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石門山的傳奇故事
2008/08/12 23:22:11瀏覽5215|回應3|推薦17
石門山與溪洲山,隔著大壩互相遙望,氣勢磅礡。
紅毛亭,古時石門山之俗稱。相傳荷蘭人曾退守此處,所以早年附近居民慣稱此山為「紅毛亭」。亭,乃客語「山頂平台」之意。
石門勝景本天成,萬嶂重疊水自清。
玉帶懸腰溪谷路,青羅束頂野山行。
觀音座下隨緣喜,武聖席前道義情。
叱吒紅毛亭上客,風吹草徑未留名。


石門山又名小竹坑山,是台灣小百岳之一,有一等三角點基石,與溪洲山分別箝制石門大壩的左右二邊,是構成水庫本體的主要山脈。所以,提供全民登山健身的功能,只是它們的"副業"而已,不是本業,千萬不要本末倒置了。石門山挾山水之美、與交通及停車之便,已從20年前默默無聞、屬圈內登山健行者口耳相傳的私房路線,一躍成為北台灣最熱門的大眾化郊遊景點了。這從今日登山口之攤販雲集與如織遊人來看,已說明了一切,其擔負之提升國民身心健康的任務,愈形重要矣。

如今,原先一些怕塵囂擾攘的登山常客,在石門山轉趨繁榮後,反另尋人煙較稀或難度較高的替代路線,例如溪洲山的福山嚴線等,以避開人潮,繼續享受較清幽的山林環境。當然,一座山能有愈多人來健身活動,其利用價值與效益自然愈高,也表示人民的運動風氣日盛,是種可喜的現象。因此,石門山的掘起,或許對老登山客會造成不便,但整體來說,仍是可期許的。

我約在15年前開始爬石門山,那時雖人不少,但還沒到擁擠的地步,山路也窄些和原始些。有段時間,曾瘋到拿著手電筒,學人家天未亮即起,摸黑在爬山,一圈爬下來,回家沖個澡才跑去上班。那時年輕氣盛,每次爬好漢坡總會"計時",拼13分鐘登頂完成的記錄...不過這樣太剛強了,不是正常的爬山之道,對身心未必是好。畢竟年輕,不像老登山客的沉穩持緩,所以熱度終撐不了多久,漸漸改成了下班後再去,後來,又降等成了一般遊客一樣,例假日才會出現。早年山路上常有蛇蹤,早晚人潮又稀少,練習跳躍閃躲是免不了的,只要眼睛放亮些,見怪不怪後,倒也平安無事。時至今日,因多避開早晚,選擇假日上午與人潮共舞,所以,好久沒看過蛇的蹤影了。

爬山...是種先苦後甘的標準體驗

一般登小山建行,與征服大山者的一次挑戰心態,或有出入,卻仍是種先苦後甘的標準體驗,而且短時間內就會有洗過三溫暖的感受,快速而刺激,怪不得,愈來愈多人會喜歡登山。爬好漢坡,最累的那一段,就在離山頂不到50米的那片陡坡前。明知目標在即,但體力與毅力已緊繃到極限,當咬緊牙關往上衝時,那股不願放棄挑戰的意識,才是心底最震撼的所在。在此時,常會問自己所為何來?為什麼不放棄?這樣做值得嗎?...所有負面的挫折拉力,會像山洪般的由內心深處冒出來...撐得住,就熬過去了,下次自然而然會樂於再來突破記錄;撐不住,這短短的50米距離,就會成為心裡面最高的一道牆,下次在好漢坡登山口前,猶豫不前是必然的。

攻上山頂後,不要停下來,一樣緩步前行,過個三兩分鐘,待氣息調勻後,再邁開大步下山。此時的身心,舒暢輕快非常,飄飄然如欲仙狀,那種感受,筆墨難以形容,相較於先前付出的汗水與辛酸,實物超所值也。所以,好漢坡,是我早期爬石門山的唯一選擇...

石門山除了風景優美外,還有一個東西更美,相信很多人會沒注意到...乾淨無垃圾的步道環境...從有印象以來,石門山都沒有髒過。要維持乾淨的環境,長久之道,一定要遊客間彼此遵守著某種默契,不亂丟垃圾才行。但此種不成文的規定,畢竟沒有強制約束力,總會有人破壞,那,這些破壞者所製造出的垃圾,又跑到那裡去了?沒錯,從早年開始,石門山上就有一群無名志工,默默地在為這片大地付出著,從撿垃圾、修剪草木,到鋪路、鑿石,每天都有人在這貢獻愛心。要碰到這些志工,選擇非假日或早晨黃昏時段,機會比較多。曾見過媽媽帶著小孩在撿垃圾,這畫面,才是最美的!

捐地興建觀音聖像步道的陳吉光先生

早年奉聖宮未被拆除前,廟前免費的米粉湯或鹹稀飯,曾是吸引眾多遊人駐足的誘因。算算里程,走到此處也該汗流浹背,是喝喝水休息一下的時候了,等體力恢復,看是要繼續前行還是折返,目標都有算達成。不久,陳氏兄弟捐地蓋座觀音像,開闢出新的登山路線來,而且一樣備有美味多樣的素食餐點來招待登山遊客,大伙遂多出了一個可選擇的休息點。陳氏兄弟在道地客家稀飯的配菜方面,很用心安排與製作,頗受遊客好評,加上觀音聖像的加持,很快就吸引了人潮的注目。之後,奉聖宮因涉及侵占土地與違建,被強制拆除了,後雖又左移蓋了間小廟,食客終是大減,昔日榮景不再。

這種免費吃的點心,名為免費,實際上是希望大家能「自由吃、自由樂捐」的,否則遊客這麼多,整座金山銀山也會被吃空,為長久計,有能力者拿出合理的捐助,不是壞事。只是,吃這些免費點心,最好自備餐具,才環保又衛生。

裝嚴慈祥的觀音聖像

石門山的洗手設施眾多,在登山口旁、奉聖宮、土地公廟、觀音聖像及勞工活動中心(救國團石門山青年活動中心),都有洗手間,非常方便,其會受男女老幼歡迎,不是沒原因的。而且爬此山可以不用帶水,前述二大休息點均有在販賣飲料,是懶人之福。石門山可停車的地點很多,例如登山口沿線馬路二邊(有部份已被攤販佔住)、微風咖啡館對面、勞工活動中心及入口馬路邊等,只是距離遠近有別而已。不過,停遠些多走點路,對健康有益,本來就是此行的目的,沒有吃虧與否的問題。為避開攤販,我多會選擇從勞工活動中心前面之"草堂"登山口上山,而一般找得到此登山口者,多是識途老馬。

石門山脈,其實是由太平山(好漢坡)、石門山(三角點)與粗坑山(小粗坑古道)組合而成,因鄰近水庫區,被合起來統稱為石門山。其中以三角點所在之石門山頂,標高551米最高,視野也最佳,首次前來者,一定要到此一遊,才不虛此行。因山道路況良好又無危險,只要體力不差,定可輕鬆到達。在到達三角點前,會看見三塊水泥基石,這以前是二塊巨大聳立反光板的底座,被拆除後所遺留下來的,而這二塊巨大的反光板,卻是我從小到大,神秘想像的空間所在。或許是太平山頭蓋了個更高的強波中繼站,此二塊板子已無示警或對空標誌的價值了,所以才被拆除?什麼時候被拆,我竟渾然不知?幾年前上去,還有看到說(平常在山腳就右轉下山了)。

石門山標高551米的一等三角點基石

一般人很少提到或關心過這二塊反光板的存在,更別說知道它有什麼作用或歷史了。我花了三天的時間翻遍網路的所有資料,根本查不到關於這二塊板子的蛛絲馬跡或片語隻字來...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竟讓我在「小飛龍的軍事部落格_飛官的故事」中找到了證據,也一解我長年來的心中疑惑。這二塊板子為何如此重要?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小時住高種山下(靠近小粗坑方向),只要抬頭望山,就會看見二片白板矗立在山頭(我們稱之為"紅毛亭"山,相傳荷蘭人曾退守此處),如無好奇或感興趣,豈非木石矣?更重要的,是隔壁的大叔三不五時,就會指著此處,口沫橫飛地講述著他當年參與"飛機撞山"事件的救援經過,說他搬屍體搬到全身都虛脫的故事...二塊活生生的板子,加上耳熟能詳的恐怖傳說,心中常有股衝動要到此山頭一探究竟,不過又怕怕的...最後,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我們幾個小毛頭,穿過層層的荒煙蔓草,真的爬上來了,除了覺得板子非常高大外,倒也無啥駭人處。

小時,我們對飛機撞山的故事當然深信不疑,但隨著年齡成長,從不見有文獻提起過或被報導過,反愈覺不可思異與存疑,甚至三天前,我都還在懷疑這故事的真實性...這位參與救援的老鄰居還健在,其實回老家找他一問便知真假...但若沒見著文獻記載,總有遺憾。很慶幸,在Google挖礦,輸入「40年代 墜機 撞山 桃園」關鍵字,第一筆就讓我找到了真象:「43.01.27,桃園高平村,C-46(263),飛官陳永琛、敖鍚褔及26名傘兵殉職,撞山失事。」...連飛機編號與姓名都有了,竟然真有場大空難發生過!~~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這高平村山區,指得當然就是石門山了。或許在當年戒嚴肅殺、積極備戰反攻的年代裡,這種軍事空難消息,很容易被封鎖掉吧?若不是親耳聽說,今天也不會努力翻箱倒櫃找歷史證據;若今日不說出來,隨著板子的拆除,傘兵的故事是否也會掩沒在石門山的熱絡人潮中?

當時,龍潭輕航隊的現址,仍是傘兵基地,常常會舉行跳傘訓練,且飛行高度都不高,一個轉彎不順,真的很容易撞上石門山的。為什麼我那麼肯定飛行高度不高呢?其實不是猜測的,而是在失事後之1960年代後期,傘兵仍持續在此處跳傘訓練。我們小時只要聽到飛機的轟轟聲,就會跑到屋後的茶園高處,去看"飛機下蛋",那飛行高度,感覺只與石門山差不多而已...不要懷疑,還真看見過下蛋不成功的"直直落下"與雙傘糾纏成一堆的畫面,只是當時不懂嚴重性,所以沒什麼特別感覺!

大反光板拆除後遺留的基座

以此推斷,鄉野傳說中,這二塊板子是怕飛機撞山而建,的確不假了。直至今日,傘訓中心他遷,新的識別高塔出現,龍潭上空也改成了直昇機的訓練場(前陣子有掉一架在民房上),但直昇機靈活機動,天候不好又常常停飛...那二塊板子,終能功成身退,只留下三塊基座石而已。很可惜,之前未將此二塊板子照相留影,有點遺憾,畢竟上面寫著28名殉職者的血淚故事。希望大家以後路過此地,要用肅穆的心情來憑弔一下這歷史的足跡...千萬不要像那隻沒禮貌的米格魯,走過去不追思就算了,竟在上面做起記號來...回家會肚子痛喔!


(石門山登山全記錄照片,歡迎參訪個人相簿集...)
( 休閒生活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ullwin1&aid=2126137

 回應文章

路人學生
不好意思><
2012/12/21 01:37
哈囉 請問可以跟您借 石門山觀音的照片嗎 

學校的專題需要用到一張桃園的觀音像>  <
福運(fullwin1) 於 2012-12-28 08:49 回覆:
OK 啦~
只是解析度低了些而已...

墨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石門山
2009/05/14 09:35
石門山我常去爬,喜歡它不日曬,路程不遠又有好漢坡可以流汗,美中不足的是,山下的卡拉OK 太吵。可惜了
福運(fullwin1) 於 2009-05-15 09:30 回覆:
看著石門山由早期默默無聞,到今日的人潮熱絡不已,其鼓勵大家多爬山的正面效益,實難以估算!
假日攤販的數量,比夜市還多,創造出的商機與就業機會,值此不景氣時節,也是功勞一筆...
如果喜歡清淨與自然一點的話,隔壁的溪洲山至頭寮山一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難易適中、停車方便,很多山友,都把此山當做平日訓練體能的地方了。要進階一點,石牛山的小O型線,從金龍園或蓬萊仙島線上山,繞大竹坑一圈,6~7個小時,感覺也蠻不錯的。

xiao fang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你讓我想起好多事!
2008/08/13 01:49

我二姊夫就是在龍潭當傘兵時,認識我二姊的,那時我還好小好小.我也很喜歡看飛機"下蛋",還從桌子上跳下來學傘兵跳傘,結果摔斷腿被帶去接骨,呵呵!

福運(fullwin1) 於 2008-08-13 10:52 回覆:
摔斷腿接骨?那可真與傘兵沒二樣了~~哈哈!
為了挖那二塊板子的真像,也把60年代的記憶給掘出來了...山區梯田高有2米,我們也曾拿"雨傘"跳傘過,當然,一點作用都沒有,只是皮厚沒受傷而已~~看過龍潭"飛機下蛋"的人,年紀已不小囉~~呵呵~~歲月當真不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