庭,時薪102元,共工作六天可以領到4896元的薪水,並採開放登記方式,且勞、健保可由台北市政府負擔。 此「年關臨工專案」確實可以暫時紓緩弱勢的經濟壓力,但對於長遠來說,還是需要輔導他們回到職場,加入社會的生產線上貢獻己力,他們的尊嚴才得以傲然挺立,減少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蘋果蘇打 2011.1.19~~~ 參考新聞: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4510106&option=recreation 參考新聞:http://news.ftv.com.tw/?sno=2011116L13M1&type=Class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