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5 07:12:47瀏覽5774|回應16|推薦76 | |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 「五十年內,台灣不可能做到非核家園,核四一定要建。核一、二、三廠要延後除役;等到五十年後,再生能源太陽能技術成熟,甚至達到核聚變(核融合)的境界,核能電廠才能除役。我在說這些話之前,已經和林義雄達成共識,暫緩非核家園五十年。」 據隔日《台灣立報》報導,對於李遠哲這項提議,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說,經多方考慮後,建議未來政府在核能發電上從目前占台灣總發電量7%提升至20%到30%,取代傳統高排放量的發電。身為中研院長的翁啟惠則主張,這份建言是「環境與能源研究小組」歷時一年研究,他在發表前已看過並同意。 易言之,中研院的這兩位前、現任院長,不僅要求核四非建不可,而且倡言核能發電量應該提高3倍至4倍。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一時機和蔡英文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積極推動核四續建工程,可謂相互呼應。我們自可合理推斷李遠哲、劉紹臣、翁啟惠之議,幾皆在迎合與貫徹蔡英文的核能政策,用之挾制很有可能在2008年當選總統的謝長廷。否則如何解釋這兩個地位不可一世的高等知識分子,竟是在六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反核四的學界領頭羊? 特別是翁啟惠在院內無視清議譁然的先是聯合25位院士連署「核四公投」〈目前達48名〉,逼迫馬總統回應林義雄的禁食立場之餘,繼而 這是典型的不換位置,但照樣換腦袋。 而翁啟惠賴以出賣良心與靈魂的標準,則完全基於顏色鮮明的特定政治立場;因為他的院長一職是陳水扁圈選拔擢的;在宇昌案扮演的要角,則端賴蔡英文的施恩與迴護。以是當年主張在台灣核能電量從7%提高到20%至30%的建言書,皆可全數聽其自動過濾與作廢。 談到這種對自己言論與立場的反覆和過濾,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者湯瑪思‧索爾在其巨著《知識分子與社會》第五章〈媒體與學術界的可選擇事實〉,如是譏諷: 「一個科學家如果過濾掉和他所鑽研癌症理論相反的事實,將會名譽掃地,不復為民眾信任。與此相同,一個工程師在建造橋樑時,如果過濾掉特定事實,導致橋斷人亡,一定會被追究應負之刑責。但對於若干被譽為『社會工程師』的知識分子,倘因刻意清除掉他們已知事實,以致危害社會造成災難,卻不用面對一言喪邦之責──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都逃脫掉理應負起之責任。」 顯然翁啟惠正是這麼一個信奉「黨同伐異哲學」的科學家,不僅對於核四興建與否的立場可以判若兩人,遺忘「再生能源太陽能需時50年才會成熟」的那份白紙黑字建言書,甚至對於近日包括濮勵志、江仁台、鄒成虎、張枝峰等8位科學家對其公投連署的公開質疑,竟是不見答覆,足證其人明顯端起中研院長的高官架子,擺出自恃高等知識分子的傲慢臉孔。 這樣好官我自為之的倨傲,也同樣呈現於他在立院的答詢態度,尤其針對黃國昌以中研院副研究員的身分,穿梭於綠營學生占領國會一案的扮演要角是否違法時,不惜百般推搪曲予迴護,公開宣稱黃國昌的抗爭,涉及國家憲政體制,「台灣的民主就是一些人挺身而出,甚至犧牲了才會再往前走的」。言下之意,黃國昌沒錯,有錯的倒是他們就職時必須宣誓遵守的中華民國憲法與法律規範了。 然則,就憲法位階而言,中研院隸屬總統府,身為前、現任院長的李遠哲、翁啟惠乃至黃國昌,與參加核四公投連署的那48位院士,按月支領的高薪在在來自人民納稅錢,莫非不知「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豈容翁啟惠這些吮食「民脂民膏」者不換位置照樣換腦袋的「欺上天」?
●本文拋棄著作權,歡迎上傳臉書至海內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