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戰國看現在2:戰爭中和平的先知~孟子
2016/03/28 14:45:31瀏覽374|回應0|推薦9

戰國時代蘇秦運用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提出合縱政策,維持了當時六、七十年的和平,但最終六國還是被秦國利用人類短利與怨恨心理提出的連橫政策給破解,可見,縱橫之術,還是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根本解決戰爭之道,還是人的本性問題。

 

雖然孟子長得比孔子帥,口才也伶俐無比,可是周遊列國的際運,沒有比孔子好多少--因為先知總是寂寞的。孟子遊說各國時既不願講當時侵略吞併的不義之戰,也不願只講霸術,所以並未受到諸侯禮遇,他希望以濟世為目的實行王道仁政,在現實功利的環境中,始終為人倫正義與道德政治而奔走呼號。

 

孟子說的仁義,是天下大利,因為國與國之間,都在互相征伐的動亂之中,如果有一個國家,真的以仁義作為治國的最高原則,運用在內政外交上,那麼最後的勝利,就必定是屬於這個行仁由義的國家。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孔孟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其實不然,孔孟的思想在國際局勢紛擾的今日看來,更是亙古的真理!而事實上,人類雖然沒有立即幡悟,沒有立即天下大同,但已經懂得朝著共生共榮的路走去(如歐盟和各種經貿、區域組織),雖然速度有點慢,腳步有點顛跛,範圍還不夠大,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也還未能實現,但先知真理的價值已經逐然現出光明!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38237256