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1 13:58:30瀏覽14844|回應5|推薦48 | |
塞鴻秋
朝雲越嶺香茶樹, 翠峰環谷遮天暮。 一山穿石活泉注, 滔滔不絕明潭渡。 新禾拂野田, 老狗橫村路。 桃花源裡微醺處。 仁愛鄉的武界部落(法治村),坐落在橫屏山、水社大山和卓社山間,即日月潭之東北方,四面環山、濁水溪中流,活動範圍約在海拔700~1500公尺左右,屬卓社群,是台灣布農族部落中,最北端的一支。谷中地勢特殊、氣候溫和,晨間多雲海變幻,所以又有「雲的故鄉」稱號。 武界最著名,莫過於日據時代,在濁水溪上游築有一巨型攔水壩,鑿穿了15K長的水社大山山腹,以隧道方式,將水引到日月潭去,這便是今天日月湧泉的由來。因此,武界又被稱為「日月潭之母」。 相傳當年分別從二端開挖隧道,歷經千辛萬苦,最後卻無法在山腹中銜接上而功敗垂成,當時負責工程的日本人,還引咎切腹自殺…由此,可看出此項工程之艱難與壓力程度。 新的輸水鋼管拱橋,鑿穿水社大山而過,歷時七年餘,於95年3月竣工通水 實際上,武界與埔里、日月潭,僅一山之隔而已,只是以前必須盤繞過1500米的高山,路小彎險、行走不易,一般人實難以窺探,因此仍保有原始的布農族文化傳統,像極了現代版的桃花源。近年在近山頂處,已開通了隧道,交通更便利安全,大巴可以長驅直入,遊客逐漸湧入,知名度才慢慢提高。北部的司馬庫斯、鎮西堡,中南部的武界與東埔,在觀光化後,均能保有其濃厚的傳統色彩,乃最真實的原住民文化教室,值得一探。 每年五月公司的員工旅遊,可以自由規劃行程、組團競逐,在號召一部遊覽車後,即可各自出發。我們這群人,有固定的班底成員,這幾年來,從澎湖、墾丁、蘭嶼、慕谷慕魚到天梯,早玩到沒地方好去了。今年決定安排與"爬山"有關的行程,於是推荐從司馬庫斯&鎮西堡、武界和東埔等三個原住民部落中,擇一來個二天一夜的深度之旅。最後,大夥選擇了沒人去過、甚至沒聽過的「武界」,來作為此次旅行標的…才將訊息Mail出去,一部遊覽車,很快額滿。看來,很多人,還真不知道台灣有「武界」這個地方呢! 武界,一個平凡的布農族部落,在歷史上與現代,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一站,從六號高速公路,經埔里、直達日月潭的水社碼頭。武界既是日月潭的水源頭,若不先參觀一下潭邊慈恩塔及水社大山的湖光山色、潭中浮嶼和遊艇的浪花之舞、環湖步道的蒼翠健康、以及潭水的碧波澄澈,則無法深刻感受出武界的功能角色來。換句話說,日月潭之美,和武界的重要性,是成正相關的;要瞭解武界,一定要從日月潭邊開始… 這裡,可靜賞慈恩塔、玄藏寺及水社大山等湖光山色,難怪涵碧樓座落在此 走了一段涵碧步道,才發現日月潭的步道、碼頭等建設,比想像中的還進步,漫步其中,感覺真個潔淨清爽、景美風涼。水質相較於翡翠水庫和石門水庫,也簡直好到令人匪夷所思程度,看來這陸客來台的首選地,非虛有其表而已。中午,到離日月潭約10分鐘車程的"庄腳菜"庭園餐廳用餐。不是在推荐這種便宜又大碗的庄腳菜餐廳好吃,而是上回參觀明十三陵時,發現路口有好幾家「民家菜」在拉生意,雖然模式比較粗野,但經營觀念與台灣的"庄腳菜"有點類似,容易讓人聯想在一起。 武界民宿,石板屋建築,應是這裡最豪華的一棟了 吃完午飯,經埔里市區往投71線方向,沿指標循武界路蜿蜒上山,在近山頭處,穿越了一條361米長、筆直黑黝的卓社隧道,眼前景象,突從擾攘的塵世,轉換成一片青蔥翠綠、四周陡峻高山環繞的原始世界。再經一段彎曲的下山路後,溪谷台地上的武界部落,整個映入眼簾,柳暗花明又一村,彷彿像傳說中的世外桃源般現身。 停車後,武界民宿的主人「瑪嵐」,早恭候多時矣,馬上用他的噗噗車,把我們載到了「瑪嵐的家」落腳…一個原住民特有的石板屋建築,每個房間還用動物名稱和骨架來識別呢。除住宿外,我們的晚、宵、早、午共四餐,及這二天的交通接駁及現場解說,都讓瑪嵐給通統包了。瑪嵐,是村幹事兼文史解說員,也是武界民宿的主人,透過他的解說,讓我們能深入瞭解武界的種種生態文化與傳說野史,把一個看似平常的部落,添上了生命色彩。 靠近溪底的鐘乳石淺洞 武界,一個布農族的聚落,四週環山,921重創後,又重建了起來。昔日,泰雅族與布農族在這塊土地上,為爭奪獵域,經常發生衝突、互相出草,弄得雙方整日不能安寧。最後兩族協調,決定了獵域範圍,其界線正好劃在今日水壩的位置上,因而名之。這是眾多地名由來中,比較貼近史實的一個。因為在這條界線上,曾發生過「干卓萬事件」,也間接證明日人所謂「以武犯界」之說的可信度。 濁水溪床多扁平的頁岩,可以拿來石板烤肉,也可以拿來打水漂兒,瑪嵐帶我們到武界壩打水漂兒時,也告訴我們在這裡曾發生過的屠殺事件,造成霧社泰雅族130餘名勇士被誘殺,血染濁水溪好幾天,所以此地很陰,小時候他們都不太敢來這邊玩耍。 武界霸現址,1903年曾發生南北蕃戰爭之 干卓萬事件 瑪嵐說,以前二族為爭奪獵域,長年對抗,二邊只要有人一越界,必是互相出草或殺戮,沒什麼好事。終於有一次,雙方決定言和,選在武界壩這邊談判,整日痛快暢飲作樂…但是,布農族人耍詐,先把番刀埋於溪土裡,席間透過巫師作法和眾人勸酒,把所有的泰雅族人通通弄的昏醉無力,最後全部血染濁水溪、無一生還(另一說法,仍有6~7人逃回去 )…二族的仇恨,終是難解。 武界民宿老闆…瑪嵐,是我們的司機兼生態文史解說員 瑪嵐還說,他小時候,阿公告訴他們,如遇到泰雅族部落時,一並要繞行,不可以直接穿過去。還有,經過巫師家的時候,也不可放屁或不禮貌,要快速通過… 我們比較有興趣的,是事件後的眾多屍體怎麼處理?有無掩埋?巫師的法力,倒底有多強?得到的答案是,出草的原住民,只取人頭,不負責掩埋。而傳說中的巫師,法力深不可測且令人畏懼,不過,因為會沒子嗣或殘廢、遭天譴,他們這二代,早沒人要當了。 武界很少下雨,我們到的下午,竟然下了2個多小時,雨勢還不小,於是耽擱了一些時間,曲冰遺址行程遂取消,只到思源橋、武界壩、萬豐古道瀑布走走而已。下過雨後,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肯定第二天早上,一定有雲海可看。 跨越濁水溪的思源吊橋,長約100米,日人始建於1919年 思源吊橋,跨越濁水溪之上,長約100米,日人始建於1919年,民國44年翻新。吊橋的另一邊,即是武界壩所在地,橋下溪旁有二個水壩的大排沙孔,懸空之綠色管子,則為灌溉送水專用。武界壩左側、台電管理站後方有一座土地公廟,瑪嵐說很靈驗,拜過的人都會升官發財… 光看武界壩又淺又濁的水質,實很難與日月潭那清澈碧藍的潭水聯想在一起。舊武界壩送水口因淤積,95年又另開鑿了16.4K長的新武界隧道,將濁水溪及栗栖溪的水匯流後,引至日月潭,重新為日月潭注入了乾淨的水源。有了武界壩及栗栖溪的攔河壩在上游當緩衝,也難怪日月潭的水質會特別乾淨。 武界水壩為日人所建,鑿穿了15公里的水社大山,為日月潭注入了活泉水 雨後路濕,瑪嵐徵詢大夥意見,最後仍決定往萬豐古道前進。以登山標準來看,此古道算非常好走,無妨。半路遇一啤酒桶狀之鏽蝕機具,問瑪嵐,才知原來是早年建壩時的簡易碎石機。後又在路左遇見一座跨溪的舊吊橋,橋頭綁滿登山條,顯然是個登山口,至於登什麼山,瑪嵐也不知道。不似南面的干卓萬群山屬百岳等級,這附近的山頭,才1400米左右而已,不算高,一天應可往返。順著古道走半小時後,抵達第一個小瀑布處,續往上行,還有更漂亮的瀑布,但路險,考慮天雨且有婦孺同行,時間也晚了,遂返。 萬豐古道上,遇一跨越濁水溪支流的舊吊橋,綁滿了登山條 回程不過思源吊橋,直接左切下乾涸的濁水溪床,沿著溪路上行,去觀賞雄偉的新武界壩體。瞻仰過新壩,回頭再往下游走去,近看那溪床上的大排沙孔。此時,可以清楚看出在排沙孔上方的半山腰裡,有一條鑿穿石壁的山路,左下右上地橫切而過,往萬豐古道方向銜接延伸,有點小錐麓古道的味道。這條險路,應該是早年吊橋未建時,部落間的聯絡便道。瑪嵐說,考慮安全因素,所以沒有要把這段路訥入觀光的景點行程,只供遠看而已。倒是溪床旁有二塊大奇石,很像烏龜或彈塗魚,尤其魚眼特別突出,頗有天然藝術品雕的味道。接著參觀「新武界隧道及栗栖溪引水工程」之過河段輸水鋼管拱橋,這個大輸水管專用的拱橋,已成武界新地標了。 思源吊橋下方,一個很像烏龜與彈塗魚合體的巨石 晚上有石板烤肉宵夜和卡拉OK。或許,是白天走古道有操到了,才9點多,大夥已陸續回房就寢,尋夢去也。 來到「雲的故鄉」,必然要看雲海。第二天一早,雲霧籠罩在武界的天空,灰濛欲雨狀,一夥人搭車從700米爬升到1300多米的山頂去,直到接近山頂時,才破雲而出,見到早晨的陽光。果然,武界的雲海,已滾動在腳下了。雲海之上,左邊是干卓萬群山,高聳入雲,一看就知是百岳等級的大山;右邊則是大尖山、水社山系,陽光正灑落在山頭之上,茶園清晰可見;正前方遠處,聽說是玉山北峰,今日略為朦朧,無法清視。而整個武界部落,則剛好落在填滿雲海的山谷中。 雲海底下的山谷,即武界部落所在…後左側為干卓萬群山 從雲海之下爬升到雲海之上,從灰濛濛一片,到陽光現身,是一種全新的變化感受。大夥有點流連忘返,試圖抓住這美麗的晨曦光景…瑪嵐的小狗更強,一路追著車子上來,4~5K的山路,依然跟緊緊,直到山頂停車處,才坐下來喘息,舌頭都快掉下來了…原來,牠和此處農場主人的狗群熟識,女朋友也住這裡,怪不得會拼老命跑上來。 瑪嵐的噗噗車,車速不快,迎風清涼,載著我們上山下溪 早上的雲海,很快就散去,當我們吃完早餐出發時,武界部落又天青如碧、陽光照耀。整個上午,搭乘瑪嵐的噗噗車,倘佯山林溪水間,欣賞鐘乳石壁,溯溪到一線天玩水並撿石頭。一路上,唯有小朋友特別興奮,尖叫與笑聲不斷。瑪嵐的噗噗車,車速不快,迎風清涼,適合山區行駛。尤其車行溪谷中,地形起伏很大,很有越野的快感。鐘乳石壁,布農族有個關於它的傳說故事,我沒給他認真記下來,想知道的人,有機會可以去問問瑪嵐… 在一線天,除可赤足溯溪外,愛石者也可以翻找龍紋石 一線天,石奇水涼,除可赤足溯溪外,愛石者也可以翻找「龍紋石」或可磨製硯台的石頭。龍紋石,含金屬成份,可磨成項鍊藝品,聽說價高者賣500元,但若自己不會磨石頭,請人家代工的話,那工錢收個200~300塊,是跑不掉的。所以,值不值得,自己要衡量囉。倒是一群小朋友,光原地玩水,就High翻了。 龍紋石,含金屬成份,可磨成項鍊藝品 回程順路逛了一下「紙教堂」,假日人很多,門票雖不貴,但,有種見面不如聞名之感,讓人意興闌珊!沒錯,剛從桃花源回來,對擾攘的塵囂,的確有點不太適應… 紙教堂的特色:柱子是由大紙管所構成 武界部落的拉近照 干卓萬事件: 又稱「南北蕃事件」或「姊妹原事件」,日本官方記錄為「霧社蕃膺懲事件」。 日本領臺後,派出深崛大尉一行15人,於1897年1月從霧社入山,探勘東西橫貫道路,2月傳出失蹤,後證實全數遭到殺害。1902年埔里守備隊又在人止關被霧社群重傷,日人認為光以武力無法降蕃,遂改用貿易封鎖政策,使霧社群無法取得食鹽鐵器等日用品。 1903年10月5日,在急須補充物資的情況下,日人近藤勝三郎趁機操縱布農族干卓萬群,以和霧社群交換日用品為由,誘使霧社群至兩族交界地「姊妹原」(即今之武界壩所在),舉行歡宴灌以酒。醉後,埋伏的布農族人遂大舉砍殺霧社壯丁,同去的一百三十餘名壯丁中,八十餘人當場被殺,其餘多因重傷或溺水而死於途中,逃回者僅六、七人,霧社群勢力因而大減,最後不得已歸順日本政府。當時泰雅族被稱為「北蕃」,布農族被稱為「南蕃」,故埔里平地人稱之為「南北蕃大戰」。日人此次能成功運用「以蕃制蕃」策略,主要是由於當時的原住民因地域分隔,並無整體的概念,甚至同族間也會為了爭奪獵場而交戰,日人遂利用此點製造不合,進而慫恿互相攻擊,以減弱他們的反抗力量。後來的第二次霧社事件,也是類似的悲劇事件。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