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9 14:42:07瀏覽5413|回應1|推薦20 | |
古堡大門前面,有一道厚實擋牆,可阻擋外部直接偷襲:
巍峨縹緲路迢長,鐵鎖咽喉恃石牆。 瘴癘蠻荒難戍守,兵疲馬困苦旌揚。 林深樹翠遮天險,葛繞藤青阻地霜。 試問銅關今可在?殘垣斷壁草花芒。 李棟山,位新竹尖石鄉,標高1913M(一說1910M,與1910年抗日事件發生的年代數字巧合),從龍潭大池向東南望去,是視野所及最高的一座山。鍾肇政在大池邊,石刻的「雪山李棟山,巍巍在天邊」一詞,即是描述此山。 山頂有一古堡,乃清朝李棟將軍為撫蕃而建,故名之。一等三角點基石,位於古堡之正中央,顯示此山擁有相當遼闊的視野範圍。1910年,日軍為武力鎮壓泰雅族人,重建了古堡與砲陣地。後來在附近的山頭隘勇線上,雙方歷經了三個多月的衝突與戰役,共造成上千人死亡,傷者無數,日軍更損兵折將,吃足了苦頭,史稱「李棟山事件」,是有名的古戰場。目前古堡雖成斷垣殘壁,不過輪廓大致完好,是台灣能保存下來之少數抗日古蹟之一,已被新竹縣政府列管保護中。 3月13日,星期五,白天天氣晴朗炎熱,但氣象預報傍晚會變天,平地溫度將降至12度,遂決定趁機搶攻李棟山古堡,來趟歷史懷古之行。一般人攀登李棟山,多從後山之李棟山莊上山,然後順便縱走大混山、馬美山,或下往八五山、內鳥嘴山等,如此比較省時與省力,屬熱門路線。今天採反向上山、原路往返方式,從八五山大橋(八五山古道)仰攻李棟山古堡,藉以體驗與追懷,當年山頭血戰之驚險與疲累。另一原因,是想探究一下,八五山大橋附近停車如此之便利,為何大家仍不喜歡由此地上攻李棟山? 位古堡中央的一等三角基石與對空標幟 每新登一座山頭,搜尋正確的登山口,反成最關鍵之處。雖然手上握有前輩們分享的地圖,不過細微處仍需自行判斷。為避免誤走到內鳥嘴線去,在八五山大橋民宿附近,前後向二位原住民朋友問路,見他們似對"八五山古道"一詞不熟悉,倒是講到"石桌",就曉得了。不過一致的結論是:很遠,你應該走不到的...。聽了之後,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因為,以他們的標準,都覺難行時,想當然不是騙人。其中一位還勸說,看時間差不多時,就要折返...這點,倒十分認同,也是我的原則之一。不熟悉的地方,寧願下次早點出門,也不要摸黑下山。8:20 順著產業道路前行約150米,找到了登山口。可看到登山口處有登山條一束,很好辨認。 左切進入後,過了水塔,前行一段,依登山條指示,再轉入右邊上行山路(繼續直行不知通往何處?),由此,正式開始了連續陡上的攻頂之旅,什麼叫累人,馬上揭曉。此處山區到瘦稜段間,獵徑叉路很多,原則上須緊盯著登山條而行,無路條處勿入,容易迷路。因為,這條古道並非像一般登山路線、會專挑稜線走,或許是當年戰備運輸需要,多沿山腰平坦處開鑿,稍有粗勇一點的獵徑來會,易亂了主從關係,讓人產生錯覺。還好,前人沿途結綁了登山條,五步一哨、十步一崗的,只要眼睛放亮一點,倒也無慮。 其實上山時,我是繼續順著產業道路上行的,原因是左切的登山口,方向疑似朝內鳥嘴山走去,不敢嘗試。後來,走了十幾分鐘,路上只見到登山條一隻,反有點疑惑了。不久,產業道路出現了左右分叉,正猶豫該如何抉擇時,聽到一台機車從山下猛摧油門上來,如獲至寶,經請教後,確定"左轉"才對,也間接證明山下左切之路,是登山路線所在沒錯。慶幸省下探索時間之餘,也奇怪這條比較好走的產業道路,為何都沒人留下明確的路條註記? 中空的大艽芎樹,約3~4人合抱 8:50 從產道左切進入竹林小徑,不一會兒,即銜接到了由登山口上來的山林步道,登山條自此連續現蹤,心中踏實了些。 之後的一小時,地圖上的中空巨檜樹根、杉木林、土石流遺跡、大艽芎樹等,陸續出現,等於是立體的地圖重現。再次感謝登山前輩們的資訊分享,才能讓後來之人享受到安全便利的登山活動。 沒有樹皮,是艽芎樹的特徵。其中有棵中空的大艽芎樹,約3~4人合抱,形狀十分特殊,值得駐足欣賞。早期十寮古道也有一棵,中空如花窗,內可躲人,小時曾鑽進去玩過,我們稱之為「花芎樹」,印象十分深刻。前陣子,在十寮古道來來回回披荊斬棘了好幾趟,就是找不到這棵花芎樹了。後來請教了一位在山上種樹的工人,才知此樹4~5年前被崑崙藥用植物園,搬動移植過,目前應該已枯死。聽後,感到十分惋惜。或許是雨後不久,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區段,蚊蠅滿天飛舞,趕不勝趕,只好加快腳步前行... 連續上坡後,看到這石桌石椅,不想休息都難 9:35 抵石桌休息區,內鳥嘴叉來會,確認此處為李棟山縱走到內鳥嘴山的必經之處。這條縱走路線,名氣不小,但單趟耗時至少7小時以上,一定要有交通接駁安排,才能順利成行。而一般登山者,為避免重複,也多不喜歡安排原路往返的路線,這點,是個體戶的登山客,時有所窮之處,在沒O型可選或不熟悉的路線,只能採原路往返模式而已。基於安全與多樣性的考量,最近已考慮,參加由登山社團所舉辦的活動了...剛好,在石桌區看到了「龍潭山岳協會」的路條...11:20 行行復行行,經過了漫長與暗無天日的歲月,終於越過了黑森林,上到了瘦稜段,一成不變的黑白路線,稍微精彩有色些了。還好此瘦稜非陡峭的岩稜,小狗走起來不困難,小心通過,並無危險。什麼叫黑森林,倒非真的伸手不見五指,只是古道循山腰而行,造成視野不開闊,加上林相變化不大,走起來才會感覺單調又漫長,且連續上坡不止,有股累人的壓迫感,好似在黑暗中行走般... 12:00 到達大混山叉路口,李棟山已近在咫尺,剩15分鐘路程而已。但已人疲馬倦,連小狗也累了,結果這短短的路程,連續休息了二次,走了20分鐘才到。此時的山路也變寬了,路線熱不熱門,由此處即可判讀出來。地上出現了杜鵑特有的鬚根軟徑,不過和北得拉曼的地毯比起來,只能算小咖而已。大混山有顆三角基石,可惜時間與體力均不允許,期改天再訪。 古堡對角線二端,有突出牆外之碉堡,射孔綿密,攻守兼備 12:22 翻過了一個大山溝,眼前出現了一堵大牆,終於看見李棟山古堡了...爬山那麼久,第一次有了"十分"感動的感覺。這感動的來源,不止於親眼目睹了古堡的厚牆與殘破斑駁而已,更與體力及耐力的付出,有著正比例的相依關係。有人說中級山難爬,確實不假,短短四小時,要征服1000米落差,的確是個大考驗。相較於北插天山沿途風景之多變化,從八五大橋上攻李棟山,或許是單調的關係,感覺就累人多了。在疲憊之後,看到的,不止於一顆三角基石,而是一大棟的城堡建築,情緒怎能不亢奮? 古堡大門外的那堵厚擋牆,防止暗中偷襲的意味十足,讓人未進門,即嗅到了濃濃的煙硝味。古堡內部,約3~4個籃球場大,呈方形格局,四周的城牆大致完好,射孔清晰可見。古堡對角線的二端,各有一突出於牆外的弧形碉堡,圍牆加高,射孔綿密,可各負責清除二面牆壁外頭之近身敵人,攻守兼備,不得不贊美,是種十分聰明的規劃設計。 高聳圍牆,搭配突出之射擊碉堡,保證易守難攻 一等三角點基石與對空標誌,位於廣場的正中央,旁邊另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的基石。此外,還有內政部的一等衛星控制點、氣象局的雨量自動測報系統、基地台的太陽能板機房等現代化產物,在空蕩蕩的古堡廣場上,顯得非常突兀。此處手機是可以通的。聽說從古堡可眺望大霸尖山、南湖大山等,但實際上,需爬到牆上才能越過四周的樹林遠眺群山。所以,門外的告示牌會清楚加註:「縣定古蹟,禁止攀爬、露營」,想必違規者已不少,才明令禁止矣。不過,為讓古蹟壽命長些,請大家還是遵守規定吧。 此地離古堡5分鐘路程,上山晴朗,下山時已大霧籠罩 13:05 山上的天氣不錯,但非例假日,整路無山客,只一人一狗倘佯在古堡內曬太陽。愈坐愈舒服,一晃就半小時過去了。歇息與憑弔足夠後,原路返回。 一下山,不到5分鐘,即大霧罩頂,變化之快,令人訝異,心中浮現一股不祥之感(算第六感吧?),背脊有點涼涼的...結果...在一個箭竹濃密的路段,誤叉走到一個小山頭上去,發現無路回頭時,竟把原上山之路,反轉當成了下山之途,很自然地大步邁去,一點懷疑都沒有...直到5分鐘之後,才如夢中驚醒般地察覺,這陡下又陡上的拉繩段,不是剛剛才走過嗎?怎又走回來了?當場傻在那邊,根本不相信擺在眼前的事實,會是真的,背脊更涼麻了一些...因為此段路正是古地圖上"隘勇線"的防衛區內,小時常聽說"盲神在霧天遷人入山、吃蚱蜢腿"的故事,不由得湧上了心頭。當然,事出必有因,知道問題一定出在那個走叉的小山頭附近,回頭查看即知。只是,仍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會脫窗,那涼涼的背脊,也未見暖和過來...呆呆的小狗,根本不知為何會又上又下地亂走一通,兀自傻傻在等著下一步指令呢。 霧中下山,竟不自覺又轉回上山之路...詭異? 迅速返回原點,才發現山路就在山頭的左邊,但完全被矮箭竹掩蓋掉了,加上登山條躲藏在箭竹林的後方,在大霧中不易瞧見,才會理所當然地走到比較像山徑的山頭上去(稜線走習慣的後遺症)。好巧不巧,上到山頭,方向已右轉90度,才會誤把清晰的來時路,看成了下山坦途。看來濃霧天,盲神會遷人原地打轉的傳說,似乎其來有自。此時,唯有學學黃帝,拿出指南針來,才能破此迷魂陣了。不過,若都不曾懷疑已走反路,可會拿出指南針來?況且,如真拿了指南針,在這個古戰場上,難不怕指針會跳舞給你看??...扯太遠,有點怪力亂神啦!還是把路口的矮箭竹清掉些,部分登山條前移2米,讓人一目瞭然,比較實在。不過,這次的經驗對我而言,驚悚又具實戰意義,非常難得。聽說幾年前,此處山區附近曾發生過採藥客失蹤事件,經多次大規模搜救均無下文。今日親身體驗,才知此山之險,實非如表面般平坦。(返家後,才發現今天是黑色星期五...正好,可以滿足不同宗教的傳說需求) 15:20 回抵石桌,才注意到濃霧早不知所蹤,但天色轉成昏暗欲雨狀,果然開始變天了。石桌附近有棵雙掌大小的樹木剛被鋸下來,擋了下山之路,顯見有人才在此處活動過。 16:30 下抵登山口。這次沒選擇好走的產業道路,改由綁有登山條的山路急降而下,藉以了解所有可行的路線。 寬廣的八五山大橋,不用擔心停車與山路顛簸的問題 16:40 走回停車處。有鑒於上山時,帶了3隻螞蝗進古堡,所以下山時不敢再大意,一路下來,逢休息必抬腳察看一下,也彈掉了3~4隻。雖然如此,上車前仔細檢查了一下,仍在綁腿上,找到了1隻漏網之魚,幸好尚未得逞...不過,高興稍早了些,回家脫鞋子時,左小腿上,又乍現一"坨"已吸得快像小指頭的肥螞蝗,傻眼...這傢伙,到底藏在那裡,居然能讓我的眼睛,再脫窗一次?厲害、厲害,看來下次在鞋子與褲管上,要加噴防蚊液了。螞蝗吸血不可怕,事後的隱隱作癢(長達一星期),才最惱人。 結論:這條仰攻李棟山的路線,並不好走,不但累人,而且叉路(獵徑)多、腹地廣,有時主幹與叉路的大小差不多,不易分別,且只在石桌區及大混山叉有文字指標,頗為原始,所以有迷路之險,建議不熟地形與"膽小"者,盡量不要單獨入山,以策安全。原則上,進入此山後,乖乖遵循登山條指示前行,應該是OK的。只是,偶而也要確認一下東西南北的方向,莫誤把上山之路,當成下山回程了...會一身冷汗的! (其它詳細的登山照片,歡迎參訪個人相簿集...)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