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5 19:28:47瀏覽2743|回應1|推薦12 | |
遠眺「天梯」的水哮路入口,險峻一目了然
天梯,本名「梯子吊橋」,位南投竹山鎮大鞍山區一帶,建於民國94年。據當地導遊說,是竹山在地師傅所設計施工的,歷時八個月,只耗資1500萬元而已。橋長136米,因二端高低落差達20米,所以橋面採階梯緩上方式建造。從水哮路入口開始,山路循峭壁蜿蜒而下,至半山腰之橋頭(海拔約1100米),橋下谷深仍有百餘米,氣勢非常壯觀,保證有懼高症的人,站在橋上會很有感覺。若由低往高處走,拾階而上,宛如登天之梯,加上位於「梯子嶺土地公」的上方,「天梯」之名遂不脛而走。 太極峽谷,屬清水溪支流加走寮溪之上游,原名「石杭峽谷」,為標準之河谷侵蝕地形,急湍、瀑布、峽谷、壺穴、化石、巨石等處處可見,有著太魯閣般的漂亮岩景,早年即遊人如織。峽谷可觀光地點,分頂杭、上杭及中杭三區,天梯與雙龍瀑布在頂杭,玉福吊橋在上杭。中杭稍偏下游些,因民國75年,曾發生重大落石事故,造成28名大學生罹難,所以目前步道並未連通,一般遊客亦無法到達,只能遠眺而已。論險峻與岩石之美,非山難發生之中杭峽谷莫屬,只是,此處路況不佳又隨時會有落石,的確不適合一般遊客前往。即使是山友,也該盡量避免進入該區,畢竟尖銳又巨大的落石,不是區區頭盔所能夠抵擋。留得青山在,何怕沒柴燒? 二端高低落差達20米,谷深百餘米 從竹山交流道下來、穿越竹山市區後,改走<投49>縣道,即可到達天梯風景區。但要注意,天梯的活動範圍,其實是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區,換句話說,這條山路,可是一路"之"字形盤旋陡上,屬危險等級,千萬要小心駕駛。而且,假日沿途單車客很多,需多加留心。如想再上到八掛茶園,路途就更險惡了。漂亮的風景背後,總沒白吃的午餐,這點,在出門前一定要先打聽清楚。從登山口起算,一趟來回,一般人約需3小時,全程陡下陡上的,不算輕鬆。嚴格說來,不太適合老人家與幼童攀登。當天,有看見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小朋友,走到幾乎快抓狂的場景;返途之上坡階梯段,還有更多的老人家,走走停停,氣喘如牛。總之,不要把天梯,當成一般遊樂區看待就對了。特別加註這一段,是要提醒大家,不可只見風景之美,而忽略了路途之險。 此八卦狀(腦狀?)之茶圃,即為茶園之名的由來 當天下交流道後,我們就在一處遊覽車休息站換搭9人座的小車,一路直上八卦茶園。原以為太極峽谷,海拔應不高才是,經導遊說明,才知是在1000米以上的山區,此時,路程如何,心中已有個底了。結果,還不到山頂,有懼高症的同事,早已嚇得吱吱叫...這種心情,我能體會,我症狀已輕多了。八卦茶園附近,風景與視野一流,以拍廣告出名,是泡茶聊八卦的好地方。據導遊說,很多知名藝人,最喜歡帶異性朋友,來此度假看夜景了... 北部1000米以上的高山,大都能保持山林原貌,但南投的高山區,卻有著極高的開發程度,滿山可見孟宗竹林與茶園,雜樹林反不多見,這是最讓我驚訝處。經導遊解說,才曉得孟宗竹,具有非常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本身的經濟價值也高,與滿山碧綠的高山茶園,等於是竹山鎮的二塊「綠金」磚。 峽谷中明顯可見的「人面石」,相似度90% 傳說中之天梯盛名,從山上停車場的擁塞狀,即可看出端倪,接著,歷經了像捷運站電扶梯般的排隊盛況後,更不會懷疑傳言是假了。此點,證明了良好的網路行銷手法,效果真的十分驚人。整個景觀路線,由一幅魚骨圖所構成。主幹道,連通了天梯與玉福吊橋間,非屬O形環線,乃需原路往返型。幾個景點,像梯子嶺土地公、雙龍瀑布、人面石、化石區等,猶如魚骨分枝般,最後仍要折回到幹線上,結構十分單純,難有迷路之可能。沿途有攤販設點,懶惰點,是可以不必自備飲水,在地消費即可。雙龍瀑布...遠方的背景正是梯子吊橋 梯子嶺土地公,位天梯下方、溪谷旁的大岩石下,廟宇天成,內奉祀土地公與土地婆,長年來,早成為往來居民的精神寄託所在。雙龍瀑布(青龍潭瀑布),位立秋寮溪匯入加走寮溪之叉口處,後方的背景,正是橫亙立秋寮溪之上的天梯。瀑布下方有潭可戲水,潭中小溪魚很多,不懼遊客,餵之則靠攏舔食。玉福吊橋,橫跨太極峽谷而建,屬太極峽谷的最上緣(上杭段)。在921大地震時,原杭頭鐵橋被震毀,遂於民國92年結合觀光與運輸需求,另建新橋,即今日之玉福吊橋。橋下有顆「飛來石」,橋之二端,各有販賣點,橋之後方,聽說為天梯風景區的另一條入口路線,路況更險。 垂手可及的貝殼化石平台,是最佳的戶外教材 化石平台區,位更上游處,有峭壁、巨石、平台、深潭與谷灣,還有伸手可及的珍貴貝類化石岩台,未見有保護設施,似乎人人皆可觸摸?果真如此,則可能保存不久矣。略往下游的峽谷中,暗藏了一個人頭像,稱為「人面石」(或印地安人頭),神似度90%以上,是不可錯過的一個景點。至於"一線天",多處有之,已不稀奇。粗壯的孟宗竹,浸泡海水中,仍耐用3~4年 整體來看,天梯風景區實非浪得虛名,陡峭壯麗、建設完善,天然與人工之美,互相爭奇鬥艷。唯部分路段仍有落石之險,雖有擋牆阻隔,增加了安全性,但遊客自己能多一分注意,總是好事。想扶老攜幼一遊者,宜三思,要先估算一下體力才行,否則,下山容易回程難,遊興必然打折。想避開擁擠人潮者,則不妨選擇晴朗之非假日前往,較能享受自然清幽之境... (更精彩與詳細的照片,歡迎參訪個人相簿集...)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