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迴盪北管聲的山徑,小粗坑古道。
2010/02/15 06:49:24瀏覽951|回應0|推薦8

每條古道,
都充滿濃郁歷史人文背景,
走上古道,
會發現古道用不同方式延續它的生命,
走入古道,
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等待大家體會。

山徑傳說序曲:
春雨綿綿的山徑,
阿祥伯帶著聚福社的師兄弟,
帶著鼓吹樂,這次大吹 (嗩吶) 、小吹 (噠仔)、品仔 (笛子),
一陣人20多人,
抬出用20兩金仔打成金絲繡旗,
樂曲這次也準備用什音來出陣,
輸人不輸陣

山的另一頭,
大竿林礦主吳仔信,
為了這次迎媽祖陣頭藝陣出陣,
準備款待這同是福祿派的師兄弟,
己經從基隆叫來大桶的清酒,
灶腳的鷄魚也刴好,準備上桌。
山徑中,山風輕吹,
頭手弦長腳春,咬著煙,
其他師兄弟大吹、小吹 也附和著,
北管聲流傳在山徑中,
慢慢傳至山腳的大竿林。


除夕夜圍爐時,
跟老媽笑談,大年初一要從公園尾翻山到去小粗坑去,
老媽第一反應,
是小時候要回雙溪老家時,
都是走這條路翻過山嶺下切到三貂嶺火車站,
再搭火車或直接走回雙溪。

年夜飯話題喚起記憶,聊到過世的祖母,
曾講過在昭和時代初嫁至九份時,
北宜火車雖己開通,但有時要省錢,
清晨天未亮時,帶著三個飯包走回礁溪娘家的往事。

也談起,外公吳仔信,為了拼陣頭,準備大桶美酒,
力邀小粗坑聚福社來大竿林助陣的事蹟。

而我,郤是想起那年九份國小考試後,
跟九份老街上那施姓家族同學,
走過的夏日蟬鳴不斷山徑的殘憶。

原來小粗坑古道,
跟家族成員,
都有屬於自己往事記憶。


從頌德公園路尾向上切,
就走入小粗坑古道,
頌德公園曾經荒廢過,
也曾加上不同雕像原素加雜,
一切都是時代故事,
不變是古道旅程的起點,
三向指示牌,告訴旅客下個方向是去那,
旅途有指示牌,告訴路要去那,
而人生的指示牌就要靠自己找尋。

沿途在大竿林這邊的路途上,
視野總是圍繞著基隆山,
基隆山如保護神,
守護這塊土地及子民,
也許基隆山才是最大的土地公,
也是記憶中的家鄉景。

多年前,老一輩的長者也曾走過的路,
這條路,是鄰里相傳的採蘭花及野芭樂的路,
相同的路徑不同人走過,
會擁有不同的記億及體會。

小粗坑瞭望台上,微風許許,
在此躺著看山巒,
只有鳥鳴聲,快意的午睡。
下望清楚看到下方的基隆河苧仔潭段,
早年航運通時,想必底下河流是船帆點點
而小粗坑也是台灣史上最早的抗日聖地之一,
1895年日軍從鹽寮登陸後,
與「台灣民主國」守軍血戰於此,

當年那些「台灣民主國」
是不是也在此看著日軍的動向呢?

小粗坑的殘跡,
開著鼎盛的杜鵑,
反差出襯脫幽靜美,
庭院中那棵一人高的含笑花,
飄著清香,
採了幾朶香洌含笑花放入口袋中,
沿途只聞清香。

黄色吊鐘花,
在新春時節綻放,
吉祥如意。

「小粗坑」位於基隆河支流小粗坑溪兩岸,
溪谷多巨石,並對應大粗坑而為地名,
是因金礦的發現而形成的礦業小聚落,
在採金鼎盛時期住民約有二百人,
今日為無人住在此,只有方石青苔生,
杜鵑變成此地主人,綻放花容迎旅人。

聚落中的小戲台空盪,雜草淹沒於遺跡中,
安靜無靜的遺跡,當年聚福社的北管聲,
似再度響起。 
 

大粗坑分班的舊址,空空盪盪的教室內,
留給後來旅人一些探索氛圍,

正如教室內那刻著「德至寶堪求」的石碑一樣,
我們也在想這是什麼意思?

小粗坑靠猴硐這邊山徑路跡明顯,
特別在小粗坑聚落附近修築完善,
打造札實石碶步階,
代表當時交通要道,
也是地方的財力雄厚象徵,
加上採礦人的高超打石技術,
時隔百年,
還是保持百年前樣貌。
採礦人的祈福求平安需要,
在礦坑口或必經之路都會有土地公廟,
小粗坑沿途有3座土地公廟,
山神廟小山國小旁土地公廟、聚落入口土地公廟福德宮
其中以其福德宮,精心雕琢而成,可謂之文化遺產級。

全廟純用石材打造,供桌前還雕有雲盤龍,
富麗堂皇極,算是古法打造成土地公豪宅,
再度反應出當年小粗坑採金人的闊氣,
點上三根清香,保佑虎年平安發財。
小粗坑聚落的北管藝陣─「聚福社」,
當年農曆三月,
去大竿林迎媽祖繞境遊行助陣時,
一定沿著這段路去大竿林,
要跟西皮來拼陣,
沿途礦工藝人們,
想必是吹吹打打以弦樂來助興,
今日走在古道上,
也彷彿聽著北管的樂音,
再嚮起在山徑中。

 

延伸閱讀:

古時的旅遊文學﹣臺北道里記 姚瑩

尋找台北道里記的場景﹣伽石

淡蘭古道殘段。苧仔潭古道。石壁竹影相間。

一條祖先曾走過路﹣籠山保甲路

徒步旅行﹣行走細雨薄霧102公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eeman588&aid=377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