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喪失歷史感,台灣當然亂
2014/01/09 08:02:34瀏覽7430|回應76|推薦81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旺旺中時、中時電子報》之〈名家專欄〉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9002046-260109

 

2011年,總統大選打得如火如荼之際,身為綠營參選人的蔡英文,在一次採訪中,突然對記者表示:「聽說《帖木兒之後》在台灣很紅,我已經讓幕僚訂購了原文書,準備好好閱讀,以後大家可以聊聊。」

 

事隔兩年多,我們不知道這位「只差一哩路」的前民進黨主席,是否說到做到。但可以確定,如果當時她真的看完了,自當發現英國史學家約翰‧達爾文的這本巨著,正是透過歷史學的觀點,反思從15世紀初迄今600年一直在交相攻防、交鋒的全球化脈絡。

 

易言之,不管是帖木兒率領的蒙古鐵騎,抑或英國工業革命後,對東方展開的軍事經濟侵略,乃至今日美國帝國主義挾核武硬實力,以及科技資訊無孔不入的軟實力,終究免不了來自東方,以及中南美各國為了維繫自身文化而展開的抵抗行動。結果一如帖木兒「傷人一萬、自損八千」那般,終究導至西方文明的日薄崦嵫。

 

為此,約翰‧達爾文在針對這場長達600年的全球化運動,不能不一邊感嘆,一邊下結論:「我們仍然活在帖木兒的陰影裡。」

 

這話不啻暗示世人,繼帖木兒之後,中國大陸崛起和勇於接受全球化的挑戰,已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同時啟發我們,重視歷史傳承和進行現代化改革,是可以表裡為一,並行不悖的。

 

然則對於當代西方文明的傾圮,抱著這種悲觀態度,並且一再提出警告的,其實不獨約翰‧達爾文,更有諸如卡爾‧波普爾、安伯托‧艾可、湯瑪斯‧索爾、麗貝卡‧柯斯塔等涵蓋當代經史文哲及社會學名家。

 

其中,英國著名史學家、經濟學者尼爾‧弗格森在《大衰敗:西方政經制度如何腐朽與死亡》,則分別就「民主、資本主義、法治、公民社會」這四個構成現代文明的基本元件,深入探討何以西方建制會衰敗至此。尼爾‧弗格森不憚其煩指出,正是政治版塊的衝撞動盪、政客的不斷貪贓枉法,不僅直接覆滅遠古羅馬帝國,也是今日蠶食西方文明的主要原因。

 

在談到「法治」時,尼爾‧弗格森如此直書:「法治是使政治、經濟的參與者無法為所欲為的重要機制。在司法體系健全下,立法機構所制訂的規則能得到執行,個別公民權利能受保障,民眾與法人團體倘有糾紛,始能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解決。可一旦缺少健全的司法體系,不論是民主或資本主義,都不可能順利運作。」

 

毫無疑問,尼爾‧弗格森所開出的這一槍,固不以英、美為然,尤以〈法治的敵人〉一節指出,政治人物利用立法權的染指和侵害司法,法律、法案文字的遭到刻意動手腳以及過度複雜化,更是恰中台灣今日立法院、司法體系的要害。

 

然則造成這種沉淪腐敗,幾已不可挽回的現象,堪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舉如王金平在台灣政壇的呼風喚雨,純屬李登輝的大力提拔;以敗壞文化與文官體制為己任的民進黨之壯大,亦始於李登輝倡言的「奶水論」。

 

正是這種基於獨攬大權而挑起的政治鬥爭,才使得台灣經濟為之受挫,葬送國際競爭優勢。其後接掌政權的陳水扁,則變本加厲以「去中化」為掩護,搞起各種不堪入目的貪腐罪行,結果是整體社會一起喪失中華民族,乃至台灣自身所從來的歷史感,逼著民眾淪為盧梭筆下的「高貴野蠻人」。

 

當知歷史不只意味、代表過去的族群記憶,畢竟過去仍然存活於現在。以是上世紀英國哲學家科靈烏遂斷言,歷史的真義來自「過去與現在的並置」一方面史學的探討固然是過去思想的重演,但同時這一以往的思想,又壓縮在現今的思維脈絡中。倘若一旦割裂,一定會喪失判斷各種事件的洞察力,導致敗局叢生。

 

這就是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以及藍綠本土政客所帶給台灣混亂的現狀,也是國會、媒體、政論名嘴和網路鄉民,何以紛紛成為社會亂源的主要原因。

 

以此可知,喪失歷史感,就不可能對國家、社會和最基本的家庭產生倫理責任感。喪失了歷史感,就不可能讓民主、法治得以相互維繫。喪失了歷史感,終究變成台灣賴以生存和進展的最大危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nghu999&aid=10452704

 回應文章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中文詩歌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1 00:16
柯文哲在「台灣國運動會」中,還參與撕毀中華民國身分證的儀式,現在竟然要來選中華民國的台北市長。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3/201305091200291508.htm

中文詩歌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0 23:18

柯文哲:國民黨把台灣當旅社,大便就跑掉

2013年05月11日

08台灣國召集人今天下午發起「511新國名運動大會」,發起人王獻極說,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今起將推動,希望2016年可以獲得75%國人的支持,現場也由民眾製作台灣國身分證。 出席的台大醫師柯文哲說,正名、制憲是台灣2個基本問題要解決,現在政府換來換去,名字有「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台北」等,名字太多大家精神錯亂,正名要解決。 柯文哲說,民進黨在台灣沒有長期計畫,缺少長期規劃是台灣整個社會最大問題,而國民黨把台灣當旅社,「直接在床上大便就跑掉」,不想永遠待下去。


中文詩歌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0 23:15

媒體宣揚柯文哲要超越藍綠。

今年5月,柯文哲參加「511新國名運動大會」,還在場表示要推動「台灣共和國」新國名,制定「台灣共和國」新憲法。他要推翻中華民國,還叫做超越藍綠? 今天他去拜見李登輝,並跟記者說天機不可卸漏,他選市長的動機是什麼?為何一個沒有政績,只在國科會弊案、愛滋器官失誤案、洪仲丘假見證案有這麼多問題的人,會被媒體捧成這樣呢?公民1985為何讓他上場講那麼久?內幕重重。

柯文哲:國民黨把台灣當旅社,大便就跑掉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30511/179283/ 


天涯明月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連勝文興訟的分析
2014/01/10 21:17

1. 在國民黨內樹立權威,任何人在黨內不聽話的,鬥垮伺候。(例:挺王打馬)

2. 連勝文敢提告代表鐘小平應該輸定了,至少他應該提不出証據。連勝文打蛇上棍,趁機會殺雞警猴。

3. 連勝文財大氣粗,才能組那麼強大團隊。有那麼多國民黨立委相挺,至少大家在想能靠他撈到一點好處。

4. 我們將可看到民進黨會暗助連勝文直到他得到國民黨提名。這點大家放眼去看,會不會是如此。

5. 連勝文說話充滿霸氣,卻老拿老婆當疼惜,這點很有趣。這人沒有一點行政經驗,民調會如之高,有若天助。到底國民黨的支持者都是權貴關說的嚮往者還是自願當狗去盲目投票給國民黨,值得後續觀察。


天涯明月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開戰了!第一槍先對準國民黨內
2014/01/10 20:53

連勝文狀告鍾小平誹謗 求償500萬元、7大報頭版道歉
連勝文表示,對同黨籍的鍾小平提告,是非常痛苦的決定,鍾小平身為國民黨的地方民代,必須為其言行負責,言論不可跨越法律紅線、更不能因其職權而蓄意指摘,造成他人名譽上之損害,讓人深表遺憾,並決定在今天委請律師提出誹謗之訴。

連勝文提告! 鍾小平:律師、帝寶幫艦隊出動
鍾小平說,連勝文「政商關係剪不斷、理還亂,有兩個團隊要出動,一個是告我的律師艦隊,帝寶幫艦隊,也要集結出動」。

鍾小平9日在年代電視台「年代向錢看」節目中,指稱他擔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期間,將悠遊卡的公款轉投資到香港做基金,慘賠4億餘元,連勝文辦公室隨即發出新聞稿駁斥鍾小平之說,並表示將提出告訴。

 


chan1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0 19:55
義作家艾柯:年輕人應練記憶力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1100324-1.aspx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0 19:22

Google 維基質疑連家龐大財政如何得來?

請連家爺們去告Google 維基妨礙名譽,我們急於聽您辯解


小浪(來台第七代閩南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為公,一個為私
2014/01/10 19:03

連勝文:提告是痛苦的決定

對黨內同志鍾小平提告,「是非常痛苦的決定」?

連勝文,鍾小平指控你擔任悠遊卡董事長期間轉投資基金,慘賠4億元,你為捍衛「個人」名譽,對黨內同志提告,你說是「非常痛苦的決定」。

那王金平關說司法個案,破壞司法獨立,嚴重傷害政府、國民黨形象,馬英九為捍衛政府、國民黨形象,要求王金平辭職,也是非常痛苦的決定,而你不僅不認同,甚至口不擇言,批馬護王,你又是啥心態?

馬英九是為公,而你是為私,兩人品格高下立判。


為了長照永續經營
請多多吸菸做公益

chan1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0 18:39
爛掉的媒體已經是繼民進黨之後第二大禍害台灣的毒瘤

chan12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1/10 14:39
刺穿民進黨的泡泡


有些媒體現在就好像民進黨新的「心戰」機構

國民應該是時候表達自己的聲音了

台灣也應該脫離「低智商」的枷鎖了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