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為何全面圍剿「賽德克‧巴萊」?
2011/09/07 21:13:54瀏覽2145|回應6|推薦8
臺灣第一部史詩大片、獲選威尼斯影展競賽片的「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播出後觀眾起立鼓掌十分鐘,這樣的作品卻被中共的御用影評家批評為「充滿仇恨、殺戮,沒有和平、深度」,而沒見過該片的大陸網友也跟著影評起鬨圍剿,訪若義和團一般。

MIT出品而被中共圍剿當然不意外,但國內某港資電視台也以「賽」片播出後影評「評價兩極」做報導,而這,當然也不意外。

臺灣參加國際影展這也不是第一次,在名稱上屢被中共上下其手,也早已見怪不怪,怪的是,何獨本次對「賽」片展開全面圍剿?理由無他,因為本片反殖民統治的種族抗暴,與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正觸動著中共的最敏感神經:藏獨、疆獨和蒙獨運動,而「賽」片無疑的,「可能」間接鼓動大陸內少數民族的自我認同,甚至隱隱鼓動著揭竿抗暴的意識,也難怪中共對「賽」片坐立不安、如芒在背,不誅之而不安!(當然魏導初衷絕非在此)

目前我當然也還沒見過「賽」片(尚未上演),但在媒體上已見過多次魏德聖導演的訪談,魏德聖說,當初帶兵打莫那魯道的另一山胞鐵木瓦力斯,長久以來被山胞視為「內奸走狗」,但魏認為,現代人不能以現時的角度去看歷史,所以在本片中,特別選擇一形象正面的演員來演出,並詮釋其剿莫的心路歷程與認知,就是企圖抹去人們這樣的負面印象。

從此可知,「賽」片的目的旨在借用流血表現戰爭的殘酷,以為後世警惕,但全然沒有宣揚仇恨之意,甚至意在抹去仇恨。但遇到中共這樣的霸權國家,自當以自己的強權位置去揣度他人是否有危急本身政權安危之心,而「賽」片原意只在詮釋臺灣裡的一段歷史,卻意外惹來一身殺機!

套一句金庸作品裡韋小寶的話:「只要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百姓管他誰當皇帝?」同樣的,如果中共真的能與其他民族和平的共存共榮,不要坦克車開進去,礦產挖出來,肥了漢人,餓死了少數民族,藏獨、疆獨和蒙獨運動自當也會漸漸平息下來,否則再怎麼武力圍剿,甚至傷害無辜的藝術工作者,也是徒勞無功!
中共見過台灣的少數民族鬧獨立嗎?台灣怕「賽」片激起島內少數民族的自我認同嗎?Why ?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5620512

 回應文章

CNN
有望贏得奧斯卡
2011/12/01 18:23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創下紀錄的「賽德克.巴萊」,是有希望贏得奧斯卡獎的電影,賽德克一片帶動台灣原住民的觀光熱潮。(圖取自CNNGo網頁www.cnngo.com

鳳凰網
鳳凰網酸評金馬獎:《賽德克》獲獎是給台灣人助興
2011/12/01 18:15
2011年11月28
第48屆金馬獎已落幕,爭議卻還沒結束,《賽德克‧巴萊》風光奪得「最佳劇情片」,除了拿下最大獎,本屆金馬獎贏得最多獎項也是《賽德克‧巴萊》。不過,陸媒鳳凰網卻在評論中大酸《金馬獎》越不過海峽,而《賽德克》得獎是給台灣人助興的。

鳳凰網在一篇《越不過海峽的金馬獎 終究是給台灣人助興》的評論中指出,從台灣批踢踢實業坊(PTT)的精神狂熱,就可以淹沒批判聲浪。評論中抨擊,《賽德克》在威尼斯參賽時,慘遭國際輿論和大陸媒體的惡評,作者指出魏德聖能駕馭大題材,卻駕馭不了糟糕的國際版,成為惡夢,因此金馬是為此片「正名一把」。

評論中提到,《賽德克》未開拍就被定義為台灣史詩鉅片,「大投資、高預算,導演個人的苦難史,現在全部成為同情的資本,終究是為政治服務。」作者還指出,「金馬獎欠魏德聖和《海角七號》一個人情,這票房拯救了市場,而市場又會引導觀眾去關注金馬」。


原文網址: 鳳凰網酸評金馬獎:《賽德克》獲獎是給台灣人助興 | 大陸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11/28/162-2761733.htm#ixzz1fHDUWJJd

好人/壞人二分法
好人/壞人二分法/自由時報
2011/09/13 08:53

魏導談主角的英雄爭議/「只要是人就有瑕疵」

 更新日期:2011/09/13 

自由時報記者楊菁菁、謝文華/綜合報導〕「賽德克.巴萊」主角莫那.魯道在霧社事件發生前一年,率族人及日本人屠殺泰雅族人,引發他到底是不是真英雄的爭議。導演魏德聖強調,只要是人就有瑕疵,千萬不要以現在角度來評斷,希望觀眾能夠看完電影後再評斷。

沒花心思美化 看完再評斷

魏德聖表示,歷史人物本來就是如此,各種評價都有,他不會刻意去塑造英雄,也不會花心思去美化莫那.魯道,純粹根據口述歷史真實來拍電影。

泰雅族人、政大民族學系助理教授官大偉沈痛表示,莫那.魯道殺日本人和殺泰雅族人,都是史實,但重點不是誰殺了誰,而是什麼樣的機制促使誰去殺誰?原住民遭遇歷來統治者的不公義對待,若同樣的機制還存在,任何被壓迫者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莫那.魯道。

原民會主委早預料有爭端

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感嘆:「早預料會有爭端!」打從荷蘭到當今政壇,以操作族群矛盾從中「漁翁得利」的作法都沒變。他強調不同族群、亞族,甚或同一族群和家族成員,對歷史的看法都有不同,後世對蔣介石評價也兩極。

孫大川說,日治時期各部落自成完整主體,部落間為了獵場敵對,互獵人頭,都是捍衛領土、討回公義,賽德克族歷經兩次霧社事件慘劇,不希望有人炒作成選舉議題,再撕裂這苦難族群。

學者:別用電影檢視歷史

官大偉說,思考歷史應避免狹隘地將好人/壞人二分法,也別期待花三百元買一張票進電影院,就能得到救贖!

研究霧社事件三十年的暨南大學人類所助理教授鄧相揚提醒,「賽」片是劇情片,「用電影去檢視歷史會有障礙」。他認為各部落有不同意見非常好,就此開始書寫自己的歷史,形成一股運動吧!


林金郎(伽藍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賽德克.巴萊效應╱蘋果日報
2011/09/12 11:38

屠村殺26婦孺「莫那魯道不是英雄」 泰雅耆老控賽德克族勾結日本

 更新日期:2011/09/12 蘋果日報

賽德克.巴萊效應

【郭睿誠、李陳信得、陳方瑩╱連線報導】電影《賽德克.巴萊》熱映,片中被塑造成抗日英雄的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在台中和平區泰雅族原住民眼中,卻不見得是英雄。因為霧社事件發生前一年,當地泰雅族部落曾遭莫那.魯道率族人及日本人進村屠殺,共二十六名老弱婦孺遇害。當年逃過一劫、如今年逾八十歲的泰雅族耆老蘇樣.瓦浪,以母語忿忿地說:「莫那.魯道不是英雄,當年他幾乎滅了我們的村,很不應該!」

原民會前主委、賽德克民族議會召集人瓦歷斯.貝林坦承,「確實有這起殺人事件!」他指出,日本人對原住民採「以番制番」,攻下哪個族群就可狩獵,逼族人征服較深山的部落。一九○三年布農族曾攻打賽德克族,造成百餘人死,而莫那.魯道打台中和平山區泰雅族,也是日人施小惠,讓原住民為其賣命屠殺同胞。

《蘋果》前進台中和平區泰雅族部落,找到八十多歲的耆老蘇樣.瓦浪,他說:「小時候聽父親描述,當年台灣很多部落都受日本統治,但我們居住的烏來歷馬部落(現台中青山發電廠附近)不願歸順。有一次部落裡壯漢外出打獵,僅剩老弱婦孺,沒想到莫那.魯道從南投帶族人及日本人偷襲,殺害二十六人。」

再來犯遭槍傷留疤

蘇樣.瓦浪回憶,當年他僅五、六歲,被母親送到樹林內,幸運躲過一劫,後來外出狩獵的族人返回時,村內已是屍橫遍野,僅十多人存活。沒多久族人得知莫那.魯道將再來犯,派六名壯漢在白姑大山守候,雙方在山區爆發衝突,因當地易守難攻,莫那.魯道雖帶了一百多人仍久攻不下,其中五名來犯者人頭被割下,莫那.魯道還被子彈擦過右眼下方,留下傷痕。蘇樣.瓦浪指出,當時族人還對莫那.魯道嗆聲:「你應去殺日本人,不是殺自己人。」

「常帶日人打他族」

這戰役被族人稱為「青山事件」。對此,瓦歷斯.貝林則說,莫那.魯道在「青山事件」是否遭槍傷頭部,史料未記載,無法可考。

七十七歲泰雅族耆老拉娃.北湳的父親也曾參與此戰役,她說常聽父親講這些事,覺得莫那.魯道很不應該,「但畢竟當時受日本統治,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青山事件不到一年,就傳出霧社事件,蘇樣.瓦浪的兒子不拉斯.蘇樣指出,這些事情如果沒傳承下去,可能會漸漸失傳。

《賽》片顧問郭明正說,代表莫那.魯道家族對外發言的露比.馬紅,是莫那.魯道女兒的養女,今年七十一歲的她說,小時候沒聽過這件事。台灣大學人類系助理教授王梅霞指出,文獻對所謂「青山事件」沒過多著墨,口傳歷史,失真率較高。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則說:「早年莫那.魯道常帶日本人攻打其他族,沿中央山脈北打到南、高海拔打到低海拔,很多老一輩泰雅族人都知道這段往事。」

「為了生存受操弄」

《賽》片歷史顧問邱若龍證實,「早年莫那.魯道的確有帶人去攻打其他部落。」電影或許把他描述得像正義使者,但畢竟是電影手法,當時時空環境下,原住民為生存會受日本操弄攻擊其他族群,但他認為電影鎖定霧社事件,至少在那個時間點,莫那.魯道是英雄,如果電影能讓更多人關注原住民歷史,就達到意義了。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果這樣看問題‧‧‧真太好辦了‧‧‧
2011/09/12 00:58

為何不多查些資料?在這個號稱民主多元的島嶼,不要太理直氣壯可以麼?

泥人對於大陸所謂圍剿,沒有研究,但是對於賽德克巴萊的相關重要史實有研究,如果您沒有時間自己去查資料,歡迎來泥人的格子‧‧‧有多篇文章‧‧‧

您看看「賽德克巴萊」真的為原住民說話了麼?到底他為誰說話?為什麼啊,真是可憐的我們的台灣人‧‧‧

泥土慨然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種影片
2011/09/07 22:15
還不是海角七號,哪能企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