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廢死是環境的締造,而非口舌的爭辯
2016/03/30 09:01:44瀏覽453|回應2|推薦10

三月二十八日11時,台北內湖一位疑似有精神病例的33歲男子,當街隨機砍下一位四歲女童的頭顱,再度引發台灣長久以來一直爭議不斷的是否廢除死刑爭議。支持與反對廢死的人各有立場,不再贅述,要強調的是:

1.支持死刑者多因希望因而產生遏止作用,但應哀矜勿喜,莫有報復仇恨心理,否則社會真的會越加陷入惡的循環。

2.支持廢死者多因希望建立文明社會,不要以報制暴,文明理念確實有助建立文明社會,但莫過分樂觀,否則十惡不死,善人反殃。

如果國家現代文明已上軌道,同時經濟成熟穩定,本身治安條件即會較佳,此時以文明角度廢死,自當可以理解。但如果在一個未開發而犯罪叢生的國家廢死,其亂況火上加油也是可想而知!

同時,廢死不只需要文明條件成熟,同時也須有足夠的社會輔導力(不管政府或民間),來降低殺人犯罪的機率,而非只憑一股信念或理想,讓人民失去免於恐懼的自由,所以需要做的是去締造這樣的環境社會!

如果這樣的環境成熟了,支持廢死的人自然會增加,而國民當然也都希望這樣有文明力與社福力的環境成熟,所以與其爭辯,不如來創造這樣的環境。

 

PS :

殺人伏法我相信大家都是基於公義的義憤,但若淪為報仇概念則不美矣!不但自己陷入瞋恨,惡人化成惡靈再來危害,如此仇恨進入惡的循環,故曰要哀矜勿喜!昔歐陽修之父為官,遇有大惡之人犯殺身之罪,則徹夜為其尋找活路,至欲置其生而不可得,則垂然淚下,因為其慈悲心才能感化惡靈(非言其可不死),並且才能生子為有慈悲心的大忠臣。故有公義心很好的,但莫淪忿恨,否則社會文明難以進化!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51667428

 回應文章

林金郎(伽藍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受害者媽媽呼籲放下仇恨,勇者!
2016/03/31 16:40

受害者媽媽呼籲放下仇恨,勇者!

內湖女童割頸案》來靈堂看小天使 先放下仇恨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7%E6%B9%96%E5%A5%B3%E7%AB%A5%E5%89%B2%E9%A0%B8%E6%A1%88-%E4%BE%86%E9%9D%88%E5%A0%82%E7%9C%8B%E5%B0%8F%E5%A4%A9%E4%BD%BF-%E5%85%88%E6%94%BE%E4%B8%8B%E4%BB%87%E6%81%A8-215008793.html

詩而復得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3/30 09:39
小妹帶辜化天使,
王嫌狂妄實無恥。
廢死至今不罷休,
人民憤慨永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