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5 23:46:15瀏覽6754|回應0|推薦20 | |
雪白山,又稱泰矢生山,標高2444米,近新竹、桃園與宜蘭三縣交界處,有編號1531二等三角基石一顆。無展望,但因山路偏遠難行、人煙罕至,所以仍能保留原始林相,周邊多巨木與神木群,乃中級山愛好者必挑戰之聖地。
雪白山上,編號1531的二等三角點基石 雪白山之登山口多處,難易程度有別。例如,從復興鄉之嘎啦賀或低陸山上攻,這種路線當日往返所需體能,就不是一般登山客所能負荷。此次龍潭山岳,原本計畫要從嘎啦賀上登雪白山,但經二位嚮導(馬夫和彭武泉)實地堪查,以最快腳程往返,仍要10個小時以上,且路徑不明顯,在評估報名隊員實力後,遂決定改由司馬庫斯部落上山,取其屬傳統路線,距離較短,以確保不會摸黑下山。 其實,此線來回超過20公里,走起來並不簡單,只是相較於其它路線,較好掌控而已。尤其是從內灣進入司馬庫斯之山路,單趟車程超過60 KM,耗時2.5小時,當日往返,對開車之嚮導而言,確實是一大考驗。會長和總幹事,都建議最好前一天晚上,先在秀巒附近紮營,第二天一早再攻頂,會較輕鬆。不過,諸多原因,最後仍決定當日往返,大夥均無異議。 雪白山基石點合影,由左至右為:馬夫、張大哥、呂綉紅、張大嫂、彭武泉、朱大哥 臨時換路線,等同沒事先做勘查,一切全憑二位嚮導,靠多年前的舊記憶來找路,會有點不確定性。果然,途中真的迷了二次路,還好,靠經驗豐富的嚮導研判後,總能走回正途,化險為宜,平安完成任務,此是後話。重要的是,也讓我學到了實境校正地圖的經驗,收穫最大。 以下為此次登山的記錄,謹供參考: 2009.07.12(日),早上04:30準時抵達龍岳會館,二位嚮導已在門口等候,也是剛到,沒有久候。因05:45才要到渴望園區接人,不急著出發,遂和馬夫請教了今天的路線走法,先了解個大概。馬夫的意思,趁體力好時,先陡上攻東泰野寒山(2111米),再循稜線緩上雪白(2444米),比較妥當。此說法,十分認同。 司馬庫斯蔚藍的天空,吸引源源不絕的追逐者,而我們要攀登處,更在司馬庫斯之上 05:00 到齊,從渴望園區出發。本次報名成員,有四人臨時退縮,改由呂綉紅另徵召了渴望社區三友人參加。凡龍岳人都知道,只要有呂綉紅參加的行程,一定不會冷場,一路看她耍寶和聽她的"唉ㄡ"聲就夠了。不過,雖然整路哀哀叫,她仍會走完全程的,這正是她的特點,當然,拖點時間免不了。她百岳爬過22座了,獲有「百岳腳」的偉大封號。22座百岳,即可被封為「百岳腳」,可見,她能爬百岳,絕對是件讓人覺得不可思異之事...也證明,只要有興趣,人人皆可登上百岳。她的三位友人:張大哥夫妻和朱大哥,平日雖少爬山,體力則強多了。 秀巒檢查哨,位於車行路程中點,進入司馬庫斯的遊客,均須在此辦理乙種入山證 06:30 7人分乘2部小車,一路經內灣、右轉尖石大橋,循竹60線往秀巒方向前進,抵達了秀巒檢查哨,辦入山證,並下車活動一下。進入司馬庫斯的遊客,均須在此辦理乙種入山證,單一窗口,不另收費。 這一路上上下下的,不是開車老手,不建議冒然前來。我們回程,在往秀巒的下陂段,看見一部小車翻豎在路邊,還好是靠山壁的那一面,沒跌落山谷,人員似乎沒有大礙,不幸中的大幸。 司馬庫斯部落入口的收費處...最近很夯的新聞話題,不需贅述了 07:30 辦好入山證,續行,經養老叉路口、鎮西堡叉路口,左下切往司馬庫斯部落。又上上下下16公里後,終於抵達了司馬庫斯的售票口。這邊怎麼收費,最近新聞報導非常熱門,不贅述。因我們不是住宿客,繳費後,被強制停到最遠的第三停車場(前面的停車場仍有空位),總覺這樣有點不合理...只是,司馬庫斯乃途經之地、不是目標,趕快找到登山口才重要,所以大夥也沒計較。在山客眼中,司馬庫斯部落雖美,卻仍差雪白山或鴛鴦湖一截... 部落木屋一角,垂掛之老舊長統獵槍 登山路線路口:左往雪白山、東泰野寒山登山口,右往司馬庫斯古道及鴛鴦湖 08:00 整裝暖身完畢,開始踢林道往登山口前進。這幾年司馬庫斯改變不少,二位嚮導正努力在搜索舊時的記憶體...不久,遇分叉口,上面寫著:左往「迦南農場」、右往「巨木區」,經嚮導換算為「左往雪白山、東泰野寒山登山口,右往司馬庫斯古道及鴛鴦湖」的指令後,大夥隨即左轉上山。可惜,半路上往東泰野寒山的登山口,因無特殊標示,被我們錯過了。到達小米田一帶,馬夫觀察稜線,判斷已經過頭,但又實在不曉得正確入口在何處,於是放棄由東泰野寒山攻頂的計畫,續往傳統路線前進。 小米酒喝過很多,但親見小米田,還是第一次 不止於此,連暗藏於崩壁谷溝旁的雪白山登山口,我們也大剌剌地給看走眼,直順著寬敞林道、經工寮,往上走到人家的水蜜桃園去。這中間,彭武泉有提出崩壁處,應是登山口的看法,結果被我們這些外行人所否決,不相信那無路可上的崩壁,會是路線所在...有無經驗,由此即可看出。最後,請教了正在水蜜桃園採收的女主人,才確認那個崩壁處,正是登山口無誤。意外的是,女主人竟大方請了每人一顆又大又新鮮的水蜜桃!我不好意思,想拿罐果汁回請,女主人說:「我沒關係,你們爬山的人比較需要(喝水)」...令人感動和感恩! 順著小米田林道,往更深山走去 09:00 返回登山口,仔細打量,發現崩壁旁還真藏有一條山徑,只是與大片的坍方相比,不易察覺出來。大夥啃完水蜜桃,再次整裝,隨即正式攻頂。此後的1個多小時,屬一路陡上的好漢坡地形。當然,呂綉紅整路「哎ㄡ」的專利功夫,開始發威了。張大哥功力尚淺,雖是她的鄰居,可能未和她爬過山的關係,不明究理,很快就中招,沒三兩下,就跳出來幫她扛背包...我猜馬夫心中一定在竊笑!不過,挺同情張大哥的,他算是龍岳的客人,只好說聲:「累了再換我吧」...我算間接中招,被隔山打牛了。當從張大哥手中接過背包時,呂綉紅居然主動跑過來幫忙上肩,說要二手穿過肩帶,會比較輕鬆安全...哇勒,顯然這傢伙叫人家扛背包的經驗,已十分老練矣,真的哭笑不得。還說下星期的太加縱走,尚有名額,問有沒有興趣參加?心想,不要開玩笑了,那可是二天二夜的「重裝」耶,又不像現在只是輕裝而已! 的確,山路陡峭、枯葉又厚厚一層,並不好走。呂綉紅在第一個休息平台處,腳就出現抽筋的症狀,經馬夫推拿後,好轉一些。第三位接手扛背包的是彭武泉,反正老牛一條,眉頭不會皺一下,為加快隊伍的速度,做點犧牲也值得。比較特別的,是張大嫂與馬夫同樣修習過瑜珈,這一路陡上,二人竟切磋起武藝來了,沿路高談闊論到渾然往我之境,根本沒把這上坡當回事兒,和呂綉紅的「哎ㄡ」功,形成明顯對比。果然,學瑜珈的,體力確有過人之處。 登山口位崩壁旁,有點隱密,很容易錯過,需留意 10:20 上到稜線的「十字」叉口,掛滿了路條,卻無文字標示。因右轉稜線較狹小,大夥只把它當成一般獵徑看待,誤以為此處是傳統路線之「三叉」路口。而直行之路,又如此之寬敞,遂放心前行,繼續談笑聊天、毫無警覺的往玉峰山方向走去...15分鐘後,彭武泉首先感覺不對,因為沿路的路條不見了,且「高度一直下降」,不合常理。馬夫則認為稜線也有高低起伏,不妨繼續前行試試。不久,看到了二支印有「嘎啦賀古道」字樣的登山條,才確認走錯路了。他們之前勘查時,從玉峰山另一邊,也看過這種登山條,可以肯定不是往雪白山的方向。那麼,我們又身在何處呢?此時,彭武泉突問我有沒有聽到「狗熊」的叫聲,專心聽了一下,嘿,真聽到前面傳來一聲野獸的叫聲哩,似狗非狗的...頓時,增添了不少肅殺氣氛!看來,不後退都不行了。 在瘦稜段,隱約可見大霸尖山的面貌。此處,是全線唯一有展望的地方: 雪白歸來 大霸稜尖石秀巒,松蒼樹古野花丹。 驅車直上雲深處,司馬狂奔雪白端。 谷峭坡斜行緩慢,山高嶺峻步蹣跚。 桃源境美終無悔,野徑歸來把酒歡。(七律_仄起入平韻_上平寒) 馬夫和彭武泉停下來核對地圖,我在旁學習。高度計顯示此地已降到2000米以下,比對地圖的等高線,彭武泉認為我們可能朝雪白營地的方向(東南)下山了(即,仍認為前面那個路口是"三叉"路口),但實際上,一眼望去,左方卻無山頭,與地圖不符,所以馬夫和我都認為不可能。後來我拿出從網路列印之GPS航跡圖,明白標示上稜線之路徑有二:一為十字叉口、另一為三叉路口,而其中差錯關鍵,正是我們把十字叉口,誤當成三叉路口,所以才會百思不解。如明白原先越過的是"十字"叉口,則等高線、方位與實景山頭,及上山之陡峻程度,一切均符合矣。迷雲解開,只待回頭去確認。在呂綉紅的「唉ㄡ」聲中,迅速退回原叉路口...果然,我們真把那條右切上山的小稜線,給看漏了,這條稜線,沿路才綁有登山條。這一課,讓我實際領教到了「地圖、高度計、指北針」妙用之處,尤其臨場的壓力下,如何鎮定以對,更是寶貴。其實,馬夫有帶簡單型的GPS,可記錄步行軌跡和顯示高度,高度蠻準的,只是事後所列印出的軌跡圖,卻有誤差。所以,GPS可否完全信任,見仁見智,而基本判圖的功夫,仍不可拋棄。 長在巨木上的大靈芝(猴板凳) 11:05 路線修正後,續往雪白方向挺進。這一趟迷蹤行,整整浪費了45分鐘。不久,上抵瘦稜段,山風凜冽,直接吹襲身上,非止涼爽,實已達寒冷之境,與山下30多度的酷暑相比,天壤之別。瘦稜段是唯一有展望的地方,在此,有幾處樹蔭缺口,可窺探桃山及大霸尖山山系,在雲霧快速的變化中,若隱若現,有點無法捉摸。過瘦稜,樹木愈來愈大棵,樹上或地上,隨處可見大靈芝生長其上,林相原始否,此物亦是佐證之一。 過樹洞(倒木)區。此樹洞附近,盡是盜採林木的痕跡 12:05 在一稜線低窪處午餐休息,此地離山頂,仍有一段遙遠路程呢。以目前速度推算,攻上雪白,應會很過午,與計畫的時間,出入很大。幸好,後續的行程,巨木群不斷出現,又有綠色植披林的不同變化,走起來輕鬆不少,談笑風生間,腳步逐漸輕盈。 續行不久,過樹洞區。此樹洞附近,傷痕纍纍,盡是盜採林木的痕跡。樹洞之後,進入更密集的鐵杉巨木區,滿山蒼翠直上雲霄,邊走邊欣賞,倒也快活。驀然,在樹上發現釘有簡單的地圖和指標,這可是一路上來,唯一的文字說明喔,連忙拍照存證。此時押後的馬夫,也趕上來說右側有叉路,方知,此處才是真正所謂的「三叉路口」。 沿路皆是蒼鬱直上雲霄的巨木林 由於林木高大且山頭寬緩,加上高山地面的雜草稀少,在此"大樹國"下,路跡反變得不明顯,全靠綿延不絕的登山路條指引,才能正確前行。所以,前面的五人,一路猛攻,都沒注意到樹上有指示牌說...在確認三叉路口位置後,心中更篤定,回程可由右側下山,走小O型路線,比較不會單調。 繼續上行,沿路仍是巨木林,在近山頂處,林相轉為綠色植披林,坡度變緩,有點原始叢林的味道了。 雪白山基石附近,林相改為綠色的植披林,充滿了原始的味道 13:50 攻頂成功。彭武泉擔心摸黑,建議不要休息太久。按慣例,大夥在基石前拍合照,隨即拿出各種餅乾果糧等,補充體力。雪白山果然沒展望,且在基點周圍掛滿了登山條,共4條路線來會,有種萬流歸宗的架勢。但均無文字標示,只能靠方位大致研判可能通往之處。馬夫怕大家在這圓緩的山頭上,轉昏頭了,忙叫記下來時的入口,免得下錯一步,跑到別的出口去,那就差很大了。真如此,必慘無疑,因為我們上山之路,算是最近的一條,其它路線,可遠多了,即使走到三更半夜,也未必下得了山。仔細回想,身處雪白山基點,的確有點像站在迷宮的中心點呢! 14:15 趕路下山。一路行行復行行,有急行軍的味道。此時的呂綉紅,突然變成活龍一尾,不會落後脫隊,反是朱大哥,因膝蓋不好又穿新鞋,下坡稍顯吃力。這次的行程,有點硬斗,希望不會嚇到他們、下次再也不敢參加龍岳的活動了。 滿路雜草好清除,但雜草中混生了咬人貓,才最讓人心驚膽顫 15:05 返抵三叉路口,取左下,改走所謂的傳統路線。此路線,沿途一樣有登山條標示,不慮走錯。可是,中間長達1/3的路段,竟然雜草叢生,掩蓋了整個路跡,顯見已久無人跡,馬夫只好在前頭用登山杖開路,我和張大哥則後面幫忙。可怕的是,一大堆的咬人貓混長在草叢中,一不小心,即會掛彩,自己被咬了三口,刺痛的有點心驚膽顫。原以為這種草路,只一小段而已,結果一路劈砍不盡,一度懷疑是否又迷路了?可是,登山條標示不斷,草下的路跡也很明顯,地圖方位均正確,除了"久無人走"的解釋外,實沒出錯的道理。因不知前面草路深長幾許,彭武泉怕拖太久會摸黑,叫大夥不要太花時間在劈草上,簡單能通過即可,怕咬人貓的話,可以把手舉高一點...其實,這段山路本就陡滑難行,要快也快不起來,拖點時間是免不了的。 終於,脫離草叢區,進入了雜樹林道,卻見左側另有一條山徑來會,猜說是否因都改走這條山路,所以才讓我們下來的那條草徑,無人行走?可是,這一路循著路標下來,怎沒看見有左叉的路口?不管它,下來就好,沒時間去求證了。之後,馬夫一路領頭往下急行軍,除中間短暫停留、喝水一次,直遇到獨木橋,才緩下來照相喘息。此獨木橋由一棵完整的巨木構成,長約20米,一旁有竹竿當扶手,不難行走。曾在網路舊文的照片上,看過此一名副其實的獨木橋,長相幾乎沒變,只顏色更為腐朽而已。 由一棵巨木構成的獨木橋,長約20米 16:30 過獨木橋,往前一段路,突然鑽出雜樹林,橫切在崩壁登山口的上緣處。原來,這二條路線的登山口,竟同在一處,雖然鑽出之處,掛滿登山條,其後卻也樹枝滿佈、不似入口。早上路過時,只當它們是一般的路旁標示,誰會想到背後竟另藏洞天? 17:20 踢林道回到停車場。今天一連串的驚奇與冒險,朱大哥說有點像在拍「台灣全記錄」一樣,蠻刺激的。號稱最好走的傳統路線,都如此了,遑論其它?有機會,自己仍想從嘎啦賀或低陸山上攻雪白,體會另一種挑戰。而且,車行北橫公路,也比上司馬庫斯之蜿蜒山路好開多了,又可免門票。不過,雪白山險,不宜個人獨行,一定要有人帶領才行。 19:50 出內灣,在台3線路口的餐廳擺慶功宴。張大哥在山上,已指定要喝冰啤酒解渴了,朱大哥則因隔天要體檢,所以禁食未多吃。 21:10 返回會館。一趟雪白行,共耗16.5小時。山林步行並不累人,車行往返,才真累人。 紅色箭頭所示,為這次登山的簡單路線推移圖 結論:雪白山頭雖無展望,沿途的風景卻非常漂亮,值得一探。以前山岳人士,曾試圖炒熱此一登山路線,可惜山深路遠,又非百岳高山,不是真正狂熱之人,根本不會踏入,一般遊客也僅止步於司馬庫斯的巨木區而已。目前,或許是因從老爺神木、雪白營地上山的路線,較為熱門的關係,相形之下,傳統路線就顯得更為落寞。此外,真要辦個雪白山的會師活動,其難度與複雜度,實不輸百岳等級,與其如此,何不直接辦百岳會師?觀此種種,均是雪白人煙罕至的原因,換句話說,也正是雪白山,能保留神秘面貌的主因所在。 (其它相關登山照片,歡迎參訪個人相簿集...)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